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习题集一一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80.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锈化 B顶冠 C胡系发状 D冠 81。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森林带风可以从林冠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A.疏透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82.在温暖季节里,有一种风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受这种风的影响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平 衡受破坏。这种风称为( A楚风 B寒雾风 C.台风 D干慢风 83.不能直接参与植物生理代谢的气体是( A.氮 B.氧 C 二氧化碳 D.水汽 84.在大棚生产中,施放( )可以提高光合作用。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汽 85.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 A湿生枯物 B水生物 C.中生植物 D.早生植物 86 下列现象中属于风对植物的有利影响的是 A风媒 B.“旗形树 .矮化 D.风折 87.下列植物中防风能力最强的是( A.常绿阔叶树 B.落叶阔叶树 C.针叶树 D.灌木 88.就有效防护距离来讲,效果最差的林带类型是( A.通风林带 B.疏透林带 C.混交林带 D.紧密林带 89.植物适应强风的形态结构是 A树皮厚,叶小而坚硬等减少水分蒸腾的早生结构 B.根系浅,材质脆软,树冠大 C花一般都不鲜艳,但花数目很名,常成柔第花序或非常松散的圆推花序 D.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向背风面斜 90.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 )引起 A.风速的差异 B.海拔的高低 .太阳的辐射 D.降水的幅度 9L.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C.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92. 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南坡较北坡有温度高、温度小、燕发量大的特点 B.南坡较北坡土壤有机质积累少,也较干燥和贫穷事 C.南坡的植被多喜暖、喜光、耐早 D.在水分经常缺乏的地方,南坡树木的生长较北坡好 93.半阳坡是指( A.南坡 B.北坡 C.东坡 D.西坡 9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一树种和森林类型的垂直分布在北坡常低于南坡 B.同一地点,南坡的植物群落中常有较南的(喜暖的)植物成分 C.同一地点,北坡的植物群落中则有较北的(耐寒的)种类分布 D.在树种的分布区内,南坡是北方树种的北界,北坡是南方树种的南界 95.坡度在16°~25的是( A.缓坡 B.斜坡 C.陡坡 D.急坡 9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12 80. 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 A. 矮化 B. 顶冠 C. 根系发达 D. 旗冠 81. 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森林带,风可以从林冠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 A. 疏透结构 B. 紧密结构 C. 稀疏结构 D. 通风结构 82. 在温暖季节里,有一种风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受这种风的影响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平 衡受破坏。这种风称为( )。 A. 焚风 B. 寒露风 C. 台风 D. 干燥风 83. 不能直接参与植物生理代谢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汽 84. 在大棚生产中,施放( )可以提高光合作用。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汽 85. 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 )。 A. 湿生植物 B. 水生植物 C. 中生植物 D. 旱生植物 86. 下列现象中属于风对植物的有利影响的是( )。 A. 风媒 B. “旗形树” C. 矮化 D. 风折 87. 下列植物中防风能力最强的是( )。 A. 常绿阔叶树 B. 落叶阔叶树 C. 针叶树 D. 灌木 88. 就有效防护距离来讲,效果最差的林带类型是( )。 A. 通风林带 B. 疏透林带 C. 混交林带 D. 紧密林带 89. 植物适应强风的形态结构是( )。 A. 树皮厚,叶小而坚硬等减少水分蒸腾的旱生结构 B. 根系浅,材质脆软,树冠大 C. 花一般都不鲜艳,但花数目很多,常成柔荑花序或非常松散的圆锥花序 D. 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向背风面倾斜 90. 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 )引起的。 A. 风速的差异 B. 海拔的高低 C. 太阳的辐射 D. 降水的幅度 91.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 A.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C.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D.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9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南坡较北坡有温度高、温度小、蒸发量大的特点 B. 南坡较北坡土壤有机质积累少,也较干燥和贫穷事 C. 南坡的植被多喜暖、喜光、耐早 D. 在水分经常缺乏的地方,南坡树木的生长较北坡好 93. 半阳坡是指( )。 A. 南坡 B. 北坡 C. 东坡 D. 西坡 9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树种和森林类型的垂直分布在北坡常低于南坡 B. 同一地点,南坡的植物群落中常有较南的(喜暖的)植物成分 C. 同一地点,北坡的植物群落中则有较北的(耐寒的)种类分布 D. 在树种的分布区内,南坡是北方树种的北界,北坡是南方树种的南界 95. 坡度在16°~25°的是( )。 A. 缓坡 B. 斜坡 C. 陡坡 D. 急坡 9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一一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A平坦地土壤深厚肥沃,直于农作,不宜树种生长 B斜坡上,一般土壤较世厚、排水良好,为林木生长理相的地区 9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山脊到坡脚,坡面所获得的阳光不断增加 B.