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周语中 (6)富辰,周大夫也 (7)阋,很也。兄弟虽以谗言相违很,犹以禁御他人侵侮己者。百里,谕远也。 (8)文公之诗者,周公旦之所作棠棣之诗是也,所以闵管、蔡而亲兄弟。此二句,其四章也。御 禁也,言虽相与很于墙室之内,犹能外御异族侮害己者。其后周衰,厉王无道,骨肉恩阙, 亲亲礼废,宴兄弟之乐绝,故邵穆公思周德之不类,而合其宗族于成周,复循棠棣之歌以 亲之。郑、唐二君以为棠棣穆公所作,失之,唯贾君得之。穆公,邵康公之后穆公虎也 去周公历九王矣。 (9)虽内相恨,外御他人,故不败亲也 00言与襄王有兄弟之亲也 ①D武,郑桓公之子武公滑突也。庄,武公之子庄公寤生也。王功曰勋。平,幽王之子平王宜咎, 桓,平王之孙、太子泄父之子桓王林也。幽王既灭,郑武公以卿士夹辅周室。平王东迁洛 邑,桓王即位,郑庄公为之卿士,以王命讨不庭,伐宋,在鲁隐十年。唐尚书云:“王夺郑 伯政,郑伯不朝,王伐郑,郑祝聃射王中肩,岂得为功?「桓’当为「惠’,传曰:‘郑有 平、惠之勋。’”昭谓:郑世有功而桓王不赏,又夺其政,聃虽射王,非庄公意。又诗叙云: “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明桓王之非也,下富辰又曰:“平、桓、庄、惠皆受郑劳。”明各 异人,不为误也。 2东迁,谓平王也。晋语曰“郑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同心,股肱周室,夹辅平王”也。 3子颓,周庄王之子、惠王之叔父也,篡惠王而立。惠王出居郑,郑厉公杀子颓而纳之。事在 周语上也 040置,废也。诗云「忘我大德,思我小怨”也 ①5征,召也。他,谓翟人。 0外,利在狄也 章,明也 祥,善也。弃亲,出狄师以伐郑也 9言郑有德于王,王怨而伐之,是为不仁也 CD保,养也 (21)阜,厚也。 (22)三德,仁、义、祥也 (23)光,大也。 (24)不忘,言德及后代也 (25)降,下也。 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夫婚姻,祸福之阶也(1)。由之利内则福(2),利外 则取祸。今王外利矣(3),其无乃阶祸乎(4)?昔挚、畴之国也由大任(5),杞、缯由大姒(6),齐、许、 申、吕由大姜(7),陈由大姬(8),是皆能内利亲亲者也(9)。昔鄢之亡也由仲任00,密须由伯姑①D,郐 由叔妘①,聃由郑姬(3,息由陈妫04,邓由楚曼①5,罗由季姬0),卢由荆妫⑩,是皆外利离亲者也 (1)阶,梯也 (2)利内,娶得偶而有福也。案:公序本无此九字 (3)树利于狄也 (4)为祸阶也。 (5)挚、畴二国任姓,奚仲仲虺之后、大任之家也。大任,王季之妃、文王之母也。诗云:“挚仲 氏任。” 6)杞、缯二国姒姓,夏禹之后、大姒之家也。大姒,文王之妃、武王之母也 (7)四国皆姜姓也,四岳之后、大姜之家也。大姜,太王之妃、王季之母也 第16页
国语·周语中 第 16 页 ⑹富辰,周大夫也。 ⑺阋,佷也。兄弟虽以谗言相违佷,犹以禁御他人侵侮己者。百里,谕远也。 ⑻文公之诗者,周公旦之所作棠棣之诗是也,所以闵管、蔡而亲兄弟。此二句,其四章也。御, 禁也,言虽相与佷于墙室之内,犹能外御异族侮害己者。其后周衰,厉王无道,骨肉恩阙, 亲亲礼废,宴兄弟之乐绝,故邵穆公思周德之不类,而合其宗族于成周,复循棠棣之歌以 亲之。郑、唐二君以为棠棣穆公所作,失之,唯贾君得之。穆公,邵康公之后穆公虎也, 去周公历九王矣。 ⑼虽内相恨,外御他人,故不败亲也。 ⑽言与襄王有兄弟之亲也。 ⑾武,郑桓公之子武公滑突也。庄,武公之子庄公寤生也。王功曰勋。平,幽王之子平王宜咎, 桓,平王之孙、太子泄父之子桓王林也。幽王既灭,郑武公以卿士夹辅周室。平王东迁洛 邑,桓王即位,郑庄公为之卿士,以王命讨不庭,伐宋,在鲁隐十年。唐尚书云:“王夺郑 伯政,郑伯不朝,王伐郑,郑祝聃射王中肩,岂得为功?『桓’当为『惠’,传曰:‘郑有 平、惠之勋。’”昭谓:郑世有功而桓王不赏,又夺其政,聃虽射王,非庄公意。又诗叙云: “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明桓王之非也,下富辰又曰:“平、桓、庄、惠皆受郑劳。”