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待考)。可见即使在家教领域,也有世界杰出的同行可供我们学习!也还是应 该不断出国短期留学考察。像唐僧一样去取经,但十万八千里路,却比孙悟 走得还快。可以想像,如果上述这两个做家教的朋友,真的听我的劝告每年出 去考察考察,看看国外是如何做课外补习产业的,这些国外学来的思路和方 法,对他们业务的发展将会有多么强劲的推动!只是,虽然人的一生需要不断 提升,但惟一的遗憾是学业与事业有时候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取了这头,舍了 那头。如何平衡我们不断学习和谋生创业的需要,是另外一个重大的话题,这 里就不多说 这个巨变的时代,有一个焦灼的特征,人人都浮躁。有一次,我把这个“ 实践出前途、工作是黄金”的观点告诉了来自你的学校的三个美丽的女生,希 望她们在国内工作三五年,积累经验,积累金钱,为出国做准备。她们突然 说:徐老师,我们都是女生,女生25岁之后再出国,都那么大了,不好找对象 言下之意,她们也许愿意听从我的劝告在国内呆上三两年,但徐老师我必 须为她们提供爱情三包的担保,否则,她们就会立即出国走人 于是我说:你们为什么要留学?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啊。实现梦想,就是实现自我。你们现在寻找的,应该是“自我”,而不是“ 对象”。如果在“自我”实现之前找一个“对象”,而这个对象又不能和你同 步在实现自我的道路上突飞猛进,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你找到了自我,他失去 了自信,最后“对象”掉队—一离婚。这就是为什么留学生离婚率那么高的原 我希望你不要学你那三个虽然美丽但是焦灼的女学长。为了前途追求留学 追求放在出国这个焦点上,而不是“经验”这个决定前途的平台上,稀里糊涂 出国,稀里糊涂学习,稀里糊涂留在国外,这样的人,没有几个幸福和成功 的。即使他认为自己幸福而成功,其人生的付出和收获,也肯定不如按照我的 设计来得合算。留学也有 性能价格比的问题。留学的性价比,是青春与生 命的性价比。无论如何,也要谨慎投资,严谨估算啊。 我从来不反对人们出国。我是中国的留学鼓吹者。我只是以我的经验和智 ,告诉大家一个更合算的留学规划而已。想起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创 见——这总是令我深感自卑。 我离题了吗?我觉得没有。我的主题是:外语院校“没有专业”的语言学 生要出国,最好通过工作实践,发现自己的专业,并积累在这个专业里的经 验,然后再决定“出国读什么 等一下!谁说外语院校的学生“没有专业”?语言难道不是一个专业I 吗? 尤其是像你这样的英语系的学生?外语学习在中国,正在成为一个燎原之火。 学英语的你,就是人们争相抢夺的火种。需要乃成功之母。你就是成功的分 母。如果一个学英语的学生,在今日之中国居然看不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巨大前 景,简直是一个失去了金钱视力的人。 原来,心灵的盲区和视力的盲区,是同样的可怕、同样的黑暗啊!“假如给 你三天光明”,你就把那些货币符号仔细认清。 不要告诉我,你对英语教 感兴趣。世界上真正“爱”自己专业的人并 不多。试看今日之俞敏洪,也不再讲课了!但人人都需要谋生。俞敏洪当初创 办新东方,也只是为了一个字:谋生。他和无数无名英雄的英语老师们惟一的 不同在于,他把新东方补习班这个生计做得非常好,使得这个为了谋生的“就 ”,成为他可以终生从事的“职业 更成为了体现自己生命价值的“事 业”。为谋求生存而就业—为终生发展而职业——为人生价值而事业 这 是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生命发展的基本轨迹,也是我发明的生命价值论 第16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待考)。可见即使在家教领域,也有世界杰出的同行可供我们学习!也还是应 该不断出国短期留学考察。像唐僧一样去取经,但十万八千里路,却比孙悟空 走得还快。可以想像,如果上述这两个做家教的朋友,真的听我的劝告每年出 去考察考察,看看国外是如何做课外补习产业的,这些国外学来的思路和方 法,对他们业务的发展将会有多么强劲的推动!只是,虽然人的一生需要不断 提升,但惟一的遗憾是学业与事业有时候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取了这头,舍了 那头。如何平衡我们不断学习和谋生创业的需要,是另外一个重大的话题,这 里就不多说了。 这个巨变的时代,有一个焦灼的特征,人人都浮躁。有一次,我把这个“ 实践出前途、工作是黄金”的观点告诉了来自你的学校的三个美丽的女生,希 望她们在国内工作三五年,积累经验,积累金钱,为出国做准备。她们突然 说:徐老师,我们都是女生,女生25岁之后再出国,都那么大了,不好找对象 啊!言下之意,她们也许愿意听从我的劝告在国内呆上三两年,但徐老师我必 须为她们提供爱情三包的担保,否则,她们就会立即出国走人。 