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生产、料研和教学参考书 中药提取生产工艺学 五花编著 沈阳出版社
中药提取生产工艺学 上卷 陈玉昆编著 沈阳出版社 1213232
前言 我国中成药生产历史悠久,但在解放前多从属于中药商业,生产方式基本上是前店后 厂,厂店合一,手工操作。解放后经过40多年的技术改造,增添了一些机械设备,使生产逐步实 现了部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现在已成为拥有十几万取工、遍布全国各地共约有800多个厂家 的中成药工业体系解放四十多年来,全国各中药厂试制了40多种新剂型,经中央卫生部和各 省市自治区卫生局批准的传统制剂和新制剂共达7500多个文号。生产着各种新、老制剂大约 共有4000多个品种,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剂型、品种方面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为中国人民的医疗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中药制剂生产和剂型方面正在逐步向生产机械化和剂型现代化发展。要进一步提高中 药制剂的质量和中药的疗效,必须通过中药材有效成分或有效组分的浸出分离和精制,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采取现代化的提取理论技术和设备,对中药传统提取方法 进行技术改造。所谓现代化的提取理论、技术和设备就是指化工原理或传质、传热理论天然产 物生产技术和设备也就是要把现代天然产物的生产理论,技术和设备引进到中药提取生产中 来 由于提高中成药疗效的需要在中药的产品品种方面新制剂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在中 成药新制剂的生产过程中有生产有效提取物和制剂两个组成部分,有效提取物的生产所占的 比例越来越多,所发生的问题也逐渐多了。目前有关中药有效提取物的知识,多在中药制剂学 中介绍,内容很少,现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从现在中药有效提取物的生产技术来看,基本是落后的传统方法,它没有运用现代的天然 药物生产的科学技术,单纯靠传统的直接生产经验和技艺。它已远远被抛到了现代药物生产后 面,因此中药提取工作者必须有使中药生产现代化的紧迫感并应以超常的速度博采众长、提 高其科学技木水平使中药提取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因为现代中药生产是中国的传统产业,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造,但还具有小手工作坊的 特点,多品种、小批量、手工操作多、经济效益差。为了提高中药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中药工业 的发展,必须以植物化学和化工原理为指导以中医药学和制剂学的要求为准则,运用现代天 然药物提取技术和设备,改造我国的中药工业提高中药质量,使生产工艺科学化,建立先进的 生产流水线,逐步实现专业化大生产和企业管现现代化。要实现中药生产的专业化和现代化, 中药提取生产技术要与现代天然产物提取理论相互渗透互相交叉、相互综合,消除传统上的 森严璧垒,使中药提取成为天然产物提取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建立一个新学科—“中 药提取工艺学”因为生产和科学的发展要求社会分工和科学分工越来越细。这是时代和科学 发展的需要。 中药提取工艺学的任务是研究中药有效组分或有效提取物的生产理论和技术,也就是研 究中药生产的投入和产出的最经济的传质、传热理论和技术的应用科学,它能提高产品质量 减少投入,增加产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中药提取工业的发展。它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是指导 中药提取生产工业,为中药制剂、中医处方和中药调剂提供经过提取或提纯的能为中医药所接 受的中药原料药因此它所涉及的问题从理论或技术上看都是非常复杂的,所以需要把现在的
中药制剂学这一学科中的中药提取部分分出来,用现代科学加以充实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 他部分也还是完整的中药制剂学。中药提取工艺学在生产过程中指导有效提取物或有效组分 的生产,为制剂提供原料药;而中药制剂学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指导利用中药有效提取物做原 料,生产各种中药制剂。这样的学科分工有利于学科和生产的发展,是专业化生产和时代的要 求 实现中药提取生产现代化,需要具有现代天然产物和化工生产技术知识的人才要设法大 量培养这方而的人才,在我国中药产业非常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这是中药生产非常落后的主要 原因。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全国各高等中医院校应该建立中药制药专业,要在现有各门学科 的基础上,增加化工原理、制图学制药机械和中药提取生产工艺学。专门培养中药提取技术人 材,为中药提取生产专业化、连续化和现代化服务。 中药制剂以复方较多,并为其重要特点之一,所以作者在本书中专门讨论了复方中药生产 问题。中药复方常常由数十味中药材组成,不同的中药材有效成分不同,混合在一起一律用相 同的浸出溶剂、分离方法进行生产,要想使不同种类的有效成分都…一起被提取出来,面且要得 到高收率,这在技术上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不同的药材的工艺学特性和每一类有效成分的工艺 学特性都是不一样的,要夺取中药有效成分或组分的高收率,必须以单味药材进行提取。另外 有些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在浸出液中可互相作用沉淀析出,降低浸出收率,浪费药材。所以作者 介绍了单味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问题。另外中药单方制剂最近几十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也是介绍单味中药材提取有效组分、提取物或有效成分的另一个原因。另外作者认为应该把 单味中药材提取物或有效组分,或提纯的单一成分应用到中医处方、中药调剂和中药制剂中 去。因为我国明朝之前,早已把结晶性成分冰片和樟脑,以枞酸占总含量80%松香,从草药中 提取的以靛蓝为主要成分的青黛,从儿茶树叶和嫩枝提取的浸膏儿茶等等都已用于中医处方 或中药调剂,这些药物都是一些植物单味药材经过提取所得的有效成分的提取物解放四十多 年来中药提取工作者已从单味中药材中提取了大量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物和提纯的结晶性成 分,这些单味中药材提取物多数已应用于中药制剂生产和临床,但它们几乎都没有被中医应用 到复方中药处方中去。为什么几百年前的古代可以,而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什么就不行了 呢?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作者认为这些提取物应该按中医药理论鉴定或定义其性味和 主治功能,将其应用于中医处方和中药调剂中去,这样做可以提高中医药的疗效。这些提取物 在单方和复方中药制剂中已大量应用,在中医处方和中药调剂中的应用可能也仅是个时间问 题了。所以这是作者介绍单味中药材提取有效成分的另外一个设想和目的 搞好传统中成药企业的技术改造,首先要筛选疗效好的拳头产品,这是技术改造的先决条 件,也是技术改造的依提和中药生产技术进步的保证。中成药生产厂家普遍存在产品一般化 多品种、小批量,工艺和设备落后的现象,造成了产品质量差、消耗大、成本高和经济效益不好 的局面。这就要求对产品、工艺、车间和管理进行全而的技术改造。 中药提取生产技术改造工作,要把从现代化工和天然产物生产技术引进工作放在首位,是 改造现有企业,发展中药生产技术的起点。在引进中要结合中药生产的实际,加强消化、吸收和 创新。不仅要引进生产技术而且要引进设计和管理技术 我们将进入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药生产技术人员的恩维方式必需面向未来,这样才能 适应中药生产现代化的需要。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同任何因循守旧、僵化保守、拒绝新事物的陈 腐观念和思维方式是不相容的。而面向未来,就是要随时汲取新思想、接受新事物,也就是不断 进行知识更新、打破陈规旧习,不断创新,探讨新领域、开拓新局面。中药提取工业是未来的事
业,开创未来的事业以缅解放想历史的实践已纾证明:思想解放的时代,定是繁荣昌盛的时 代。让我们展开思想解放的双翼,投身于改造中药生产和建设中药提取工业的实践中去,探索 中药提取生产的客观规律,开钏中药生产工业的新时代 本书供生产、科研和教学做参考书。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在内容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 步商榷,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1991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