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教育事业情况(2011年) 18-17文化、广电、档案事业基本情况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十九、卫生、体育、民政和其他社会事业 19-1全市主要年份卫生事业情况 19-2全市卫生事业情况 19-3分地区卫生机构情况(2011年) 19-4分地区卫生床位、人员数(2011年) 19-5分地区全市村卫生室运行情况(2011年) 19-6体育事业基本情况 19-7民政事业基本情况 19-8市政公用事业基本情况 19-9社会保障基本情况 19-10公安、检察、法院工作基本情况 19-11司法工作基本情况 19-12残疾人事业基本情况 19-13全市妇联事业情况(2011年) 19-14工会组织工作情况 19-15历届铜陵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数 19-16历届政协铜陵市委员会人数 19-17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2011年 19-18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情况(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十、企业调查 20-1企业家信心指数(2011年) 20-2企业景气指数(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附录 、铜陵市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年度测算表 二、2011幸福铜陵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监测表 三、2011年全市统计工作大事记……
18-16 教育事业情况(2011年)……………………………………………………………………………………… 464 18-17 文化、广电、档案事业基本情况 ……………………………………………………………………………… 465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 466 十九、卫生、体育、民政和其他社会事业 19-1 全市主要年份卫生事业情况 …………………………………………………………………………………… 469 19-2 全市卫生事业情况 ……………………………………………………………………………………………… 470 19-3 分地区卫生机构情况(2011年) ……………………………………………………………………………… 471 19-4 分地区卫生床位、人员数(2011年)…………………………………………………………………………… 472 19-5 分地区全市村卫生室运行情况(2011年) …………………………………………………………………… 473 19-6 体育事业基本情况 ……………………………………………………………………………………………… 474 19-7 民政事业基本情况 ……………………………………………………………………………………………… 475 19-8 市政公用事业基本情况 ………………………………………………………………………………………… 476 19-9 社会保障基本情况 ……………………………………………………………………………………………… 478 19-10 公安、检察、法院工作基本情况 ……………………………………………………………………………… 480 19-11 司法工作基本情况 …………………………………………………………………………………………… 481 19-12 残疾人事业基本情况 ………………………………………………………………………………………… 482 19-13 全市妇联事业情况(2011年)………………………………………………………………………………… 483 19-14 工会组织工作情况 …………………………………………………………………………………………… 484 19-15 历届铜陵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数 ………………………………………………………………………… 485 19-16 历届政协铜陵市委员会人数 ………………………………………………………………………………… 486 19-17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2011年)…………………………………………………………………………… 487 19-18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情况(2011年)……………………………………………………………………… 488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 490 二十、企业调查 20-1 企业家信心指数 (2011年)…………………………………………………………………………………… 492 20-2 企业景气指数(2011年) ……………………………………………………………………………………… 493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 494 附录: 一、铜陵市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年度测算表 …………………………………………………………… 496 二、2011幸福铜陵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监测表 ………………………………………………………………………… 500 三、2011年全市统计工作大事记 ……………………………………………………………………………………… 502 ·6·
铜陵市2011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3月10日)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 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 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扎实推进保増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转型跨越迈 出新步伐,幸福铜陵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57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12.6%。其中,第一产业増加值11.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33.0亿元,增 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9.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 值79704元(折合12367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27651元从,比上年分别增加 15208元和24048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2010年 的2.1:72.7:25.2变化为1.9:74.7:23.4,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9.7%。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 单位:亿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579.4 12.6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433.0 13.8 工业 403.6 14.2 建筑业 29.4 9.2 第三产业 135.4 9.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9.2 8.6 批发和零售业 10.4 住宿和餐饮业 10.6 金融业 19.4 5.0 房地产业 11.6 7.2 营业性服务业 16.8 14.8 非营业性服务业 33.3 11.1
铜 陵 市 2011 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3月10日)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 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 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扎实推进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转型跨越迈 出新步伐,幸福铜陵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犌犇犘)579.4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33.0亿元,增 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9.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 值79704元(折合12367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27651元 /人,比上年分别增加 15208元和24048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2010年 的2.1:72.7:25.2变化为1.9:74.7:23.4,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9.7%。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579.4 12.6 第一产业 11.0 3.8 第二产业 433.0 13.8 工业 403.6 14.2 建筑业 29.4 9.2 第三产业 135.4 9.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9.2 8.6 批发和零售业 24.5 10.4 住宿和餐饮业 10.6 10.1 金融业 19.4 5.0 房地产业 11.6 7.2 营业性服务业 16.8 14.8 非营业性服务业 33.3 11.1 -1-
