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作原理: 的由路。并日理解有流稳用 直流稳压电 电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能 的结构与工作 够理解品体管的电流分配 原理 放大原理和特性曲线。 发射极放大 能够对共发射极放大电骂 第7章 电路的结构、 进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讲授网络课程的 静态分析和动 基木放大 明白静态工作点稳定的道 演示学习以及课1、2、3 态分析方法及 电路 理和方法,并且会进行相关 过讨论后作业 静态工作点的 计算。 定万法 集成运算放大 器的结构和主 能奖层田甲相云管放大哭 要参以及理 第8 想运算放大器 分析依据进行信号运算电 路的分析与实现,并且了解 讲授 网络课程的 集成运算分析依据:运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 讨论 学习以及课1、2、3 放大器 算放大器在信 后作业 面的应用。 品运算和信 处理方面的应 小规模逻辑电 辑电路结构 第9章 能够运用逻辑代数基本理 工作原理:逻 讲授网络课程的 门申路利 论分析与设计组合罗辑电 辑代数的基本 案例学习以及课1、2、3 组合逻细 路,并且能够使用最简罗相 0 概令、法测 过论后作业 电路 定律以及组合 电路实现设计。 逻辑电路分析 与设计方法 在学习双稳态触发器、寄有 第10章 器、寄存器 器、计数器等时序逻辑电置 计数器等时序 的工作原理基础上,能铭进 讲授网络课程的 钟发器和 逻辑电路的工 时序逻细 行时序罗辑电路的分析与 6 案例学习以及课1、2、 电路 作原理及应 设计 了解较为综合的逻 讨论后作业 电路的应用。 计 64
15 的工作原理; 直流稳压电源 的结构与工作 原理 的电路,并且理解直流稳压 电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能 够理解晶体管的电流分配、 放大原理和特性曲线。 第 7 章 基本放大 电路 共发射极放大 电路的结构、 静态分析和动 态分析方法及 静态工作点的 稳定方法。 能够对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进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明白静态工作点稳定的道 理和方法,并且会进行相关 计算。 6 讲授 演示 讨论 网络课程的 学习以及课 后作业 1、2、3 第 8 章 集成运算 放大器 集成运算放大 器的结构和主 要参数以及理 想运算放大器 分析依据;运 算放大器在信 号运算和信号 处理方面的应 用 能够运用理想运算放大器 分析依据进行信号运算电 路的分析与实现,并且了解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 面的应用。 4 讲授 讨论 网络课程的 学习以及课 后作业 1、2、3 第 9 章 门电路和 组合逻辑 电路 小规模逻辑电 路和中规模逻 辑电路结构和 工作原理;逻 辑代数的基本 概念、法则、 定律以及组合 逻辑电路分析 与设计方法 能够运用逻辑代数基本理 论分析与设计组合逻辑电 路,并且能够使用最简逻辑 电路实现设计。 12 讲授 案例 讨论 网络课程的 学习以及课 后作业 1、2、3 第 10 章 触发器和 时序逻辑 电路 双 稳 态 触 发 器、寄存器、 计数器等时序 逻辑电路的工 作 原 理 及 应 用。 在学习双稳态触发器、寄存 器、计数器等时序逻辑电路 的工作原理基础上,能够进 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 设计,了解较为综合的逻辑 电路的应用。 6 讲授 案例 讨论 网络课程的 学习以及课 后作业 1、2、3 合 计 64 --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Experiment) 基本信息 课程 课程 编号 B1420311 属性 必修■选修 学分 0.5 实验学时 16 课理 实验。实训口上机口见习口实习口 先修 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 樱 信息工程学院 适用 专业 工程、车辆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了 材料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课程 张瑾 撰写人 谢新开 审核人 张瑾 负责人 二、实验简介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是我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大类基础课程,是根 据《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而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涵盖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 术、数字电路技术,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进 步巩固和加深理解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对常用仪器仪表、电 路元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感性认识,掌握电路原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测试方法。同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独立实践、独立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及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目标与基本要求 1实验目标 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万用表,学会使用功率表、低 频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和交流毫伏表等电子仪器仪表。 目标2: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具备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 目标3: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能测量各种电气参数,正确读取数据并 具有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目标4: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能正确绘制试验要求的数据表格,具 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初步能力。 2.基本要求 能运用测量知识,完成实验数据测量:建立对实验测量数据误差的了解,获 得正确的测量方法。 能运用所学理论,完成实验内容要求的设计,并利用实验仪器完成验证。 能通过对仪器仪表的使用,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故障,并能对实验数据进
16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Experiment) 一、基本信息 课程 编号 B1420311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0.5 实验学时 16 课程 类别 实验■ 实训□ 上机□ 见习□ 实习□ 先修 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 开课 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适用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 工程、车辆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 材料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课程 负责人 张瑾 撰写人 谢新开 审核人 张瑾 二、实验简介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是我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大类基础课程,是根 据《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而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涵盖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 术、数字电路技术,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进 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对常用仪器仪表、电 路元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感性认识,掌握电路原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测试方法。