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 座位号: 新疆大学2010一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基础生态学》试卷(A卷) 姓名: 学号 专业: 林林 学院 班级: 20年月日 装 题号 三 订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线 内 答 得分 评卷人 题 订 无 单选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生态学研究对象包括、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 A有机体 B细胞 C分子 D.景观 2环境是一个 () A绝对性概念,必须有一个特定的主体或中心,离开这个主体或中心,就 谈不上环境。 B相对性概念,必须有一个特定的主体或中心,离开这个主体或中心,就 基础生态学试题 第1页(共12页)
基础生态学试题 第 1页(共12页) 装 订 线 内 答 题 无 效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课程代码: 座位号: 新疆大学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基础生态学》试卷(A 卷)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 班级: 20 年 月 日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生态学研究对象包括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 ) A.有机体 B.细胞 C.分子 D.景观 2.环境是一个 ( ) A.绝对性概念,必须有一个特定的主体或中心,离开这个主体或中心,就 谈不上环境。 B.相对性概念,必须有一个特定的主体或中心,离开这个主体或中心,就 得分 评卷人
谈不上环境 C绝对性概念,需要有一个特定的主体或中心,离开这个主体或中心,就谈不上环境。 D.一般性概念,要有一个特定的主体或中心。 3.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最强的光谱范围是 () A.620-660nm和430-450nm B.640-660nm和430-450nm C.620-660nm D.430-450nm 4.下列选项中均为C4植物的是 () A玉米和高粱 B.小麦和玉米 C.小麦和高粱 D小麦和水青冈 5.下列关于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 A随着纬度增高而增高 B.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C随水体深度增加而增加 D.以上没有正确的 6.存活曲线有3种基本类型,下面正确的是 A凸型,表示幼体存活率高,老年个体死亡率高 B对角线型,表示在整个生活期中,有一个增长的死亡率 C凹型,表示老年个体死亡率很高。 D.凸型,表示幼体存活率低,老年个体死亡率高 基础生态学试题第2页(共12页)
基础生态学试题 第2页(共12页) 谈不上环境。 C.绝对性概念,需要有一个特定的主体或中心,离开这个主体或中心,就谈不上环境。 D.一般性概念,要有一个特定的主体或中心。 3.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最强的光谱范围是 ( ) A.620-660nm 和 430-450nm B.640-660nm 和 430-450nm C.620-660nm D.430-450nm 4.下列选项中均为 C4 植物的是 ( ) A.玉米和高粱 B.小麦和玉米 C.小麦和高粱 D.小麦和水青冈 5.下列关于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 ) A 随着纬度增高而增高 B.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C.随水体深度增加而增加 D.以上没有正确的 6.存活曲线有 3 种基本类型,下面正确的是 ( ) A.凸型,表示幼体存活率高,老年个体死亡率高。 B.对角线型,表示在整个生活期中,有一个增长的死亡率。 C.凹型,表示老年个体死亡率很高。 D.凸型,表示幼体存活率低,老年个体死亡率高
7温度与湿度可共同作用于有机体生命周期的任何一个阶段,通过影响某 阶段而限制物种的分布,这是生态因子中的哪个特征 () 书 A.主导因子作用 B.综合作用 C阶段性作用 D.间接作用 林林 源 装 8.新疆天山上森林群落的优势种是 订 () 线 A.西伯利亚落叶松 B.新疆落叶 安光 内 答 C.西伯利亚冷杉 D.雪岭云杉 题 订 9.在下列群落排序中,关于直接排序内容的是 效 () A利用环境因素的排序 B根据植物群落本身属 性的排序 C组分排序 D.极点排序法 10. 下 面 正 确 的 项 是 A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区域。 基础生态学试题 第3页(共12页
基础生态学试题 第 3页(共12页) 装 订 线 内 答 题 无 效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7.温度与湿度可共同作用于有机体生命周期的任何一个阶段,通过影响某 一阶段而限制物种的分布,这是生态因子中的哪个特征 ( ) A.主导因子作用 B.综合作用 C.阶段性作用 D.间接作用 8. 新 疆 天 山 上 森 林 群 落 的 优 势 种 是 ( ) A. 西伯利亚落叶松 B. 新疆落叶 松 C. 西伯利亚冷杉 D. 雪岭云杉 9. 在 下 列 群 落 排 序 中 , 关 于 直 接 排 序 内 容 的 是 ( ) A.利用环境因素的排序 B.根据植物群落本身属 性的排序 C.组分排序 D.极点排序法 10. 下 面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区域