200 亿元 生产总值 700 一增速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0年上涨53%。分类看,食品类价格工涨14.6%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1%,衣着类价格上涨3.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 上涨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0%,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0.8%,娱 乐、教育文化用 工业品出 6002 价格上涨0.1%,居住类价格上涨1.3%。 年上183%村料燃力5车36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45.56万人,比上年增加0.34万人 产业9.55万 人,减少0.15万人;第二产业16.58万人,增加0.23万人;第三产业19.43 0.26万人。城镇非私菅单位在岗职工10.51万人,增加0.07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 员和个体劳动500人,增如067万人。年末登记失业事为36% 据对全市80家企亚景气调查,2011年一、二、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76.57 172.55和7172.6:4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4.70、13381和132.9。四季度企业景气 指数为159.21,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0.90。 二、农业 9、金年实现400业价总产值181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 亿元,增长40%;林业产值1.52亿元,增长78%;枚业产值335亿元,增长 1.9%;渔业产值282亿元,增长1.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7亿元,增长7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7456公顷,比上年增长0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27006公顷,增 9728公顷,下 300 棉花播种面积为47278.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 菜播种面积4263公顷,下降2.0%。 全年粮食产量16.1万吨,比上年增长2.%;油料产量2.18吨,增长13.6%;棉 花产量0.54万吨,增长2.0%;蔬菜产量10.2万吨,增长0.6%。 全年肉类总产量1.61万吨,比上年增长42%;禽蛋总产量02万吨,比上年增长 77%全年水2011吨,增长0.1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7.27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232万吨,增长70%。 农村用电量1.52亿千瓦时,下降4.1%。全年有效灌溉面积24 公顷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0年上涨5.3%。分类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4.6%,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1%,衣着类价格上涨3.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 上涨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0%,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0.8%,娱 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1%,居住类价格上涨1.3%。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8.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6%。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45.56万人,比上年增加0.3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55万 人,减少0.15万人;第二产业16.58万人,增加0.23万人;第三产业19.43万人,增加 0.26万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10.51万人,增加0.07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 员和个体劳动者13.27万人,增加0.6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1%。 据对全市80家企业景气调查,2011年一、二、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76.57、 172.55和172.66;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4.70、133.81和132.98。四季度企业景气 指数为159.21,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0.90。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8.11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 9.33亿元,增长4.0%;林业产值1.52亿元,增长7.8%;牧业产值3.36亿元,增长 1.9%;渔业产值2.82亿元,增长1.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7亿元,增长7.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7456公顷,比上年增长0.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27006公顷,增长1.8%;棉花播种面积为4726公顷,增长1.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 9728公顷,下降1.7%;蔬菜播种面积4263公顷,下降2.0%。 全年粮食产量16.1万吨,比上年增长2.6%;油料产量2.18万吨,增长13.6%;棉 花产量0.54万吨,增长2.0%;蔬菜产量10.24万吨,增长0.6%。 全年肉类总产量1.61万吨,比上年增长1.2%;禽蛋总产量0.62万吨,比上年增长 7.7%;全年水产品产量2.11万吨,增长0.1%。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7.27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2.32万吨,增长7.0%。 农村用电量1.52亿千瓦时,下降4.1%。全年有效灌溉面积24.98千公顷。 -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2.0亿 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工业经济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76.1%,拉动GDP增长9.6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3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3.0亿元,增长 52.3%;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13.0%。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实现增 加值390.5亿元,同比增长14.6%,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1.5亿元,增长10.8%。 主导行业全面增长,铜、化学、电子、纺织、建材、机械、钢铁冶炼、能源等八个工业行 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1077.1亿元、99.1亿元、23.2亿元、13.5亿元、59.9亿元、25.4 亿元、69.2亿元、79.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0.9%、25.0%、13.2%、33.4%、49.3% 36.8%、48.7%、40.3%,其中铜、建材、钢铁冶炼、能源四个工业行业总产值增速均超过 40%,保持了高速增长。 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跨越。