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习恩集一一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82.耐阴植物(shade-enduring plant) 83.强光胁迫(light stress) andy plant 生理无效辐射(physiological non-active radiation 86.生理有效辐射(physiological active radiation) 87.生态反作用(ecological reaction) 束缚水(bo ndwater) 91.霜冻干化(frost drought) 92.土壤散热(heat emission) 93.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 94土壤吸热(( 95.微量元素(minor ment 维持呼吸 (maintain respiration) 97.团粒结构土壤 98.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99.温周期现象(thermoperiodism) 1O0.稳定性同位素((stable isotope) 101.物候期 phonological phase 102.淋溶作用 103.变渗动物 104.恒渗动物 105斜温层 106.腐殖质 107.生态价 108.反馈调节 二、选择题 1.改善( 获得的效益最大。 A.限制因子 B.主导因子 C.直接效益最大因子D不足因子 2.下列关于生态因子作用规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限制因子起主导因子作用 D.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同等重要不可代替,但可以相互补偿 3.下刻生态因子中,属于第一性周期因素的是( A光照 B.降雨 C.洪水 D.湿度 4.天敌这一生态因子属于( A.气候因子 B.土壤因子 C.地形因子 D.生物因子 5.下列生态因子中,属植物生存条件的是( A.光照 B.人 C.岩石 D.昆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7 82. 耐阴植物(shade-enduring plant) 83. 强光胁迫(light stress) 84. 沙生植物(sandy plant) 85. 生理无效辐射(physiological non-active radiation) 86. 生理有效辐射(physiological active radiation) 87. 生态反作用(ecological reaction) 88. 湿生植物(hygrophyte) 89. 嗜钙植物(calciphile) 90. 束缚水(boundwater) 91. 霜冻干化(frost drought) 92. 土壤散热(heat emission) 93. 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 94. 土壤吸热(heat absorption of soil) 95. 微量元素(minor element) 96. 维持呼吸(maintain respiration) 97. 团粒结构土壤 98.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99. 温周期现象(thermoperiodism) 100. 稳定性同位素(stable isotope) 101. 物候期(phonological phase) 102. 淋溶作用 103. 变渗动物 104. 恒渗动物 105. 斜温层 106. 腐殖质 107. 生态价 108. 反馈调节 二、选择题 1. 改善( )获得的效益最大。 A. 限制因子 B. 主导因子 C. 直接效益最大因子 D. 不足因子 2. 下列关于生态因子作用规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限制因子起主导因子作用 B. 地形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是间接作用 C. 水分因子对农作物的影响是阶段性作用 D. 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同等重要不可代替,但可以相互补偿 3. 下刻生态因子中,属于第一性周期因素的是( )。 A. 光照 B. 降雨 C. 洪水 D. 湿度 4. 天敌这一生态因子属于( )。 A. 气候因子 B. 土壤因子 C. 地形因子 D. 生物因子 5. 下列生态因子中,属植物生存条件的是( )。 A. 光照 B. 人 C. 岩石 D. 昆虫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一一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6.叶肉细胞间隙环境属于( A微环培 B内环墙 C.生境 D.区域环境 下列有关耐性定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耐性可以人为加宽 B.生物对不同因子的耐性不同 C.生物在不同发有阶段的耐性不同 D.生物的耐性是随时改变的 8.决定生物的分布范围的因子是( A限制因子 B生态幅较窄的因子C生态短较密的因子D丰导因子 9. 自然环境中影响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的 一切因子是( A.生存因于 B.生态因于 C.生存条件 D环境因子 10.根据地球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划分为( )。 A.区域环境和生态环境 B.区域环境和自然环境 C.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 D.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1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士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 12.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13.当光强度不足时,CO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 称为(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14.一般来讲,当生物生长旺盛时,其耐性限度会(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15。多生长在旷野路边和森林中的上层乔木草原及荒漠中的早生超早生植物是( A.阳性植物 B.阴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湿生植物 16。植物叶子排列稀疏,角质层发达,单位面积上气孔多,叶脉密,机械组织发达的植物是 A.阳性植物 B.阴性植物 C时阴植物 D.温生植物 17.阳性植物与阴性植物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B.