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末老 1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时间为110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 的70%。 2.试题类型:(1)填空题(2)选择题(3)判断题(4)简述题 (二)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30% 2.平时成绩计算公式:出勤+作业+表现加分 3.平时成绩记分方法: 了迟到扣1分/次 (1)出勤:满分60分 果扣5分/次 (2)作业:10×5=40分 1.第1、2章 2第3、4章 3第 5章 4. 6 5.第 7 6.第8、9章 7.第10章 了课堂表现 (3)表现加分 查阅资料 15分/次 课程负责人15分/人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赵近芳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7. 主要参考书: 《物理学》祝之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普通物理学》程守洙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04.1. 《大学物理学》余虹编科学出版社2001.2. 《物理学》刘克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基础物理学》梁绍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电磁学》、《量子物理》赵凯华等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8.1 《大学物理导论》(上、下册)向义和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1. 提写人:安方 审核人:栾玲 课程负责人:安宏 《物理实验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 c
(一)期末考试: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时间为 110 分钟,卷面满分为 100 分,占总成绩 的 70% 。 2.试题类型:(1) 填空题 (2) 选择题 (3) 判断题 (4) 简述题 (二)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 100 分,占总成绩的 30% 。 2.平时成绩计算公式:出勤 + 作业 + 表现加分 3.平时成绩记分方法: 课堂表现 . 1 分/ 次 (3)表现加分 查阅资料 1~5 分/ 次 课程负责人 1~5 分/ 人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赵近芳主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8.7. 主要参考书: 《物理学》祝之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 《普通物理学》程守洙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 《大学物理学》余虹编 科学出版社 2001.2. 《物理学》刘克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 《基础物理学》梁绍荣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 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电磁学》、《量子物理》赵凯华等 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8.1. 《大学物理导论》(上、下册) 向义和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1. 撰 写 人:安宏 审 核 人:栾玲 .课程负责人:安宏 《物理实验 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 C (1)出勤:满分 60 分 迟到 扣.1 分/ 次 早退 扣.1 分/ 次 请假 扣.1 分/ 次 旷课 扣 5 分/ 次 (2)作业:10×5=40分 1. 第1、2章 2. 第3、4章 3. 第 5章 4. 第 6章 5. 第 7章 6. 第8、9章 7. 第 10章 8. 第 11章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学时:28 总学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必做项目数.8 选作项目数: 其中综合性项目数:6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物理实验课是理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 是本料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瑞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 性很强的 实 生科学 提高科学素质 的重要 、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 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为学生终生 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木里程的且体任多 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 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实验 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规仪器。 (3)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 理论联 系头 不和 是的科学作风,认真 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 优良品德。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测量误差 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 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 估 (2)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等。还 包括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2.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电压、电阻、磁感应强度、折射率 等常用物理量 物性 以及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应用。 了解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并逐步学会其使用。 例如:比较法、放大法、模拟法、转换法、平衡法、补偿法、干涉法等,以 及在近代科研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的其他方法。 4.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 例如:长度测量仪器、计时仪器、电脑通用计数器、变阻器、电表、直流电 桥、通用示波器、低频 号发生器、干涉仪、传感器,常用电源和光源等。 5.掌握常用的买验操作技术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 学 时:32 其中实验学时:28 总 学 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项目数:9 必做项目数:8 选作项目数:1 其中综合性项目数:6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物理实验课是理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 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 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 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 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为学生终生 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本课程的具体任务: 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 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实验 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规仪器。 (3)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 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 优良品德。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1)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 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 (2)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等。还 包括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电压、电阻、磁感应强度、折射率 等常用物理量、物性参数的测量,以及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应用。 3. 了解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并逐步学会其使用。 例如:比较法、放大法、模拟法、转换法、平衡法、补偿法、干涉法等,以 及在近代科研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的其他方法。 4. 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 例如:长度测量仪器、计时仪器、电脑通用计数器、变阻器、电表、直流电 桥、通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干涉仪、传感器,常用电源和光源等。 5. 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