明各 异人,不为误也。 ⑿东迁,谓平王也。晋语曰“郑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同心,股肱周室,夹辅平王”也。 ⒀子颓,周庄王之子、惠王之叔父也,篡惠王而立。惠王出居郑,郑厉公杀子颓而纳之。事在 周语上也。 ⒁置,废也。诗云「忘我大德,思我小怨”也。 ⒂征,召也。他,谓翟人。 ⒃外,利在狄也。 ⒄章,明也。 ⒅祥,善也。弃亲,出狄师以伐郑也。 ⒆言郑有德于王,王怨而伐之,是为不仁也。 ⒇保,养也。 (21)阜,厚也。 (22)三德,仁、义、祥也。 (23)光,大也。 (24)不忘,言德及后代也。 (25)降,下也。 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夫婚姻,祸福之阶也⑴。由之利内则福⑵,利外 则取祸。今王外利矣⑶,其无乃阶祸乎⑷?昔挚、畴之国也由大任⑸,杞、缯由大姒⑹,齐、许、 申、吕由大姜⑺,陈由大姬⑻,是皆能内利亲亲者也⑼。昔鄢之亡也由仲任⑽,密须由伯姞⑾,郐 由叔妘⑿,聃由郑姬⒀,息由陈妫⒁,邓由楚曼⒂,罗由季姬⒃,卢由荆妫⒄,是皆外利离亲者也 ⒅。” ⑴阶,梯也。 ⑵利内,娶得偶而有福也。 案:公序本无此九字。 ⑶树利于狄也。 ⑷为祸阶也。 ⑸挚、畴二国任姓,奚仲仲虺之后、大任之家也。大任,王季之妃、文王之母也。诗云:“挚仲 氏任。” ⑹杞、缯二国姒姓,夏禹之后、大姒之家也。大姒,文王之妃、武王之母也。 ⑺四国皆姜姓也,四岳之后、大姜之家也。大姜,太王之妃、王季之母也
国语周语中 (8)陈,妫姓,舜后。大姬,周武王之元女、成王之姊。传曰:“以元女大姬配虞胡公而封之于陈” 也 (9)内利,内行七德,亲亲以申固其家也 0鄢,妘姓之国,取仲任氏之女为鄢夫人。唐尚书曰:“鄢为郑武公所灭,非取任氏而亡也。” 昭谓:幽王为西戎所杀而诗言「褒姒灭之”,明祸有所由也 ωD伯姞,密须之女也。传曰“密须之鼓”、「阙巩之甲”,此则文王所灭而获鼓甲也。大雅云:“密 人不恭,敢距大邦。”不由嫁女而亡。世本云:“密须,姑姓。” D郐,妘姓之国。叔妘,同姓之女为郐夫人。唐尚书云:“亦郑武公灭之,不由女亡也。”昭谓: 公羊传曰:“先郑伯有善乎郐公者,通于夫人以取其国。”此之谓也 ③3聃,姬姓,文王之子聃季之国。郑姬,郑女,为聃夫人。同姓相娶,犹鲁昭公娶于吴,亦其 ●姓,所以亡也。 040息,姬姓之国。陈妫,陈女,为息侯夫人。蔡哀侯亦娶于陈,息妫将归,过蔡,蔡哀侯止而 见之,弗宾。妫以告息侯,导楚伐蔡。蔡侯怨,因称息妫之美于楚子,楚子遂灭息,以息 妫归。 ①5邓,曼姓。楚曼,邓女,为楚武王夫人,生文王。文王过邓而利其国,遂灭邓而兼之也 ⑤罗,熊姓之国。季姬,姬氏女,为罗夫人而亡其国也 ①D卢,妫姓之国。荆妫,卢女,为荆夫人。荆,楚也 8外利,行淫僻,求利于外,不能亲亲,以亡其国也 王曰:“利何如而内,何如而外?”对曰:“尊贵、明贤、庸勋、长老(1)、爱亲(2)、礼新(3)、亲 旧(4)。然则民莫不审固其心力以役上令(5),官不易方(6),而财不匮竭(7),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 姓兆民(8),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9)。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0,各以利退①D,上求不暨 是其外利也⑩。夫狄无列于王室⑩3,郑伯南也,王而卑之,是不尊贵也0。狄,豺狼之德也,郑未 失周典,王而蔑之,是不明贤也05。平、桓、庄、惠皆受郑劳,王而弃之,是不庸勋也。郑伯捷 之齿长矣,王而弱之,是不长老也⑩。狄,隗姓也0,郑出自宣王,王而虐之,是不爱亲也09。夫 礼,新不闲旧C,王以狄女闲姜、任,非礼且弃旧也(21)。王一举而弃七德,臣故曰利外矣。书有之 曰:‘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2)。’王不忍小忿而弃郑,又登叔隗以阶狄(23)。狄,封豕豺狼也,不 可默也(24)。”王不听。 (1)明,显也。