从山脊到坡脚,水分和养分则逐渐增多 C.整个生境朝若阴暗、湿润的方向发展 壤逐渐由剥蚀过度为堆积。 土层厚度 有机质、含水量和各种养分的含量,都随 着相对高度的减少而增加。 98.当潮温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 两侧分布者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99.在山区出现的、 A焚风 B.山谷风 D.海陆风 100.植物对高原生态环境适应方式是( A.气孔导度减小、数目增多 B.光合作用量子效率升高 C.细胞内叶绿体大、数量少 D.形成CO,的储库 101.高原植物类胡萝卡素含量显著增加,并有花色素昔形成,其作用是( A 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B.提高光合作用 子效率 .降低光合反应适温 D.阻止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102.高原植物叶肉组织具有丰富的含较多单宁或胶状物质的异细胞,其作用是( )。 A.增加抗寒、抗早能力 B.形成cg的储库 C有利干增加光的吸收品 D吸收高原增多的毕外辐射 103.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主要是( A.直接作用 B.能量交换作用 C.间接作用 D.物质交换作用 104.不同坡向生物状况有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坡向( A.母质不同 B.太阳辐射量不同 C.气温不同 D.不同 105.东部山地北坡植被的特点多是( A喜光、耐温 B.喜热、耐早 C克温、尉阴 D.喜冷、耐杆 1O6.陡坡地不宜作为农田利用,一般陡坡是指( A.坡度小于15 B.坡度150°~20 D.坡度26 °3500 107.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 A.环境因素 B.生物因素 C.非生物因素 D.生态因素 108.非生物因素不包括下面的( )。 A阳光 B.大气 C水 D.食物链 109.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 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 110.决定菊科植物深秋开花的因素是(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13 A. 平坦地土壤深厚肥沃,直于农作,不宜树种生长 B. 斜坡上,一般土壤较肥厚、排水良好,为林木生长理想的地区 C. 陡坡上土层薄,石砾多,水分供应不稳定,林木生长较差,林分生产力低 D. 在急险坡上,常常发生塌坡和坡面滑动,基岩裸露,林木稀疏而低矮 9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山脊到坡脚,坡面所获得的阳光不断增加 B. 从山脊到坡脚,水分和养分则逐渐增多 C. 整个生境朝着阴暗、湿润的方向发展 D. 土壤逐渐由剥蚀过度为堆积,土层厚度、有机质、含水量和各种养分的含量,都随 着相对高度的减少而增加。 98. 当潮温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 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 A. 焚风效应 B. 山风效应 C. 谷风效应 D. 陆风效应 99. 在山区出现的、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 )。 A. 焚风 B. 山谷风 C. 季风 D. 海陆风 100. 植物对高原生态环境适应方式是( )。 A. 气孔导度减小、数目增多 B. 光合作用量子效率升高 C. 细胞内叶绿体大、数量少 D. 形成 CO2的储库 101. 高原植物类胡萝卡素含量显著增加,并有花色素昔形成,其作用是( )。 A. 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B. 提高光合作用量子效率 C. 降低光合反应适温 D. 阻止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102. 高原植物叶肉组织具有丰富的含较多单宁或胶状物质的异细胞,其作用是( )。 A. 增加抗寒、抗旱能力 B. 形成 cq 的储库 C. 有利于增加光的吸收量 D. 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103. 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主要是( )。 A. 直接作用 B. 能量交换作用 C. 间接作用 D. 物质交换作用 104. 不同坡向生物状况有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坡向( )。 A. 母质不同 B. 太阳辐射量不同 C. 气温不同 D. 不同 105. 东部山地北坡植被的特点多是( )。 A. 喜光、耐温 B. 喜热、耐旱 C. 喜温、耐阴 D. 喜冷、耐干 106. 陡坡地不宜作为农田利用,一般陡坡是指( )。 A. 坡度小于15° B. 坡度150°~20° C. 坡度21°~250° D. 坡度26°~350° 107.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 )。 A. 环境因素 B. 生物因素 C. 非生物因素 D. 生态因素 108. 非生物因素不包括下面的( )。 A. 阳光 B. 大气 C. 水 D. 食物链 109. 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 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阳光 B. 温度 C. 海水含盐量 D. 海水含氧量 110. 决定菊科植物深秋开花的因素是( )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一一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A短日照 B.长日照 C.高温 D.低温 11山.下列实例中,主要属于适应温度条件的是( A梨北橘南 B.仙人掌的叶刺 C.蛾类的趋光性 D.人参在林下才能生长好 112.下列动物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因素影响的是 )。 A.候鸟的迁徙 B.蛾类在夜间活动 C.鱼类的生殖泪游 D飞埠群集千飞 13.沙漠狐的耳朵比极地狐的耳朵大得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低温 114.年轮是生物对( )的适应表现 A气候变化 B.光周期现象 C.温度变化 D.营养变化 115.Allen规律描述的是( B.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D.动物对光作用的适应 116.溯河泪游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最主要表现是( A要适应温度的变化 B.要使渗透压由高向低调节 C参透压由低向高调节 D.渗透压的调节机制因环境而异 1山7.