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衢州卷)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 请选出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3分) (1)A.筹(chou)划 B.妥(tu)协 C.日薄(b6)西山(▲) (2)A.栖(xi)息 B.饶(rdo)恕 C.看风使舵(duo)( (3)A.胆怯(qie) B.纤(xian)细C.怒不可遏(he)( 2.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1)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2)▲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刘禹锡《秋词》中借白鹤形象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是 (5)诸葛亮《出师表》中表达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名著阅读(选做五题)。(5分) 以下是文学作品中对几位老师的描述,请分别写出他们的名字。 ()从她教导我的第一天开始,她就像对待那些具有听力的孩子那样跟我讲话,唯一的不 同是,她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在我手上拼写句子 此段中的“她”是_▲_。 (2他的笛子装在一只终年雪白的布套里。他取出笛子时,总是很有章法地将布套折好放 到口袋里,绝不随便一团巴塞进裤兜里。 此段中的“他”是▲ (3不管怎样,等我把头发梳得很平整,穿上我那件黑色罩衣—一虽说有点像贵格教徒的 样子,但至少有特别合身的好处,—一再把洁白的领圈整整好以后,我自己觉得足可 以体体面面地去见费尔法克斯太太,我那位新学生也至少不至于厌恶地躲开我了 此段中的“我”是▲ (4)《城南旧事》中英子的妈妈说:“……等英子好了,什么也别跟她说,回到家,换了 新地方,让她把过去的事儿全忘了才好,她要问什么,都装不知道,听见了没有?宋 妈。”此时,妈妈不想让英子知道的事是(▲) A.藏在草丛里的年青人被抓走B.兰姨娘和德先叔乘马车走了 C.英子爸爸因病离开人世 D.秀贞和妞儿在火车下丧生 (5)下列《水浒》中的故事情节都与武松有关,发生在“斗杀西门庆”之前的一项是(▲) A.大闹飞云浦B.醉打蒋门神C.景阳冈打虎D.十字坡遇张青 (6)下列作品不属于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项是(▲) A.《孔乙己》B.《父亲的病》C.《藤野先生》D.《范爱农》
浙江省 2013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衢州卷)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四大题,23 小题,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1 分) 1.请选出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3 分) ⑴A.筹.(chóu)划 B.妥.(tǔ)协 C.日薄.(bó)西山 ( ▲ ) ⑵A.栖.(xī)息 B.饶.(ráo)恕 C.看风使舵.(duò) ( ▲ ) ⑶A.胆怯.(qiè) B.纤.(xiān)细 C.怒不可遏.(hè) ( ▲ ) 2.古诗文名句默写。(7 分) ⑴宁为百夫长, ▲ 。 (杨炯《从军行》) ⑵ ▲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⑶浊酒一杯家万里, ▲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⑷刘禹锡《秋词》中借白鹤形象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是: ▲ , ▲ 。 ⑸诸葛亮《出师表》中表达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 ▲ 。 3.名著阅读(选做五题 ....)。(5 分) 以下是文学作品中对几位老师的描述,请分别写出他们的名字。 ⑴从她教导我的第一天开始,她就像对待那些具有听力的孩子那样跟我讲话,唯一的不 同是,她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在我手上拼写句子。 此段中的“她”是 ▲ 。 ⑵他的笛子装在一只终年雪白的布套里。他取出笛子时,总是很有章法地将布套折好放 到口袋里,绝不随便一团巴塞进裤兜里。 此段中的“他”是 ▲ 。 ⑶不管怎样,等我把头发梳得很平整,穿上我那件黑色罩衣——虽说有点像贵格教徒的 样子,但至少有特别合身的好处,——再把洁白的领圈整整好以后,我自己觉得足可 以体体面面地去见费尔法克斯太太,我那位新学生也至少不至于厌恶地躲开我了。 此段中的“我”是 ▲ 。 ⑷《城南旧事》中英子的妈妈说:“……等英子好了,什么也别跟她说,回到家,换了 新地方,让她把过去的事儿全忘了才好,她要问什么,都装不知道,听见了没有?宋 妈。”此时,妈妈不想让英子知道的事是( ▲ ) A.藏在草丛里的年青人被抓走 B.兰姨娘和德先叔乘马车走了 C.英子爸爸因病离开人世 D.秀贞和妞儿在火车下丧生 ⑸下列《水浒》中的故事情节都与武松有关,发生在“斗杀西门庆”之前的一项是( ▲ ) A.大闹飞云浦 B.醉打蒋门神 C.景阳冈打虎 D.十字坡遇张青 ⑹下列作品不属于 ...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项是( ▲ ) A.《孔乙己》 B.《父亲的病》 C.《藤野先生》 D.《范爱农》
4.综合性学习。(6分) 近年来,香味橡皮、荧光笔、修正液等“香艳”文具受到了中小学生的热捧。事实上, 这些文具很有可能危害人的健康。今年5月,某中学《衢州晚报》小记者团发起了一次“关 注书包中的‘香艳’文具”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采访探因】根据以下材料,探究“香艳”文具进入学生书包的原因。(2分) 材料一:在衢城一家文具店里,店主告诉记者:“有些学生喜欢颜色鲜艳、外形可爱、 带有香味的文具,有些学生对荧光笔和修正液的购买欲比较强。”店主还坦言,价格低和样 新是他们进货时主要关心的问题,至于安全性问题则没有考虑那么多。 材料二:接受采访的家长中,绝大部分家长不知道国家对文具的安全有强制性标准。他 【现场纠偏】小记者们邀请某专家于5月22日下午4:00在 学校阶梯教室举行“文具安全知识讲座”,他们拟写了一则欢迎参加 海报张贴在校园内。看到海报(见右图)后,你会提醒他们 在海报中添加哪些内容?(2分) 【板报宣传】某班级出了一期黑板报,下列材料中能为“文 知识讲座 具使用小贴士”栏目所用的两项是(▲)(▲)(2分) A.尽量不要将荧光笔、油画棒等文具往身上涂画 时间:5月22日 B.香味橡皮等“香艳”文具充斥衢州大小文具店 C.国家质检总局抽查发现,很多文具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 D.拆开文具包装,若发现有刺鼻的气味,就应立即停止使用。 校小记者团 们普遍表示,带孩子买文具 都是先看款式,然后试试能不能用,至于文具是否安全则基本没考虑过。 、现代文阅读(26分) 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 迟子建 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满室生 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 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 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 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 魄地飘垂着。 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这个 春天的傍晚