于是我说:你们为什么要留学?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啊。实现梦想,就是实现自我。你们现在寻找的,应该是“自我”,而不是“ 对象”。如果在“自我”实现之前找一个“对象”,而这个对象又不能和你同 步在实现自我的道路上突飞猛进,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你找到了自我,他失去 了自信,最后“对象”掉队——离婚。这就是为什么留学生离婚率那么高的原 因。 我希望你不要学你那三个虽然美丽但是焦灼的女学长。为了前途追求留学 是好事,但为了留学而忘记了留学的目的“职业”则是最大的蠢事。把一生的 追求放在出国这个焦点上,而不是“经验”这个决定前途的平台上,稀里糊涂 出国,稀里糊涂学习,稀里糊涂留在国外,这样的人,没有几个幸福和成功 的。即使他认为自己幸福而成功,其人生的付出和收获,也肯定不如按照我的 设计来得合算。留学也有一个性能价格比的问题。留学的性价比,是青春与生 命的性价比。无论如何,也要谨慎投资,严谨估算啊。 我从来不反对人们出国。我是中国的留学鼓吹者。我只是以我的经验和智 慧,告诉大家一个更合算的留学规划而已。想起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创 见——这总是令我深感自卑。 我离题了吗?我觉得没有。我的主题是:外语院校“没有专业”的语言学 生要出国,最好通过工作实践,发现自己的专业,并积累在这个专业里的经 验,然后再决定“出国读什么”。 等一下!谁说外语院校的学生“没有专业”?语言难道不是一个专业吗? 尤其是像你这样的英语系的学生?外语学习在中国,正在成为一个燎原之火。 学英语的你,就是人们争相抢夺的火种。需要乃成功之母。你就是成功的分 母。如果一个学英语的学生,在今日之中国居然看不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巨大前 景,简直是一个失去了金钱视力的人。 原来,心灵的盲区和视力的盲区,是同样的可怕、同样的黑暗啊!“假如给 你三天光明”,你就把那些货币符号仔细认清。 不要告诉我,你对英语教学不感兴趣。世界上真正“爱”自己专业的人并 不多。试看今日之俞敏洪,也不再讲课了!但人人都需要谋生。俞敏洪当初创 办新东方,也只是为了一个字:谋生。他和无数无名英雄的英语老师们惟一的 不同在于,他把新东方补习班这个生计做得非常好,使得这个为了谋生的“就 业”,成为他可以终生从事的“职业”,更成为了体现自己生命价值的“事 业”。为谋求生存而就业——为终生发展而职业——为人生价值而事业——这 是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生命发展的基本轨迹,也是我发明的生命价值论。 第 16 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对不起,我不得不在这里重复一下我的这个理论 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事业”,英文所谓的 Cause, valuable cause,实际 上首先蕴涵在我们的就业之中。古人云:“三百六十 行行出状 业,这是经典的谋生的平台。在行业里做成“状元”的人,他的人生能没有价 值吗?!今日的青年人,最重要的人生使命,其实不是寻找快乐。这不是生命 的本质。生命的本质,是维持和发展生命本身。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命,基本 的前提,不是兴趣,而是生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何以生存?惟有工作。 只有工作,才有钱买杜康以解忧。 顺便说一句,李白一生狂饮,没有工作时也要喝,没有钱怎么办?他就劝 人家把家里的东西卖了给他买酒。有诗为证:“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 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古往今来,鼓励别人卖东西买 酒给他喝而不被历史称之为无赖的人,也就只有李白 言归正传。从事英语教学,对于英语系学生来说,是最大最好的谋生 职业途径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出国留学读英语教学(美国叫 TESOL,加拿大叫 ESL,英国叫TEFL,澳大利亚也叫 TESOL,都有硕士学位可读),以及与英语教 学相关的你在信中所提到的教育硕士学位,也是英语系学生一种美好的选择。 未来中国,需要多少新东方,需要多少英语教师,需要多少新型学校的教育管 理者!瞧,你的就业与职业问题几乎已经解决啦!恭喜恭喜。 个人确认了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认真投入做下去。反复做一件事情的 人,就是这个事情的天才。所以,不要说你对英语教学缺少天才。至今还忿忿 不平于大学四年没有一个女生追求的俞敏洪都能成为一代英语教学大师,你 我估计你肯定谈过恋爱,只要谈过一次就已经比俞老师多—就更加有前途 啦!