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青羊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9年1月在成都市青羊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成都市青羊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钟勋元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青羊区2018年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 员提出意见。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 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关键之年。在区委的正 确领导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 九大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围绕成都建设 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坚定落实“中优”战略,大力 实施源城新城“双擎驱动”,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高效能治理。经过全年的努力,主体功能不断凸显,产业层 次稳步提高,城市品质逐步提升,社会治理全面推进,全区
关于成都市青羊区 2018 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9 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9 年 1 月在成都市青羊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成都市青羊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钟勋元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青羊区 2018 年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 员提出意见。 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 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关键之年。在区委的正 确领导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 九大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围绕成都建设 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坚定落实“中优”战略,大力 实施源城新城“双擎驱动”,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高效能治理。经过全年的努力,主体功能不断凸显,产业层 次稳步提高,城市品质逐步提升,社会治理全面推进,全区
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区七 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主要目标顺利完成。现将2018年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执行情况表 指标名称 全年计划目标1 12月完成增幅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增长6%以上11(预计)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增长8%以上 92.5 9.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9%以上 9097 98% 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亿元)增长12%以上 44.8 12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7以上|4632(预计)82%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以内 4%以内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65%以上 65%以上 备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同口径增幅 、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一)经济健康平稳增长。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 大力实施青羊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攻坚实施计划 经济总体实力不断攀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1 亿元、增长7%,实现全口径税收收入242.3亿元、增长82%, 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5亿元、增长9,7%。发展质量和 效益持续提升,预计地均GDP达1714亿元/平方公里、同 比增长7.1%,地均全口径税收达367亿元/平方公里、增长 8.3%,全口径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达214%,一般公共预算
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区七 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主要目标顺利完成。现将 2018 年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2018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执行情况表 指标名称 全年计划目标 1—12 月完成 增幅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增长6%以上 1131 (预计) 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增长8%以上 92.5 9.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增长9%以上 909.7 9.8% 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亿元) 增长12%以上 44.8 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增长7%以上 44632(预计) 8.2%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以内 — 4%以内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 65%以上 — 65%以上 备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同口径增幅。 一、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一)经济健康平稳增长。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 大力实施青羊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攻坚实施计划。 经济总体实力不断攀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31 亿元、增长 7%,实现全口径税收收入 242.3 亿元、增长 8.2%, 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2.5 亿元、增长 9.7%。发展质量和 效益持续提升,预计地均 GDP 达 17.14 亿元/平方公里、同 比增长 7.1%,地均全口径税收达 3.67 亿元/平方公里、增长 8.3%,全口径税收收入占 GDP 比重达 21.4%,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占GDP比重达82%,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比重达803%。项目支撑更加有力,全年实施239个重点 项目,完成投资2576亿元,实施产业化项目17个,完成投 资51.7亿元。新签约引进瑞康药业西南总部等重大项目26 个,主导产业占比达80%以上,进驻我区的境内外世界500 强已达88家 (二)产业层次不断提升。预计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 生产总值比重为0:165:835。主导产业提质增量,以总部 经济为引领的三大主导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6786亿元,占 地区生产总值达60%。引进基准方中中国总部、天亿大健康 等总部项目17个,15家总部企业被认定为成都市第一批总 部企业、居五城区第一。新经济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新增新 经济企业2700家,纳入市新经济梯度培育库企业60家;其 中准独角兽企业14家,6家企业入选全市新经济企业“双百 工程”,均居全市第二。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等新零售 加快布局,宽窄巷子被商务部确定为四川省唯一一条步行街 改造提升试点街道。民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召开民营经济 健康发展大会,落实成都市“促进民菅经济健康发展25条”, 建立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体系,青羊区被评为2018年成都 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三)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完善“五位一体”管 理机制和建设“六有”专业化平台的要求,编制完成三大集 聚区总体规划,拟定产业链全景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
