国语周语中 (5)满,周大夫王孙之名也。谪,犹咎也 (6)轻,谓超乘也。骄,谓士卒不肃也 (7)脱,简脱也,谓不敦旅整阵也。 (8)险,谓崤也。 (9)是古道废 0郑商觉之,矫以郑伯之命犒之,故还也。 D崤,晋地名,在今弘农。三帅,秦三将,谓白乙丙、西乞术、孟明视也 【6】晋侯使随会聘于周(1),定王享之肴烝(2),原公相礼。(③3)范子私于原公(4),曰:“吾闻王室 之礼无毁折,今此何礼也?”王见其语,召原公而问之,原公以告(5) (1)晋侯,晋文公之孙、成公之子景公孺也。随会,晋正卿,士蓊之孙、成伯之子士季武子也 (2)定王,襄王之孙、顷王之子定王榆也。烝,升也。升折俎之肴也 (3)原公,周卿士原襄公。相,佐也。 (4)范子,随会也。食采于随、范,故或曰:“随会,范会也 (5)以士季之言告王也 王召士季(1),曰:“子弗闻乎,谛郊之事,则有全烝(2);王公立饫,则有房烝(3);亲戚宴飨,则 有肴(4)。今女非他也,而叔父使士季实来修旧德,以奖王室(5)。唯是先王之宴礼,欲以贻女(6)。 余一人敢设饫谛焉(7),忠非亲礼,而干旧职,以乱前好(8)?且唯戎、狄则有体荐(9)。夫戎、狄,冒 没轻儳,贪而不让⑩。其血气不治,若禽兽焉。其适来班贡,不俟馨香嘉味①D,故坐诸门外,而使 舌人体委与之①。女今我王室之一二兄弟,以时相见03,将和协典礼,以示民训则,00无亦择其柔 嘉5,选其馨香,洁其酒醴,品其百笾,⑩修其簋簋α,奉其牺象⑩8,出其樽彝α9,陈其鼎俎CD, 净其巾冪(21),敬其祓除(22),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于是乎有折俎加豆(23),酬币宴货(24),以示容 合好(25),胡有孑然其郊戎、狄也(26)? (1)季,范武子字也。 (2)全烝,全其牲体而升之。凡郊谛皆血腥 (3)王、天子。公,诸侯。礼之立成者为饫。房,大俎也。诗云「笾豆大房”,谓半解其体,升之 房也。 (4)肴烝,升体解节折之俎也,谓之折俎。 (5)奖,成也 (6)贻,遗也 (7)饫,半体也。谛,全体也。 (8)忠,厚也。亲礼,亲戚宴飨之礼。旧职,故事。前好,先王之好也。 (9)体,委与之也 00冒,抵触也。没,入也。儳,进退上下无列也 ①D适,往也。班,赋也 02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 3兄弟,晋也 040协,合也。典,常也 05无亦,不亦也。柔,脆也。嘉,美也 0笾,竹器,容四升,其实枣栗糗饵之属也 修,备也。簋簋,黍稷之器也 ③牺,牺樽,饰以牺牛;象,象樽,以象骨为饰也 樽、彝,皆受酒之器也。 C俎设于左,牛豕为一列,鱼腊肠胃为一列,肤特于东。 (21)净,洁也。巾冪,所以覆樽彝也 第21页
国语·周语中 第 21 页 ⑸满,周大夫王孙之名也。谪,犹咎也。 ⑹轻,谓超乘也。骄,谓士卒不肃也。 ⑺脱,简脱也,谓不敦旅整阵也。 ⑻险,谓崤也。 ⑼是古道废。 ⑽郑商觉之,矫以郑伯之命犒之,故还也。 ⑾崤,晋地名,在今弘农。三帅,秦三将,谓白乙丙、西乞术、孟明视也。 【6】晋侯使随会聘于周⑴,定王享之肴烝⑵,原公相礼。⑶范子私于原公⑷,曰:“吾闻王室 之礼无毁折,今此何礼也?”王见其语,召原公而问之,原公以告⑸。 ⑴晋侯,晋文公之孙、成公之子景公獳也。随会,晋正卿,士蒍之孙、成伯之子士季武子也。 ⑵定王,襄王之孙、顷王之子定王榆也。烝,升也。升折俎之肴也。 ⑶原公,周卿士原襄公。相,佐也。 ⑷范子,随会也。食采于随、范,故或曰:“随会,范会也。” ⑸以士季之言告王也。 王召士季⑴,曰:“子弗闻乎,禘郊之事,则有全烝⑵;王公立饫,则有房烝⑶;亲戚宴飨,则 有肴烝⑷。今女非他也,而叔父使士季实来修旧德,以奖王室⑸。唯是先王之宴礼,欲以贻女⑹。 余一人敢设饫禘焉⑺,忠非亲礼,而干旧职,以乱前好⑻?且唯戎、狄则有体荐⑼。夫戎、狄,冒 没轻儳,贪而不让⑽。其血气不治,若禽兽焉。其适来班贡,不俟馨香嘉味⑾,故坐诸门外,而使 舌人体委与之⑿。