同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独立实践、独立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及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目标与基本要求 1.实验目标 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万用表,学会使用功率表、低 频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和交流毫伏表等电子仪器仪表。 目标 2: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具备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 目标 3: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能测量各种电气参数,正确读取数据并 具有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目标 4: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能正确绘制试验要求的数据表格,具 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初步能力。 2.基本要求 能运用测量知识,完成实验数据测量;建立对实验测量数据误差的了解,获 得正确的测量方法。 能运用所学理论,完成实验内容要求的设计,并利用实验仪器完成验证。 能通过对仪器仪表的使用,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故障,并能对实验数据进
行分析与总结。 3课程洛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自编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王和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09 申工申子学 江蜀华,高德欣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07 参考书日 电工学(第七版)(上册) 秦曾煌 电工技术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18.06 电工学(第七版)(下册) 电子技术 秦曾煌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18.06 (2)课程国站 电工技术(电工学上)_大连理工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DLUT-1001988002 电子技术(电工学下)_大连理工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ps://wwwicourse163.ore/course/DLUT-1002248007 电工与电子技术(一)(电工学上)_中国矿业大学_中国大学MOOC(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UMT-1001753367 电工与电子技术(二)(电工学下)_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大学MO0C(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e/course/CUMT-1002059003 4.成绩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实验习惯(10%) 考勤 迟到 ,早退每次1分 实验整理 根据实验台的整理情况 针对每个实验:预习(10分),课堂操作(40),课后 实验项目报告 实验操作+实 数据处理及回答问题(50)。实验报告完成质量、内容 (70%) 验报告 完整、书写工整、计算准确、结论正确等。 操作考核(20%)操作技能 实验仪器仪表使用、电路连接、实验数据测量
17 行分析与总结。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自编 参考书目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王和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09 电工电子学 江蜀华,高德欣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07 电工学(第七版)(上册) 电工技术 秦曾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06 电工学(第七版)(下册) 电子技术 秦曾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06 (2)课程网站 电工技术(电工学 上)_大连理工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DLUT-1001988002 电子技术(电工学 下)_大连理工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DLUT-1002248007 电工与电子技术(一)(电工学 上)_中国矿业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UMT-1001753367 电工与电子技术(二)(电工学 下)_中国矿业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UMT-1002059003 4.成绩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实验习惯(10%) 考勤 迟到、早退每次 1 分 实验整理 根据实验台的整理情况 实 验 项 目 报 告 (70%) 实验操作+实 验报告 针对每个实验:预习(10 分),课堂操作(40),课后 数据处理及回答问题(50)。实验报告完成质量、内容 完整、书写工整、计算准确、结论正确等。 操作考核(20%) 操作技能 实验仪器仪表使用、电路连接、实验数据测量
四、实验内容及要求 项日 对应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学时 每组 项目 类型 人数 要求 课程 目标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仪表:按 基本电路定 电路图连接电路,测量电压 1、2 4 验证 1 理的研究 必做 由流验证基尔霜夫定理、叠 3、4 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 学习交流仪器仪表使用,学 习功率表使用:按电路图连 正弦稳态交 接申路,对白炽灯由路、镇 R.O 流电路测量 流器电路、电容电路、 综合 1 必做 串联电路、RL串联电路的测 量:RLC串联电路的电压 电流、功率进行测量。 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停控 电机控制 2 制、自锁控制、正反转控制 综合 1 必做 3、4 学习示波器和低频信号发生 器的使用:连接单管放大申 基本放大电 路 测量静态工作点 电 1、2 4 验证 路 放大倍数、观察输入输出波 1 必做 3、4 形,并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 出波形的失直状态」 验证与非门、异或门的逻到 功能。用与非门设计多人表 组合与时序 决电路。验证D触发器的逻 1、2、 5 4 设计 1 逻辑电路 必做 3、4 辑功能。用D触发器设计4 分频器(选做)) 合 16
18 四、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学时 项目 类型 每组 人数 项目 要求 对应 课程 目标 1 基本电路定 理的研究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仪表;按 电路图连接电路,测量电压 电流验证基尔霍夫定理、叠 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 4 验证 1 必做 1、2、 3、4 2 正弦稳态交 流电路测量 学习交流仪器仪表使用,学 习功率表使用;按电路图连 接电路,对白炽灯电路、镇 流器电路、电容电路、R-C 串联电路、R-L 串联电路的测 量;R-L-C 串联电路的电压、 电流、功率进行测量。 2 综合 1 必做 1、2、 3、4 3 电机控制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停控 制、自锁控制、正反转控制。 2 综合 1 必做 3、4 4 基本放大电 路 学习示波器和低频信号发生 器的使用;连接单管放大电 路,测量静态工作点、电压 放大倍数、观察输入输出波 形,并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 出波形的失真状态。 4 验证 1 必做 1、2、 3、4 5 组合与时序 逻辑电路 验证与非门、异或门的逻辑 功能。用与非门设计多人表 决电路。验证 D 触发器的逻 辑功能。用 D 触发器设计 4 分频器(选做)) 4 设计 1 必做 1、2、 3、4 合计 16 ---
