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聿东等:数字期权理论研究进展 数字期权理论研究进展 戚聿东孙洁李峰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数宇经济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迅速崛起颠覆了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 逻辑。数字经济企业“值钱不赚钱″现象与传统行业企业“赚钱不值钱″现象并存,使得以利润和现 金流为基础的传统估值理论的解释力大打折扣。因此,近年来囯外学者结合实物期权和数字经济 领域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了旨在解释数宇技术投资潜在价值的数宇期权理论,为数宇经济企业估 值和传统企业数宇化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从数宇期权的概念界定、生成机制、识 别途径和经济价值等四个方面,对教字期权理论进行评述。现有研究表明,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知 识、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平台投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数字期权,这些数字期权会对企业敏捷 性、企业家警觉性、生成能力、吸收能力、突破式创新、企业绩效和IT能力投资等诸多方面起到积 极的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提升数字经济企业估值。本文以数宇期权估值、数字期权思维和数字期权 流程为一体的分析框架,可为更准确地为数宇技术投资价值评估提供崭新的微观视角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投资数宇期权实物期权价值评估 当今世界正在加速向以数字经济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世界主要国家 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加大数字技术创新投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数字经济企业 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这些已经成为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手段。但与实体投资驱 动的传统经济不同,数字经济具有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 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核心推动力,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作为驱动 产业升级转型和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引擎等系列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数字技术投资的经济效益更多 体现为与实体经济融合而间接发挥其潜在的战略价值。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G20国家 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大部分G20国家的融合型数字经济规模占总体数字经济规模的比重 都超过了70%⑩。这使得基于确定性利润或现金流的传统投资估值方法在数字经济领域容易出现 失灵,甚至产生误导。如何准确而全面地评估数字技术投资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数字经济 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数字技术发展则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体 现②。自 Clemons8. Weber(1990)、 Dos santos(1991)提出以实物期权方法修正传统基于利润和现 戚幸东,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875,电子邮箱:qiudong966@126.com;孙洁、李 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070,电子邮箱:sanjie9207@163.com,lifeng@cueb.edu.cn。感谢 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文责自负。 ①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定义,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 经济基础部分,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产业数字化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主要 是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而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的部分 ②本文所述的数字技术主要指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 技术,也即数字技术投资同样具备传统信息技术投资的主要特征,现有文献也将两者进行了等同对待。为研究方便, 未有特殊说明,本文中两者也可替代使用。同时,为研究方便,本文将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system)并人信息技术 (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119
数字期权理论研究进展 戚聿东 孙 洁 李 峰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数字经济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迅速崛起颠覆了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 逻辑。数字经济企业“值钱不赚钱”现象与传统行业企业“赚钱不值钱”现象并存,使得以利润和现 金流为基础的传统估值理论的解释力大打折扣。因此,近年来国外学者结合实物期权和数字经济 领域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了旨在解释数字技术投资潜在价值的数字期权理论,为数字经济企业估 值和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从数字期权的概念界定、生成机制、识 别途径和经济价值等四个方面,对数字期权理论进行评述。现有研究表明,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知 识、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平台投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数字期权,这些数字期权会对企业敏捷 性、企业家警觉性、生成能力、吸收能力、突破式创新、企业绩效和IT 能力投资等诸多方面起到积 极的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提升数字经济企业估值。本文以数字期权估值、数字期权思维和数字期权 流程为一体的分析框架,可为更准确地为数字技术投资价值评估提供崭新的微观视角。 关键词: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投资 数字期权 实物期权 价值评估 当今世界正在加速向以数字经济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世界主要国家 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加大数字技术创新投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数字经济企业 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这些已经成为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手段。