因为,会谈恋爱的人,肯定知道如何让对方高兴或让对方不高兴。这和教 学差不多。教英语,只要拿出谈恋爱三分之一的激情和爱心 ,, passion and devotion来对待学生,岂有教不好英语之理? 上面说了很多关于英语教学。其实,我只是在拿英语说事儿呢!我还鼓励 学语言的同学们去从事任何其他应用型行业。“新华商”的代表人物王辉耀 说,MBA是通才教育。其实英语人才,更是一种神通广大的通才。顺便说 句,王辉耀本人,就是西安外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在经贸部工作找到商业管 理的职业途径——出国读了MBA,从而实现了人生奋斗的成功。 套用那句古老的至理名言:三百六十行,行行要外语。行行都是外语系同 学们做状元的用武之地。乘着中国教育体制还不那么完善,人才培训体系还不 那么全面,机会和漏洞并存的春风,充分利用自己学语言的f1 exibility and versatility,选中一个行业,一个猛子扎下去吧。 只要你在水底憋得时间足够长,等你浮起的时候,手里一定抓满了职业和 事业活蹦活跳的生猛海鲜。好了,我已经说得够多。面对就业,具体做什么、 成功。在这个价值观念和人才机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一个青年最重要的是要有 捕捉机会的眼光——这就是我在《图穷对话录》里,提出来的人才成功四个 ION之首的 VISIon。 追求成功的人,首先需要有眼光( VISlon)。但是 ViSion从何而来?从市场 来,从金钱来,从商业意识来,从社会发展趋势来。大江东去,总有人看不 前景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而被时代淘汰淹没;总有人看到了机会而纵身跳到海里 从而成为乘风破浪的弄潮儿。如何选择行业,如何把握机会,如何追求价值 这里牵涉到的,是决定我们命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封信里是无法完成这 个使命的了。我会在其他地方继续和你探索这个问题。 《图穷对话录》基本上讲清楚了我们应该选择什么,不应该盲从什么。如 第17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对不起,我不得不在这里重复一下我的这个理论。 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事业”,英文所谓的cause,valuable cause,实际 上首先蕴涵在我们的就业之中。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 业,这是经典的谋生的平台。在行业里做成“状元”的人,他的人生能没有价 值吗?!今日的青年人,最重要的人生使命,其实不是寻找快乐。这不是生命 的本质。生命的本质,是维持和发展生命本身。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命,基本 的前提,不是兴趣,而是生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何以生存?惟有工作。 只有工作,才有钱买杜康以解忧。 顺便说一句,李白一生狂饮,没有工作时也要喝,没有钱怎么办?他就劝 人家把家里的东西卖了给他买酒。有诗为证:“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 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古往今来,鼓励别人卖东西买 酒给他喝而不被历史称之为无赖的人,也就只有李白了! 言归正传。从事英语教学,对于英语系学生来说,是最大最好的谋生—— 职业途径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出国留学读英语教学(美国叫TESOL,加拿大叫 ESL,英国叫TEFL,澳大利亚也叫TESOL,都有硕士学位可读),以及与英语教 学相关的你在信中所提到的教育硕士学位,也是英语系学生一种美好的选择。 未来中国,需要多少新东方,需要多少英语教师,需要多少新型学校的教育管 理者!瞧,你的就业与职业问题几乎已经解决啦!恭喜恭喜。 一个人确认了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认真投入做下去。反复做一件事情的 人,就是这个事情的天才。所以,不要说你对英语教学缺少天才。至今还忿忿 不平于大学四年没有一个女生追求的俞敏洪都能成为一代英语教学大师,你— —我估计你肯定谈过恋爱,只要谈过一次就已经比俞老师多——就更加有前途 啦!因为,会谈恋爱的人,肯定知道如何让对方高兴或让对方不高兴。这和教 学差不多。教英语,只要拿出谈恋爱三分之一的激情和爱心,passion and devotion来对待学生,岂有教不好英语之理? 上面说了很多关于英语教学。其实,我只是在拿英语说事儿呢!我还鼓励 学语言的同学们去从事任何其他应用型行业。