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习恩集一一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A.变渗动物 B.高渗动物 C.低渗动物 D.恒渗动物 164.海洋生活的低渗动物具有发达的排泄器官,其功能是( A.排出水分 B.获取水分 C.排出溶质 D.获取溶质 165.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 A.减弱 B.增强 C.不变 D.略增强 166.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A湿生植物 B.中生植物 C.阳生植物 D.阴生植物 167. 是水生动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A.水温 B光照 C.溶氧 D.盐度 168.陆生动物排出含氨废物有不同的方式,以减少水分的丧失,鸟类排出的含氮废物是 A尿素 B尿酸 C.尿素和尿酸 D.氨 169. )往往是动物适应不良环境条件的第一种手段。 A.行为适应 B.生理适应 C.滞有 D.休眠 170.对生物起着直接影响的邻近环境称为( A地区环境 B.生物圈 C.大环境 D.小环境 171.阳光对植物最根本的影响是( A植物的形态 B.植物的分布 C.植物的开花 D.植物光合作用 172.温度对生物,最根本的影响是 A 生物的分布 3.动物的生活习性 C.生物的生理 D.细胞内酶活性 173.下列关于水对生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对植物的形态有重要影响 B.水是限制陆地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C.水是生物细胞内的代谢场所 D.对于动物 缺食物比缺水后果更严重 174.在秋季开花的植物,能否开花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日照时间长短 B.湿度大小 C.光照强度 D.温度高低 175.大兴安岭的植被主要是针叶林,西双版纳的植被主要是阔叶林,影响这种分布不同的主 要因老是( )。 A.阳光 B.降雨量 D.土壤特性 176.175.下列实例中,属于极限温度影响生物分布的例子是( A.大多数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是-2~5℃ B.在鸟类孵化期间,经常变化的温度会增加死胎的数量 C冬季来临之前,在北方有雏的侯鸟要飞到南方越冬 D.长江流域海拔1000~1200m以下生长马尾松,超过这个高度生长黄山松 177. 些 物的种子秋天成熟后, 即使有适宜萌发的条件也不萌发,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 低温才能萌发,这类植物的原产地最有可能在( A.低纬度地区 B.低海拔地区 C.低降水量地区 D.高纬度地区 178.在夏至这天,假设下列地区温度相同且都是晴天,则同种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地区是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海口 179.下列哪种植物是属于中间型植物( )a A油菜 B.黄瓜 C.大豆 D.小麦 180.下列城市中,在冬至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是( )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17 A. 变渗动物 B. 高渗动物 C. 低渗动物 D. 恒渗动物 164. 海洋生活的低渗动物具有发达的排泄器官,其功能是( )。 A. 排出水分 B. 获取水分 C. 排出溶质 D. 获取溶质 165. 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 )。 A.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略增强 166. 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 A.湿生植物 B. 中生植物 C. 阳生植物 D. 阴生植物 167. ( )是水生动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A. 水温 B. 光照 C. 溶氧 D. 盐度 168. 陆生动物排出含氮废物有不同的方式,以减少水分的丧失,鸟类排出的含氮废物是 ( )。 A. 尿素 B. 尿酸 C. 尿素和尿酸 D. 氨 169. ( )往往是动物适应不良环境条件的第一种手段。 A. 行为适应 B. 生理适应 C. 滞育 D. 休眠 170. 对生物起着直接影响的邻近环境称为( )。 A. 地区环境 B. 生物圈 C. 大环境 D. 小环境 171. 阳光对植物最根本的影响是( )。 A. 植物的形态 B. 植物的分布 C. 植物的开花 D. 植物光合作用 172. 温度对生物,最根本的影响是( )。 A. 生物的分布 B. 动物的生活习性 C. 生物的生理 D.细胞内酶活性 173. 下列关于水对生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对植物的形态有重要影响 B. 水是限制陆地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C. 水是生物细胞内的代谢场所 D. 对于动物,缺食物比缺水后果更严重 174. 在秋季开花的植物,能否开花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 日照时间长短 B. 湿度大小 C. 光照强度 D. 温度高低 175. 大兴安岭的植被主要是针叶林,西双版纳的植被主要是阔叶林,影响这种分布不同的主 要因素是( )。 A. 阳光 B. 降雨量 C. 气温 D. 土壤特性 176. 175. 下列实例中,属于极限温度影响生物分布的例子是( )。 A. 大多数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是-2~5 ℃ B. 在鸟类孵化期间,经常变化的温度会增加死胎的数量 C. 冬季来临之前,在北方育雏的候鸟要飞到南方越冬 D. 长江流域海拔 1000~1200 m 以下生长马尾松,超过这个高度生长黄山松 177. 有些植物的种子秋天成熟后,即使有适宜萌发的条件也不萌发,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 低温才能萌发,这类植物的原产地最有可能在( )。 A. 低纬度地区 B. 低海拔地区 C. 低降水量地区 D. 高纬度地区 178. 在夏至这天,假设下列地区温度相同且都是晴天,则同种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地区是 ( )。 A. 哈尔滨 B. 北京 C. 上海 D. 海口 179. 下列哪种植物是属于中间型植物( )。 A. 油菜 B. 黄瓜 C. 大豆 D. 小麦 180. 下列城市中,在冬至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是( )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一一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A海口 B.南京 C.北京 D.