全年工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87.4亿 元,比上年増长78.2%。在全省16个市中,总量列第4位,增幅列第2位。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402.0 14.5 其中:轻工业 11.5 10.8 重工业 390.5 14.6 其中:国有企业 6.2 13.0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0.2 37.5 股份制企业 352.5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43.0 52.3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273.4 10.3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316.9 11.6 2007-201 亿元 450 工业增加 增速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2.0亿 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工业经济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76.1%,拉动犌犇犘增长9.6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3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3.0亿元,增长 52.3%;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13.0%。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实现增 加值390.5亿元,同比增长14.6%,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1.5亿元,增长10.8%。 主导行业全面增长,铜、化学、电子、纺织、建材、机械、钢铁冶炼、能源等八个工业行 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1077.1亿元、99.1亿元、23.2亿元、13.5亿元、59.9亿元、25.4 亿元、69.2亿元、79.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0.9%、25.0%、13.2%、33.4%、49.3%、 36.8%、48.7%、40.3%,其中铜、建材、钢铁冶炼、能源四个工业行业总产值增速均超过 40%,保持了高速增长。 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跨越。全年工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87.4亿 元,比上年增长78.2%。在全省16个市中,总量列第4位,增幅列第2位。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402.0 14.5 其中:轻工业 11.5 10.8 重工业 390.5 14.6 其中:国有企业 6.2 13.0 集体企业 - - 股份合作企业 0.2 37.5 股份制企业 352.5 11.3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43.0 52.3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273.4 10.3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316.9 11.6 -3-
全市2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铜产量为85.4万吨,增长5.1%;化肥产量(折纯)为 57.1万吨,下降4.3%;水泥产量为684.4万吨,增长3.9%;硫酸产量为382.7万吨,增 长6.8%;发电量140.4亿千瓦时,增长49.9%。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铜 万吨 5.1 铜加工材 万吨 硫铁矿(%) 万吨 7.0 水泥熟料 万吨 1532.3 6.2 硫酸(100%) 万吨 382.7 6.8 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万吨 57.1 钢材 万吨 114.9 11.7 万米 1352.9 2.2 服装 万件 15.0 模具 套 1534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40.4 49.9 水泥 万吨 3.9 电子元件 万只 412874 黄金 千克 11998.1 11.9 圆铜漆包线 万吨 16.9 1.7 白银 千克 412123 8.7 光膜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6.7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实现利 税7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7.7亿元,增长 46.3%。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413.7,比上年提高79.5个百分点。 2011年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指标 单位 2011年实绩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工业产品销售率 98.2 1.5 资本保值增值率 % 129.2 4.0 资产负债率 总资产贡献率 8.9 1.5 成本费用利润率 % 0.2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队 520162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3.1 0.3(次)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増加值29.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 积61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2.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66.7万平方米,比上年 增加22.1万平方米
全市2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铜产量为85.4万吨,增长5.1%;化肥产量(折纯)为 57.1万吨,下降4.3%;水泥产量为684.4万吨,增长3.9%;硫酸产量为382.7万吨,增 长6.8%;发电量140.4亿千瓦时,增长49.9%。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铜 万吨 85.4 5.1 铜加工材 万吨 42.7 56.2 硫铁矿(%) 万吨 220.3 7.0 水泥熟料 万吨 1532.3 6.2 硫酸(100%) 万吨 382.7 6.8 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万吨 57.1 -4.3 钢材 万吨 114.9 11.7 布 万米 1352.9 2.2 服装 万件 556.7 15.0 模具 套 1534 2.4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40.4 49.9 水泥 万吨 684.4 3.9 电子元件 万只 412874 12.4 黄金 千克 11998.1 11.9 圆铜漆包线 万吨 16.9 1.7 白银 千克 412123 8.7 光膜 吨 12128 -3.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6.7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实现利 税7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7.7亿元,增长 46.3%。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413.7,比上年提高79.5个百分点。 2011年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指 标 单 位 2011年实绩 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工业产品销售率 % 98.2 -1.5 资本保值增值率 % 129.2 4.0 资产负债率 % 68.5 -3.1 总资产贡献率 % 8.9 1.5 成本费用利润率 % 2.3 0.2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 /人 520162 30.4(%)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次 3.1 0.3(次)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9.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 积61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2.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66.7万平方米,比上年 增加22.1万平方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