4.综合性学习。(6 分) 近年来,香味橡皮、荧光笔、修正液等“香艳”文具受到了中小学生的热捧。事实上, 这些文具很有可能危害人的健康。今年 5 月,某中学《衢州晚报》小记者团发起了一次“关 注书包中的‘香艳’文具”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采访探因】根据以下材料,探究“香艳”文具进入学生书包的原因。(2 分) 材料一:在衢城一家文具店里,店主告诉记者:“有些学生喜欢颜色鲜艳、外形可爱、 带有香味的文具,有些学生对荧光笔和修正液的购买欲比较强。”店主还坦言,价格低和样 式新是他们进货时主要关心的问题,至于安全性问题则没有考虑那么多。 材料二:接受采访的家长中,绝大部分家长不知道国家对文具的安全有强制性标准。他 们普遍表示,带孩子买文具 都是先看款式,然后试试能不能用,至于文具是否安全则基本没考虑过。 二、现代文阅读 (26 分 ) 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 迟子建 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满室生 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 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 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 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 魄地飘垂着。 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 23 岁的这个 春天的傍晚。 欢迎参加 时间:5 月 22 日 校小记者团 5 月 20 日 揪 出 书 包 中 的 “ 杀 手 ” 专 家 为 你 指 点 迷 津 【现场纠偏】小记者们邀请某专家于 5 月 22 日下午 4:00 在 学校阶梯教室举行“文具安全知识讲座”,他们拟写了一则 海报张贴在校园内。看到海报(见右图)后,你会提醒他们 在海报中添加哪些内容?(2 分) 【板报宣传】某班级出了一期黑板报,下列材料中能为“文 具使用小贴士”栏目所用的两项是( ▲ )( ▲ )(2 分) A.尽量不要将荧光笔、油画棒等文具往身上涂画。 B.香味橡皮等“香艳”文具充斥衢州大小文具店。 C.国家质检总局抽查发现,很多文具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 D.拆开文具包装,若发现有刺鼻的气味,就应立即停止使用
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把它 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 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 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时光 走出瓦灰色的楼房,踏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这条胡同很长,胡同 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沁人心脾。 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 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从一处 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得这么 光华灿烂。 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乎都坐 着一位老人。他们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亨用着迷人的夕阳 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 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 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 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 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光就变 成了淡淡的,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孑恢复了浅绿。我也渐 渐地融入了这一片宁静的黄昏中 胡同两侧的老人,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乎都能 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呢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第1期,有删改) 5.选文中,“我”的心情有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 四个字)。(2分) 偷悦仁0感动仁∞ 6.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 着。(“一线雪”和“动人心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咀嚼黄昏”怎么理解?) 7.有人这样评价本文:对于“时光”“生命”这样永恒的话题,作者没有从宏观世界去寻找大 素材,而是从微观世界中捕捉小细节来加以表现。请结合文章,举例分析。(4分) 文章结尾的画线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走进数字化阅读 【权威调查】 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2012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其中18~70
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 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把它 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 这次见着白发,是在 9 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 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时光。 走出瓦灰色的楼房,踏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这条胡同很长,胡同 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沁人心脾。 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 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从一处 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得这么 光华灿烂。 