“新华商”的代表人物王辉耀 说,MBA是通才教育。其实英语人才,更是一种神通广大的通才。顺便说一 句,王辉耀本人,就是西安外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在经贸部工作找到商业管 理的职业途径——出国读了MBA,从而实现了人生奋斗的成功。 套用那句古老的至理名言:三百六十行,行行要外语。行行都是外语系同 学们做状元的用武之地。乘着中国教育体制还不那么完善,人才培训体系还不 那么全面,机会和漏洞并存的春风,充分利用自己学语言的flexibility and versatility,选中一个行业,一个猛子扎下去吧。 只要你在水底憋得时间足够长,等你浮起的时候,手里一定抓满了职业和 事业活蹦活跳的生猛海鲜。好了,我已经说得够多。面对就业,具体做什么、 学什么,我无法在这里逐一叙述,说了也毫无意义。因为实践出真知,经验出 成功。在这个价值观念和人才机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一个青年最重要的是要有 捕捉机会的眼光——这就是我在《图穷对话录》里,提出来的人才成功四个 ION之首的vision。 追求成功的人,首先需要有眼光(vision)。但是vision从何而来?从市场 来,从金钱来,从商业意识来,从社会发展趋势来。大江东去,总有人看不到 前景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而被时代淘汰淹没;总有人看到了机会而纵身跳到海里 从而成为乘风破浪的弄潮儿。如何选择行业,如何把握机会,如何追求价值… …这里牵涉到的,是决定我们命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封信里是无法完成这 个使命的了。我会在其他地方继续和你探索这个问题。 《图穷对话录》基本上讲清楚了我们应该选择什么,不应该盲从什么。如 第 17 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果你在读了我的这封通信后再回去阅读《图穷对话录》,肯定会有新的感受 利用学生对我的信任,自己推销自己的书,既恬不知耻,也当 让我先于更加优秀的书籍出现之前,写出了这本“我的新东方人生咨询”实用 案例呢?为了学生的前途,我只能做此牺牲了…… Guilty, and proud of it! 你信中与留学有关的第二个问题,我想我已经不需要回答了。有了经验, 有了专业,就有了职业方向,就 幸福,回国或者留在国外,就有了充分的 前途保障,就不再需要向徐老师提问了……等一等!我突然发现,徐老师存在 必要性的前提,原来是学生们的不幸福!真可怕呀,救命……今天就写到这 里。我会寻找另外的机会,仔细回答你提出的是否有必要以及如何进入外企的 问题。 徐老师 亲爱的徐老师 谢谢您的回信!它对我意义重大!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标志着我人生选择 上的转折点 没有它,我会选择另外一条道路 虽说我现在无法预知那 条盲日留学路是否会真正有助于我的发展,但我敢肯定的是,您所强调的“中 国机会论”这条路决不会是条歧路。 我的问题是“荒谬”的,以至于当我现在重读后几乎失笑。由此可见,我 本人,以及我身边一代青年的困惑之深。我们生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却仍受 到许多来自父母的传统教育。激烈的竞争以及父辈们殷切的希望往往使我们迷 失自己。我们浮躁,不安,烦恼……我们迫切地渴望一条展现自己、实现自我 价值的道路!说实话,现在的大学生十有八九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有的只 是些抽象缥缈的目标。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比比皆是……不可讳言,我自己也 是如此。当初决定要出国,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以前高中的校友纷纷奔赴 美加新澳,令我向往不已。后来上了大学,更是在某种心理的影响下给毕业后 的几大归宿划了个等级:出国第一,考研第二,找工作最末。呵呵,现在想起 来真可笑,其实这些选择怎能分级呢?海归派也有找不到自己位置的,研究生 没有工作的大有人在,而有工作经验者反倒独具优势……所谓的正确与否都是 相对而论,必须由市场见证 然而,当我把以上言论告诉给当时打算一起出国的同学时,他们却摇了摇 “本科生找工作怎么竞争得过研究生?!”或者“如果去不了美国,我 就去加拿大或澳大利亚,反正一定要出去 “照你这么说,等我再出国时我 都二十六七了,我可考不了那些试……”徐老师,我现在深刻地理解到您的焦 灼了!我的这些同学都很优秀,但他们把自己牢牢绑在文凭和留学镀金上,拒 绝投身于更广阔的工作实践的天地 因此,这也是我要向您建议的一点:更广泛地宣传您的“中国机会论”! 不要让聪明的中国学生浪掷宝贵的青春! 我想起了《图穷对话录》中的柯 莲、乐一吟和施雨,不由得打了个寒噤……一个小小选择上的失误竞可以如此 深刻地影响人的一生 由此我想到了您一向提倡的——职业目标论。