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市城区初中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1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机读卡上 2.1—-6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第Ⅰ卷的机读卡和第II卷的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每个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陨落(yun)灵柩(ji)解元(xie)咬文嚼字(jio) B.蜷缩(shu0)桑梓(zi) 襁褓( qiang)成吉思汗(hdn) C.汲取(xi)商酌(zhuo)亵渎(sh)孜孜不倦(zi) D.牡蛎(m)颔联(hdn)滞碍(zhi)寻章摘句(zhai)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在所给义项中全都能找到相应义项的一项是 A.娇生贯养豁然贯通 【义项】贯:①古代穿钱的绳索;②穿,通,连;③原籍,出生地。 B.凌驾 壮志凌 义项】凌:①冰;②侵犯、欺压:③杂乱,交错:④升,高出 ⑤渡过,越过 C.弥留 百弥一疏 义项】弥:①满,遍;②补,合:③更加;④水满的样子 D.兴高采烈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 【义项】采:①意为摘取,选取:②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神色,神态等。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法治中国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B.弟弟已超重20斤了,他发誓再也不吃零食,结果不出两天,他就又重蹈覆辙了
四川省遂宁市市城区初中 2017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 18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机读卡上; 2.1—6 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第 I 卷的机读卡和第 II 卷的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个 3 分,共 18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A.陨.落(yùn) 灵柩.(jiù) 解.元(xiè) 咬文嚼.字(jiáo) B.蜷缩.(shuō) 桑梓.(zǐ) 襁.褓(qiáng) 成吉思汗.(hán) C.汲.取(xī) 商酌.(zhuó) 亵渎.(shú) 孜.孜不倦(zī) D.牡.蛎(mǔ) 颔.联(hàn) 滞.碍(zhì) 寻章摘.句(zhāi)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在所给义项中全都能找到相应义项的一项是 A.娇生贯.养 豁然贯.通 【义项】贯:①古代穿钱的绳索;②穿,通,连;③原籍,出生地。 B.凌.驾 壮志凌.云 【义项】凌:①冰;②侵犯、欺压;③杂乱,交错;④升,高出; ⑤渡过,越过。 C. 弥.留 百弥.一疏 【义项】弥:①满,遍;②补,合;③更加;④水满的样子; ⑤久,远;⑥姓。 D.兴高采.烈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 【义项】采:①意为摘取,选取;②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神色,神态等。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法治中国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 B.弟弟已超重 20 斤了,他发誓再也不吃零食,结果不出两天,他就又重蹈覆辙 ....了
C.我照着网上搜的菜谱做了一道红烧牛肉,准备给家人一个惊喜,哪知道火候不够,吃起来味同嚼蜡。 D.经过近一年的改造,我们小区彻底改头换面。如今,小区内游泳池、健身器材、八角凉亭、休憩长椅等 应俱全。 4.下列句子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A.古代,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因此用“桑梓”代称家乡 B.我国将通过市场准入、金融等多方面扶持政策,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C.据《新闻纵横》报道,截止昨天为止,困扰北方多地的雾霾已经持续6天。 D.会议提出,要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5.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正确的是 有个成语,叫做目不识丁 如文天祥的诗中就有“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已陶然”的诗句 ①所以说人目不识丁或不识一字,就不免带有贬义 ②目不识丁又叫眼不识丁 ③“丁”字的写法,就那么一横一竖钩,确实是再简单不过了 ④意思是说连个简单的“丁”字都不认识 A.③②④① B.③④①② C.④2③①D.④③①②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江河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星星变奏曲》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光明 的渴求。 B.“《孤独之旅》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孤独之旅》” C.《史记》中,“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列 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 D.