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2010至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开课院(系生态学生班级生态10-1考试方式闭卷年 月 装订线内答题无效
装 订 线 内 答 题 无 效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线 ** ** ** ** ** ** ** ** 新疆大学 2010 至 201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基础生态学}试题(A 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开课院(系)生态 学生班级 生态 10-1 考试方式 闭卷 年 月
选择题(答对一题得1分,共10分) 1.A2.B 3.B 4.A5.B6.A7.B8.D9.A10. 填空题(答对一题得1分,共10分) 1.野外的2.重捕法3.生态系统4.性比5.r选择6,接近 7.社会等级8.寄生9.层片10.超旱生 三、判断正误题(A表示正确,B表示不正确)(本大题共10小题, 每题1分,共10分) 1.B2.B3.B4.A5.B6.A7.A8.A9.A10.B 装订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生物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 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称生物学零度 答 2.不管出是播种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植物的最 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 无效 3.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 4.每一种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在其最低点和最高点(耐授性的下 线和上线)之间的范围。 5.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一个阶 段接一个阶段、一个群落接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6.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7.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8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种群中呈现一种以上的表型。 9.(1))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 效应。(2)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 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或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 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装 订 线 内 答 题 无 效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线 ** ** ** ** ** ** ** ** 一、选择题(答对一题得 1 分,共 10 分) 1. A 2. B 3. B 4. A 5. B 6. A 7. B 8. D 9. A 10. C 二、填空题(答对一题得 1 分,共 10 分) 1. 野外的 2.重捕法 3. 生态系统 4. 性比 5.r-选择 6.接近 7.社会等级 8.寄生 9.层片 10.超旱生 三、判断正误题(A 表示正确,B 表示不正确)(本大题共 10 小题, 每题 1 分,共 10 分) 1.B 2.B 3.B 4.A 5.B 6.A 7.A 8.A 9.A 10.B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生物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 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称生物学零度。 2. 不管出是播种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植物的最 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 3.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 4.每一种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在其最低点和最高点(耐受性的下 线和上线)之间的范围。 5.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一个阶 段接一个阶段、一个群落接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6.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7.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8.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种群中呈现一种以上的表型。 9. (1)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 效应。(2)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 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或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 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装订线内答题无效
装 订 线 内 答 题 无 效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线 ** ** ** ** ** ** ** **
五、 (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1.(1)按照生态因子的性质分为气候因子、士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和 人为因子 (2)按有无生命的特征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大类。 (3)按照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将其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 密度制约因子 装订 (4)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两大类 2.(1)对光制的选择性适应; (2)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表现在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在生理及形态上以 答 及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 (3)生物随光照长度的日周期和年周期变化,也出现适应性的昼夜节律与光 无效 周期现象。 3.(1)对农林业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他感作用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重要影响,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 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 (3)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4.逻辑斯谛方程为 K 方程积分式为 K NI-Ie
装 订 线 内 答 题 无 效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线 ** ** ** ** ** ** ** ** 五、 (本大题共 6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 30 分) 1.(1)按照生态因子的性质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和 人为因子。 (2)按有无生命的特征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大类。 (3)按照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将其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 密度制约因子。 (4)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两大类。 2.(1)对光制的选择性适应; (2)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表现在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在生理及形态上以 及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 (3)生物随光照长度的日周期和年周期变化,也出现适应性的昼夜节律与光 周期现象。 3. (1)对农林业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他感作用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重要影响,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 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 (3)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4. 逻辑斯谛方程为: (1 ) ( ) K K N rN K N rN dt dN − = − = 方程积分式为: a rt e K Nt − + = 1 式中 a——参数,其值取决于 N0,是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一、第二小题,每题6分,第三小题8分,共 计20分) 1.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 生物对它所处的生存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适应方式.RH.MacArthur综合前 人的研究结果,提出了~K选择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在稳定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下,具有高竞争力的物种占优势;而在不稳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高的繁殖力的 装 物种占优势。把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为-选择,有利于竞争力增加的 选择称为K-选择。(2分) 线 般行一选择的物种往往是新生境的开拓者,它们的幼体存活率低,群体数 量在时问上变动大,不稳定,个体发育快,增长力高,体型小,行一次繁殖,寿 答 命短,具有高的繁殖力等(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 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2分) 无效 而行K-选择的物种往往是稳定环境的维护者,一般幼体存活率高,群体数 量较稳定,个体发育缓慢,竞争力强,体型大,存活力高,寿命长,行多次繁殖 延迟生育等(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 长的世代周期。(2分)》 2.(1)单元顶级论: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2分 (2)多元顶级论:认为群落的演替最后不会居于一个顶级。(2分) (3)顶级-格局假说:随着环境的变化,群落演替形成连续的顶级类型,构成 个顶级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 在这个格局中,分布最广泛且通常位于格局中心的顶级群落。(2分) 3,答:水分和温度及其相互配合构成的水热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装 订 线 内 答 题 无 效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线 ** ** ** ** ** ** ** **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一、第二小题,每题 6 分,第三小题 8 分,共 计 20 分) 1. 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 生物对它所处的生存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适应方式。R.H.MacArthur 综合前 人的研究结果,提出了 r-K 选择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在稳定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下,具有高竞争力的物种占优势;而在不稳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高的繁殖力的 物种占优势。把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为 r-选择,有利于竞争力增加的 选择称为 K-选择。(2 分) 一般行 r-选择的物种往往是新生境的开拓者,它们的幼体存活率低,群体数 量在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个体发育快,增长力高,体型小,行一次繁殖,寿 命短,具有高的繁殖力等(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 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2 分) 而行 K-选择的物种往往是稳定环境的维护者,一般幼体存活率高,群体数 量较稳定,个体发育缓慢,竞争力强,体型大,存活力高,寿命长,行多次繁殖, 延迟生育等(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 长的世代周期)。(2 分) 2.(1)单元顶级论: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2 分) (2)多元顶级论:认为群落的演替最后不会居于一个顶级。(2 分) (3)顶级-格局假说:随着环境的变化,群落演替形成连续的顶级类型,构成 一个顶级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 在这个格局中,分布最广泛且通常位于格局中心的顶级群落。(2 分) 3. 答:水分和温度及其相互配合构成的水热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