我觉得这是您除了“中国机 会论”外的最一针见血的论述了。它的重要性在于,其涉及范围已不仅仅是出 国不出国、留学不留学,而是在整个人生长途上如何有规划地达到终点。在这 个意义上,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将荫庇何止一代人!——一或许我这么说有溜须 嫌,但是有我的上一代为证!承受失业下岗之痛的不正是他们吗?这其 中固然有历史、社会因素,然而他们缺少合理的职业规划不能不说是一大原 因。正因为我们的父辈已经有了这样的教训,我们这一代才更应该避免重蹈覆 第18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果你在读了我的这封通信后再回去阅读《图穷对话录》,肯定会有新的感受— —利用学生对我的信任,自己推销自己的书,既恬不知耻,也当仁不让——谁 让我先于更加优秀的书籍出现之前,写出了这本“我的新东方人生咨询”实用 案例呢?为了学生的前途,我只能做此牺牲了…… Guilty, and proud of it! 你信中与留学有关的第二个问题,我想我已经不需要回答了。有了经验, 有了专业,就有了职业方向,就有了幸福,回国或者留在国外,就有了充分的 前途保障,就不再需要向徐老师提问了……等一等!我突然发现,徐老师存在 必要性的前提,原来是学生们的不幸福!真可怕呀,救命……今天就写到这 里。我会寻找另外的机会,仔细回答你提出的是否有必要以及如何进入外企的 问题。 徐老师 亲爱的徐老师: 谢谢您的回信!它对我意义重大!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标志着我人生选择 上的转折点——没有它,我会选择另外一条道路——虽说我现在无法预知那一 条盲目留学路是否会真正有助于我的发展,但我敢肯定的是,您所强调的“中 国机会论”这条路决不会是条歧路。 我的问题是“荒谬”的,以至于当我现在重读后几乎失笑。由此可见,我 本人,以及我身边一代青年的困惑之深。我们生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却仍受 到许多来自父母的传统教育。激烈的竞争以及父辈们殷切的希望往往使我们迷 失自己。我们浮躁,不安,烦恼……我们迫切地渴望一条展现自己、实现自我 价值的道路!说实话,现在的大学生十有八九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有的只 是些抽象缥缈的目标。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比比皆是……不可讳言,我自己也 是如此。当初决定要出国,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以前高中的校友纷纷奔赴 美加新澳,令我向往不已。后来上了大学,更是在某种心理的影响下给毕业后 的几大归宿划了个等级:出国第一,考研第二,找工作最末。呵呵,现在想起 来真可笑,其实这些选择怎能分级呢?海归派也有找不到自己位置的,研究生 没有工作的大有人在,而有工作经验者反倒独具优势……所谓的正确与否都是 相对而论,必须由市场见证。 然而,当我把以上言论告诉给当时打算一起出国的同学时,他们却摇了摇 头——“本科生找工作怎么竞争得过研究生?!”或者“如果去不了美国,我 就去加拿大或澳大利亚,反正一定要出去”!“照你这么说,等我再出国时我 都二十六七了,我可考不了那些试……”徐老师,我现在深刻地理解到您的焦 灼了!我的这些同学都很优秀,但他们把自己牢牢绑在文凭和留学镀金上,拒 绝投身于更广阔的工作实践的天地。 因此,这也是我要向您建议的一点:更广泛地宣传您的“中国机会论”! 不要让聪明的中国学生浪掷宝贵的青春!——我想起了《图穷对话录》中的柯 莲、乐一吟和施雨,不由得打了个寒噤……一个小小选择上的失误竟可以如此 深刻地影响人的一生…… 由此我想到了您一向提倡的——职业目标论。我觉得这是您除了“中国机 会论”外的最一针见血的论述了。它的重要性在于,其涉及范围已不仅仅是出 国不出国、留学不留学,而是在整个人生长途上如何有规划地达到终点。在这 个意义上,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将荫庇何止一代人!——或许我这么说有溜须 拍马之嫌,但是有我的上一代为证!承受失业下岗之痛的不正是他们吗?这其 中固然有历史、社会因素,然而他们缺少合理的职业规划不能不说是一大原 因。正因为我们的父辈已经有了这样的教训,我们这一代才更应该避免重蹈覆 第 18 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辙 个人的一生由许多方面组成:事业、婚姻、家庭、朋友等等。其中事业 既是人维持生存的根本,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途径。记得曾读过一篇调 查,在失业的美国人中,绝大多数人感到沮丧的不是自己失去了某个工作,而 是失业令自己感到自己已经不再有用了。我想中国人应该也是一样吧。对于我 们大学生来说,虽然还谈不上失业,但那种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苦恼与彷徨却有 过之而无不及。