收入占 GDP 比重达 8.2%,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比重达 80.3%。项目支撑更加有力,全年实施 239 个重点 项目,完成投资 257.6 亿元,实施产业化项目 17 个,完成投 资 51.7 亿元。新签约引进瑞康药业西南总部等重大项目 26 个,主导产业占比达 80%以上,进驻我区的境内外世界 500 强已达 88 家。 (二)产业层次不断提升。预计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 生产总值比重为 0 : 16.5 : 83.5。主导产业提质增量,以总部 经济为引领的三大主导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 678.6 亿元,占 地区生产总值达 60%。引进基准方中中国总部、天亿大健康 等总部项目 17 个,15 家总部企业被认定为成都市第一批总 部企业、居五城区第一。新经济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新增新 经济企业 2700 家,纳入市新经济梯度培育库企业 60 家;其 中准独角兽企业 14 家,6 家企业入选全市新经济企业“双百 工程”,均居全市第二。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等新零售 加快布局,宽窄巷子被商务部确定为四川省唯一一条步行街 改造提升试点街道。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召开民营经济 健康发展大会,落实成都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5 条”, 建立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体系,青羊区被评为 2018 年成都 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三)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完善“五位一体”管 理机制和建设“六有”专业化平台的要求,编制完成三大集 聚区总体规划,拟定产业链全景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
录与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产业集聚度加快提升。总部经济 集聚区目前已集聚企业479家、新签约重大产业化项目8个 成都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集聚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传 统金融机构、新引进海峡能源基金等金融商务机构65家, 被列为全市首批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试点 单位;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企业800余家、新引进铁路文 工团、中影派格等20余家知名文创企业,少城·视井、西 村等6个园区获评首批成都市文创产业园。产业载体建设加 快推进。建成少城·视井、明堂二期等3个重大产业化项目; 领地中心等高品质产业载体建成投用,新增高端商务载体面 积365万平方米;总部基地一期、绿地跨贸港一期主体封顶, 四川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271亩土地实现上市。运营服务水 平有效提升。推行领导小组(区领导)+管委会(推进小组) +区属国有公司(投资运营公司)的管理模式,集聚区和园 区运营管理主体资源整合、产业研究、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 高;完成26栋楼宇信息化建设和18栋楼宇改造提升,楼宇 服务体系不断优化。 四)要素供给不断增强。土地要素供给不断优化,加 快可利用土地开发,完成土地整理3200亩,403亩住宅用地 调规为产业用地建设产业园区,完成土地上市4538亩, 业供地居五城区第一。资本要素供给不断强化,成都银行 西菱动力等4家企业成功上市,年度新增上市企业数量居全 市第一;搭建产融对接平台,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达198亿;
录与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产业集聚度加快提升。总部经济 集聚区目前已集聚企业 479 家、新签约重大产业化项目 8 个; 成都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集聚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传 统金融机构、新引进海峡能源基金等金融商务机构 65 家, 被列为全市首批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试点 单位;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企业 800 余家、新引进铁路文 工团、中影派格等 20 余家知名文创企业,少城·视井、西 村等 6 个园区获评首批成都市文创产业园。产业载体建设加 快推进。建成少城·视井、明堂二期等 3 个重大产业化项目; 领地中心等高品质产业载体建成投用,新增高端商务载体面 积 36.5 万平方米;总部基地一期、绿地跨贸港一期主体封顶, 四川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 271 亩土地实现上市。运营服务水 平有效提升。推行领导小组(区领导)+管委会(推进小组) +区属国有公司(投资运营公司)的管理模式,集聚区和园 区运营管理主体资源整合、产业研究、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 高;完成 26 栋楼宇信息化建设和 18 栋楼宇改造提升,楼宇 服务体系不断优化。 (四)要素供给不断增强。土地要素供给不断优化,加 快可利用土地开发,完成土地整理 3200 亩,403 亩住宅用地 调规为产业用地建设产业园区,完成土地上市 453.8 亩,产 业供地居五城区第一。资本要素供给不断强化,成都银行、 西菱动力等 4 家企业成功上市,年度新增上市企业数量居全 市第一;搭建产融对接平台,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达 198 亿;
引进100亿规模的天府文创产业基金和20亿规模的成都体 育产业基金,成都银行文创支行示范点挂牌成立。政策要素 供给不断完善,强化政策评估集成,构建“1+N”产业政策 体系,为企业提供奖励、扶持资金超57亿元。人才要素供 给不断增强。建立新型人才工作站20个,积极组建青羊文 创专家库,加快建设9.1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吸引3900 余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举办首届国际人力资源协 同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都人才园) 初步建成。 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发展动能逐步增强 一)全面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启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国资经菅评价、土地资源配置、基本公共服务、企业扶持激 励5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国资国企、国税地税征管体制等 重点改革,区属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下降8%。积极推 动金融领域改革,“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创投融资、金融 结算、新型金融”五大核心功能持续增强。持续深化“放管 服”改革,“仅跑一次”改革深入实施,网上办理、“容缺受 理”和“全程代办”政务服务全面推广,“网上办”实现率 914%,“仅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2.05%全面推行“一门 式”“一窗式”政务服务模式,开通“主题式”服务54项 提升政务服务集成度,构建完善青羊区网络理政工作体系; 设立7×24小时“自助服务区”,引入“临时身份证制证机”, 全市首家实现“立等可取”。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试
引进 100 亿规模的天府文创产业基金和 20 亿规模的成都体 育产业基金,成都银行文创支行示范点挂牌成立。政策要素 供给不断完善,强化政策评估集成,构建“1+N”产业政策 体系,为企业提供奖励、扶持资金超 5.7 亿元。人才要素供 给不断增强。建立新型人才工作站 20 个,积极组建青羊文 创专家库,加快建设 9.1 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吸引 3900 余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举办首届国际人力资源协 同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都人才园) 初步建成。 二、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发展动能逐步增强 (一)全面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启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国资经营评价、土地资源配置、基本公共服务、企业扶持激 励 5 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国资国企、国税地税征管体制等 重点改革,区属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下降 8%。积极推 动金融领域改革,“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创投融资、金融 结算、新型金融”五大核心功能持续增强。持续深化“放管 服”改革,“仅跑一次”改革深入实施,网上办理、“容缺受 理”和“全程代办”政务服务全面推广,“网上办”实现率 91.4%,“仅跑一次”事项比例达 92.05%。 全面推行“一门 式”“一窗式”政务服务模式,开通“主题式”服务 54 项; 提升政务服务集成度,构建完善青羊区网络理政工作体系; 设立 7×24 小时“自助服务区”,引入“临时身份证制证机”, 全市首家实现“立等可取”。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