阳性植物比阴性植物光饱和点低 阴性植物呼吸速率低 D.阳性植物比阴性植物的叶子排列稀疏 18.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温条件下 19.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的植物是( 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20.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的植物是( A水稻 B.油来 C.甘蓝 D.冬小麦 21.在引种工作中( A.水稻南种北引生长期延长 B.玉米南引可提前进入生殖生长 C.冬小麦南种北引生长期延长 D.大豆南种北引生长期延长 22.下列属于阳性植物的是 A.蒲公英 B.人参 C.茶树 D.白菜 23.下列属于阴性植物的是( )。 A.蒲公英 B.人参 C.玉米 D.白菜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8 6. 叶肉细胞间隙环境属于( )。 A. 微环境 B. 内环境 C.生境 D. 区域环境 7. 下列有关耐性定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耐性可以人为加宽 B. 生物对不同因子的耐性不同 C. 生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耐性不同 D. 生物的耐性是随时改变的 8. 决定生物的分布范围的因子是( )。 A. 限制因子 B. 生态幅较窄的因子C. 生态幅较宽的因子 D.主导因子 9. 自然环境中影响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因子是( )。 A. 生存因子 B. 生态因子 C. 生存条件 D.环境因子 10. 根据地球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划分为( )。 A. 区域环境和生态环境 B. 区域环境和自然环境 C. 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 D.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11.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 A. 气候因子 B. 地球因子 C. 非生物因子 D. 外来因子 12. 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 A. 综合因子 B. 一般生态因子 C. 替代因子 D. 限制因子 13. 当光强度不足时,CO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 称为( )。 A. 综合作用 B. 阶段性作用 C. 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14. 一般来讲,当生物生长旺盛时,其耐性限度会( )。 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D.不确定 15. 多生长在旷野、路边和森林中的上层乔木,草原及荒漠中的旱生、超旱生植物是( )。 A. 阳性植物 B. 阴性植物 C. 耐阴植物 D. 湿生植物 16. 植物叶子排列稀疏,角质层发达,单位面积上气孔多,叶脉密,机械组织发达的植物是 ( )。 A. 阳性植物 B. 阴性植物 C. 耐阴植物 D. 温生植物 17. 阳性植物与阴性植物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 阳性植物比阴性植物光补偿点较低 B. 阳性植物比阴性植物光饱和点低 C. 阳性植物比阴性植物呼吸速率低 D. 阳性植物比阴性植物的叶子排列稀疏 18. 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 A.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 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 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温条件下 19. 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的植物是( )。 A. 水稻 B. 玉米 C. 大豆 D. 冬小麦 20. 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的植物是( )。 A. 水稻 B. 油菜 C. 甘蓝 D. 冬小麦 21. 在引种工作中( )。 A. 水稻南种北引生长期延长 B. 玉米南引可提前进入生殖生长 C. 冬小麦南种北引生长期延长 D. 大豆南种北引生长期延长 22. 下列属于阳性植物的是( )。 A. 蒲公英 B. 人参 C. 茶树 D. 白菜 23. 下列属于阴性植物的是( )。 A. 蒲公英 B. 人参 C. 玉米 D. 白菜
《基础生态学》习恩集一一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阴性植物是比耐阴植物更耐阴的植物 B耐阴植物是介于阳性植物与阴性植物 类之间的植物 C.耐阴植物是在强光下生长不好,能忍受遮荫的植物 D.耐阴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 25.( )有利于糖的合成。 A红光 B.蓝光 C红外光 D.紫外光 26. )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A.红光 C.红外光 D.紫外光 27.引起植物光周期反应的敏感光质主要是( A.蓝光与蓝紫光 B.红光与远红光 C蓝紫光与紫外光D.黄光与绿光 28.有杀菌作用、产生红疹、引起皮肤癌和促进抗软骨病(徇偻病)的维生素D的合成的 光是( A红 B齿 C.红外光 D.紫外光 29.短波光随着纬度的降低和海拔高度的升高而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30.在海洋的深层浮游植物很难生存的原因是( A光线微弱 B.营养减少 C.没有土壤 D.盐分较大 31.很多鸟类迁徙和开始生殖的时间取决于( A.食物的丰缺变化 B.温度的变化 C.日照长短变化 D.降水的变 32.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33.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色 34.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 )起着主导作用。 A.光照长度 B.光照强度 C.光照时间 D.光照速度 35.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缩小,绒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花青素,花色鲜艳 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A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B.