如何寻找职业目标?读过您的著作及来信后,我根据自己的理 解,把它总结为:市场+兴趣。我想这个市场不是指狭义的热门行业,而是任 何一项针对不同的人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甚至考古学。考古学或许在很多人眼 中它是不折不扣的冷门,但若对它感兴趣,抓住机会钻研下去,也不失为一个 好职业。问题是,徐老师,我们还太年轻,如何抓得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如何 具备您所提出的 VISIon从而抓住社会发展趋势?—这些问题或许太宽泛了, 也不是您的义务所在,但我仍迫切希望您能不吝赐教,点拨我一下。 这封信写得如此沉重,反观您的信却如此风趣诙谐不失严肃。请原谅,徐 老师,我只是个普通的焦虑的大学生!我期待,总有一天我给您的回信也将是 轻松的口吻,而那一天,就是您的理论再次得到验证的一天。 丁楠 俯首甘为企业牛 亲爱的徐老师 我曾经给您写过信,不知道您对我是否还有印象。我是财经大学99级会计 系的学生柴京,将于今年暑假毕业。 我大三开始有出国念头,但由于近两年美国的签证问题等使得出国变得更 难,尤其MBA要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学费更是拦路虎。家里只能算是小 康,对于100多万的MBA费用还是负担不起的。纯粹是为了奔文凭去,投入产出 率也不高。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工作两年再申请出国这条道路。(徐小平注:即 使家里有一百万可以烧,本来也应该这样。) 您也知道,今年就业形势十分不好,尤其是外地学生,就更不用说。我觉 得根据自己的条件进入名牌大公司不是问题,所以也一直用心准备。在此,我 想您一定会问我是否申请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因为我看到好多出国申请者都 在“四大”工作的背景,这对申请是十分有利的。我原来也是这么考虑的。 我的师兄师姐有很多在“四大”工作,从他们的言谈中给我的感觉是,“四 的当男的使”,不知道您是否听过这话。因此我放弃于“四大”的申请,等待 其他的公司。 谁知道,今年除了“四大”招的人比较多以外,知名的企业要么就不招 人,要么就招几个,直到今年3月中旬,我才收到了一份 -offer,来自一家跨国 物业管理公司,工作地点在财富大厦。我通过了有史以来参加过的最难的三轮 面试后,被录用。我的工作待遇,跟“四大”没法比。但我还是看重此公司是 本行业的全球老大,它们进入中国不久,而我所在的部门在北京的办事处刚成 立,业务也是刚开展。现在销售业务除了我以外,就剩负责这个部门的高级经 理,因此对我来说,应该存在很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 我最担心的是,从事房地产和物业工作与我本科所学的会计学无关,因此 我还打算报考ACCA,将来在管理领域有所建树。一个不熟悉的行业,三年的 间,不具有竞争力的薪水,对我来说,除了看重他的发展和自我挑战以外,还 是觉得有些 我甚至想推迟就业,一心准备出国。虽然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好工作可找 第19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辙。 一个人的一生由许多方面组成:事业、婚姻、家庭、朋友等等。其中事业 既是人维持生存的根本,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途径。记得曾读过一篇调 查,在失业的美国人中,绝大多数人感到沮丧的不是自己失去了某个工作,而 是失业令自己感到自己已经不再有用了。我想中国人应该也是一样吧。对于我 们大学生来说,虽然还谈不上失业,但那种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苦恼与彷徨却有 过之而无不及。如何寻找职业目标?读过您的著作及来信后,我根据自己的理 解,把它总结为:市场+兴趣。我想这个市场不是指狭义的热门行业,而是任 何一项针对不同的人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甚至考古学。考古学或许在很多人眼 中它是不折不扣的冷门,但若对它感兴趣,抓住机会钻研下去,也不失为一个 好职业。问题是,徐老师,我们还太年轻,如何抓得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如何 具备您所提出的vision从而抓住社会发展趋势?——这些问题或许太宽泛了, 也不是您的义务所在,但我仍迫切希望您能不吝赐教,点拨我一下。 这封信写得如此沉重,反观您的信却如此风趣诙谐不失严肃。请原谅,徐 老师,我只是个普通的焦虑的大学生!我期待,总有一天我给您的回信也将是 轻松的口吻,而那一天,就是您的理论再次得到验证的一天。 丁楠 俯首甘为企业牛 亲爱的徐老师: 我曾经给您写过信,不知道您对我是否还有印象。