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领会诗歌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和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紧紧相连,我 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 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感 把握山水田园诗歌的主题。 ①描绘山川美景,钟情山水,对宁静、平和、自由 隐逸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②歌颂劳动生活,反映农村生活; ③怀才不遇,厌弃官场黑暗,寄情山水田园,表达 自己鄙视名利,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领会诗歌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和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紧紧相连,我 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 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感。 把握山水田园诗歌的主题。 ①描绘山川美景,钟情山水,对宁静、平和、自由、 隐逸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②歌颂劳动生活,反映农村生活; ③怀才不遇,厌弃官场黑暗,寄情山水田园,表达 自己鄙视名利,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山水诗的三种艺术境界 1、“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山水诗的第一境界 水的这类作品往往随物赋形,着意描写自然山 的千姿百态。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 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 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 弓白居易《暮江吟》)。以上作品虽不能说是纯 模山范水之作,但作者在创作中主要还是将自 然山水作为客观事物加以描摹表现的,仅略流 露某种情绪倾向,这就是佛家参禅时“见山是 山,见水是水”的境界
山水诗的三种艺术境界。 ▪ 这类作品往往随物赋形,着意描写自然山 水的千姿百态。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 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 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 弓白居易《暮江吟》)。以上作品虽不能说是纯 模山范水之作,但作者在创作中主要还是将自 然山水作为客观事物加以描摹表现的,仅略流 露某种情绪倾向,这就是佛家参禅时“见山是 山,见水是水”的境界。 1、“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山水诗的第一境界
2、“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山水诗的第 二境界 这类作品所绘之景,完全是从作者的主 观感情出发的,而不是客观现实中的景物。 因此诗人所怀感情不同,自然景物也就随之 而异。以山为例,在与友分离的罗隐笔下是 “山牵别恨和肠断”(《绵谷回寄蔡氏昆 仲》);在满怀喜悦的张耒笔下是“好山如为 我开眉”(《二十三日即事》);在亡国遗民 郑思肖笔下是“满山秋色正愁人”(《二 砺》)
2、“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山水诗的第 二境界。 ▪ 这类作品所绘之景,完全是从作者的主 观感情出发的,而不是客观现实中的景物。 因此诗人所怀感情不同,自然景物也就随之 而异。以山为例,在与友分离的罗隐笔下是 “山牵别恨和肠断”(《绵谷回寄蔡氏昆 仲》);在满怀喜悦的张耒笔下是“好山如为 我开眉”(《二十三日即事》);在亡国遗民 郑思肖笔下是“满山秋色正愁人”(《二 砺》)
再看一首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一上髙 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江州。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 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者在首句点明,自己登上咸阳城楼时就怀有 无限忧愁。带着忧愁之情纵目远眺,所见景物 当然全染上了凄凉的色彩:乱云飞渡,斜日西 沉;"秋凤袭人,山雨欲来;秦苑汉宫,野草从 生;黄叶萧萧,晚蝉悲鸣;渭水无语,悠悠东 流 以上作品虽能寓意,但还只是诗人感情投 注的结果,在人情与物理之间,未能获得一种 泯然无迹的契合,这就是佛家参禅时“见山不 是山,宽水不是水 界
▪ 再看一首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一上高 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 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者在首句点明,自己登上咸阳城楼时就怀有 无限忧愁。带着忧愁之情纵目远眺,所见景物 当然全染上了凄凉的色彩:乱云飞渡,斜日西 沉;秋风袭人,山雨欲来;秦苑汉宫,野草丛 生;黄叶萧萧,晚蝉悲鸣;渭水无语,悠悠东 流。 ▪ 以上作品虽能寓意,但还只是诗人感情投 注的结果,在人情与物理之间,未能获得一种 泯然无迹的契合,这就是佛家参禅时“见山不 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