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前的进谏,后半部分表明出师夺胜的决心。文章写得慷慨 深沉,动人心魄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32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 3.答题前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C.我照着网上搜的菜谱做了一道红烧牛肉,准备给家人一个惊喜,哪知道火候不够,吃起来味同嚼蜡 ....。 D.经过近一年的改造,我们小区彻底改头换面 ....。如今,小区内游泳池、健身器材、八角凉亭、休憩长椅等 一应俱全。 4.下列句子不是病句 ....的一项是 A.古代,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因此用“桑梓”代称家乡。 B.我国将通过市场准入、金融等多方面扶持政策,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C.据《新闻纵横》报道,截止昨天为止,困扰北方多地的雾霾已经持续 6 天。 D.会议提出,要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5.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正确..的是 有个成语,叫做目不识丁, ,如文天祥的诗中就有“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已陶然”的诗句。 ①所以说人目不识丁或不识一字,就不免带有贬义 ②目不识丁又叫眼不识丁 ③“丁”字的写法,就那么一横一竖钩,确实是再简单不过了 ④意思是说连个简单的“丁”字都不认识 A.③②④① B.③④①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江河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星星变奏曲》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光明 的渴求。 B.“《孤独之旅》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孤独之旅》”。 C.《史记》中,“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列 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 D.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前的进谏,后半部分表明出师夺胜的决心。文章写得慷慨 深沉,动人心魄。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 132 分) 注意事项: 1. 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 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 3. 答题前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积累与运用(27分 7.古诗文默写填空(共8分,每空1分) ①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 ②▲,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李清照《武陵春》中,上片由含蓄转为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_▲_ ⑤辛弃疾的《破阵子》中,从形、声两方面着笔描写军营生活,有力烘托豪迈热烈气氛的句子是 ⑥词的过片具有承上启下以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沁园春·雪》中的过片是:▲_,▲_。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作答。(5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交代了时、地、人、事,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旖旎风光的悠然兴致。 B.颔联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寂静的景象。 C.颈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描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 的更纯,给读者带来唯美的视觉感受 D.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思乡情 (2)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3分) 9.补写对联(4分) (1)根据你的古典文学的阅读积累,补写下列对联。(2分) 上联: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取经西天