我是财经大学99级会计 系的学生柴京,将于今年暑假毕业。 我大三开始有出国念头,但由于近两年美国的签证问题等使得出国变得更 难,尤其MB A要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学费更是拦路虎。家里只能算是小 康,对于100多万的MBA费用还是负担不起的。纯粹是为了奔文凭去,投入产出 率也不高。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工作两年再申请出国这条道路。(徐小平注:即 使家里有一百万可以烧,本来也应该这样。) 您也知道,今年就业形势十分不好,尤其是外地学生,就更不用说。我觉 得根据自己的条件进入名牌大公司不是问题,所以也一直用心准备。在此,我 想您一定会问我是否申请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因为我看到好多出国申请者都 有在“四大”工作的背景,这对申请是十分有利的。我原来也是这么考虑的。 我的师兄师姐有很多在“四大”工作,从他们的言谈中给我的感觉是,“四 大”是压榨人的地方,没有培训,没有企业文化,纯粹“把男的当牲口使,女 的当男的使”,不知道您是否听过这话。因此我放弃了“四大”的申请,等待 其他的公司。 谁知道,今年除了“四大”招的人比较多以外,知名的企业要么就不招 人,要么就招几个,直到今年3月中旬,我才收到了一份Offer,来自一家跨国 物业管理公司,工作地点在财富大厦。我通过了有史以来参加过的最难的三轮 面试后,被录用。我的工作待遇,跟“四大”没法比。但我还是看重此公司是 本行业的全球老大,它们进入中国不久,而我所在的部门在北京的办事处刚成 立,业务也是刚开展。现在销售业务除了我以外,就剩负责这个部门的高级经 理,因此对我来说,应该存在很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 我最担心的是,从事房地产和物业工作与我本科所学的会计学无关,因此 我还打算报考ACCA,将来在管理领域有所建树。一个不熟悉的行业,三年的时 间,不具有竞争力的薪水,对我来说,除了看重他的发展和自我挑战以外,还 是觉得有些忐忑。 我甚至想推迟就业,一心准备出国。虽然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好工作可找 第 19 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了。但心里却又犹豫,因为我相信自己的实力,在这个新来中国的国际大公司 能干出不错的成绩,三年后再出国不迟。 但是那时候出国,我的这些工作经验对我想去的商学院还会有帮助吗?在这 个转折时期,我该给自己怎样的定位呢?选择工作还是暂时失业在家一心准备 出国呢?或者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相信您也从我的话中看到了我矛盾的心 理。徐老师,真心希望能得到您的答复和建议。我将热切地等待您的回音。 您的学生,柴京 亲爱的柴京 你放弃了争取去“四大”会计事务所工作,实在是一个荒谬的错误。这个 错误,基于你自己心态不对,缺少一种应有的就业心态和职员心态。在现代企 业里当牛当马,我看没有什么错——别说公司,如果一个人自己不把自己当作 牲口使的话,他是垦不了荒耕不了田种不了瓜结不了果的 敢于放弃“四大”的人,就敢拒绝任何成功。你现在的犹豫,就是企图拒 绝另外一次在我看来是绝好的工作机会。不纠正你目前这个心态,参加任何工 作、在任何公司(除了国营公司以外,在那里,人人都是主人,所以,人人都不 干活),你都会遭到重大挫折。挫折一般会有两个结果,一种人在失败中痛定思 痛,带着流血的伤口接受崭新的就业文化;另一种人知难而退,因噎废食,迅 速成为时代的弃儿,换言之,成为怨天尤人的失败者 怨天尤人者也许是对的,因为这个急剧发展的社会,变化最大因此导致不 适应的,就是人才成长的 和纵横市场的“人”。无数的“失败者 就是因为没有与新的就业文化(也就是现代企业所代表的就业文化)结合起来的 人 “四大”所代表的企业文化,是财富五百强公司典型的企业文化。它是中 国企业极其需要汲取和补充的文化,是江主席“三个代表”里面的两个代表 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毫无疑问,没有“先进的文化”,何以能够产生财富 五百强那种令中国社会心驰神往的“先进生产力”啊 而你,却在排斥这种文化,躲避这些企业。怎么能不让徐老师我老人家, 对你的前途忧心忡忡!现在你找到的这家公司,从事的行业虽然与会计工作没 有直接关系,但它是商业、市场、管理的第一线。据你说,还是一家国际范围 的行业老大,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你是否得到了自己预期的什么职位 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面临的这个选择,会对你的从业心态和职业前途带来另 外一次新的挑战。这个挑战的结果,是你急流勇进,迅速融入这个现代社会以 及使得这个现代社会繁荣起来的现代企业文化里去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个分支的质量好坏,决定了房地 产自身的后续价值。