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城镇投资308.1亿 元,增长29.0%;农村非农户投资5.8亿元,增长34.1%。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7亿元,增长29.2%;第二产业投资188.6亿元,增长 30.0%;第三产业投资217.4亿元,增长30.8%。从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184.0亿元, 增长31.0%,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55.1亿元,增长44.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98.8亿元,比上年增长82.5%。商品房屋销售额49.8亿元,增长25.3%。 全年全市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124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63个,增长26.9%, 在建项目投资规模1577亿元,增长34%。其中,新开工项目51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 126个,增长32.3%。重点项目推进力度不断加大,铜冶炼工艺升级改造、皖能六期扩建 100万KW发电机组、铜化28万吨合成氨、铜陵海螺日产1.2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旋 力产业基地、江南文化园、东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和服务 业项目进展顺利;焦化二期、中智光源LED、不锈钢阀门制造、体育中心和逸顿国际大酒 店扩建等52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工;皖能六期扩建100万KW发电机组、铜陵海螺日产 1.2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亚星污染综合治理、海亮年产4.8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 生产线等22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8亿元,比上年増长18.9%。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 105.9亿元,增长18.7%;乡村零售额11.9亿元,增长18.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 业零售额96.7亿元,增长19.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1.1亿元,增长14.1%。 2007-201 亿元 社会消 ◆一增速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化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6.1%,化妆 品类增长34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78,2%,金银珠宝类增长58.0%,日用品类增长 2%,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4.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9.1%,石油 及制品类增长38.1 类增长42.9%。 1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城镇投资308.1亿 元,增长29.0%;农村非农户投资5.8亿元,增长34.1%。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7亿元,增长29.2%;第二产业投资188.6亿元,增长 30.0%;第三产业投资217.4亿元,增长30.8%。从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184.0亿元, 增长31.0%,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55.1亿元,增长44.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98.8亿元,比上年增长82.5%。商品房屋销售额49.8亿元,增长25.3%。 全年全市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124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63个,增长26.9%, 在建项目投资规模1577亿元,增长34%。其中,新开工项目51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 126个,增长32.3%。重点项目推进力度不断加大,铜冶炼工艺升级改造、皖能六期扩建 100万犓犠 发电机组、铜化28万吨合成氨、铜陵海螺日产1.2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旋 力产业基地、江南文化园、东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和服务 业项目进展顺利;焦化二期、中智光源犔犈犇、不锈钢阀门制造、体育中心和逸顿国际大酒 店扩建等52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工;皖能六期扩建100万 犓犠 发电机组、铜陵海螺日产 1.2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亚星污染综合治理、海亮年产4.8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 生产线等22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 105.9亿元,增长18.7%;乡村零售额11.9亿元,增长18.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 业零售额96.7亿元,增长19.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1.1亿元,增长14.1%。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6.1%,化妆 品类增长34.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78.2%,金银珠宝类增长58.0%,日用品类增长 26.2%,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4.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9.1%,石油 及制品类增长38.1%,汽车类增长42.9%。 -5-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家。合同外资额0.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7%。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9%;实际利用市外内资371.7亿元,比上年 增长42.0%。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出口5.2亿美元,增 长74.9%;进口36.1亿美元,增长16.0%。 全年旅游总收入34.7亿元,比上年增长52.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55.4万美 元,增长15.6%;接待海外游客2.1万人次,增长38.3%;接待国内游客582.2万人次, 增长41.9%。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宾馆)18个,房间数1440间;共有旅行社28家, 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20个,旅游线路6条,旅游景区(点)14个。 全市旅游饭店客房住宿出租率为68.8%。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9.2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全年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50.2万人,比上年下降25.3%,货物发送量148.4万吨, 下降7.9%。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56.83亿吨公里,增长20.5%;地方交通旅客周转量 22.39亿人公里,增长15.1%。港口货物吞吐量4728万吨,增长20.8%。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9.85万辆,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汽车拥有量4.95万辆, 增长21.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7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63亿 元,增长19.9%;电信(含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业务收入5.08亿元, 增长5.8%。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1.16万户,比上年减少0.99万户;移动电话用 户58.61万户,新增2.9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9.89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68.2亿 元,增长29.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4亿元,增长30.6%。在地方财政收入中,营业 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3.4%、41.2%和15.4%。分级次看,市直组织 收入72.9亿元,增长22.1%;区级共组织收入25.2亿元,增长53.6%;铜陵县组织收入 1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全年财政支出70.3亿元,增长22.1%,其中一般公共服 务支出增长24.5%,城乡社区服务支出增长28.3%,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9.2%,教育支 出增长14.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481.6亿元,比年初增加75.1亿元, 增长18.5%。其中,单位存款252.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1亿元,增长14.6%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57.3亿元,比年初增加69.4亿元,增长17.7%。其中,短期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家。合同外资额0.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7%。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9%;实际利用市外内资371.7亿元,比上年 增长42.0%。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出口5.2亿美元,增 长74.9%;进口36.1亿美元,增长16.0%。 全年旅游总收入34.7亿元,比上年增长52.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55.4万美 元,增长15.6%;接待海外游客2.1万人次,增长38.3%;接待国内游客582.2万人次, 增长41.9%。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宾馆)18个,房间数1440间;共有旅行社28家, 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20个,旅游线路6条,旅游景区(点)14个。 全市旅游饭店客房住宿出租率为68.8%。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9.2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全年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50.2万人,比上年下降25.3%,货物发送量148.4万吨, 下降7.9%。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56.83亿吨公里,增长20.5%;地方交通旅客周转量 22.39亿人公里,增长15.1%。港口货物吞吐量4728万吨,增长20.8%。