女今我王室之一二兄弟,以时相见⒀,将和协典礼,以示民训则,⒁无亦择其柔 嘉⒂,选其馨香,洁其酒醴,品其百笾,⒃修其簠簋⒄,奉其牺象⒅,出其樽彝⒆,陈其鼎俎⒇, 净其巾羃(21),敬其祓除(22),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于是乎有折俎加豆(23),酬币宴货(24),以示容 合好(25),胡有孑然其郊戎、狄也(26)? ⑴季,范武子字也。 ⑵全烝,全其牲体而升之。凡郊禘皆血腥。 ⑶王、天子。公,诸侯。礼之立成者为饫。房,大俎也。诗云「笾豆大房”,谓半解其体,升之 房也。 ⑷肴烝,升体解节折之俎也,谓之折俎。 ⑸奖,成也。 ⑹贻,遗也。 ⑺饫,半体也。禘,全体也。 ⑻忠,厚也。亲礼,亲戚宴飨之礼。旧职,故事。前好,先王之好也。 ⑼体,委与之也。 ⑽冒,抵触也。没,入也。儳,进退上下无列也。 ⑾适,往也。班,赋也。 ⑿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 ⒀兄弟,晋也。 ⒁协,合也。典,常也。 ⒂无亦,不亦也。柔,脆也。嘉,美也。 ⒃笾,竹器,容四升,其实枣栗糗饵之属也。 ⒄修,备也。簠簋,黍稷之器也。 ⒅牺,牺樽,饰以牺牛;象,象樽,以象骨为饰也。 ⒆樽、彝,皆受酒之器也。 ⒇俎设于左,牛豕为一列,鱼腊肠胃为一列,肤特于东。 (21)净,洁也。巾羃,所以覆樽彝也
国语周语中 (22)犹扫除也 (23)加豆,谓既食之后所加之豆也。其实芹菹兔醢之属 (24)酬,报也。聘有酬宾東帛之礼。其宴束帛为好,谓之宴货也 (25)示容仪,合和好也。 (26)孑然,全体之貌也。 “夫王公诸侯之有饫也,将以讲事成章(1),建大德、昭大物也(2),故立成礼烝而已(3)。饫以显 物,宴以合好(4),故岁饫不倦(⑤5),时宴不淫(6),月会(7)、旬修(8),日完不忘(9)。服物昭庸,采饰显 明⑩,文章比象①D,周旋序顺⑩D,容貌有崇α3,威仪有则⑩0,五味实气①5,五色精心,五声昭德 ①D,五义纪宜8,饮食可飨,和同可观⑩,财用可嘉C,则顺而德建(21)。古之善礼者,将焉用全烝?” (1)讲,讲军旅,议大事。章,章程也 (2)大德,大功也。大物,大器也 (3)立成,不坐也。烝,升也。升其备物而已也 (4)显物,示物备也 (5)岁行饫礼,不至于懈倦也 (6)一时之闲必有宴礼,不至于淫湎也 (7)会,计也。计一月之经用也。 (8)旬,十日之内所成为也。案:“旬”,公序本作“修”,“内”作“中”。札记卷二引段玉裁说: “此本作‘旬,十日也。修,十日之内所成为也。’因『十日’字复而误脱 (9)日完,一日之所为。不忘,不忘其礼也 ⑩0庸,功也。冕服、旗章所以昭其功,五采之饰所以显明德也。 ①黼黻,绘绣之文章也。比象,比文以象山、龙、华虫之属也 ①2周旋,容止也。序,次也。各以次比顺于礼也。 3崇,饰也。容止可观也。 00则,法也。其威可畏,其仪可度也 15味以实气,气以行志 0五色之章所以异贤不肖,精其心也 ①n昭德,谓政平者其乐和也,亦谓见其乐知其德也 8五义,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 ⑨肴烝故可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道行,则德义可观也。 C酬币宴货以将厚意,故可嘉也 (21)则,法也。建,立也 武子遂不敢对而退()。归乃讲聚三代之典礼(2),于是乎修执秩以为晋法③3)。 (1)武子,随会也 (2)三代,夏、殷、周也 3)秩,常也。可奉执以为常也。晋文公搜于被庐,作执秩之法。自灵公以来,阙而不用,故武 子修之,以为晋国之法也。 【7】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1)。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2)。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3),候不在疆 (4),司空不视涂(5),泽不陂(6),川不梁(7),野有庾积(8,场功未毕(9),道无列树⑩,垦田若蓺①D, 宰不致饩0D,司里不授馆(3,国无寄寓④4,县无施舍Q5,民将筑台于夏氏0。及陈,陈灵公与孔 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 (1)单襄公,王卿士单朝也。聘,问也。问者,王之所以抚万国,存省之也 (2)假道,自宋适楚,经陈也。是时,天子微弱,故以诸侯相聘之礼假道也。聘礼,若过国至于 境,使次介假道,束帛将命于庙也。案考异卷一:”‘庙’,仪礼作‘朝””。 (3)火,心星也。觌,见也。草秽塞路为茀。朝见,谓夏正十月,晨见于辰也。 第22页
