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 五 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学重点 1.为什么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框架。 3.如何把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4.如何认识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 教学难点 1.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 与分配的原则。 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 3.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公有制与市场经济 能否结合? 4.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私营经 济中出现的剥削现象要不要限制?
[教学重点] 1. 为什么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框架。 3.如何把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4.如何认识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 [教学难点] 1.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 与分配的原则。 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 3.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公有制与市场经济 能否结合? 4.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私营经 济中出现的剥削现象要不要限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1)计划(经济)—“看得见的手” 特点:自觉性、事前性、宏观性 长处:宏观调控 缺陷:微观领域 (2)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 特点: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 长处:徼观领域 弱点:宏观领域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1)计划(经济)——“看得见的手” 特点:自觉性、事前性、宏观性 长处:宏观调控 缺陷:微观领域 (2)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 特点: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 长处:微观领域 弱点:宏观领域
2.市场经济(市场机制)的作用 (1)配置资源 (2)传递信息 (3)刺激生产 (4)分配收入
2.市场经济(市场机制)的作用 (1)配置资源 (2)传递信息 (3)刺激生产 (4)分配收入
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思 想的形成(三个阶段)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 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基础 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党的十四 大
3.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思 想的形成(三个阶段)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 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基础 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 ” ——1992年, 邓小平“南巡讲话”;党的十四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