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C.高山上蓝、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36.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洱 D活动洱度 37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是 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被称为( len规律 B.Bergmam规律 C.Gause定律 D.阿利氏原则 38.植物在叶细胞中大量储存五碳糖的作用是( A降低冰点 B.准备休眠 C.适应高温 D.后熟作用 39.下列关于我国春季物候期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上比山下晚 B高纬度比低纬度晚 C.沿海比内陆晚 D平原比高原晚 40.林业上常使用“层积法”进行种子处理,其作用是( A筛选种子 B.打破休眠 C.保存种子 D.促进后熟 41.有些植物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原因是( )。 9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9 2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阴性植物是比耐阴植物更耐阴的植物 B. 耐阴植物是介于阳性植物与阴性植物二类之间的植物 C. 耐阴植物是在强光下生长不好,能忍受遮荫的植物 D. 耐阴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 25. ( )有利于糖的合成。 A. 红光 B. 蓝光 C. 红外光 D. 紫外光 26. ( )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A. 红光 B. 蓝光 C. 红外光 D. 紫外光 27. 引起植物光周期反应的敏感光质主要是( )。 A. 蓝光与蓝紫光 B. 红光与远红光 C. 蓝紫光与紫外光 D. 黄光与绿光 28. 有杀菌作用、产生红疹、引起皮肤癌和促进抗软骨病(佝偻病)的维生素 D 的合成的 光是( )。 A. 红光 B. 蓝光 C. 红外光 D. 紫外光 29. 短波光随着纬度的降低和海拔高度的升高而( )。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D. 不确定 30. 在海洋的深层浮游植物很难生存的原因是( )。 A. 光线微弱 B. 营养减少 C. 没有土壤 D. 盐分较大 31. 很多鸟类迁徙和开始生殖的时间取决于( )。 A. 食物的丰缺变化 B. 温度的变化 C. 日照长短变化 D. 降水的变化 32. 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 A. 黄化现象 B. 白化现象 C. 辐射效应 D. 代谢效应 33.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 A. 可见光区 B. 紫外光区 C. 红外光区 D. 绿色 34. 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 )起着主导作用。 A. 光照长度 B. 光照强度 C. 光照时间 D. 光照速度 35. 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缩小,绒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花青素,花色鲜艳, 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 A. 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B. 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C. 高山上蓝、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D. 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36.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 )。 A. 平均温度 B. 生物学零度 C. 有效积温 D. 活动温度 37. 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是 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被称为( )。 A.Allen 规律 B.Bergmam 规律 C.Gause 定律 D. 阿利氏原则 38. 植物在叶细胞中大量储存五碳糖的作用是( )。 A. 降低冰点 B. 准备休眠 C. 适应高温 D. 后熟作用 39. 下列关于我国春季物候期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山上比山下晚 B. 高纬度比低纬度晚 C. 沿海比内陆晚 D. 平原比高原晚 40. 林业上常使用“层积法”进行种子处理,其作用是( )。 A. 筛选种子 B. 打破休眠 C. 保存种子 D. 促进后熟 41. 有些植物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原因是( )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一一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A植物向光性 B.叶片失水 C.减少光的吸收 D.属于阴性植物 42.极地和高山植物在可见光谱中的吸收带较宽,并能吸收更多的红外线,其作用是 A.吸收更多生理有效辐射 B.吸收更多热量 C.提高光合作用 D.减少紫外线吸收 43.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 A010℃ B.1020℃ C2030℃ D3040G 4.Qo是( )。 A积湿 B.温度系数 C.三基点温度 D.致死温度 45.“春化”作用的主导因子是(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生物 46.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 47.地中海果绳的生物学零度是13.5℃,发有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250℃,则其在26℃条件 下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 》。 A.30d B.50d C.40d D.20d 48.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 。 