二、积累与运用(27 分) 7.古诗文默写填空(共 8 分,每空 1 分) ①足蒸暑土气, ▲ 。(白居易《观刈麦》) ② ▲ ,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 ▲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李清照《武陵春》中,上片由含蓄转为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 ▲ 。 ⑤辛弃疾的《破阵子》中,从形、声两方面着笔描写军营生活,有力烘托豪迈热烈气氛的句子是: ▲ , ▲ 。 ⑥词的过片具有承上启下以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沁园春·雪》中的过片是: ▲ , ▲ 。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作答。(5 分)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 树似吾乡。 【注】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 )(2 分) A.首联交代了时、地、人、事,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旖旎风光的悠然兴致。 B.颔联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寂静的景象。 C.颈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描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 的更纯,给读者带来唯美的视觉感受。 D.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思乡情。 (2)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3 分) ▲ 9.补写对联(4 分) (1)根据你的古典文学的阅读积累,补写下列对联。(2 分) 上联: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取经西天;
下联:水浒传,传▲_,杀富济贫,▲。 (2)请结合语境,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 漫步水乡同里古镇,走上古朴典雅的渡船桥,绿水悠悠,小船静卧,暮色渐近,飞鸟相还。渡船桥的桥联 很精彩,联云:“春入船唇流水绿,人(▲)渡口夕阳红。”正是眼前之景,惟妙惟肖,精彩绝伦。读后让人 涌起思乡之情 10.材料探究题(10分) 【材料一】霾,也称阴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 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近些年来,随着“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 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 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而霾也常常引发交通事故。 【材料二】“霾”字在殷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发明这个字的人很有幽默感:一只瞪大眼睛的狡猾狸猫,在 簌簌而下的雨中藏头露脚地走着。商代甲骨文多为卜文,与“霾”相关的卜辞曰,“霾其有咎”,意思是霾这种 天气对人不利。在《诗经·邶风》写道,“终风且霾”,也就是说大风使空中降下许多士气。而屈原的《楚辞》 里把“霾”与“埋”等同起来,有土中掩藏的意思。 【材料三】央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称,今冬以来最持久的雾霾天气正在影响我国,多个城市已达严重 污染,预计此次雾霾还将维持3天,直到21号后半夜才会自北向南减弱消散,今天夜间到明天将进入此轮雾霾 最严重的时段,中央气象台已连续发布霾橙色预警和大雾黄色预警 6省市深陷“霾”笼,其中,40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23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17个城市发布橙色 预警。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自16号己经开始并且还将遭遇3天的“十面霾伏”,持续时 间之长、污染程度之重,成为今秋来袭雾霾之最。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市正合 力“抗霾 (1)请根据材料概括雾霾的危害。(3分) (2)“材料一”中加点的“它们”指代的是: 。(2分) (3)“十面埋伏”本意指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四面八方广布伏兵,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军事态势 你认为“材料三”中“十面霾伏”是什么意思?(2分) (4)结合对材料的分析和生活实际,请提出三个“抗霾”措施。(3分)
下联:水浒传,传 ▲ ,杀富济贫, ▲ 。 (2)请结合语境,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 分) 漫步水乡同里古镇,走上古朴典雅的渡船桥,绿水悠悠,小船静卧,暮色渐近,飞鸟相还。渡船桥的桥联 很精彩,联云:“春入船唇流水绿,人( ▲ )渡口夕阳红。”正是眼前之景,惟妙惟肖,精彩绝伦。读后让人 涌起思乡之情。 10.材料探究题(10 分) 【材料一】霾,也称阴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 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近些年来,随着“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 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 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而霾也常常引发交通事故。 【材料二】“霾”字在殷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发明这个字的人很有幽默感:一只瞪大眼睛的狡猾狸猫,在 簌簌而下的雨中藏头露脚地走着。商代甲骨文多为卜文,与“霾”相关的卜辞曰,“霾其有咎”,意思是霾这种 天气对人不利。在《诗经·邶风》写道,“终风且霾”,也就是说大风使空中降下许多土气。而屈原的《楚辞》 里把“霾”与“埋”等同起来,有土中掩藏的意思。 【材料三】央广网北京 12 月 19 日消息称,今冬以来最持久的雾霾天气正在影响我国,多个城市已达严重 污染,预计此次雾霾还将维持 3 天,直到 21 号后半夜才会自北向南减弱消散,今天夜间到明天将进入此轮雾霾 最严重的时段,中央气象台已连续发布霾橙色预警和大雾黄色预警。 