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 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 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 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 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 118.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e 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 119,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 12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府制约因子 12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12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12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综合因子 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124.当光强度不足时,C0浓度的适当提高将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 为( )a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125.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 A高温,高湿 B高温,中湿 C中温。高湿 .中温,中湿 126.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127.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 )。 A.高 B.低 C.一样 D.不确定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14 A. 短日照 B. 长日照 C. 高温 D.低温 111. 下列实例中,主要属于适应温度条件的是( )。 A. 梨北橘南 B. 仙人掌的叶刺 C. 蛾类的趋光性 D. 人参在林下才能生长好 112. 下列动物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因素影响的是( )。 A. 候鸟的迁徙 B. 蛾类在夜间活动 C. 鱼类的生殖洄游 D. 飞蝗群集迁飞 113. 沙漠狐的耳朵比极地狐的耳朵大得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 阳光 B. 水 C. 温度 D. 低温 114. 年轮是生物对( )的适应表现。 A. 气候变化 B. 光周期现象 C. 温度变化 D. 营养变化 115. Allen 规律描述的是( )。 A. 动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 B. 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C. 动物对高湿环境的适应 D. 动物对光作用的适应 116. 溯河泪游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最主要表现是( )。 A. 要适应温度的变化 B. 要使渗透压由高向低调节 C. 渗透压由低向高调节 D. 渗透压的调节机制因环境而异 117. 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 B; 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 C 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 D. 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 118.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 A. 气候因子 B. 地球因子 C. 非生物因子 D. 外来因子 119. 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 A. 气候因子 B. 地形因子 C. 外来因子 D. 变动因子 120. 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 ( )。 A. 气候因子 B. 地形因子 C. 稳定因子 D. 非密度制约因子 121. 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 A. 环境 B. 生境 C. 内环境 D. 地球环境 122. 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 A. 直接作用 B. 间接作用 C. 替代作用 D. 补偿作用 123. 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 A. 综合因子 B. 一般生态因子 C. 替代因子 D. 限制因子 124. 当光强度不足时,CO2浓度的适当提高将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 为( )。 A. 综合作用 B. 阶段性作用 C. 补偿作用 D. 不可替代作用 125. 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 )。 A. 高温,高湿 B. 高温,中湿 C. 中温,高湿 D. 中温,中湿 126. 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 A. 黄化现象 B. 白化现象 C. 辐射效应 D. 代谢效应 127. 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 )。 A. 高 B. 低 C. 一样 D. 不确定
《基础生态学》习恩集一一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128.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 A光饱和点 B光补偿点 C光照点 D光辐射点 129.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区 130.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 。 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蓝紫光 131.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 A红光 B鼓外 C.绿光 D.红外光 132.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 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133.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 )。