哈尔滨 181.下列 的昼最长(北半球)。 A4月20日 B.6月22日 C.8月24日 D.10月26日 182.绝大部分生命代谢过程发生的温度范围是( A.0-100℃ B.-10-50C C.5-70℃ D.10-110C 183.在一定深度的水体中,哪种光波到达的深度最深( )。 A红光 B绿光 C蓝光 D紫光 184.在地球上,从赤道到两极,大气环流中的哈得莱环流圈(Hadley cell)的循环圈数目是 A.2 B.4 C.6 D.8 185.在自然界,土壤中含有较多的NaSO、NaCl、Na,CO,、NaHCO,称为( )。 A酸性土 B.盐土 C.碱土 D.盐碱土 186.公式r=(eE)×100%表示的是( A.相对温度 B.相对水气压 C.绝对湿度 D.饱和水气压 187.下列哪个症状不是由寒害引起的( )。 A.代谢紊乱 B.水分失衡 C糖类减少 D蛋白质沉淀 188.在下列环境中,反硝化作用发生强烈的是( )。 A多水的沼泽 B赤道雨林 C温带阔叶林 D寒洱带针叶林 189.在地球上 )纬度带月平均气温变化最大? A.30 B.赤道 C.23N D.60N 190.热环境为生物体在热量的获得和丧失提供了( )种途径? A3 B4 C 5 D.6 191.(多选)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大后 B玉米 .冬小麦 D.水稻 192.(多选)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卡 D.水稻 193.(多选)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战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 194.(多选)下列哪些不是早生植物的特点( A.根系发达 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95.(多选)鸟和哺乳动物属于( A.恒温动物 B外温动物 C.变温动物 D.内温动物 196.(多选)植物的需水量与下列( )等生态因子有直接关系。 A.光照强度 B温度 C湿度 D.坡度 197.(多选)对于蛋鸡来说,下列生态因素中,限制母鸡产蛋的关键因素,春天( 夏天是( ),冬天是( A温度过高 B.日照过短 C食物不足 D.湿度过大 198.(多选)限制生物在海洋中分布,但并不限制生物在陆地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A矿质养料 B.光 C温度 D氧 19.下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鱼种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城、热带湖泊 或全球分布的分别是(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18 A. 海口 B. 南京 C. 北京 D. 哈尔滨 181. 下列( )的昼最长 ( 北半球 )。 A. 4月20 日 B. 6月22日 C. 8月24日 D. 10月26日 182. 绝大部分生命代谢过程发生的温度范围是( )。 A. 0~100℃ B. -10~50℃ C. 5~70 ℃ D. 10~110 ℃ 183. 在一定深度的水体中,哪种光波到达的深度最深( )。 A. 红光 B. 绿光 C. 蓝光 D. 紫光 184. 在地球上,从赤道到两极,大气环流中的哈得莱环流圈(Hadley cell)的循环圈数目是 ( )。 A. 2 B. 4 C. 6 D. 8 185. 在自然界,土壤中含有较多的NaSO4、NaCl、Na2CO3、NaHCO3,称为( )。 A. 酸性土 B. 盐土 C. 碱土 D. 盐碱土 186. 公式r =(e/E)× 100% 表示的是( )。 A. 相对温度 B. 相对水气压 C. 绝对湿度 D. 饱和水气压 187. 下列哪个症状不是由寒害引起的( )。 A. 代谢紊乱 B. 水分失衡 C. 糖类减少 D.蛋白质沉淀 188. 在下列环境中,反硝化作用发生强烈的是( )。 A. 多水的沼泽 B. 赤道雨林 C. 温带阔叶林 D.寒温带针叶林 189. 在地球上( )纬度带月平均气温变化最大? A. 30°S B. 赤道 C. 23°N D. 60°N 190. 热环境为生物体在热量的获得和丧失提供了( )种途径? A. 3 B. 4 C. 5 D. 6 191. ( 多选)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 A. 大豆 B 玉米 C. 冬小麦 D. 水稻 192. ( 多选)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 A. 冬小麦 B. 甜菜 C. 萝卡 D. 水稻 193. ( 多选)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 A. 通气组织发达 B. 机械组织发达 C. 叶面积小 D. 根系发达 194. ( 多选)下列哪些不是早生植物的特点( )。 A. 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 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 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 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95. ( 多选)鸟和哺乳动物属于( )。 A. 恒温动物 B 外温动物 C. 变温动物 D. 内温动物 196. ( 多选)植物的需水量与下列( )等生态因子有直接关系。 A. 光照强度 B 温度 C 湿度 D. 坡度 197. ( 多选)对于蛋鸡来说,下列生态因素中,限制母鸡产蛋的关键因素,春天( ), 夏天是( ), 冬天是( )。 A. 温度过高 B. 日照过短 C. 食物不足 D. 湿度过大 198. (多选)限制生物在海洋中分布,但并不限制生物在陆地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矿质养料 B. 光 C. 温度 D.氧 199. 下图为 5 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鱼种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 或全球分布的分别是( )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一一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北极海域 热带湖泊 全球分布 3 4 D 盐分 三、填空题 1按环培性质将环分为 和 2 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可将环境分为」 3. 按环境范围大小可分为字宙环境 和 4. 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 5.具体生物个体或群体独特的生态环境称为 6.对生物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 ,其他的因子则为 生态因子归纳为 五大 8. 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 9.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称 10.