6 省市深陷“霾”笼,其中,40 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23 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17 个城市发布橙色 预警。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自 16 号已经开始并且还将遭遇 3 天的“十面霾伏”,持续时 间之长、污染程度之重,成为今秋来袭雾霾之最。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 6 省市正合 力“抗霾”。 (1)请根据材料概括雾霾的危害。(3 分) ▲ (2)“材料一”中加点的“它们”指代的是: ▲ 。(2 分) (3)“十面埋伏”本意指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四面八方广布伏兵,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军事态势。 你认为“材料三”中“十面霾伏”是什么意思?(2 分) ▲ (4)结合对材料的分析和生活实际,请提出三个“抗霾”措施。(3 分)
三、阅读与理解(35分) (一)阅读《在光阴里,磨就一个自己》,完成11-13题。(9分) 在光阴里,磨就一个自己 ①听到一个词:磨镜,很古旧。是啊,以铜镜照面,那都是什么年代的事了?可是,那时的镜子,就是拿 块一块铜,人工打磨,一直磨到光亮可鉴,才成镜子的。 ②磨,很有点疼痛感,可疼又如何呢?世间万物,角角落落,哪个不在经受着“磨”呢?在“磨”中痛 也在“磨”中快乐和重生。一个人成长的历程,就是受磨砺的过程。被小病小灾磨,被贫穷困苦磨,被挫折坎 坷磨,被悲欢哀乐磨,纵使从小到大,锦衣玉食,万事顺遂,亦免不了被光阴磨,到老来,一马平川,履历平 平,竟没有值得回忆的亮点,岂不是另一种痛吗? ③作家余华在《活着》中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 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 就是忍受,忍受就是磨砺,磨哪儿,哪儿不痛呢? ④老辈人教人读书,爱说“《文选》烂,秀才半”;教人学诗,爱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 “《文选》烂”,想来是久之自悟,步步生莲,自是磨烂的:那熟读唐诗,何谓“熟”呢?也不外乎磨烂了,嚼 碎了,吸收了,跟自我融为一体了。 ⑤这磨,是要有一股子专注劲儿的。日月如梭,人生浮脆,专注,好似是一柄锐利的钻头。光阴在磨你 你把光阴打磨成另一个自己 ⑥《老残游记序》里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 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记》,曹雪芹寄哭泣于《红 楼梦》。”都是男人的哭啊,因心清,因心痴,因心悟,才有那时代顶尖儿上的长歌当哭,那哭叫我一阵阵心惊。 他们把一腔情、整个心,投诸横平竖直的文字和坎坷不平的世道人心,把生命打磨成了一场震撼史册的哭,至 今哭声隐隐。 ⑦光阴总是磨人,有繁华,必有萧瑟;有红颜,必有色衰;才是美目盼兮,转眼鹤发鸡皮:大自然的脚步, 任谁能阻止得了呢? ⑧人,从来不具有光阴的所有权,我们只能打磨攥在手里的每一寸光阴。光阴磨人,最难是坚持。跟你 道的路上,必有前行者,有歇脚者,有歌唱者,也有讥讽者,别人做什么,说什么,与你何干呢?唯一要做的, 是做好自己的选择,走出原则,做出情调,走出境界。万物走在节气里,你走在自己的路上。跟着光阴走,每 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 三、阅读与理解 (35 分) (一)阅读《在光阴里,磨就一个自己》,完成 11~13 题。(9 分) 在光阴里,磨就一个自己 米丽宏 ①听到一个词:磨镜,很古旧。是啊,以铜镜照面,那都是什么年代的事了?可是,那时的镜子,就是拿 一块一块铜,人工打磨,一直磨到光亮可鉴,才成镜子的。 ②磨,很有点疼痛感,可疼又如何呢?世间万物,角角落落,哪个不在经受着“磨”呢?在“磨”中痛, 也在“磨”中快乐和重生。一个人成长的历程,就是受磨砺的过程。被小病小灾磨,被贫穷困苦磨,被挫折坎 坷磨,被悲欢哀乐磨,纵使从小到大,锦衣玉食,万事顺遂,亦免不了被光阴磨,到老来,一马平川,履历平 平,竟没有值得回忆的亮点,岂不是另一种痛吗? ③作家余华在《活着》中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 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 就是忍受,忍受就是磨砺,磨哪儿,哪儿不痛呢? ④老辈人教人读书,爱说“《文选》烂,秀才半”;教人学诗,爱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 “《文选》烂”,想来是久之自悟,步步生莲,自是磨烂的;那熟读唐诗,何谓“熟”呢?也不外乎磨烂了,嚼 碎了,吸收了,跟自我融为一体了。 ⑤这磨,是要有一股子专注劲儿的。日月如梭,人生浮脆,专注,好似是一柄锐利的钻头。光阴在磨你, 你把光阴打磨成另一个自己。 ⑥《老残游记序》里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 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记》,曹雪芹寄哭泣于《红 楼梦》。”都是男人的哭啊,因心清,因心痴,因心悟,才有那时代顶尖儿上的长歌当哭,那哭叫我一阵阵心惊。 他们把一腔情、整个心,投诸横平竖直的文字和坎坷不平的世道人心,把生命打磨成了一场震撼史册的哭,至 今哭声隐隐。 ⑦光阴总是磨人,有繁华,必有萧瑟;有红颜,必有色衰;才是美目盼兮,转眼鹤发鸡皮;大自然的脚步, 任谁能阻止得了呢? ⑧人,从来不具有光阴的所有权,我们只能打磨攥在手里的每一寸光阴。光阴磨人,最难是坚持。跟你一 道的路上,必有前行者,有歇脚者,有歌唱者,也有讥讽者,别人做什么,说什么,与你何干呢?唯一要做的, 是做好自己的选择,走出原则,做出情调,走出境界。万物走在节气里,你走在自己的路上。跟着光阴走,每 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