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134.( )陈述了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 有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 A.比尔定得 B.阿伦规律 C.Hamilton定律 D.贝格曼规律 135.夜间,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先增加后降低 136.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为( A平均温度 B.发有的时间 C.有效积温 D.发有起点温度 137. 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有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 A.多 B.少 C.一样 D.不确定 138.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 139.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叶面积较 B.根系发达 C.通气组织发达 D.叶片较多 140.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士壤质地是( A.黏土 B.砂土 C.壤出 D.黄土 141.比较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士壤母质是( )。 A酸性岩母质 B.冲积物母质 C风积母质 D.黄土母质 142.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 一类生物是( A植物 B.原生动物 C.节肢动物 D.微生物 143.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 A.湿生植物 B水生植物 C中生植物 D.早生植物 144.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温度较 湿度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145.生物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 。 A.气候驯化 B.调节 C.驯化 D.适应 146.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 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 ,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147.同在热带地区,但却可能形成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等不同 15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15 128. 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 )。 A. 光饱和点 B. 光补偿点 C. 光照点 D. 光辐射点 129.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 A. 可见光区 B. 紫外光区 C. 红外光区 D. 绿光区 130. 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 )。 A. 红光 B. 紫光 C. 绿光 D. 蓝紫光 131. 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 )。 A. 红光 B. 紫外光 C. 绿光 D. 红外光 132. 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 A. 红光 B. 紫外光 C. 绿光 D. 红外光 133. 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 D 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 )。 A. 红光 B. 紫外光 C. 绿光 D. 红外光 134. ( )陈述了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 有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 A. 比尔定律 B. 阿伦规律 C. Hamilton 定律 D. 贝格曼规律 135. 夜间,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 A. 增加 B. 降低 C. 不变 D. 先增加后降低 136.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 ,T0为( )。 A. 平均温度 B. 发育的时间 C. 有效积温 D. 发育起点温度 137. 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 ) A. 多 B. 少 C. 一样 D. 不确定 138. 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 A. 有利 B. 不利 C. 一样 D. 不确定 139. 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 A. 叶面积较大 B. 根系发达 C. 通气组织发达 D. 叶片较多 140. 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 )。 A. 黏土 B. 砂土 C. 壤土 D. 黄土 141. 比较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母质是( )。 A.酸性岩母质 B. 冲积物母质 C 风积母质 D. 黄土母质 142. 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 )。 A. 植物 B. 原生动物 C. 节肢动物 D. 微生物 143. 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 )。 A. 湿生植物 B. 水生植物 C. 中生植物 D. 旱生植物 144.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 A.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145. 生物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 )。 A. 气候驯化 B. 调节 C. 驯化 D. 适应 146. 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 A.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 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 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147. 