国语·周语中 第 22 页 (22)犹扫除也。 (23)加豆,谓既食之后所加之豆也。其实芹菹兔醢之属。 (24)酬,报也。聘有酬宾束帛之礼。其宴束帛为好,谓之宴货也。 (25)示容仪,合和好也。 (26)孑然,全体之貌也。 “夫王公诸侯之有饫也,将以讲事成章⑴,建大德、昭大物也⑵,故立成礼烝而已⑶。饫以显 物,宴以合好⑷,故岁饫不倦⑸,时宴不淫⑹,月会⑺、旬修⑻,日完不忘⑼。服物昭庸,采饰显 明⑽,文章比象⑾,周旋序顺⑿,容貌有崇⒀,威仪有则⒁,五味实气⒂,五色精心⒃,五声昭德 ⒄,五义纪宜⒅,饮食可飨,和同可观⒆,财用可嘉⒇,则顺而德建(21)。古之善礼者,将焉用全烝?” ⑴讲,讲军旅,议大事。章,章程也。 ⑵大德,大功也。大物,大器也。 ⑶立成,不坐也。烝,升也。升其备物而已也。 ⑷显物,示物备也。 ⑸岁行饫礼,不至于懈倦也。 ⑹一时之闲必有宴礼,不至于淫湎也。 ⑺会,计也。计一月之经用也。 ⑻旬,十日之内所成为也。 案:“旬”,公序本作“修”,“内”作“中”。札记卷二引段玉裁说: “此本作‘旬,十日也。修,十日之内所成为也。’因『十日’字复而误脱。” ⑼日完,一日之所为。不忘,不忘其礼也。 ⑽庸,功也。冕服、旗章所以昭其功,五采之饰所以显明德也。 ⑾黼黻,绘绣之文章也。比象,比文以象山、龙、华虫之属也。 ⑿周旋,容止也。序,次也。各以次比顺于礼也。 ⒀崇,饰也。容止可观也。 ⒁则,法也。其威可畏,其仪可度也。 ⒂味以实气,气以行志。 ⒃五色之章所以异贤不肖,精其心也。 ⒄昭德,谓政平者其乐和也,亦谓见其乐知其德也。 ⒅五义,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 ⒆肴烝故可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道行,则德义可观也。 ⒇酬币宴货以将厚意,故可嘉也。 (21)则,法也。建,立也。 武子遂不敢对而退⑴。归乃讲聚三代之典礼⑵,于是乎修执秩以为晋法⑶。 ⑴武子,随会也。 ⑵三代,夏、殷、周也。 ⑶秩,常也。可奉执以为常也。晋文公搜于被庐,作执秩之法。自灵公以来,阙而不用,故武 子修之,以为晋国之法也。 【7】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⑴。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⑵。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⑶,候不在疆 ⑷,司空不视涂⑸,泽不陂⑹,川不梁⑺,野有庾积⑻,场功未毕⑼,道无列树⑽,垦田若蓺⑾, 宰不致饩⑿,司里不授馆⒀,国无寄寓⒁,县无施舍⒂,民将筑台于夏氏⒃。及陈,陈灵公与孔 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⒄。 ⑴单襄公,王卿士单朝也。聘,问也。问者,王之所以抚万国,存省之也。 ⑵假道,自宋适楚,经陈也。是时,天子微弱,故以诸侯相聘之礼假道也。聘礼,若过国至于 境,使次介假道,束帛将命于庙也。 案考异卷一:”‘庙’,仪礼作‘朝’”。 ⑶火,心星也。觌,见也。草秽塞路为茀。朝见,谓夏正十月,晨见于辰也