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9.85万辆,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汽车拥有量4.95万辆, 增长21.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7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63亿 元,增长19.9%;电信(含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业务收入5.08亿元, 增长5.8%。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1.16万户,比上年减少0.99万户;移动电话用 户58.61万户,新增2.9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9.89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68.2亿 元,增长29.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4亿元,增长30.6%。在地方财政收入中,营业 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3.4%、41.2%和15.4%。分级次看,市直组织 收入72.9亿元,增长22.1%;区级共组织收入25.2亿元,增长53.6%;铜陵县组织收入 1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全年财政支出70.3亿元,增长22.1%,其中一般公共服 务支出增长24.5%,城乡社区服务支出增长28.3%,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9.2%,教育支 出增长14.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481.6亿元,比年初增加75.1亿元, 增长18.5%。其中,单位存款252.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1亿元,增长14.6%。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57.3亿元,比年初增加69.4亿元,增长17.7%。其中,短期 -6-
贷款196.9亿元,增长22.4%;中长期贷款227.9亿元,增长7.4%。 年末,我市直接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的上市公司有6家,上市公司 流通股市价总值360.43亿元。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8.67亿元,比上年下降7.3%。全年保险已决赔款和满期给付 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末,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28379人,比上年增加245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 校在校学生12273人,减少92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0666人,减少1250人,其中高中 在校学生15537人,增加846人;小学在校学生39811人,比上年减少1420人。2011年, 普通高校毕业生7193人,比上年减少9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4245人,增加464 人;普通中学毕业生14141人,减少575人;小学毕业生7482人,减少513人。201l年成 人高等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分别为7274人和2353人。全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 育自学考试5133人次,其中,本科2946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为129人,其中,本 科92人。 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突破,在2011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中,我市蝉联全国科技进 步先进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市、县区全部为先进市、县区的城市。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 增加值157.7亿元,比上年增长5.9%。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省级民 营科技企业193家。拥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各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9家 拥有23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实验室、3个博 士后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4个生产力中心、3个设计院、3 个试验检测站、1个科技馆。全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4 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3842.4万元。全年安排用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科技计划 项目和政策兑现、重大专项工作的资金2500万元。全年有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 步二等奖,5项成果获省科技奖三等奖,63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2011年,全市专利 申请数达到1907件,其中发明438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1241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数228件。全市专利授权数75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23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 610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125件。 十、文化、卫生、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覆盖。新建乡镇综合 文化站3个、农家书屋65个,完成14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 网络初步形成。2011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9个;公共图书馆4 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57万册;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33.7万卷册,馆藏资料2.86万 册。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
贷款196.9亿元,增长22.4%;中长期贷款227.9亿元,增长7.4%。 年末,我市直接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的上市公司有6家,上市公司 流通股市价总值360.43亿元。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8.67亿元,比上年下降7.3%。全年保险已决赔款和满期给付 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末,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28379人,比上年增加245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 校在校学生12273人,减少92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0666人,减少1250人,其中高中 在校学生15537人,增加846人;小学在校学生39811人,比上年减少1420人。2011年, 普通高校毕业生7193人,比上年减少9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4245人,增加464 人;普通中学毕业生14141人,减少575人;小学毕业生7482人,减少513人。2011年成 人高等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分别为7274人和2353人。全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 育自学考试5133人次,其中,本科2946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为129人,其中,本 科92人。 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突破,在2011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中,我市蝉联全国科技进 步先进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市、县区全部为先进市、县区的城市。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 增加值157.7亿元,比上年增长5.9%。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省级民 营科技企业193家。拥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各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9家。 拥有23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实验室、3个博 士后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4个生产力中心、3个设计院、3 个试验检测站、1个科技馆。全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4 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3842.4万元。全年安排用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科技计划 项目和政策兑现、重大专项工作的资金2500万元。全年有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 步二等奖,5项成果获省科技奖三等奖,63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2011年,全市专利 申请数达到1907件,其中发明438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1241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数228件。全市专利授权数75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23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 610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125件。 十、文化、卫生、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覆盖。新建乡镇综合 文化站3个、农家书屋65个,完成14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 网络初步形成。2011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9个;公共图书馆4 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57万册;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33.7万卷册,馆藏资料2.86万 册。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 -7-