同在热带地区,但却可能形成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等不同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一一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群落,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A.温度 B空 C阳光 D水分 148.现存的生物基本上都能适应环境,但有些生物却面临灭绝的危险,这说明 )。 A.物种是不变的 B.生物的新旧更新 C.生物的寿命是有限的 D.适应是相对的 149.关于生物因素的综合作用,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冬季的食物供给是影响鹿群存活的关健因素 B.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往往是影响水生生物 存的关键因素 C.对某种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D.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 境,生物只有话应环境木能生存 150.下列实例中,哪一项不属于光的生态效应( A.美洲兔的夏天毛为褐色冬天毛为白色 B,青蛙钻在淤泥下冬眼 C.雁等候鸟迁 D.绿藻分布在水的表层 151.下列哪一生态因子可归入生物因子( A人为因子 B土填因子 C地形因子 D气候因子 152.生物在生长发有的不同阶段往往对生态因子及其强度有不同的需求这是指生态因子的 A.非等价性 B.互补性 C.限定性 D.不可替代性 153.最小因子法则是由哪一位科学家提出的( )。 B Liebig C Haeckel D Shelford 154.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所诱发的生物生理补偿变化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这种补偿变化称为 A实验驯化 B.气候驯化 C.人工训化 D.休眠 155.在光谱中,380~760m波长范围的光属于( )。 A紫外光 B红外光 C.可见光 D.蓝光 156.昆虫的休眠和滞有主要与下列哪一生态因子有关( )。 A温度 B.食 C.湿度 D.光 157.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这个规 律称为( a AAen规律 B.Bergmann规律C.Logistic增长 D.Tilman模型 158.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 A.生理适应 B.行为适应 C.形态适应 D.对高温的适应 159.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 A最低温度 B.最低有效温度 C.温度下限 D.温度上限 160.有效积温法则T-C十KV中,V的含义是( A.总积温 B.有效积温 C.发有速率 D.发有起点温度 161.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 ) 以上 B.50%70% C.60%~80% D.80%以上 162.植物每生产1g干物质需水量约为( A.349g B.200~300g C.300~600g D.600-800g 163.体液浓度随环境渗透浓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是( 16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16 群落,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A. 温度 B. 空气 C. 阳光 D. 水分 148. 现存的生物基本上都能适应环境,但有些生物却面临灭绝的危险,这说明( )。 A. 物种是不变的 B. 生物的新旧更新 C. 生物的寿命是有限的 D. 适应是相对的 149. 关于生物因素的综合作用,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冬季的食物供给是影响鹿群存活的关键因素 B.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往往是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 对某种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D. 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 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150. 下列实例中,哪一项不属于光的生态效应( )。 A. 美洲兔的夏天毛为褐色冬天毛为白色 B. 青蛙钻在淤泥下冬眠 C. 雁等候鸟迁徙 D. 绿藻分布在水的表层 151. 下列哪一生态因子可归入生物因子( )。 A. 人为因子 B. 土壤因子 C. 地形因子 D. 气候因子 152.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对生态因子及其强度有不同的需求,这是指生态因子的 ( )。 A. 非等价性 B. 互补性 C. 限定性 D. 不可替代性 153. 最小因子法则是由哪一位科学家提出的( )。 A. Tansley B. Liebig C. Haeckel D. Shelford 154.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所诱发的生物生理补偿变化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这种补偿变化称为 ( )。 A. 实验驯化 B. 气候驯化 C. 人工驯化 D. 休眠 155. 在光谱中,380~760 nm 波长范围的光属于( )。 A. 紫外光 B. 红外光 C. 可见光 D. 蓝光 156. 昆虫的休眠和滞育主要与下列哪一生态因子有关( )。 A. 温度 B. 食物 C. 湿度 D. 光 157.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这个规 律称为( )。 A. Allen 规律 B. Bergmann 规律 C. Logistic 增长 D. Tilman 模型 158. 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 )。 A. 生理适应 B. 行为适应 C. 形态适应 D. 对高温的适应 159. 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 )。 A. 最低温度 B. 最低有效温度 C. 温度下限 D. 温度上限 160. 有效积温法则T=C十KV 中,V 的含义是( )。 A. 总积温 B. 有效积温 C. 发育速率 D. 发育起点温度 161. 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 )。 A. 90% 以上 B. 50%~70% C. 60%~80% D. 80% 以上 162. 植物每生产 1g 干物质需水量约为( )。 A. 349g B. 200~300g C. 300~600 g D. 600~800 g 163. 体液浓度随环境渗透浓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