《理论力学A》教学大纲 (Theoretical MechanicsA) 基本信息 理理 课程 代码 B2430102 性 必修选修如 学分 4 总学时 64 理论 学时 64 。。 课程 公共基 综合素质口 大类基础口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口 类别 专业主干口专业方向口专业任选口顶峰课程如 先修 理理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开课 机械工程学院 适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单位 专业 课程 负责人 王珍 撰写人 陈建国 审核人 吴蒙华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理论力学A》是面向大学工科本、专科学生开设的重要必修课程,是机 械类本专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并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能够把简单的工程问题 抽象为力学模型,并正确地进行力学分析:也要使学生掌握物体、物体系平衡问 题的求解;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通过对本 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有关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培养学生 运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力学方法、逻辑 思维能力、工程设计计算能力等综合素质。 Theorerical Mechanics is an important compulsory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of engineering and specialty.It is a main course of mechanical specialty,and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should grasp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theoretical mechanics understand simple engineering problems into abstract mechanical models,and correctly carry out mechanical analysis,also enable students to grasp the solution of equilibrium problems of objects and systems;master the basic law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particle,particle system and rigid body mechanical movement.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we can provide the necessary basic mechanics knowledge for the follow-up study of related courses,and train students to apply the concept and theory of mechanics,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and train students to learn mechanics methods,logical thinking ability,engineering design and calculation abilit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19 《理论力学 A》教学大纲 (Theoretical Mechanics A) 一、基本信息 课程 代码 B2430102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4 总学时 64 理论 学时 64 上机 学时 0 实训 学时 0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 专业方向□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开课 单位 机械工程学院 适用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 负责人 王珍 撰写人 陈建国 审核人 吴蒙华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理论力学 A》是面向大学工科本、专科学生开设的重要必修课程,是机 械类本专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并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能够把简单的工程问题 抽象为力学模型,并正确地进行力学分析;也要使学生掌握物体、物体系平衡问 题的求解;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通过对本 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有关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培养学生 运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力学方法、逻辑 思维能力、工程设计计算能力等综合素质。 Theoretical Mechanics is an important compulsory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of engineering and specialty. It is a main course of mechanical specialty, and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should grasp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theoretical mechanics, understand simple engineering problems into abstract mechanical models, and correctly carry out mechanical analysis; also enable students to grasp the solution of equilibrium problems of objects and systems; master the basic law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particle, particle system and rigid body mechanical move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we can provide the necessary basic mechanics knowledge for the follow-up study of related courses, and train students to apply the concept and theory of mechanics,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train students to learn mechanics methods,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alculation abilit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qua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