国语周语中 (4)候,候人,掌送迎宾客者。疆,境也。 (5)司空,掌道路者。 (6)陂,障也。古不窦泽,故障之也。 (7)流曰川。梁,渠梁也。古不防川,故渠之也 (8)唐尚书云:“十六斗曰庾。”昭谓:此庾露积谷也。诗云:“曾孙之庾,如坻如京”是也 (9)治场未毕。诗云:“九月筑场圃。” 0列树以表道,且为城守之用也 ①D发田曰垦。蓺犹莳。言其稀少若蓺物也 ①2宰,膳夫也,掌宾客之牢。礼,生曰饩 3司里,里宰也,掌授客馆 40寓,亦寄也。无寄寓,不为庐舍,可以寄寓羁旅之客也。 5四甸为县,县方十六里。施舍,宾客负任之处也 0⑤民,陈国之人也。台,观台也。夏氏,陈大夫夏征舒家也 ①及,至也。陈灵公,舜后,恭公之子灵公平国也。孔宁、仪行父,陈之二卿。南冠也,楚冠 如,往也,往征舒之家淫夏姬也。宾,单襄公也。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1)。”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2), 天根见而水涸(3),本见而草木节解(4,驷见而陨霜(5),火见而清风戒寒(6)。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 除道,水涸而成梁(⑦),草木节解而备藏(8),陨霜而冬裘具(9,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⑩。’故夏令曰: 九月除道,十月成梁①D。’其时儆曰:‘收而场功,而畚梮⑩,营室之中,土功其始(3。火之初 见,期于司里40。’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 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Q,是废先王之教也。 (1)单子,襄公也。卿大夫称子,于其私士称公也 (2)辰角,大辰苍龙之角。角,星名也。见者,朝见东方建戌之初,寒露节也。雨毕者,杀气日 至,而雨气尽也 (3)天根,亢、氐之闲。涸,竭也。谓寒露雨毕之后五日,天根朝见,水潦尽竭也。月令:“仲秋 水始涸。”天根见,乃尽竭也 (4)本,氐也。谓寒露之后十日,阳气尽,草木之枝节皆理解也。 (5)驷,天驷,房星也。陨,落也。谓建戌之中,霜始降也 (6)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 (7)教,谓月令之属也。九月雨毕,十月水涸也。 (8)备,收藏也。月令:“季秋,农事毕收。” (9)孟冬,“天子始裘”,故九月可以具 0谓火见之后,建亥之初也 D夏令,夏后氏之令,周所因也。除道所以便行旅:成梁所以便民,使不涉也 2时儆,时以儆告其民也。收而场功,使人修困仓也。,具也。畚,器名,土笼也。梮,举 土之器。具尔畚梮,将以筑作也 3定,谓之营室也。建亥小雪中,定星昏正于午,土功可以始也。诗云「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也 040期,会也。致其筑作之具,会于司里之官也。 施德,谓因时警戒,谨盖藏,成筑功也。 舟梁,以舟为梁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1)。国有郊牧(2),疆有寓望(3),薮有圃草(4),囿有 林池(5),所以御灾也(6)。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8)。不夺民时,不蔑民功(9)。有优 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0,县有序民QD。’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闲,功成而不收03,民 第23页