庸,用也。勋,功也。长老,尚齿也 (2)六亲也 (3)新来过宾也。 (4)君之故旧也 (5)役,为也 (6)方,道也 (7)贡赋有品,财用有节,不乏尽也 (8)百姓,百官也,官有世功受氏姓也。十亿曰兆。 (9)夫人,犹人人也 0判,分也。携,离也。七德,谓尊贵至亲旧也 0D以利,利其身而去也 ①D暨,至也 3列,位次也 040贾侍中云:“南者,在南服之侯伯也。”或云:“南,南面君也。”郑司农云:“南谓子男。郑 今新郑。新郑之于王城在畿内,畿内之诸侯虽爵有侯伯,周之旧法皆食子男之地。”昭案 内传,子产争贡,曰:“爵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 以此言之,郑在男服,明矣。周公虽制土,中设九服,至康王而西都鄗京,其后衰微,土 第17页
国语·周语中 第 17 页 ⑻陈,妫姓,舜后。大姬,周武王之元女、成王之姊。传曰:“以元女大姬配虞胡公而封之于陈” 也。 ⑼内利,内行七德,亲亲以申固其家也。 ⑽鄢,妘姓之国,取仲任氏之女为鄢夫人。唐尚书曰:“鄢为郑武公所灭,非取任氏而亡也。” 昭谓:幽王为西戎所杀而诗言「褒姒灭之”,明祸有所由也。 ⑾伯姞,密须之女也。传曰“密须之鼓”、「阙巩之甲”,此则文王所灭而获鼓甲也。大雅云:“密 人不恭,敢距大邦。”不由嫁女而亡。世本云:“密须,姞姓。” ⑿郐,妘姓之国。叔妘,同姓之女为郐夫人。唐尚书云:“亦郑武公灭之,不由女亡也。”昭谓: 公羊传曰:“先郑伯有善乎郐公者,通于夫人以取其国。”此之谓也。 ⒀聃,姬姓,文王之子聃季之国。郑姬,郑女,为聃夫人。同姓相娶,犹鲁昭公娶于吴,亦其 ●姓,所以亡也。 ⒁息,姬姓之国。陈妫,陈女,为息侯夫人。蔡哀侯亦娶于陈,息妫将归,过蔡,蔡哀侯止而 见之,弗宾。妫以告息侯,导楚伐蔡。蔡侯怨,因称息妫之美于楚子,楚子遂灭息,以息 妫归。 ⒂邓,曼姓。楚曼,邓女,为楚武王夫人,生文王。文王过邓而利其国,遂灭邓而兼之也。 ⒃罗,熊姓之国。季姬,姬氏女,为罗夫人而亡其国也。 ⒄卢,妫姓之国。荆妫,卢女,为荆夫人。荆,楚也。 ⒅外利,行淫僻,求利于外,不能亲亲,以亡其国也。 王曰:“利何如而内,何如而外?”对曰:“尊贵、明贤、庸勋、长老⑴、爱亲⑵、礼新⑶、亲 旧⑷。然则民莫不审固其心力以役上令⑸,官不易方⑹,而财不匮竭⑺,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 姓兆民⑻,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⑼。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⑽,各以利退⑾,上求不暨, 是其外利也⑿。夫狄无列于王室⒀,郑伯南也,王而卑之,是不尊贵也⒁。狄,豺狼之德也,郑未 失周典,王而蔑之,是不明贤也⒂。平、桓、庄、惠皆受郑劳,王而弃之,是不庸勋也⒃。郑伯捷 之齿长矣,王而弱之,是不长老也⒄。狄,隗姓也⒅,郑出自宣王,王而虐之,是不爱亲也⒆。夫 礼,新不闲旧⒇,王以狄女闲姜、任,非礼且弃旧也(21)。王一举而弃七德,臣故曰利外矣。书有之 曰:‘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22)。’王不忍小忿而弃郑,又登叔隗以阶狄(23)。狄,封豕豺狼也,不 可猒也(24)。”王不听。 ⑴明,显也。庸,用也。勋,功也。长老,尚齿也。 ⑵六亲也。 ⑶新来过宾也。 ⑷君之故旧也。 ⑸役,为也。 ⑹方,道也。 ⑺贡赋有品,财用有节,不乏尽也。 ⑻百姓,百官也,官有世功受氏姓也。十亿曰兆。 ⑼夫人,犹人人也。 ⑽判,分也。携,离也。七德,谓尊贵至亲旧也。 ⑾以利,利其身而去也。 ⑿暨,至也。 ⒀列,位次也。 ⒁贾侍中云:“南者,在南服之侯伯也。”或云:“南,南面君也。”郑司农云:“南谓子男。郑, 今新郑。新郑之于王城在畿内,畿内之诸侯虽爵有侯伯,周之旧法皆食子男之地。”昭案: 内传,子产争贡,曰:“爵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 以此言之,郑在男服,明矣。周公虽制土,中设九服,至康王而西都鄗京,其后衰微,土