A相温条件 B昼夜变温 C.高温条件 D低温条件 49.小麦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单产较高是由于( A日照时间长 B.昼夜温差 C.降雨多 D.土壤肥沃 5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植物对极端高温适应的表现的是( A.有密茸毛 B.有厚木栓层 C.细胞含水量降低D.发达的根系 5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对极端高温适应的表现的是( A.放松恒温性 B.昼伏夜出 C.体重加重 D.夏眠 52. 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 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 现。 A.日照长度 B日照强度 C.常年温度 D.有效积温 53.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 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 B,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 立进行冬眠 C.主动地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 D.增加脂防,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 54.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的原因是( )。 A光照周期 B雨水分布 C.极端温度 D.有效积温 5.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 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C.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56.有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叶片特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这种植物 是( A.少浆植物 B.多浆植物 C.温生植物 D中生植物 57.具有发达的储水组织的植物是 A.少浆植物 B.多浆植物 C湿生植物 D.中生植物 58.早生植物适应干早环境的特征表现是( A.原生质海透压特别高 B通气组织发达 0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10 A. 植物向光性 B. 叶片失水 C. 减少光的吸收 D. 属于阴性植物 42. 极地和高山植物在可见光谱中的吸收带较宽,并能吸收更多的红外线,其作用是 ( )。 A. 吸收更多生理有效辐射 B. 吸收更多热量 C. 提高光合作用 D. 减少紫外线吸收 43. 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 )。 A. 0~10 ℃ B. 10~20 ℃ C. 20~30 ℃ D. 30~40℃ 44. Q10 是( )。 A. 积温 B. 温度系数 C. 三基点温度 D. 致死温度 45. “春化”作用的主导因子是( )。 A. 光照 B. 温度 C. 水分 D. 生物 46. 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 A.有利 B. 不利 C. 一样 D. 不确定 47. 地中海果蝇的生物学零度是13.5 ℃,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250 ℃,则其在26 ℃条件 下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 )。 A.30d B.50d C.40d D.20d 48. 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 死胎 ” 率的是( )。 A. 恒温条件 B. 昼夜变温 C. 高温条件 D.低温条件 49. 小麦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单产较高是由于( )。 A. 日照时间长 B. 昼夜温差大 C. 降雨多 D. 土壤肥沃 50.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植物对极端高温适应的表现的是( )。 A. 有密茸毛 B. 有厚木栓层 C. 细胞含水量降低 D. 发达的根系 5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对极端高温适应的表现的是( )。 A. 放松恒温性 B. 昼伏夜出 C. 体重加重 D. 夏眠 52. 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 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 现。 A. 日照长度 B. 日照强度 C. 常年温度 D. 有效积温 53. 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 )。 A. 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 B. 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进行冬眠 C. 主动地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 D. 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 54. 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 ; 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的原因是( )。 A. 光照周期 B. 雨水分布 C. 极端温度 D. 有效积温 55. 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 A. 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 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C. 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D. 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56. 有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叶片特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这种植物 是( )。 A. 少浆植物 B. 多浆植物 C. 温生植物 D. 中生植物 57. 具有发达的储水组织的植物是( )。 