国语·周语中 第 23 页 ⑷候,候人,掌送迎宾客者。疆,境也。 ⑸司空,掌道路者。 ⑹陂,障也。古不窦泽,故障之也。 ⑺流曰川。梁,渠梁也。古不防川,故渠之也。 ⑻唐尚书云:“十六斗曰庾。”昭谓:此庾露积谷也。诗云:“曾孙之庾,如坻如京”是也。 ⑼治场未毕。诗云:“九月筑场圃。” ⑽列树以表道,且为城守之用也。 ⑾发田曰垦。蓺犹莳。言其稀少若蓺物也。 ⑿ 宰,膳夫也,掌宾客之牢。礼,生曰饩。 ⒀司里,里宰也,掌授客馆。 ⒁寓,亦寄也。无寄寓,不为庐舍,可以寄寓羁旅之客也。 ⒂四甸为县,县方十六里。施舍,宾客负任之处也。 ⒃民,陈国之人也。台,观台也。夏氏,陈大夫夏征舒家也。 ⒄及,至也。陈灵公,舜后,恭公之子灵公平国也。孔宁、仪行父,陈之二卿。南冠也,楚冠。 如,往也,往征舒之家淫夏姬也。宾,单襄公也。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⑴。”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⑵, 天根见而水涸⑶,本见而草木节解⑷,驷见而陨霜⑸,火见而清风戒寒⑹。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 除道,水涸而成梁⑺,草木节解而备藏⑻,陨霜而冬裘具⑼,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⑽。’故夏令曰: ‘九月除道,十月成梁⑾。’其时儆曰:‘收而场功, 而畚梮⑿,营室之中,土功其始⒀。火之初 见,期于司里⒁。’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⒂。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 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⒃,是废先王之教也。 ⑴单子,襄公也。卿大夫称子,于其私士称公也。 ⑵辰角,大辰苍龙之角。角,星名也。见者,朝见东方建戌之初,寒露节也。雨毕者,杀气日 至,而雨气尽也。 ⑶天根,亢、氐之闲。涸,竭也。谓寒露雨毕之后五日,天根朝见,水潦尽竭也。月令:“仲秋, 水始涸。”天根见,乃尽竭也。 ⑷本,氐也。谓寒露之后十日,阳气尽,草木之枝节皆理解也。 ⑸驷,天驷,房星也。陨,落也。谓建戌之中,霜始降也。 ⑹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 ⑺教,谓月令之属也。九月雨毕,十月水涸也。 ⑻备,收藏也。月令:“季秋,农事毕收。” ⑼孟冬,“天子始裘”,故九月可以具。 ⑽谓火见之后,建亥之初也。 ⑾夏令,夏后氏之令,周所因也。除道所以便行旅;成梁所以便民,使不涉也。 ⑿时儆,时以儆告其民也。收而场功,使人修囷仓也。 ,具也。畚,器名,土笼也。梮,举 土之器。具尔畚梮,将以筑作也。 ⒀定,谓之营室也。建亥小雪中,定星昏正于午,土功可以始也。诗云「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也。 ⒁期,会也。致其筑作之具,会于司里之官也。 ⒂施德,谓因时警戒,谨盖藏,成筑功也。 ⒃舟梁,以舟为梁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⑴。国有郊牧⑵,疆有寓望⑶,薮有圃草⑷,囿有 林池⑸,所以御灾也⑹。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⑺,野无奥草⑻。不夺民时,不蔑民功⑼。有优 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⑽,县有序民⑾。’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闲⑿,功成而不收⒀,民