国语周语中 地损减,车服改易,故郑在男服。礼,畿外之侯,伯也。世谓其见待重于采地之君,故曰 是不尊贵也 ①5蔑,小也 0平王东迁,依郑武公;桓王即位,郑庄公佐之。庄,桓王之子庄王他也。惠,庄王之孙、僖 王之子惠王凉也,为子颓所篡,出居于郑,郑厉公纳之。自平王以来,郑世有功,故曰“皆 受郑劳”。劳,功也 ①m捷,郑文公之名也。弱,犹稚也 8隗姓,赤狄也 郑桓公友,宣王之母弟。出者,郑国之封出于宣王之世也。 CD闲,代也。 (21)姜氏、任氏之女世为王妃嫔也,今以狄女代之,为弃旧也 (22)书,逸书也。若,犹乃也。济,成也。言能有所忍乃能有成功也 (23)阶,阶狄祸也。 4)封,大:,足也 十八年(1),王黜狄后(2)。狄人来诛杀谭伯(3)。富辰曰:“昔吾骤谏王,王弗从,以及此难。若我 不出,王其以我为怼乎!”乃以其属死之(4)。 (1)案:考异卷一:”‘八’当为[七’” (2)十八年,鲁僖公二十四年。黜,废也。狄后既立而通王子带,故王废之也 (3)诛,责也。狄人奉子带攻王而杀谭伯。谭伯,周大夫原伯毛也。案:“谭伯,周大夫原伯毛 也”,公序本无‘原伯毛也”四字。考异卷一:“案「毛’字衍。” (4)帅其徒属以死狄师。 初,惠后欲立王子带,故以其党启狄人(1)。狄人遂入,周王乃出居于郑,晋文公纳之(2)。 (1)言初者,惠后已死。以其党者,谓颓叔、桃子缘惠后欲立子带,故以子带为党,开狄 人伐周也。 (2)王出适郑,居于汜也。文公纳之,杀子带。在鲁僖公二十五年 【2】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1),王劳之以地(2),辞(3),请隧焉(4)。王不许,曰:“昔我先王之有 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5),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⑥),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7)。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⑧),使各有宁宇(9),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0,先王岂有赖焉①D。内 官不过九御⑩2,外官不过九品(3,足以供给神祗而已04,岂敢献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5?亦唯是 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0?今天降祸灾于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 Q8,又不佞以勤叔父⑩9,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 有爱(21)?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22)。’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23) 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24),余一人其流辟旅于裔土,何辞之有与(25)?若由是姬姓也(26,尚将列 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27)。叔父其懋昭明德,物将自至(28),余何敢以私劳变前 之大章,以忝天下(29),其若先王与百姓何(30)?何政令之为也(31)?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32), 余安能知之(33)?”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1)郏,洛邑王城之地也 (2)王以其勤劳,赏之以地,谓阳樊、温、原、攒茅之田也。 (3)辞,不受也 (4)贾侍中云:“隧,王之葬礼,开地通路曰隧。”昭谓:隧,六隧也。周礼:天子远郊之地有六 乡,则六军之士也;外有六隧,掌供王之贡赋。唯天子有隧,诸侯则无也。 )规,规画而有之也 (6)以其职贡供王祭也。上帝,天神五帝也。山川,五岳河海也。百神,丘陵坟衍之神也。 (7)百姓,百官有世功者。用,财用也。庭,直也。虞,度也。不直,犹不道也。不度,不意度 第18页