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整、逐次逼 近调整、按电路图正确接线、简单的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以及在近代科研和 程技术中应用的仪器调节。 6.简介物理实验史料和物理实验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知识。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工业天平、物理天平、烧杯、电桥板、直流指针式 检流计、保护开关组、直流电阻、滑线变阻器 多盘十进电阻器、旋转式电阻箱 三线摆、转动惯量测试仪、水平仪、钢直尺、直流稳压电源、数字式温度计、读 数显微镜、牛顿环、钠光灯、钠光灯电源、分光计、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 平面镜、热敏电阻、微机监控多用途智能辐射式加热器、静电场测试仪、示波器、 信号发生器、表面张力系数测试仪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实验实验每组 分配类型要求人数 基本概念、不确定度理论、有 误差理论进座 效数字相关规则、实验数据处 4 必做不限 理方法 分尺、天平的使用,固体密 2度的训 度的测量,直接测量和间接 3 验证必做 量的数据处理 惠斯通电桥 自组电桥、测中值电阻 测电 电阻 桥灵敏度、 用不确定度理论处 验证 必做 1 理数据 用读数显微镜测平凸透镜的曲 4 牛顿环实验 率半径,用逐差法进行实验数 3 验证必做 外 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 5 转动惯量的测 , 检验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 3 掌握游标卡尺、转动惯量 验证必做 理, 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6 透镜焦距的测 光学系统的等高共轴调节,测 3 验证 必做 凸诱镜、凹诱镜的焦距 用榄拟法测绘 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用 静电场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3 验证 必做 1 8 液体表面张力 用拉脱法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 系数的测量 张力系数 3 综合必做 9 电子示波器的 观测灭流后号及整流电压被 3 使用 形、测由压和频率 验证必做 10 调解分光计并测量光学玻璃折 射 3 综合 选倒 铜电阻和热的 侧金属铜电阻及负温度系数、 11 电阻的温度特 3 综合 选微 性 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整、逐次逼 近调整、按电路图正确接线、简单的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以及在近代科研和工 程技术中应用的仪器调节。 6. 简介物理实验史料和物理实验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知识。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工业天平、物理天平、烧杯、电桥板、直流指针式 检流计、保护开关组、直流电阻、滑线变阻器、多盘十进电阻器、旋转式电阻箱、 三线摆、转动惯量测试仪、水平仪、钢直尺、直流稳压电源、数字式温度计、读 数显微镜、牛顿环、钠光灯、钠光灯电源、分光计、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 平面镜、热敏电阻、微机监控多用途智能辐射式加热器、静电场测试仪、示波器、 信号发生器、表面张力系数测试仪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每组 人数 1 误差理论讲座 (一)、(二) 基本概念、不确定度理论、有 效数字相关规则、实验数据处 理方法 4 必做 不限 2 密度的测量 千分尺、天平的使用,固体密 度的测量,直接测量和间接测 量的数据处理 3 验证 必做 1 3 惠斯通电桥测 电阻 自组电桥、测中值电阻、测电 桥灵敏度、用不确定度理论处 理数据 3 验证 必做 1 4 牛顿环实验 用读数显微镜测平凸透镜的曲 率半径,用逐差法进行实验数 据处理 3 验证 必做 1 5 转动惯量的测 量 用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 量,检验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 理,掌握游标卡尺、转动惯量 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3 验证 必做 1 6 透镜焦距的测 量 光学系统的等高共轴调节,测 凸透镜、凹透镜的焦距 3 验证 必做 1 7 用模拟法测绘 静电场 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用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3 验证 必做 1 8 液体表面张力 系数的测量 用拉脱法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 张力系数 3 综合 必做 1 9 电子示波器的 使用 观测交流信号及整流电压波 形、测电压和频率 3 验证 必做 1 10 用分光计测光 学玻璃折射率 调解分光计并测量光学玻璃折 射率 3 综合 选做 1 11 铜电阻和热敏 电阻的温度特 性 测金属铜电阻及负温度系数、 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3 综合 选做 1
牛顿第二定律 气垫导轨的电脑通用计数器的 12 调节与使用,通过测量、绘曲 3 验证 选做 的研究 线来验证a∝F、acl/m 13 用分光计测光 使用分光计来测量光栅的常 角色散率和分辨本领 3 综合选做 14 体粘度的 用落针法测量蓖麻油的粘滞系 量 验证 选做 数、分析系统误差(落针法) 15声速的测量 用相位法、驻波法测量空气中 的声速 3 综合选做 迈克尔逊干酒 16 仪的调节和使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测钠 3 综合 选做 光灯光波波长 用 掌握电磁感应法测磁以场的原 亥姆霍效线圈 17 1 的磁场测量 理,测量亥姆霍兹线圈的磁感 3 验证选做 18操作考试 随机抽测一个实验项目 1+1 必做1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每位学生都要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到分析实验 结果、解释实验现象, 学生均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找出引起误 差的原因。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间、地点,实验学生的专业、班级、姓名。 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 报道,误差分析和问题讨论等 (2)实验报告的格式: (详见“大连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实验报告”的规范模式) 2.考核方式: 平时每个实验成绩以学生预习、课堂操作及实验报告为依据综合评定,实验 成绩以满分10分制评定,其中预习2分,课堂操作4分 、空哈报告4公 学期末总评成绩:平时实验成绩占总 评成绩的60%,期未操作考试成绩占总 评成绩的40%。总评成绩以百分制统计记载,分别计为:A(90-100分)、B(80-89 分)C(70-79分)D(60-69分)、F(0-59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李学慧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主要参考书: 霍剑青等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朱鹤年著。《新概念物理实验测量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撰写人:徐朋 审核人:刘 课程负责人:李学慧