国语周语中 罢于逸乐0,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1)制,法也。表,识也。鄙,四鄙也。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也 (2)国外曰郊。牧,放牧之地也。 (3)疆,境也。境界之上,有寄寓之舍、候望之人也 (4)泽无水曰薮。圃,大也。必有茂大之草以备财用也。 (5)囿,苑也。林,积木也。池,积水也 (6)御,备也。灾,饥、兵也。 (7)言常用也。入土曰耜,耜柄曰耒 (8)皆垦辟也。奥,深也 (9)蔑,求也。案:“求”,公序本作“弃”。 0国,城邑也。班,次也。执事者有次也。 D县鄙之民,从事有序也 ①2不垦者多 3野场若弃也 040罢于为国君作逸乐之事也。 “周之秩官有之(1)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2),行理以节逆之(3),候人为导(4),卿出郊劳(5), 门尹除门(6),宗祝执祀(),司里授馆(⑧),司徒具徒⑨,司空视涂⑩,司寇诘奸⑩,虞人入材⑩,甸 人积薪③3,火师监燎⑩,水师监濯①5,膳宰致饔⑩,廪人献饩⑩,司马陈刍⑩,工人展车,百官 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21)。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22)。至于王吏, 则皆官正莅事(23),上卿监之(24)。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25)。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26), 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27),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28)。 (1)秩官,周常官,篇名 (2)敌国,位敌也。关尹,司关,掌四方之宾客,叩关则为之告。聘礼曰:“及境,谒关人,关人 问从者几人。”遂以入境告也 (3)理,吏也。逆,迎也。执瑞节为信而迎之。行理,小行人也 (4)导宾至于朝,出送之于境也 (5)聘礼曰:“宾至于近郊,使卿朝服,用束帛劳之。” (6)门尹,司门也。除门,扫除门庭也 (7)宗,宗伯:祝,太祝也。执祀,宾将有事于庙,则宗祝执祭祀之礼也 (8)司里授客之馆,所当馆次于卿也。聘礼:“卿致馆。” (9)具徒役,修道路之委积也 0视涂险易。 ①D禁诘奸盗。 ①2虞人,掌山泽之官。祭祀宾客,供其材也 3甸人,掌薪蒸之事也 040火师,司火。燎,庭燎也。 ①5水师,掌水,监涤濯之事也。 6熟食曰饔 07生曰饩,禾米也 司马,掌帅圉人养马,故陈刍。圉人职属司马也。 9展省客车,补伤败也。 C物,事也 (21)小大,谓宾介也 (22)贵国,大国也。班,次也 第24页
国语·周语中 第 24 页 罢于逸乐⒁,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⑴制,法也。表,识也。鄙,四鄙也。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也。 ⑵国外曰郊。牧,放牧之地也。 ⑶疆,境也。境界之上,有寄寓之舍、候望之人也。 ⑷泽无水曰薮。圃,大也。必有茂大之草以备财用也。 ⑸囿,苑也。林,积木也。池,积水也。 ⑹御,备也。灾,饥、兵也。 ⑺言常用也。入土曰耜,耜柄曰耒。 ⑻皆垦辟也。奥,深也。 ⑼蔑,求也。 案:“求”,公序本作“弃”。 ⑽国,城邑也。班,次也。执事者有次也。 ⑾县鄙之民,从事有序也。 ⑿不垦者多。 ⒀野场若弃也。 ⒁罢于为国君作逸乐之事也。 “周之秩官有之⑴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⑵,行理以节逆之⑶,候人为导⑷,卿出郊劳⑸, 门尹除门⑹,宗祝执祀⑺,司里授馆⑻,司徒具徒⑼,司空视涂⑽,司寇诘奸⑾,虞人入材⑿,甸 人积薪⒀,火师监燎⒁,水师监濯⒂,膳宰致饔⒃,廪人献饩⒄,司马陈刍⒅,工人展车⒆,百官 以物至⒇,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21)。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22)。至于王吏, 则皆官正莅事(23),上卿监之(24)。