国语·周语中 第 18 页 地损减,车服改易,故郑在男服。礼,畿外之侯,伯也。世谓其见待重于采地之君,故曰 是不尊贵也。 ⒂蔑,小也。 ⒃平王东迁,依郑武公;桓王即位,郑庄公佐之。庄,桓王之子庄王他也。惠,庄王之孙、僖 王之子惠王凉也,为子颓所篡,出居于郑,郑厉公纳之。自平王以来,郑世有功,故曰“皆 受郑劳”。劳,功也。 ⒄捷,郑文公之名也。弱,犹稚也。 ⒅隗姓,赤狄也。 ⒆郑桓公友,宣王之母弟。出者,郑国之封出于宣王之世也。 ⒇闲,代也。 (21)姜氏、任氏之女世为王妃嫔也,今以狄女代之,为弃旧也。 (22)书,逸书也。若,犹乃也。济,成也。言能有所忍乃能有成功也。 (23)阶,阶狄祸也。 (24)封,大;猒,足也。 十八年⑴,王黜狄后⑵。狄人来诛杀谭伯⑶。富辰曰:“昔吾骤谏王,王弗从,以及此难。若我 不出,王其以我为怼乎!”乃以其属死之⑷。 ⑴案:考异卷一:”‘八’当为『七’”。 ⑵十八年,鲁僖公二十四年。黜,废也。狄后既立而通王子带,故王废之也。 ⑶诛,责也。狄人奉子带攻王而杀谭伯。谭伯,周大夫原伯毛也。 案:“谭伯,周大夫原伯毛 也”,公序本无‘原伯毛也”四字。考异卷一:“案『毛’字衍。” ⑷帅其徒属以死狄师。 初,惠后欲立王子带,故以其党启狄人⑴。狄人遂入,周王乃出居于郑,晋文公纳之⑵。 ⑴言初者,惠后已死。以其党者,谓颓叔、桃子缘惠后欲立子带,故以子带为党,开狄 人伐周也。 ⑵王出适郑,居于汜也。文公纳之,杀子带。在鲁僖公二十五年。 【2】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⑴,王劳之以地⑵,辞⑶,请隧焉⑷。王不许,曰:“昔我先王之有 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⑸,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⑹,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⑺。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⑻,使各有宁宇⑼,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⑽,先王岂有赖焉⑾。内 官不过九御⑿,外官不过九品⒀,足以供给神祇而已⒁,岂敢猒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⒂?亦唯是 死生之服物采章⒃,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⒄?今天降祸灾于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 ⒅,又不佞以勤叔父⒆,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⒇,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 有爱(21)?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22)。’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23), 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24),余一人其流辟旅于裔土,何辞之有与(25)?若由是姬姓也(26),尚将列 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27)。叔父其懋昭明德,物将自至(28),余何敢以私劳变前 之大章,以忝天下(29),其若先王与百姓何(30)?