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九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 亲爱的同学:伴着春的阳光,九年级的生活又过去了一个月,正所谓天道酬勤,一分 耕耘一分收获。相信你在刚过去的一个月中已经端正了态度,改进了方法,调整了状态, 更加积极认真地学习了。面对眼前的试卷,相信你定会更加从容应对,最终会交上一份满 意的答卷。祝你成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积累与运用(共12分) 1、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的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安详/谙熟颁发/斑斓悲怆/卑微秕谷/鄙夷 B、笑柄/禀告禅师/蝉联惆怅/踌躇辍学/绰号 C、忌惮/澹泊堤岸/提防诋毁/抵达硅谷/瑰丽 D、烘托/轰动贿赂/污秽怜悯/收敛干劲/竞赛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暮霭庇荫绵延按步就班锋芒毕露气息奄奄 B、贻误跻身俨然张慌失措桀骜不驯掩旗息鼓 C、蹲据莅临陶冶溘然长逝再接再励心旷神怡 D、奸佞萤屏对奕惹事生非休戚相关苦心孤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公共汽车上是否该给有需要的人士让座?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 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 C、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奏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D、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央台《焦点访谈》等舆论监督节目不仅成为我国扩大民主的一个标志,而且成为央视 新时期新闻改革的一大突破 B、有人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的嫌疑:但更多的 人则认为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C、随着打车软件“滴滴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 “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D、《中国好歌曲》因原创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微博上霍尊的《卷珠帘》视频,受欢迎程度 十分惊人,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被转发超过了6万次以上
渠县九校 2017 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总分:120 分) 亲爱的同学:伴着春的阳光,九年级的生活又过去了一个月,正所谓天道酬勤,一分 耕耘一分收获。相信你在刚过去的一个月中已经端正了态度,改进了方法,调整了状态, 更加积极认真地学习了。面对眼前的试卷,相信你定会更加从容应对,最终会交上一份满 意的答卷。祝你成功! 第 I 卷 选择题(共 3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12 分) 1、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的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 . 详/谙 . 熟 颁 . 发/斑 . 斓 悲 . 怆/卑 . 微 秕 . 谷/鄙 . 夷 B、笑柄 . /禀告 禅 . 师/蝉 . 联 惆 . 怅/踌 . 躇 辍 . 学/绰 . 号 C、忌惮 . /澹 . 泊 堤 . 岸/提 . 防 诋 . 毁/抵 . 达 硅 . 谷/瑰 . 丽 D、烘 . 托/轰 . 动 贿 . 赂/污秽 . 怜 . 悯/收敛 . 干劲 . /竞 . 赛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暮霭 庇荫 绵延 按步就班 锋芒毕露 气息奄奄 B、贻误 跻身 俨然 张慌失措 桀骜不驯 掩旗息鼓 C、蹲据 莅临 陶冶 溘然长逝 再接再励 心旷神怡 D、奸佞 萤屏 对奕 惹事生非 休戚相关 苦心孤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公共汽车上是否该给有需要的人士让座?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B、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 想法,就算抛砖引玉 ....吧! C、冰雪初融,江河日下 ....,涓涓细流润泽万物,奏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D、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央台《焦点访谈》等舆论监督节目不仅成为我国扩大民主的一个标志,而且成为央视 新时期新闻改革的一大突破。 B、有人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的嫌疑;但更多的 人则认为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C、随着打车软件“滴滴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 “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D、《中国好歌曲》因原创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微博上霍尊的《卷珠帘》视频,受欢迎程度 十分惊人,在不到 24 小时的时间里被转发超过了 6 万次以上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 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 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 人边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 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 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 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 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日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 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 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 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 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 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 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 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 译,分别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 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 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 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 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一一龙 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一一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 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 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5、《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5---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 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 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 人边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 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 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 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 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 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 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 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 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 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 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 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 译,分别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 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 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 70 多年的屈辱, 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 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 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 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 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5、《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B、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C、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D、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6、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A、“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 诗歌音律的需要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 内统称为“龙城” D、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0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 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 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 寿。若于此时,使⑨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 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 宋政治家,名将 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B、必先苦其心志 苦:受苦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而:表示并列的连词
B、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C、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D、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6、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 A、“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 诗歌音律的需要。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 内统称为“龙城” D、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8----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 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 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 寿。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 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 宋政治家,名将。 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B、必先苦.其心志 苦:受苦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而:表示并列的连词
D、非徒愈病 徒:只,仅仅 9、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大计亦死 B、曾益其所不能 有所广益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左手倚一横木 D、人恒过然后能改 国恒亡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了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 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B、孟子认为逆境造就人才。第二段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必须先在思想,生活 和行为等方面经受艰苦的磨炼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D、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D、非徒.愈病 徒:只,仅仅 9、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大计亦死 B、 曾益.其所不能 有所广益. C、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左手倚一横.木 D、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国恒.亡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了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 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B、孟子认为逆境造就人才。第二段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必须先在思想,生活 和行为等方面经受艰苦的磨炼。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D、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至三题,选择题:(共30分) 题号1 10 答案 四、文言文翻译,探究感悟,诗词鉴赏与默写。(共19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两分,共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 12、拓展探究。【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 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3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两个小题。(5分)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 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 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 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 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 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 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90 分) 一至三题,选择题:(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四、文言文翻译,探究感悟,诗词鉴赏与默写。(共 19 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两分 ,共 4 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拓展探究。【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 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两个小题。(5 分)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 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 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 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 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 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 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