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25)。’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26), 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27),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28)。 ⑴秩官,周常官,篇名。 ⑵敌国,位敌也。关尹,司关,掌四方之宾客,叩关则为之告。聘礼曰:“及境,谒关人,关人 问从者几人。”遂以入境告也。 ⑶理,吏也。逆,迎也。执瑞节为信而迎之。行理,小行人也。 ⑷导宾至于朝,出送之于境也。 ⑸聘礼曰:“宾至于近郊,使卿朝服,用束帛劳之。” ⑹门尹,司门也。除门,扫除门庭也。 ⑺宗,宗伯;祝,太祝也。执祀,宾将有事于庙,则宗祝执祭祀之礼也。 ⑻司里授客之馆,所当馆次于卿也。聘礼:“卿致馆。” ⑼具徒役,修道路之委积也。 ⑽视涂险易。 ⑾禁诘奸盗。 ⑿虞人,掌山泽之官。祭祀宾客,供其材也。 ⒀甸人,掌薪蒸之事也。 ⒁火师,司火。燎,庭燎也。 ⒂水师,掌水,监涤濯之事也。 ⒃熟食曰饔。 ⒄生曰饩,禾米也。 ⒅司马,掌帅圉人养马,故陈刍。圉人职属司马也。 ⒆展省客车,补伤败也。 ⒇物,事也。 (21)小大,谓宾介也。 (22)贵国,大国也。班,次也
国语周语中 (23)正,长也。莅,临也。 (24)监,视也。 (25)周礼,王十二岁一巡守也。 (26)朝,单子之名也。有分族,王之族亲也 (27)假道为过宾也 (28)蔑,欺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1):‘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2),无即慆淫(3),各守尔典, 以承天休(4)。’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5),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女卖)姓矣乎 (6)?陈,我大姬之后也(7)。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8)?是又犯先王之令也(9)。 (1)文、武之教也。 (2)造,为也。彝,常也。 (3)即,就也。慆,慢也 (4)典,常也。休,庆也 (5)伉,对也。俪,偶也。 (6)卿佐,孔、仪也。贾、唐二君云:“姓,命也。”一曰:“夏氏,姬姓,郑女亦姬姓,故谓之(女 卖)姓?”昭谓:夏征舒之父御叔,即陈公子夏之子、灵公之从祖父,妫姓也,而灵公淫其 妻,是为媟(女卖)其姓也 (7)大姬,周武王之女,虞胡公之妃,陈之祖妣也 (8)衮,衮龙之衣也。冕,大冠也。公之盛服也。简,略也。彝,常也。言弃其礼,简略常服。 (9)先王之令,无从非彝 “昔先王之教,懋帅其德也,犹恐殒越()。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 (2)?居大国之闲,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4)?” (1)言勉帅其德,犹恐落坠也。 (2)无礼则危也 (3)大国,晋、楚也 (4)四者,谓教、制、官、令也 六年,单子如楚(1)。八年,陈侯杀于夏氏(2)。九年,楚子入陈(3)。 (1)定王六年,鲁宣之八年也 (2)八年,鲁宣之十年也。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饮酒于夏氏。公谓行父曰:“征舒似女。”对曰: 亦似君。”征舒病之,公出,自其厩射而杀之。 (3)楚庄王入陈讨夏氏杀君之罪也。既灭陈而复封之,故曰入也。唐尚书云「遂取陈以为县”,误 也 【8】定王八年,使刘康公聘于鲁(1),发币于大夫(2)。季文子、孟献子皆俭(3), 子家皆侈 (1)刘,畿内之国。康公,王卿士王季子也。 (2)发其礼币于鲁大夫。 (3)二子,鲁卿。