何政令之为也(31)?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32), 余安能知之(33)?”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⑴郏,洛邑王城之地也。 ⑵王以其勤劳,赏之以地,谓阳樊、温、原、攒茅之田也。 ⑶辞,不受也。 ⑷贾侍中云:“隧,王之葬礼,开地通路曰隧。”昭谓:隧,六隧也。周礼:天子远郊之地有六 乡,则六军之士也;外有六隧,掌供王之贡赋。唯天子有隧,诸侯则无也。 ⑸规,规画而有之也。 ⑹以其职贡供王祭也。上帝,天神五帝也。山川,五岳河海也。百神,丘陵坟衍之神也。 ⑺百姓,百官有世功者。用,财用也。庭,直也。虞,度也。不直,犹不道也。不度,不意度
国语周语中 而至之患也。 (8)其余,甸服之外地。均,平也。周礼,公之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 男一百里 (9)宁,安:宇,居也 ⑩0顺,顺天地尊卑之义也,若相侵犯,则有灾害也。 ①D赖,利也。言无所利,皆均分诸侯也 ①2九御,九嫔也。 3九品,九卿。周礼:“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ω0言嫔与卿主祭祀,鲁语曰“日入监九御,使洁奉渧郊之粢盛”也。 ①5,足也。耳目,声色;心腹,嗜欲也 6采章,采色之文章也,死之服,谓六隧之民引王柩辂也。 ①轻重布之,贵贱各有等也。王何异之,有帝王皆然也 08仅,犹劣也。府,先王之府藏。 勤,劳也。天子称九州岛之长同姓曰叔父也。 C班,分也。大物,谓隧也 (21)应,犹受憎恶也。言晋文虽当私赏,犹非我一人也。 (22)玉,佩玉,所以节行步也。君臣尊卑,迟速有节,言服其服则行其礼,以言晋侯尚在臣位, 不宜有隧也。 (23)光,广也。裕,宽也。更姓,易姓也。改物,改正朔、易服色也。创,造也。庸,用也。谓 为天子造创制度,自显用于天下 (24)缩,引也。备物,隧之属也 (25)流,放也。言将放辟于荒裔,何复陈辞之有也 (26)谓文公未更姓而王也。 (27)言文公若尚在公侯之位,将成霸业以兴王室,复先王之职,则六隧未可改也 (28)懋,勉也。言有天下则隧自至也。 (29)章,表也,所以表明天子与诸侯异物 (30)言无以奉先王镇抚百姓也。 (31)何以复临百姓而为政令乎? (32)自制以为隧也。 (33)所不敢禁也。 【3】王至自郑(),以阳樊赐晋文公(2)。阳人不服(3,晋侯围之。仓葛呼曰(4):“王以晋君为能 德(5),故劳之以阳樊,阳樊怀我王德,是以未从于晋(6)。谓君其何德之布以怀柔之(7,使无有远志 (8)?今将大泯其宗祊(9,而蔑杀其民人⑩0,宜吾不敢服也!夫三军之所寻①D,将蛮、夷、戎、狄之 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①。此羸者阳也,未狎君政03,故未承命。君若惠及之,唯官是征,其敢逆 命ω40,何足以辱师!君之武震,无乃玩而顿乎(5?臣闻之曰:‘武不可觌,文不可匿(6。觌武无烈, 匿文不昭。’阳不承获甸,(而祇以觌武,臣是以惧。不然,其敢自爱也(9?且夫阳,岂有裔民哉∽? 夫亦皆天子之父兄甥舅也(21),若之何其虐之也?”晋侯闻之,曰:“是君子之言也。”乃出阳民(22)。 (1)襄王从郑至王城,鲁僖二十五年也 (2)阳樊,二邑在畿内也。案:发正卷二据本书卷十晋语四注、史记晋世家集解引服虔说、左 传隐公十一年杜预注:“此云「二邑’,疑传写之误。”以「阳樊”为一邑。 (3)不肯属晋 (4)仓葛,阳人也 (5)为能布德行。 (6)怀,思也 第19页
