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少阴病本证 、少阴病寒化证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病寒化证
四逆汤证(323/P306) 少阴病 脉沉沉而微细-一阳气虚衰,阴寒极盛 举脉略证--应有但欲寐等证 治疗急温之一早期治疗 宜四逆汤-回阳救逆
四逆汤证(323/P306) 少阴病 脉沉 沉而微细----阳气虚衰,阴寒极盛 举脉略证----应有但欲寐等证 治疗 急温之----早期治疗 宜四逆汤---回阳救逆
阴寒化阳虚寒饮内生与胸中实邪阻滞两大病 的辨证(324P307) 正气向上驱邪,痰食 胸中痰实 饮食入口则吐 胶着不去 心中温温欲吐 隔上寒饮 寒饮上逆,(脾肾) 阳虚不运 治: 得之,手足寒,脉弦迟-邪结阳郁“胸中有实邪”-禁下, 吐一瓜蒂散 足厥冷,脉沉微弱,下利清谷-寒饮留膈(虚)-温之,不可 -四逆汤
少阴寒化阳虚寒饮内生与胸中实邪阻滞两大病 证的辨证 (324/P307) 胸中痰实 膈上寒饮 饮食入口则吐 心中温温欲吐 正气向上驱邪,痰食 胶着不去 寒饮上逆,(脾肾) 阳虚不运 辨治: 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邪结阳郁“胸中有实邪”---禁下, 当吐---瓜蒂散 手足厥冷,脉沉微弱,下利清谷---寒饮留膈(虚)---温之,不可 吐---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证(317/309阴盛格阳的证 下利清谷脾肾阳衰,水谷不化 主证四肢厥冷阳衰不能充达四末 脉微欲绝—心肾阳衰,不能鼓动血脉 坐病 身反不恶寒寒盛于内,格阳于外 或然证腹中痛—脾肾阳虚,阴寒内盛 面赤咽痛—虚阳浮越于上一 干呕—阴寒上逆犯胃 利止脉不出—泻利过甚,阳衰阴竭 病机:里寒外热(少阴阳衰,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治疗:破阴回阳,通达内外通脉四逆汤
(二)通脉四逆汤证(317/P309阴盛格阳的证 治) 少阴病 主证 下利清谷——脾肾阳衰,水谷不化 四肢厥冷——阳衰不能充达四末 脉微欲绝——心肾阳衰,不能鼓动血脉 身反不恶寒——寒盛于内,格阳于外 或然证 腹中痛——脾肾阳虚,阴寒内盛 面赤咽痛——虚阳浮越于上 干呕——阴寒上逆犯胃 利止脉不出——泻利过甚,阳衰阴竭 病机:里寒外热(少阴阳衰,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治疗:破阴回阳,通达内外——通脉四逆汤
、白通汤证与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314:阴盛戴阳证的证治 少阴病—当有脉微细,但欲寤,肢厥等 证候下利—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水谷不化 面赤虚阳浮越于上 病因病机:病及少阴,阴盛于下,格阳于上(戴阳) 治疗: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一、白通汤证与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314:阴盛戴阳证的证治 病人 证候 少阴病——当有脉微细,但欲寤,肢厥等 下利——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水谷不化 面赤——虚阳浮越于上 病因病机:病及少阴,阴盛于下,格阳于上(戴阳) 治疗: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