北京城里经常传来物业和业主打架的事情。这种事情 般只在原始社会才会发生,但却发生在我最热爱的北京。业主是产业的主人 在这个保护私有财产显然做得不够的社会里,业主们却经常沦落为物业的奴 隶,成为开发商的阶下囚。颠倒的物业管理世界,多么需要未来的物业管理专 家把它颠倒过来!在这个颠倒的过程中,有多少商机,有多少职业前景,有多 少发展空间,有多少挣大钱的好机会啊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个人经历过的往事:1988年我在美国华盛顿打工的 那个小小的餐馆,属于一个不大不小的物业公司管理。公司经理定期过来收房 租,这个人来到这里,拿走老板几乎半个月的利润之后,还总要大吃大喝 次。老板经常在背后骂他:这狗娘养的,还哈佛MA呢,无 当时我听了很吃惊,因为我以为哈佛的MBA都在白宫和联合国做事呢,没想 到也就是做一个普通的经理人!这就是美国。如果连物业管理都有哈佛或其他 第20页
《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图》 了。但心里却又犹豫,因为我相信自己的实力,在这个新来中国的国际大公司 能干出不错的成绩,三年后再出国不迟。 但是那时候出国,我的这些工作经验对我想去的商学院还会有帮助吗?在这 个转折时期,我该给自己怎样的定位呢?选择工作还是暂时失业在家一心准备 出国呢?或者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相信您也从我的话中看到了我矛盾的心 理。徐老师,真心希望能得到您的答复和建议。我将热切地等待您的回音。 您的学生,柴京 亲爱的柴京: 你放弃了争取去“四大”会计事务所工作,实在是一个荒谬的错误。这个 错误,基于你自己心态不对,缺少一种应有的就业心态和职员心态。在现代企 业里当牛当马,我看没有什么错——别说公司,如果一个人自己不把自己当作 牲口使的话,他是垦不了荒耕不了田种不了瓜结不了果的。 敢于放弃“四大”的人,就敢拒绝任何成功。你现在的犹豫,就是企图拒 绝另外一次在我看来是绝好的工作机会。不纠正你目前这个心态,参加任何工 作、在任何公司(除了国营公司以外,在那里,人人都是主人,所以,人人都不 干活),你都会遭到重大挫折。挫折一般会有两个结果,一种人在失败中痛定思 痛,带着流血的伤口接受崭新的就业文化;另一种人知难而退,因噎废食,迅 速成为时代的弃儿,换言之,成为怨天尤人的失败者。 怨天尤人者也许是对的,因为这个急剧发展的社会,变化最大因此导致不 适应的,就是人才成长的“天”,和纵横市场的“人”。无数的“失败者”, 就是因为没有与新的就业文化(也就是现代企业所代表的就业文化)结合起来的 人。 “四大”所代表的企业文化,是财富五百强公司典型的企业文化。它是中 国企业极其需要汲取和补充的文化,是江主席“三个代表”里面的两个代表: 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毫无疑问,没有“先进的文化”,何以能够产生财富 五百强那种令中国社会心驰神往的“先进生产力”啊! 而你,却在排斥这种文化,躲避这些企业。怎么能不让徐老师我老人家, 对你的前途忧心忡忡!现在你找到的这家公司,从事的行业虽然与会计工作没 有直接关系,但它是商业、市场、管理的第一线。据你说,还是一家国际范围 的行业老大,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你是否得到了自己预期的什么职位 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面临的这个选择,会对你的从业心态和职业前途带来另 外一次新的挑战。这个挑战的结果,是你急流勇进,迅速融入这个现代社会以 及使得这个现代社会繁荣起来的现代企业文化里去。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个分支的质量好坏,决定了房地 产自身的后续价值。北京城里经常传来物业和业主打架的事情。这种事情,一 般只在原始社会才会发生,但却发生在我最热爱的北京。业主是产业的主人, 在这个保护私有财产显然做得不够的社会里,业主们却经常沦落为物业的奴 隶,成为开发商的阶下囚。颠倒的物业管理世界,多么需要未来的物业管理专 家把它颠倒过来!在这个颠倒的过程中,有多少商机,有多少职业前景,有多 少发展空间,有多少挣大钱的好机会啊!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个人经历过的往事:1988年我在美国华盛顿打工的 那个小小的餐馆,属于一个不大不小的物业公司管理。公司经理定期过来收房 租,这个人来到这里,拿走老板几乎半个月的利润之后,还总要大吃大喝一 次。老板经常在背后骂他:这狗娘养的,还哈佛MBA呢,无耻! 当时我听了很吃惊,因为我以为哈佛的MBA都在白宫和联合国做事呢,没想 到也就是做一个普通的经理人!这就是美国。如果连物业管理都有哈佛或其他 第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