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 1山.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成为 生态因 12.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包括 以及 13.在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称为 14.某生物对某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该种生物的 15。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有一个或两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该因子称 16.对生态因子具有较大耐受范围的生物,分布就比较广泛,这些生物称为 17.光对生物的作用主要在 和 三个方面。 18.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到达一定强度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作用效率开始下 降,这时的光照度称为 19. 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光合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度是 20。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糖类含量低,植株为黄色软弱状,这种现象 21.光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若器官的生长发有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有 上的正常比例,叫 萝卜素吸收,因此,把这部分光辐射叫 19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19 三、填空题 1. 按环境性质可将环境分为 、 和 。 2. 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可将环境分为 和 。 3. 按环境范围大小,可分为宇宙环境 、 、 和 。 4. 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 。 5. 具体生物个体或群体独特的生态环境称为 。 6. 对生物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 ,其他的因子则为 。 7. 生态因子归纳为 、 、 、 和 五大 类。 8. 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 。 9. 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称 。 10. 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 或 。 11. 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成为 生态因 子。 12.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包括 、 、 、 、 以及 。 13. 在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称为 。 14. 某生物对某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该种生物的 。 15. 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有一个或两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该因子称 为 。 16. 对生态因子具有较大耐受范围的生物,分布就比较广泛,这些生物称为 。 17. 光对生物的作用主要在 、 和 三个方面。 18. 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到达一定强度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作用效率开始下 降,这时的光照度称为 。 19. 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光合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度是 。 20. 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糖类含量低,植株为黄色软弱状,这种现象 叫 。 21. 光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 上的正常比例,叫 。 22. 绿光很少被吸收利用,被称为 。 23. 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 萝卜素吸收,因此,把这部分光辐射叫 。 5 1 4 3 2 温度 盐分 北极海域 热带湖泊 全球分布 A. 1 2 3 B. 5 3 4 C. 3 4 2 D. 2 1 5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一一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24.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 25.生物对昼夜交替周期性变化的适应形成的节律变化叫 在生物机体内部自发性和自运性的时间节律这种内源节律不是精确的24小时,因此 称为 27.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 中普遍存在的 28在太阳光普中央附近,可分为装外光风,可见光风和 三个反 在光照不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之处,称为光 30.早晨蜥蜴在阳光照射下身体尽可能大面积接触光线,与光照角度垂直:;而中午光照强 烈时,它的身体与光线几乎平行,尽量减少身体与光的接触面积。这是受 的 影响。 31.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生物生长或反应速度增加的倍数叫 衣示 32.生物的生活周期包括 和 两个重要发育阶段。 33.某些植物如冬小麦、油菜等一定要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诱导进入生殖期,进行花芽 分化,这个低温阶段称为 34.植物在一定温度下,便可开始生长,但生长期间的温度低于一定临界值时,植物生长停 上,这时的温度是无效的,这个最低的临界温度称为 35.在一定生有期内,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温度叫 36. 一定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叫 37.植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称为 38.