B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减小的趋势叫做边缘效应。 C,非生物环境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有机质物质和 气候或淇他物理条件。 D.林德曼效率是指n+1营养级释放的能量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 实验的和理论的 2在种群数量调查中,常常采用的两种方法是样方法和 3. 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4.次级种群参数,包括 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 5.生态学家按生物栖息环境和进化对策,将分为K-选择和-选择。 6种内竞争促使两物种生态位 ,种间竞争又促使两竞争物种生态位分开,这 是两个相反的进化方向。 7. 和领域性是动物的两类重要的社会性行为,与种群调节有密切的联系。 8种间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 和共生。 9群落空间结构取决于两个要素,即群落中各物种帕的生活型及相同生活型的物种所组成 的 10,我国荒漠植被的建群植物是以 的小半灌木与灌木的种类最多 基础生态学试题第4页(共12页)
基础生态学试题 第4页(共12页) B.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减小的趋势叫做边缘效应。 C.非生物环境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有机质物质和 气候或其他物理条件。 D.林德曼效率是指 n+1 营养级释放的能量占 n 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 、实验的和理论的。 2.在种群数量调查中,常常采用的两种方法是样方法和 。 3. 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4.次级种群参数,包括 、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 5.生态学家按生物栖息环境和进化对策,将 分为 K-选择和 r-选择 。 6.种内竞争促使两物种生态位 ,种间竞争又促使两竞争物种生态位分开,这 是两个相反的进化方向。 7. 和领域性是动物的两类重要的社会性行为,与种群调节有密切的联系。 8.种间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 和共生。 9.群落空间结构取决于两个要素,即群落中各物种的生活型及相同生活型的物种所组成 的 。 10.我国荒漠植被的建群植物是以 的小半灌木与灌木的种类最多。 得分 评卷人
三、判断正误题(A表示正确,B表示不正确)(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 1分,共10分) 林林 得分 评卷人 1.对构件生物来说,种群的直接生态作用应该以合子产 装 装 生的个体数来评 估 订 () 2.大气候是离地面2.5m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的,如大气 内 环境、地理纬度、距海洋的距离。 答 () 题 3.生物并不是消极被动地对待环境的作用,它也可以从自身形态、生理、 无 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的生态变化,减小环境限制的作用。 () 4.生物的生态幅反映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通过生物驯化和维持 林林林线 体内环境稳定,可调整和缩小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提高适应能力。 () 5自然资源分为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可借助于自然循 环和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而不断更新,因此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 大 力 推 广 开 发使用 。 ( 基础生态学试题 第5页(共12页
基础生态学试题 第 5页(共12页) 装 订 线 内 答 题 无 效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三、判断正误题(A 表示正确,B 表示不正确)(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对构件生物来说,种群的直接生态作用应该以合子产 生的个体数来评 估 。 ( ) 2.大气候是离地面 2.5m 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的,如大气 环境、地理纬度、距海洋的距离。 ( ) 3.生物并不是消极被动地对待环境的作用,它也可以从自身形态、生理、 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的生态变化,减小环境限制的作用。 ( ) 4.生物的生态幅反映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通过生物驯化和维持 体内环境稳定,可调整和缩小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提高适应能力。 ( ) 5.自然资源分为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可借助于自然循 环和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而不断更新,因此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 大 力 推 广 开 发 使 用 。 ( ) 得分 评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