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研究现象:中小学“后进生”现象 形成研究问题(1) 后进生”的家庭背景与学习表现之间是什么关系? 定义:“后进生”:学习成绩排名、学习习惯、综 合素质评定等 自变量:“家庭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 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学习环境(书本数 计算机、学习空间、父母学习习惯、父母辅导情 况)、课外辅导、学生性别等 因变量:“学习表现”—考试成绩、平时考核结 果、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奖惩次数 关系:正相关、负相关
◼ 确定研究现象:中小学“后进生”现象 ◼ 形成研究问题(1) “后进生”的家庭背景与学习表现之间是什么关系? 定义:“后进生”:学习成绩排名、学习习惯、综 合素质评定等 自变量:“家庭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 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学习环境(书本数、 计算机、学习空间、父母学习习惯、父母辅导情 况)、课外辅导、学生性别等 因变量:“学习表现”——考试成绩、平时考核结 果、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奖惩次数 等 关系:正相关、负相关
定量研究 种运用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 量化的手段来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 从而判断现象的性质,发现内在规 律,检验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 一种运用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 量化的手段来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 从而判断现象的性质,发现内在规 律,检验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形成研究向题(2) 1、什么是“后进生”?“后进生”是 如何成为“后进生”的? 2、教师、“好学生”、“后进生”是 如何看待“后进生”现象的? 3、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对待“后进生” 的?其行为对“后进生”的学习有什 么影响?
形成研究问题(2) 1、什么是“后进生”?“后进生”是 如何成为“后进生”的? 2、教师、“好学生” 、 “后进生”是 如何看待“后进生”现象的? 3、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对待“后进生” 的?其行为对“后进生”的学习有什 么影响?
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 (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 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 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 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 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 (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 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 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 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 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的主要兴趣 惯常社会行动(及其形态) 行动者的主观经验 影响行动和经验的条件(外在,内在) 动者与结构的互动关系:结构二重性
质性研究的主要兴趣 ◼ 惯常社会行动(及其形态) ◼ 行动者的主观经验 ◼ 影响行动和经验的条件(外在,内在) 行动者与结构的互动关系:结构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