12 牛顿第二定律 的研究 气垫导轨的电脑通用计数器的 调节与使用,通过测量、绘曲 线来验证 a∝F、a∝1/m 3 验证 选做 1 13 用分光计测光 栅参数 使用分光计来测量光栅的常 数、角色散率和分辨本领。 3 综合 选做 1 14 液体粘度的测 量 用落针法测量蓖麻油的粘滞系 数、分析系统误差(落针法) 3 验证 选做 1 15 声速的测量 用相位法、驻波法测量空气中 的声速 3 综合 选做 1 16 迈克尔逊干涉 仪的调节和使 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测钠 光灯光波波长 3 综合 选做 1 17 亥姆霍兹线圈 的磁场测量 掌握电磁感应法测磁以场的原 理,测量亥姆霍兹线圈的磁感 应强度分布 3 验证 选做 1 18 操作考试 随机抽测一个实验项目 1+1 必做 1 四、考核方式 1. 实验报告要求: 每位学生都要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到分析实验 结果、解释实验现象,学生均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找出引起误 差的原因。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间、地点,实验学生的专业、班级、姓名。 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 报道,误差分析和问题讨论等。 (2)实验报告的格式: (详见“大连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的规范模式) 2. 考核方式: 平时每个实验成绩以学生预习、课堂操作及实验报告为依据综合评定,实验 成绩以满分 10 分制评定,其中预习 2 分,课堂操作 4 分,实验报告 4 分。 学期末总评成绩:平时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60%,期末操作考试成绩占总 评成绩的 40%。总评成绩以百分制统计记载,分别计为:A(90-100 分)、B(80-89 分)、C(70-79 分)、D(60-69 分)、F(0-59 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李学慧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2)主要参考书: 霍剑青等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朱鹤年著.《新概念物理实验测量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撰写人:徐 朋 审核人:刘 军 课程负责人:李学慧
《工程制图D》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 必修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raphics D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工程制图研究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表达、交流与传递,是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 体,是工程界表达、交流的语言。工程图形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 本课程理论严谨,实践性强, 与工程实践有密切联系,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 方法,增强工程和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重要的技术 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使用投影的方法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状的能 力:培养对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仪器绘制、徒手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 的能力:培养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 一、教学内容乃其木要求 第 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 (2学时) 学内容: 1.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图纸幅面及格式:比 例:字体:图线:尺寸注法: 2.几何作图:斜度:锥度:圆弧连接:平面曲线: 3平面图形的分析和画法:平面图形尺寸分析: 平面图形线段分析;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尺规绘图的步骤和方法: 2.会徒手绘图: 3.熟练掌握《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对图幅、比例、图线、字 体、尺寸注法等方面的基本规定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正投影法基础 (4学时) 教学内容: 1投影法基本知识: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概述: 2.点的投影: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3直线的投影: 直线的投影:」 特殊位 直线的投影 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及 其与投影面的夹角:属于直线的点: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4平面的投影:平面表示法;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属于平面的点和直线 教学要求: 1,掌握正投影(第一角投影)的明确概念 2.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掌握求解直线倾角、线段 实长的方法: 3.空间几何要素相对位置: 4.掌握直线上的点和平面上的一般点线的作图方法:
30 《工程制图 D》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raphics D 总学时: 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工程制图研究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表达、交流与传递,是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 体,是工程界表达、交流的语言。工程图形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 本课程理论严谨,实践性强,与工程实践有密切联系,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 方法,增强工程和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 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使用投影的方法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状的能 力;培养对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仪器绘制、徒手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 的能力;培养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2 学时) 教学内容: 1.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图纸幅面及格式;比 例;字体;图线;尺寸注法; 2.几何作图:斜度;锥度;圆弧连接;平面曲线; 3.平面图形的分析和画法:平面图形尺寸分析;平面图形线段分析;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尺规绘图的步骤和方法; 2.会徒手绘图; 3.熟练掌握《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对图幅、比例、图线、字 体、尺寸注法等方面的基本规定。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4 学时) 教学内容: 1.投影法基本知识: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概述; 2.点的投影: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3.直线的投影:直线的投影;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及 其与投影面的夹角;属于直线的点;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4.平面的投影:平面表示法;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属于平面的点和直线 教学要求: 1. 掌握正投影(第一角投影)的明确概念; 2. 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掌握求解直线倾角、线段 实长的方法; 3. 空间几何要素相对位置; 4. 掌握直线上的点和平面上的一般点线的作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