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乎都坐 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 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 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 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 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 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光就变 成了淡淡的,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我也渐 渐地融入了这一片宁静的黄昏中。 胡同两侧的老人,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乎都能 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呢。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3 年第 1 期,有删改) 5.选文中,“我”的心情有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 四个字)。(2 分) 6.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 分) ⑴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 着。( “一线雪”和“动人心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⑵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咀嚼黄昏”怎么理解?) 7.有人这样评价本文:对于“时光”“生命”这样永恒的话题,作者没有从宏观世界去寻找大 素材,而是从微观世界中捕捉小细节来加以表现。请结合文章,举例分析。(4 分) 8.文章结尾的画线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走进数字化阅读 【权威调查】 2013 年 4 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 2012 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其中 18~70 愉悦 ⑴ 感动 ⑵
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4/MP5/ PDA阅读等)的接触率等数据引发人们的关注 表一:2011、2012年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闻读方式的接触率 年度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 MP4等阅读 2011 27.6% 5.4% 2.4% 3.9% 12 31.2% 32.6% 6 表二:2012年18~70周岁国民手机阅读人群的手机阅读内容统计 内容手机QQ手机小说 手机报 与工作、学习有电子邮件 关的信息 比例 64.1% 47.3% 17.1% 10.2% 【你说我说】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科技发达会改变阅读方式。尽管纸质阅读呈下降 趋势但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纸质书的阅读量下降不会从根本上动摇纸质书籍的地位。 不论是读纸质书,还是读电子书,最重要的是推动全民阅读,阅读形式其实是次要的。 原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金丽红: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增加了阅读的便捷,但随之而来的娱 乐化容易让读者忽略阅读的本质,趋于浅薄,而深阅读、重阅读必定是归于纸质传媒的。中 国是出版大国,但不是阅读大国。纸媒出版人多出些好书,对阅读内容就有主流的引导。 作家周国平:青少年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 惯,很有可能终生也难成为一个真正爱好读书的人。网络虽好,但是游戏、聊天、看八卦, 信息太多,不及纸质图书让人精神愉悦 作家王蒙: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浏览,在谏度和精力集中的 程度上,与读纸质书是不一样的。这种网络的浏览,有助于信息的民主化、文化的普及和各 种信息的传播,但同时会使人对信息的摄取变得肤浅、平面、简单的量化,并缺少深度,缺 少思考。所以我尤其希望我们的青年人,坚持认真阅读,坚持经典阅读,从而使自己的知识 更有系统和深度。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 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 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 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 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新京报》李大超文章: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 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 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惰,弱化了思维能 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 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9.根据【权威调查】所提供的信息,概括出我国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基本情况 (3分) 10.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对于数字化阅读,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B.周国平和王蒙论述角度有所不同,但他们对于数字化阅读的态度是相同的。 C.一般来说,手机阅读属于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
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4/MP5/ PDA 阅读等)的接触率等数据引发人们的关注。 表一: 2011、2012 年 18~70 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 年度 手机阅读 网络在线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光盘阅读 MP4 等阅读 2011 27.6% 29.9% 5.4% 2.4% 3.9% 2012 31.2% 32.6% 4.6% 1.6% 2.6% 表二 :2012 年 18~70 周岁国民手机阅读人群的手机阅读内容统计 内容 手机 QQ 等 手机小说 手机报 与工作、学习有 关的信息 电子邮件 比例 64.1% 47.3% 41.1% 17.1% 10.2% 【你说我说】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科技发达会改变阅读方式。尽管纸质阅读呈下降 趋势,但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纸质书的阅读量下降不会从根本上动摇纸质书籍的地位。 不论是读纸质书,还是读电子书,最重要的是推动全民阅读,阅读形式其实是次要的。 