达98.72%和100%,有线电视入户率50.8%。年内成功承办了第二届中国安徽民俗文 化节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取得突破,我市成为全省20年来第二个获得国家卫生城市 荣誉称号的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显著加强。2011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4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 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26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3649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 员4527人,其中,执业医师1773人,注册护师、护士2005人。 全民健身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市被列入全国首批20个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试 点市。成功承办2011年亚洲举重锦标赛,举办铜陵市第一届非公企业运动会。全年完 成10个项目省常规赛参赛工作,我市体育健儿夺得奖牌η9枚,其中金牌25枚。全年销 售体育彩票6354万元,获得体彩公益金410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全市年末总人口74.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01人。2011年全市人口 出生率为7.6‰,比上年上升0.0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5.55‰,下降0.04个千分 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5‰,上升0.05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25元,总量首次超全国平均水平,比上年增长 16.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630元,增长21.4%,其中,食品支出增长37.3% 衣着支出增长29.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2.2%,医疗保健支出增长 12.4%,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30.3%,交通和通讯支出下降27.5%,居住类支出增长 40.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9%,比上年上升4.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 建筑面积28.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 2007-2011 25000 城增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562元,比上年增长17.8%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 出6172元,增长14.6%,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6.1%,衣着支出增长23.8%,家庭设备用
达98.72%和100%,有线电视入户率50.8%。年内成功承办了第二届中国安徽民俗文 化节。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取得突破,我市成为全省20年来第二个获得国家卫生城市 荣誉称号的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显著加强。2011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4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 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26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3649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 员4527人,其中,执业医师1773人,注册护师、护士2005人。 全民健身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市被列入全国首批20个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试 点市。成功承办2011年亚洲举重锦标赛,举办铜陵市第一届非公企业运动会。全年完 成10个项目省常规赛参赛工作,我市体育健儿夺得奖牌79枚,其中金牌25枚。全年销 售体育彩票6354万元,获得体彩公益金410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全市年末总人口74.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01人。2011年全市人口 出生率为7.6‰,比上年上升0.0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5.55‰,下降0.04个千分 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5‰,上升0.05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25元,总量首次超全国平均水平,比上年增长 16.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630元,增长21.4%,其中,食品支出增长37.3%, 衣着支出增长29.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2.2%,医疗保健支出增长 12.4%,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30.3%,交通和通讯支出下降27.5%,居住类支出增长 40.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9%,比上年上升4.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 建筑面积28.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562元,比上年增长17.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 出6172元,增长14.6%,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6.1%,衣着支出增长23.8%,家庭设备用 -8-
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3.3%,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24.4%,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 13.0%,居住类支出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2.4平方米。 2007-201 9000 农村 ◆增速 2011年,全市 8000 均工资43230元,增长18.0%。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 蓄存款余额29831元, 曾加3765元。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A万人,失业保险参保 人数14.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5万人,基本医 19 參傾数25.9万人,生育 保险参保人数1了000年未地农民养老保障 城镇居民 医疗参保人数达19.2万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1.22万人。 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搭建就业互动平台,统筹推进城乡就业。2011年,全市新 失业人员再就业1066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877 人。全市共开是000 训10204人,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5405人,下岗失 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479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275人,当年为各类失业人员发放小额 担保贷款4803万元,为劳动密集型小全业发放小额贷款5700万元。 e关注5000生点不断4614、在金率先实 低保标 201年末,域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1万人,农村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人数1.09万人。2011年争市各种社会 床位总数达 2159张,在院人数1046 年销售福利彩票75408万元。全面深化社区综合管理体 制改和社会组4000.社设建一步加强,年来社区服务设 施139个,社区从业人员447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米3900丰:
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3.3%,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24.4%,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 13.0%,居住类支出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2.4平方米。 2011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3230元,增长18.0%。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 蓄存款余额29831元,比上年末增加3765元。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 人数14.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9万人,生育 保险参保人数11.39万人。2011年末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6万人,城镇居民 医疗参保人数达19.2万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1.22万人。 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搭建就业互动平台,统筹推进城乡就业。2011年,全市新 增就业再就业3188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066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877 人。全市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204人,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5405人,下岗失 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479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275人,当年为各类失业人员发放小额 担保贷款4803万元,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小额贷款5700万元。 以关注困难群体、保障基本民生为重点,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在全省率先实 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2011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1万人,农村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人数1.09万人。2011年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单位24个,拥有床位总数达 2159张,在院人数1046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7540.8万元。全面深化社区综合管理体 制改革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创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年末城镇社区服务设 施139个,社区从业人员447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2011年,全市环 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4.39亿元,重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