温度的季节变化形成相对稳定的年周期性变化,生物长期适应于这种节律性变化,形成 相应的生长发育节律称为 39,林业上常常采用低温和潮温的环境增加种皮透性以及打破休眠,促进这些植物种子萌发 的措施川 40.有些植物的种子经过干燥储藏仍不能发芽,是因为他们尚未通过 41,高纬度地区恒温动物的身体住往比生活在低纬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 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就是 42. 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 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 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常被称为 43.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叫 44.生物的生活周期包括个体的 知 两个重要发育阶段。 45.参与生物生命活动的每一种酶的活性都有它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相应形 成生物生长的 46。生物在生长发有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有,而且 生物各个发有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这一法则称为 47.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受害,这个数值称为 48 一般来讲,生长在低纬度的生物高温阀值 49.在长江流域和福建,黄山松因 限制不能分布在海拔1000一1200m以下的高 度。 50.我国天然淡水水域中常见的鲤鱼、鲫鱼,每年产卵和孵化的时间,从南方地区到北方地 区逐渐后退。这是由于鱼类的产卵时期受 的显著影响。 51.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和依赖程度,可把植物划分为 和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20 24. 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 。 25. 生物对昼夜交替周期性变化的适应形成的节律变化叫 。 26. 在生物机体内部自发性和自运性的时间节律,这种内源节律不是精确的 24 小时,因此 称为 。 27. 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 中普遍存在的 。 28. 在太阳光谱中央附近,可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和 三个区。 29. 在光照不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之处,称为光 的 。 30. 早晨蜥蜴在阳光照射下身体尽可能大面积接触光线,与光照角度垂直; 而中午光照强 烈时,它的身体与光线几乎平行,尽量减少身体与光的接触面积。这是受 的 影响。 31.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生物生长或反应速度增加的倍数叫 , 常用 表示。 32. 生物的生活周期包括 和 两个重要发育阶段。 33. 某些植物如冬小麦、油菜等一定要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诱导进入生殖期,进行花芽 分化,这个低温阶段称为 。 34. 植物在一定温度下,便可开始生长,但生长期间的温度低于一定临界值时,植物生长停 止,这时的温度是无效的,这个最低的临界温度称为 。 35. 在一定生育期内,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温度叫 。 36. 一定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叫 。 37. 植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称为 。 38. 温度的季节变化形成相对稳定的年周期性变化,生物长期适应于这种节律性变化,形成 相应的生长发育节律称为 。 39. 林业上常常采用低温和潮温的环境增加种皮透性以及打破休眠,促进这些植物种子萌发 的措施叫 。 40. 有些植物的种子经过干燥储藏仍不能发芽,是因为他们尚未通过 。 41. 高纬度地区恒温动物的身体住往比生活在低纬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 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就是 。 42. 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 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常被称为 。 43. 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叫 。 44. 生物的生活周期包括个体的 和 两个重要发育阶段。 45. 参与生物生命活动的每一种酶的活性都有它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相应形 成生物生长的 。 46. 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 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这一法则称为 。 47. 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受害,这个数值称为 。 48. 一般来讲,生长在低纬度的生物高温阈值 。 49. 在长江流域和福建,黄山松因 限制不能分布在海拔 1000~1200m 以下的高 度。 50. 我国天然淡水水域中常见的鲤鱼、鲫鱼,每年产卵和孵化的时间,从南方地区到北方地 区逐渐后退。这是由于鱼类的产卵时期受 的显著影响。 51.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和依赖程度,可把植物划分为 和