原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金丽红: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增加了阅读的便捷,但随之而来的娱 乐化容易让读者忽略阅读的本质,趋于浅薄,而深阅读、重阅读必定是归于纸质传媒的。中 国是出版大国,但不是阅读大国。纸媒出版人多出些好书,对阅读内容就有主流的引导。 作家周国平:青少年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 惯,很有可能终生也难成为一个真正爱好读书的人。网络虽好,但是游戏、聊天、看八卦, 信息太多,不及纸质图书让人精神愉悦。 作家王蒙: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浏览,在速度和精力集中的 程度上,与读纸质书是不一样的。这种网络的浏览,有助于信息的民主化、文化的普及和各 种信息的传播,但同时会使人对信息的摄取变得肤浅、平面、简单的量化,并缺少深度,缺 少思考。所以我尤其希望我们的青年人,坚持认真阅读,坚持经典阅读,从而使自己的知识 更有系统和深度。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 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 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 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 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新京报》李大超文章: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 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 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惰,弱化了思维能 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 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9.根据【权威调查】所提供的信息,概括出我国 18~70 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基本情况。 (3 分) 10.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2 分) A.对于数字化阅读,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B.周国平和王蒙论述角度有所不同,但他们对于数字化阅读的态度是相同的。 C.一般来说,手机阅读属于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
D.对于数字化阅读,金丽红和李大超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11.阅读上述材料,概括出数字化阅读被广泛接受的原因。(4分 12.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纷纷加入“低头族”,整天沉湎于手机世界而忽视了纸质阅读。你 赞成这样做吗?结合材料简要阐述理由。(至少3点)(3分 三、古诗文阅读(23分) 塞下曲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谁家玉笛暗飞声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散入春风满洛城。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此夜曲中闻折柳,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何人不起故园情。 13.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塞下曲》中“无花”既指“天山雪”是积雪而非雪花,又有不见花开的意思 B.《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 C.《春夜洛城闻笛》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D.《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14.虽然两诗都写到了“闻折柳”,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2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权谓吕蒙曰(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孰若孤 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B.蒙乃始就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结友而别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8.从文章哪几处可看出吕蒙学有所成?(2分) 狡生梦金
D.对于数字化阅读,金丽红和李大超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11.阅读上述材料,概括出数字化阅读被广泛接受的原因。(4 分) 12.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纷纷加入“低头族”,整天沉湎于手机世界而忽视了纸质阅读。你 赞成这样做吗?结合材料简要阐述理由。(至少 3 点)(3 分) 三、古诗文阅读 (23 分) 塞下曲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谁家玉笛暗飞声,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散入春风满洛城。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此夜曲中闻折柳,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何人不起故园情。 13.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2 分) A.《塞下曲》中“无花”既指“天山雪”是积雪而非雪花,又有不见花开的意思。 B.《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 C.《春夜洛城闻笛》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D.《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14.虽然两诗都写到了“闻折柳”,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2 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⑴权谓.吕蒙曰 ⑵蒙辞.以军中多务 ⑶孰.若孤 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B. 蒙乃.始就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 结友而.别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8. 从文章哪几处可看出吕蒙学有所成?(2 分) 狡生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