国语·周语中 第 19 页 而至之患也。 ⑻其余,甸服之外地。均,平也。周礼,公之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 男一百里。 ⑼宁,安;宇,居也。 ⑽顺,顺天地尊卑之义也,若相侵犯,则有灾害也。 ⑾赖,利也。言无所利,皆均分诸侯也。 ⑿九御,九嫔也。 ⒀九品,九卿。周礼:“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⒁言嫔与卿主祭祀,鲁语曰“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也。 ⒂猒,足也。耳目,声色;心腹,嗜欲也。 ⒃采章,采色之文章也,死之服,谓六隧之民引王柩辂也。 ⒄轻重布之,贵贱各有等也。王何异之,有帝王皆然也。 ⒅仅,犹劣也。府,先王之府藏。 ⒆勤,劳也。天子称九州岛之长同姓曰叔父也。 ⒇班,分也。大物,谓隧也。 (21)应,犹受憎恶也。言晋文虽当私赏,犹非我一人也。 (22)玉,佩玉,所以节行步也。君臣尊卑,迟速有节,言服其服则行其礼,以言晋侯尚在臣位, 不宜有隧也。 (23)光,广也。裕,宽也。更姓,易姓也。改物,改正朔、易服色也。创,造也。庸,用也。谓 为天子造创制度,自显用于天下。 (24)缩,引也。备物,隧之属也。 (25)流,放也。言将放辟于荒裔,何复陈辞之有也。 (26)谓文公未更姓而王也。 (27)言文公若尚在公侯之位,将成霸业以兴王室,复先王之职,则六隧未可改也。 (28)懋,勉也。言有天下则隧自至也。 (29)章,表也,所以表明天子与诸侯异物。 (30)言无以奉先王镇抚百姓也。 (31)何以复临百姓而为政令乎? (32)自制以为隧也。 (33)所不敢禁也。 【3】王至自郑⑴,以阳樊赐晋文公⑵。阳人不服⑶,晋侯围之。仓葛呼曰⑷:“王以晋君为能 德⑸,故劳之以阳樊,阳樊怀我王德,是以未从于晋⑹。谓君其何德之布以怀柔之⑺,使无有远志 ⑻?今将大泯其宗祊⑼,而蔑杀其民人⑽,宜吾不敢服也!夫三军之所寻⑾,将蛮、夷、戎、狄之 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⑿。此羸者阳也,未狎君政⒀,故未承命。君若惠及之,唯官是征,其敢逆 命⒁,何足以辱师!君之武震,无乃玩而顿乎⒂?臣闻之曰:‘武不可觌,文不可匿⒃。觌武无烈⒄, 匿文不昭。’阳不承获甸,⒅而祇以觌武,臣是以惧。不然,其敢自爱也⒆?且夫阳,岂有裔民哉⒇? 夫亦皆天子之父兄甥舅也(21),若之何其虐之也?”晋侯闻之,曰:“是君子之言也。”乃出阳民(22)。 ⑴襄王从郑至王城,鲁僖二十五年也。 ⑵阳樊,二邑在畿内也。 案:发正卷二据本书卷十晋语四注、史记晋世家集解引服虔说、左 传隐公十一年杜预注:“此云『二邑’,疑传写之误。”以「阳樊”为一邑。 ⑶不肯属晋。 ⑷仓葛,阳人也。 ⑸为能布德行。 ⑹怀,思也
国语周语中 (7)怀,来也。柔,安也。 (8)远志,离叛也 (9)泯,灭也。庙门谓之祊。宗祊,犹宗庙也 0蔑,犹灭也。 ①D寻,讨也 D谓诸夏之国为蛮、夷之行,王于是致武以伐之 3羸,弱也。狎,习也 00官,晋有司也。征,召也。 5震,威也。玩,黩也。言举非义兵,诛罚失当,故君之武威将见慢黩顿弊也 0觌,见也。匿,隐也。言不当尚武隐文也 烈,威也。 08案:述闻卷二0以为「承获”二字误倒 ③⑨祗,适也。言阳人既不得承王室为甸服,又惧晋不惠恤其民,适以震威耀武而见残破,不然 岂敢自爱而不服乎? CD裔民,谓凶恶之民放在荒裔者也。 (21)谓吾舅者,吾谓之甥 (22)放令去也 【4】温之会,晋人执卫成公归之于周(1)。晋侯请杀之,王曰:“不可。夫政自上下者也(2),上 作政,而下行之不逆,故上下无怨(3)。今叔父作政而不行,无乃不可乎(4)?夫君臣无狱(5),今元晅 虽直,不可听也。君臣皆狱,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而叔父听之,一逆矣。又为臣杀其君,其安 庸刑(6)?布刑而不庸,再逆矣。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余惧其无后(7)。不然,余何私于卫侯?” 晋人乃归卫侯(8) (1)温,晋之河阳。成公,卫文公之子成公郑也。晋文公讨不服,卫成公恃楚而不从,闻楚师败 于城濮,惧,出奔楚,使元晅奉弟叔武以受盟于践土。或愬元晅曰:“立叔武矣。”卫侯杀 其子角,晅不废命,奉叔武以守国。晋人复卫侯,卫侯先期入。叔武将沐,闻君至,喜, 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元晅出奔晋。会于温,讨不服。卫侯与元晅讼,不胜,故晋侯 执之,归之于京师。在鲁僖公二十八年也。 (2)当从王出也 (3)言君臣不相怨 (4)不行,谓不顺也。言晋侯不行德政,而听元晅之愬,欲杀卫侯也 (5)狱,讼也。无是非曲直,狱讼之义也 (6)庸,用也。刑,法也。 (7)无后,无以复合诸侯也 (8)在鲁僖三十年也。晋侯使医衍酰卫侯不死,鲁僖为请于王及晋侯,皆纳玉十,于是归之也。 【5】二十四年(1),秦师将袭郑,过周北门(2)。左右皆免胄而下拜(3),超乘者三百乘(4)。王孙满 观之,言于王曰:“秦师必有谪(5)。”王曰:“何故?”对曰:“师轻而骄(6),轻则寡谋,骄则无礼 无礼则脱(),寡谋自陷。入险而脱,能无败乎(8)?秦师无谪,是道废也(9)。”是行也,秦师还⑩,晋 人败诸崤,获其三帅丙、术、视①D (1)案:“二十四年”,考异卷一:“案传、注『四’字皆当为『六 (2)襄王二十四年,鲁僖之三十三年也。秦师,秦大夫孟明视之师也。轻曰袭。周北门,王城北 门也 (3)案:公序本无“皆”字、「拜”字,句下有注文:“兵车参乘,御在中央,故左右下也。冑 兜鍪也。兔,脱也。脱冑而下,敬天王也”二十八字。 (4)左,车左也。右,车右也。言免冑则不解甲而拜矣。超乘,跳跃上车,无威仪,所以败也 第20页
国语·周语中 第 20 页 ⑺怀,来也。柔,安也。 ⑻远志,离叛也。 ⑼泯,灭也。庙门谓之祊。宗祊,犹宗庙也。 ⑽蔑,犹灭也。 ⑾寻,讨也。 ⑿谓诸夏之国为蛮、夷之行,王于是致武以伐之。 ⒀羸,弱也。狎,习也。 ⒁官,晋有司也。征,召也。 ⒂震,威也。玩,黩也。言举非义兵,诛罚失当,故君之武威将见慢黩顿弊也。 ⒃觌,见也。匿,隐也。言不当尚武隐文也。 ⒄烈,威也。 ⒅案:述闻卷二0以为「承获”二字误倒。 ⒆祇,适也。言阳人既不得承王室为甸服,又惧晋不惠恤其民,适以震威耀武而见残破,不然, 岂敢自爱而不服乎? ⒇裔民,谓凶恶之民放在荒裔者也。 (21)谓吾舅者,吾谓之甥。 (22)放令去也。 【4】温之会,晋人执卫成公归之于周⑴。晋侯请杀之,王曰:“不可。夫政自上下者也⑵,上 作政,而下行之不逆,故上下无怨⑶。今叔父作政而不行,无乃不可乎⑷?夫君臣无狱⑸,今元咺 虽直,不可听也。君臣皆狱,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而叔父听之,一逆矣。又为臣杀其君,其安 庸刑⑹?布刑而不庸,再逆矣。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余惧其无后⑺。不然,余何私于卫侯?” 晋人乃归卫侯⑻。 ⑴温,晋之河阳。成公,卫文公之子成公郑也。晋文公讨不服,卫成公恃楚而不从,闻楚师败 于城濮,惧,出奔楚,使元咺奉弟叔武以受盟于践土。或愬元咺曰:“立叔武矣。”卫侯杀 其子角,咺不废命,奉叔武以守国。晋人复卫侯,卫侯先期入。叔武将沐,闻君至,喜, 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元咺出奔晋。会于温,讨不服。卫侯与元咺讼,不胜,故晋侯 执之,归之于京师。在鲁僖公二十八年也。 ⑵当从王出也。 ⑶言君臣不相怨。 ⑷不行,谓不顺也。言晋侯不行德政,而听元咺之愬,欲杀卫侯也。 ⑸狱,讼也。无是非曲直,狱讼之义也。 ⑹庸,用也。刑,法也。 ⑺无后,无以复合诸侯也。 ⑻在鲁僖三十年也。晋侯使医衍酖卫侯不死,鲁僖为请于王及晋侯,皆纳玉十 ,于是归之也。 【5】二十四年⑴,秦师将袭郑,过周北门⑵。左右皆免冑而下拜⑶,超乘者三百乘⑷。王孙满 观之,言于王曰:“秦师必有谪⑸。”王曰:“何故?”对曰:“师轻而骄⑹,轻则寡谋,骄则无礼。 无礼则脱⑺,寡谋自陷。入险而脱,能无败乎⑻?秦师无谪,是道废也⑼。”是行也,秦师还⑽,晋 人败诸崤,获其三帅丙、术、视⑾。 ⑴案:“二十四年”,考异卷一:“案传、注『四’字皆当为『六』』。 ⑵襄王二十四年,鲁僖之三十三年也。秦师,秦大夫孟明视之师也。轻曰袭。周北门,王城北 门也。 ⑶案:公序本无‘皆”字、「拜”字,句下有注文:“兵车参乘,御在中央,故左右下也。冑, 兜鍪也。免,脱也。脱冑而下,敬天王也”二十八字。 ⑷左,车左也。右,车右也。言免冑则不解甲而拜矣。超乘,跳跃上车,无威仪,所以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