《基础生态学》习恩集一一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52.根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可划分为 和 3类 53陆生植物指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包括 3种类型。 4早生物分为 5.我国从东南至西北可以分为3个等雨量区,相应形成3个植被类型,即 56.当水分不足时,往往会引起动物 57.水生植物风别于陆生植物之处,一是通气组织发达:一是机械组织 58.阴性湿生植物海绵组织发达,调节水分平衡的能力 9 早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 一方面表现为增加水分摄取:另一方面表现 60.早生植物增加水分摄取的重要途径是 6L.早生植物在生理上对干早的适应是,使其原生质渗透压 62.水生动物与体外环境的水分动态平衡是通过体液中盐分含量的扩散作用调节和 调节来维持的 陆生动物对环境中水因子的适应一般表现在形态结构上的适应、生理适应 和 64,根据植物对土宾酸碱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分为 和 3 种类型。 65.根据土壤动物对土壤酸碱性的适应范围可分为 56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士 桌结构是 67.土壤真菌与某些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体称为 68.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适应类型有 和 3种类型。 69.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等要求的综合能力叫 70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氨的黄称为 1 土壤有机质可粗略地分为两类: 二是」 72. 土壤的三相是指 和 73.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且能 的疏松层 74.冲积物母质上发青的土壤较风积物母质上发有的土壤,其肥力 75.一般来讲,土继的历地可分为 3大类 76. 土壤中的水分 ,空气和温度状况取决于土壤的质地和土壤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78.7根据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反应,可将植物划分出盐土植物和 79.许多禾本科作物和森林树种的传粉是靠风作媒介的,这类植物称为 80根据生物对环境中含氧量的适应范围,可分为 两类。 81,根据微生物对环境中含氧量的要求微生物分为」 由树木构成防护森林带 风可以从林冠上方和下方通过, 这种林带结构是 83. 在温暖季节里,有一种风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受这种风的影响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平 衡受破坏。这种风称为 84.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 85.长江流域夏委 和秋季 是造成水稻空痕粒形成的主要原因 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空气的化学成分和空气 两个方面 87.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 绿色植物一般不能够直接利用,必须通过 _作用,才能 为大部分生物所利用。 88.固氮作用的途径有高能固氮、工业固氮和 21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21 52. 根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可划分为 、 和 3类。 53. 陆生植物指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包括 、 和 3种类型。 54. 旱生植物分为 和 两类。 55. 我国从东南至西北,可以分为 3 个等雨量区,相应形成 3 个植被类型,即 、 和 。 56. 当水分不足时,往往会引起动物 。 57. 水生植物区别于陆生植物之处,一是通气组织发达;二是机械组织 。 58. 阴性湿生植物海绵组织发达,调节水分平衡的能力 。 59. 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增加水分摄取;另一方面表现 为 。 60. 旱生植物增加水分摄取的重要途径是 。 61. 旱生植物在生理上对干旱的适应是,使其原生质渗透压 。 62. 水生动物与体外环境的水分动态平衡是通过体液中盐分含量的扩散作用调节和 调节来维持的。 63. 陆生动物对环境中水因子的适应一般表现在形态结构上的适应、生理适应 和 。 64. 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分为 、 和 3 种类型。 65. 根据土壤动物对土壤酸碱性的适应范围可分为 和 。 66.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 67. 土壤真菌与某些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体称为 。 68. 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适应类型有 、 和 3种类型。 69. 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等要求的综合能力叫 。 70. 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菌称为 。 71. 土壤有机质可粗略地分为两类:一是 ,二是 。 72. 土壤的三相是指 、 和 。 73.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且能 的疏松层。 74. 冲积物母质上发青的土壤较风积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其肥力 。 75. 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 、 和 3 大类。 76. 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取决于土壤的质地和土壤 。 77.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 78. 7根据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反应,可将植物划分出盐土植物和 。 79. 许多禾本科作物和森林树种的传粉是靠风作媒介的,这类植物称为 。 80. 根据生物对环境中含氧量的适应范围,可分为 、 两类。 81. 根据微生物对环境中含氧量的要求,微生物分为 、 和 。 82. 由树木构成防护森林带,风可以从林冠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结构是 。 83. 在温暖季节里,有一种风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受这种风的影响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平 衡受破坏。这种风称为 。 84. 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 。 85. 长江流域夏季 和秋季 是造成水稻空瘪粒形成的主要原因 。 86. 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空气的化学成分和空气 两个方面。 87.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绿色植物一般不能够直接利用,必须通过 作用,才能 为大部分生物所利用。 88. 固氮作用的途径有高能固氮、工业固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