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 工作报告 (2018年度) 中国企业联合会 2018年12月10日
全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 工作报告 (2018 年度) 中国企业联合会 2018 年 12 月 10 日
《全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报告(2018)》研究总结 018年,在国务院国资委“政府购买服务”经费支持下, 我部与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全国工业技术 创新能力指数研究(2018)》工作。目前国内从微观层面准确测 度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尚属空白,这使得国家 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信息掌握不足,在当前实现创新 型国家的关键时期,亟需建立一套理论科学、操作简便的指数 计算体系,对全国重点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进行动态监 测和评价,真实测度和反映全国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整体层 面和企业层面的创新能力进步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科 技创新相关政策和决策中提供动态、及时信息,同时也有利于 社会各界了解我国重点行业和企业整体技术进步情况,还可以 让企业了解行业、自身和同行的技术创新能力进步状况,从而 推进本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 课题组基于《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资料》(20092016)、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7》等统计资料,按照自主开发的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定量测评体系,测算了2012-2016年我国整体、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技术创 新能力变化情况,撰写完成了《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 数报告(2018)》。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录入数据,完成数据测算 2017年11月10日,课题组购买获得数据来源:国家统计
1 《全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报告(2018)》研究总结 2018 年,在国务院国资委“政府购买服务”经费支持下, 我部与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全国工业技术 创新能力指数研究(2018)》工作。目前国内从微观层面准确测 度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尚属空白,这使得国家 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信息掌握不足,在当前实现创新 型国家的关键时期,亟需建立一套理论科学、操作简便的指数 计算体系,对全国重点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进行动态监 测和评价,真实测度和反映全国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整体层 面和企业层面的创新能力进步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科 技创新相关政策和决策中提供动态、及时信息,同时也有利于 社会各界了解我国重点行业和企业整体技术进步情况,还可以 让企业了解行业、自身和同行的技术创新能力进步状况,从而 推进本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 课题组基于《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资料》(2009-2016)、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17》等统计资料,按照自主开发的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定量测评体系,测算了 2012-2016 年我国整体、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技术创 新能力变化情况,撰写完成了《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 数报告(2018)》。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一、录入数据,完成数据测算 2017 年 11 月 10 日,课题组购买获得数据来源:国家统计
局《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资料》(2009-2016)、国家统计局社 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和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共同编辑《中国 科技统计年鉴2017》。2017年11月-2018年1月,按照中国科 技统计年鉴2017》录入2016年的数据,形成中国工业企业技术 创新能力从2008-2016年的序列数据,分别以2012年和2009 年为计算基准,试算2012-2016年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形成两个计算结果。 确定课题报告提纲,改进计算方法 2018年2月,课题组召开座谈会讨论试算形成的两个结果, 对计算方法形成一些共识:一是两个计算结果在稳定性方面存 在显著差异,以2009年为计算基准的结果稳定性更好,在时间 序列上的奇异变化少;二是DEA效率计算方法,比较了整批换 数据和单个数据替换的计算方法,发现按数据单个计算,而不 是按年的批次计算;三是规模指数的调整方法:如何在计算结 果中考虑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整体技术创新规模的影响,在 指数计算中予以考虑。同时,课题组讨论确定了课题报告的基 本结构,从我国整体、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 所有制五个层次计算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数值,并系统分析 不同维度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经研究讨论,形成如下计算方法:基于指标体系,以2009 年为计算基准,计算2012-2016年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计算笫N年的技术创新能力时,需要用到第N年、第N-1年
2 局《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资料》(2009-2016)、国家统计局社 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和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共同编辑《中国 科技统计年鉴 2017》。2017 年 11 月-2018 年 1 月,按照中国科 技统计年鉴 2017》录入 2016 年的数据,形成中国工业企业技术 创新能力从 2008-2016 年的序列数据,分别以 2012 年和 2009 年为计算基准,试算 2012-2016 年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形成两个计算结果。 二、确定课题报告提纲,改进计算方法 2018 年 2 月,课题组召开座谈会讨论试算形成的两个结果, 对计算方法形成一些共识:一是两个计算结果在稳定性方面存 在显著差异,以 2009 年为计算基准的结果稳定性更好,在时间 序列上的奇异变化少;二是 DEA 效率计算方法,比较了整批换 数据和单个数据替换的计算方法,发现按数据单个计算,而不 是按年的批次计算;三是规模指数的调整方法:如何在计算结 果中考虑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整体技术创新规模的影响,在 指数计算中予以考虑。同时,课题组讨论确定了课题报告的基 本结构,从我国整体、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 所有制五个层次计算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数值,并系统分析 不同维度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经研究讨论,形成如下计算方法:基于指标体系,以 2009 年为计算基准,计算 2012-2016 年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计算第 N 年的技术创新能力时,需要用到第 N 年、第 N-1 年