A. 少浆植物 B. 多浆植物 C.湿生植物 D. 中生植物 58. 旱生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表现是( )。 A. 原生质渗透压特别高 B.通气组织发达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一一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C机械组织不发达 D输导组织不发状 59.水生植物适应环境的特征表现在( B.通气组织发达 D.输导组织发达 60.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弹性,这种植物往往是( A.水生植物 B早生抽物 C.湿生植物 D.中生桔物 61,水生动物保持体内水分得失平衡主要是依赖( A.渗透压调节 B.获取更多水分 C.减少水的消耗 D.储水组织储存水 62.植物体 一般含水量达 A.20%40% B.30%50% C.40%60% D.60%~80% 63.下列生理生态过程中的水用做代谢原料的是( A气孔开闭 B精物狂7 C.光合作用 D.保持温度 64.当水量低于植物生长所需最低点时,植物会 )o A.缺氧 B.烂根 C.休眠 D.萎 65.我国森林分布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A.800mm左右 B.600mm以H C.400mm以上 D.200mm以上 66.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 )。 A低渗的 B.高渗的 C.不确定 D.等渴的 67.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68.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同体称为( )。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69.土壤真菌与某些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70.比较理想的耕种士壤是 A.沙士 B.壤士 C.黏士 D.盐碱士 71.在( )条件下,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A.pH4~6酸性B.pH6~7的微酸C.pH7~8的微碱D.pH8~9碱性 72。下列作物耐碱性较强的是( A.荞麦 B.甘薯 C.烟草 D.向日葵 73.下列作物耐酸性较强的是 A.烟草 B.甜菜 C.高粱 D.向日葵 74.下列作物不耐瓣的是( A荞麦 B.高粱 C大豆 D.小麦 75 氟 D.硒 76.比较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士壤母质是( A.酸性岩母质 B.冲积物母质 C.风积母质 D.黄土母质 77.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集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 A植物 B原生动物 C.节肢动物 D.微生物 78.大气中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79.植物长期适应强风作用,植株不会( )。 A.变矮 B.皮变厚 C叶变大 D机械组织变发达 2
《基础生态学》习题集——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11 C. 机械组织不发达 D.输导组织不发达 59. 水生植物适应环境的特征表现在( )。 A. 原生质渗透压特别高 B. 通气组织发达 C. 机械组织发达 D. 输导组织发达 60. 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弹性,这种植物往往是( )。 A. 水生植物 B. 旱生植物 C. 湿生植物 D. 中生植物 61. 水生动物保持体内水分得失平衡主要是依赖( )。 A. 渗透压调节 B. 获取更多水分 C. 减少水的消耗 D.储水组织储存水 62. 植物体一般含水量达( )。 A. 20%~40% B. 30%~50% C. 40%~60% D. 60%~80% 63. 下列生理生态过程中的水用做代谢原料的是( )。 A. 气孔开闭 B. 植物挺立 C. 光合作用 D.保持温度 64. 当水量低于植物生长所需最低点时,植物会( )。 A. 缺氧 B. 烂根 C. 休眠 D.萎蔫 65. 我国森林分布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 A.800mm 左右 B.600mm 以上 C.400 mm 以上 D. 200 mm 以上 66. 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 )。 A. 低渗的 B. 高渗的 C. 不确定 D. 等渗的 67.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 。 A. 块状结构 B. 团粒结构 C. 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68. 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同体称为( )。 A. 菌根 B. 根瘤 C. 菌丝 D.子实体 69. 土壤真菌与某些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 A. 菌根 B. 根瘤 C. 菌丝 D.子实体 70. 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 A. 沙土 B. 壤土 C. 黏土 D. 盐碱土 71. 在( )条件下,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A. pH 4~6 酸性 B. pH 6~7 的微酸 C. pH 7~8 的微碱 D. pH 8~9 碱性 72. 下列作物耐碱性较强的是( )。 A. 荞麦 B. 甘薯 C. 烟草 D. 向日葵 73. 下列作物耐酸性较强的是( )。 A. 烟草 B. 甜菜 C. 高粱 D. 向日葵 74. 下列作物不耐癖的是( )。 A. 荞麦 B. 高粱 C. 大豆 D. 小麦 75. ( )含量过高的地区人畜常易患“克山病”。 A. 氟 B.锌 C. 碘 D. 硒 76. 比较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母质是( )。 A. 酸性岩母质 B. 冲积物母质 C. 风积母质 D. 黄土母质 77. 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 )。 A. 植物 B. 原生动物 C .节肢动物 D. 微生物 78. 大气中最多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79. 植物长期适应强风作用,植株不会( )。 A. 变矮 B. 皮变厚 C. 叶变大 D. 机械组织变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