季文子,季友之孙、齐仲无佚之子季孙行父。孟献子,仲庆父之曾孙、公孙敖 之孙、孟文伯歜之子仲孙蔑。俭,居处节俭也。案发正卷二:”‘歜',各本同。案孟文伯 名谷,公父文伯名歜,此涉公父文伯而误也。” (4)二子,鲁大夫。叔孙宣子,叔牙之曾孙、庄叔得臣之子叔孙侨如也。东门子家,庄公之孙、 东门襄仲之子公孙归父也 归,王问鲁大夫孰贤?对曰:“季、孟其长处鲁乎(1)!叔孙、东门其亡乎(2)!若家不亡,身必不 免。”王曰:“何故?”对曰:“臣闻之:为臣必臣,为君必君(3)。宽肃宣惠,君也(4);敬恪恭俭,臣 也。宽所以保本也(5),肃所以济时也(6),宣所以教施也(7),惠所以和民也。本有保则必固,时动而 第25页
国语·周语中 第 25 页 (23)正,长也。莅,临也。 (24)监,视也。 (25)周礼,王十二岁一巡守也。 (26)朝,单子之名也。有分族,王之族亲也。 (27)假道为过宾也。 (28)蔑,欺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⑴:‘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⑵,无即慆淫⑶,各守尔典, 以承天休⑷。’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⑸,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女卖)姓矣乎 ⑹?陈,我大姬之后也⑺。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⑻?是又犯先王之令也⑼。 ⑴文、武之教也。 ⑵造,为也。彝,常也。 ⑶即,就也。慆,慢也。 ⑷典,常也。休,庆也。 ⑸伉,对也。俪,偶也。 ⑹卿佐,孔、仪也。贾、唐二君云:“姓,命也。”一曰:“夏氏,姬姓,郑女亦姬姓,故谓之(女 卖)姓?”昭谓:夏征舒之父御叔,即陈公子夏之子、灵公之从祖父,妫姓也,而灵公淫其 妻,是为媟(女卖)其姓也。 ⑺大姬,周武王之女,虞胡公之妃,陈之祖妣也。 ⑻衮,衮龙之衣也。冕,大冠也。公之盛服也。简,略也。彝,常也。言弃其礼,简略常服。 ⑼先王之令,无从非彝。 “昔先王之教,懋帅其德也,犹恐殒越⑴。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 ⑵?居大国之闲,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⑷?” ⑴言勉帅其德,犹恐落坠也。 ⑵无礼则危也。 ⑶大国,晋、楚也。 ⑷四者,谓教、制、官、令也。 六年,单子如楚⑴。八年,陈侯杀于夏氏⑵。九年,楚子入陈⑶。 ⑴定王六年,鲁宣之八年也。 ⑵八年,鲁宣之十年也。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饮酒于夏氏。公谓行父曰:“征舒似女。”对曰: “亦似君。”征舒病之,公出,自其厩射而杀之。 ⑶楚庄王入陈讨夏氏杀君之罪也。既灭陈而复封之,故曰入也。唐尚书云「遂取陈以为县”,误 也。 【8】定王八年,使刘康公聘于鲁⑴,发币于大夫⑵。季文子、孟献子皆俭⑶,叔孙宣子、东门 子家皆侈⑷。 ⑴刘,畿内之国。康公,王卿士王季子也。 ⑵发其礼币于鲁大夫。 ⑶二子,鲁卿。季文子,季友之孙、齐仲无佚之子季孙行父。孟献子,仲庆父之曾孙、公孙敖 之孙、孟文伯歜之子仲孙蔑。俭,居处节俭也。 案发正卷二:”‘歜’,各本同。案孟文伯 名谷,公父文伯名歜,此涉公父文伯而误也。” ⑷二子,鲁大夫。叔孙宣子,叔牙之曾孙、庄叔得臣之子叔孙侨如也。东门子家,庄公之孙、 东门襄仲之子公孙归父也。 归,王问鲁大夫孰贤?对曰:“季、孟其长处鲁乎⑴!叔孙、东门其亡乎⑵!若家不亡,身必不 免。”王曰:“何故?”对曰:“臣闻之:为臣必臣,为君必君⑶。宽肃宣惠,君也⑷;敬恪恭俭,臣 也。宽所以保本也⑸,肃所以济时也⑹,宣所以教施也⑺,惠所以和民也。本有保则必固,时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