2009年、2008年的数据,即每年的计算都要用到四年的数据; 在计算每一年创新潜力和创新实力的相关指标时,都以当年全 国工业企业整体作为基准来进行分产业、分区域、分类型的计 算;而在计算每一年创新效率的相关指标时,则以2009年的所 有产业及区域数据作为统一基准、每次增加当年相应产业、区 域或类型的一组数据来进行计算;由于各指标的计量单位均不 相同,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效用换算,然后用效用值来计算各 个层次的各个维度,从而得到三个一级维度的绝对值;最后, 本报告描述为自比指数,能够看到各个计算单位的变化情况。 本报告将每个计算单位(全国整体、每个区域、每个行业)2012 年的创新潜力、创新效率和创新实力分别设为基数100,通过相 应比例的线性换算,得到每年每一行业、区域或类型企业创新 潜力、创新效率和创新实力的自比相对值,再加杈平均得出工 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 撰写研究报告,召开专家验收会 2018年3月-6月,完成《全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 报告2018》研究报告的第一稿。联合课题组通过讨论形成报告 修改意见 2018年6月-10月,完成《全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 数报告2018》研究报告的修改和定稿 2018年12月28日在中国企业联合会召开专家验收会。来 自国防企协、轻工企协、化工企协、纺织工业联合会、四川省
3 2009 年、2008 年的数据,即每年的计算都要用到四年的数据; 在计算每一年创新潜力和创新实力的相关指标时,都以当年全 国工业企业整体作为基准来进行分产业、分区域、分类型的计 算;而在计算每一年创新效率的相关指标时,则以 2009 年的所 有产业及区域数据作为统一基准、每次增加当年相应产业、区 域或类型的一组数据来进行计算;由于各指标的计量单位均不 相同,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效用换算,然后用效用值来计算各 个层次的各个维度,从而得到三个一级维度的绝对值;最后, 本报告描述为自比指数,能够看到各个计算单位的变化情况。 本报告将每个计算单位(全国整体、每个区域、每个行业)2012 年的创新潜力、创新效率和创新实力分别设为基数 100,通过相 应比例的线性换算,得到每年每一行业、区域或类型企业创新 潜力、创新效率和创新实力的自比相对值,再加权平均得出工 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 三、撰写研究报告,召开专家验收会 2018 年 3 月-6 月,完成《全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 报告 2018》研究报告的第一稿。联合课题组通过讨论形成报告 修改意见。 2018 年 6 月-10 月,完成《全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 数报告 2018》研究报告的修改和定稿。 2018 年 12 月 28 日在中国企业联合会召开专家验收会。来 自国防企协、轻工企协、化工企协、纺织工业联合会、四川省
企联等单位的专家认为,课题研究成果为新时期开展企业技术 创新能力评价提供了科学方法,为全国企联系统开辟相关工作 提供了良好支撑,一致希望加快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会企业创 新工作部、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有关同志参加了本次评 审会 四、向社会公开发布 该指数的发布将对于企业制定下一步发展计划、让企业技 术创新能力进入良性发展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中国 企业报、中国企业网等相关媒体向社会发布。中国企业联合会 企业技术进步工作委员会和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发 布了《全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报告(2018)》,这是2016 年以来第三次发布。运用科学方法对全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 力进行跟踪分析,是中国企业联合会推动企业落实国家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的新举措,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为定 期检测和评价全国及其各地区、各行业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进展情况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定期发布我国工业企 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旨在为社会各界客观把握企业技术创新 能力变化情况,为政府部门和各行业、各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工 作提供参考
4 企联等单位的专家认为,课题研究成果为新时期开展企业技术 创新能力评价提供了科学方法,为全国企联系统开辟相关工作 提供了良好支撑,一致希望加快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会企业创 新工作部、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有关同志参加了本次评 审会。 四、向社会公开发布 该指数的发布将对于企业制定下一步发展计划、让企业技 术创新能力进入良性发展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中国 企业报、中国企业网等相关媒体向社会发布。中国企业联合会 企业技术进步工作委员会和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发 布了《全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报告(2018)》,这是 2016 年以来第三次发布。运用科学方法对全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 力进行跟踪分析,是中国企业联合会推动企业落实国家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的新举措,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为定 期检测和评价全国及其各地区、各行业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进展情况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定期发布我国工业企 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旨在为社会各界客观把握企业技术创新 能力变化情况,为政府部门和各行业、各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工 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