但与实体投资驱 动的传统经济不同,数字经济具有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 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核心推动力,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作为驱动 产业升级转型和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引擎等系列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数字技术投资的经济效益更多 体现为与实体经济融合而间接发挥其潜在的战略价值。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G20国家 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大部分 G20国家的融合型数字经济规模占总体数字经济规模的比重 都超过了70%①。这使得基于确定性利润或现金流的传统投资估值方法在数字经济领域容易出现 失灵,甚至产生误导。如何准确而全面地评估数字技术投资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数字经济 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数字技术发展则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体 现②。自 Clemons& Weber(1990)、DosSantos(1991)提出以实物期权方法修正传统基于利润和现 — 119 — 戚聿东等:数字期权理论研究进展 ① ② 戚聿东,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875,电子邮箱:qiyudong1966@126.com;孙洁、李 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070,电子邮箱:sunjie9207@163.com,lifeng@cueb.edu.cn。感谢 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文责自负。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定义,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 经济基础部分,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产业数字化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主要 是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而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的部分。 本文所述的数字技术主要指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 技术,也即数字技术投资同样具备传统信息技术投资的主要特征,现有文献也将两者进行了等同对待。为研究方便, 未有特殊说明,本文中两者也可替代使用。同时,为研究方便,本文将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并入信息技术 (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
螈学貉態2019年第5期 金流的估值方法对IT投资估值的不足以来,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Ullrich,2013)。这些研究成果为数字技术投资价值评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依然存在两方面的 局限:一方面,以往实物期权视角更加侧重于IT投资对企业财务绩效和经营灵活性产生的积极影 响,而忽视了IT投资对企业业务流程、知识系统以及产品和服务质量带来的提升效应。另一方面, 实物”概念已经不能很好地体现新一代数字技术的价值创造特征。为更好地推进“实物期权”思想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Sambamurthy et al(2003)首次提出“数字期权”( digital options)概念。经 过十余年的发展,数字期权领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迄今尚未有一篇系统的综述性 论文。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数字期权的概念界定和类别划分进行分析。其次,从数字化流程、数字化 知识、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平台等四个方面对数字期权的生成机制进行阐述;同时,基于数字期权概 念界定、类别划分和生成机制的相关文献,对数字期权的识别方法进行分析。再次,从企业敏捷性、 企业家警觉性、生成能力、吸收能力、突破式创新、企业绩效和IT能力投资等七个方面对数字期权的 经济价值进行总结;进一步,从估值方法、思维方式和业务流程等三个维度对数字期权的应用进行扩 展性讨论。最后,对数字期权理论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数字期权的概念 作为数字期权理论的基础和核心范畴,对数字期权概念进行科学的定义既是构建科学的数字期 权理论的内在需要,也是区分金融期权、实物期权和数字期权的必然要求。自 Sambamurthy et al (2003)首次提出“数字期权”概念,十余年来,诸多学者对数字期权进行了研究,并对数字期权概念做 出了各自的解释,部分研究还对数字期权的类别进行了划分 (一)数字期权的定义 实物期权理论起始于金融期权理论在实物投资领域中的应用,数字期权理论则起始于实物期权 理论在IT投资领域中的应用。关于金融期权,根据Back8. Scholes(1973)、 Merton(1973)的定义 是一种赋予持有人在未来特定时间内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买入或出售某项特定资产的选择权利。 关于实物期权, Myers(1977)在首次提出该概念时将其定义为以可能有利的条件购买实物资产的投 资机会。 Trigeorgis(1993a)进一步将实物期权定义为非金融投资赋予企业在未来特定时间内及时 调整经营战略以最大化投资收益或最小化投资损失的权利。可以看岀,实物期权概念延续了金融期 权概念的核心思想,并突出体现非金融投资赋予企业的经营灵活性价值。而关于“数字期权”,Sam bamurthy et al(2003)在创造性地提出该概念时,将其定义为一组由信息技术投资引致的(IT-ena bled)以数字化业务流程和知识系统形式存在的IT能力①。这种IT能力由IT投资所产生,且至少 能够通过两条路径为企业提升基于未来战略目标的传统财务估值方法无法捕捉到的战略价值。其 中一条路径是,IT投资通过提升企业IT能力可以更好地完善用于自动化、信息化和集成活动的企 业内外部数字化业务流程。另一条路径是,IT投资通过提升企业IT能力,可以更好地完善用于产 生专业化知识和进行知识共享的企业内外部数字化知识系统。IT投资通过这两条路径所带来的业 务流程优化和知识系统完善的能力即为数字期权。这种能力的应用,也即数字期权的执行,不仅可 以直接提升企业未来的运营效率,还可以通过提升企业敏捷性和企业家警觉性来帮助企业快速利用 新兴和尚未开发的市场利基( niche),并帮助企业更快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可以看出,数字 期权概念延续了实物期权概念的核心思想,并突出体现数字技术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提升价 值。 Overby et al(2006)和 Wang et al(2015)的研究也均沿用了 Sambamurthy et al(2003)对数字期 权的定义 ①“IT能力”的概念最早由 Ross et al(1996)提出,是指控制与IT相关的成本以及通过实施IT来实现企业目标 的能力,也可以更直接地理解为企业调用和部署IT资源的能力( Bharadwaj,2000)。 Sambamurthy et al(2003)将IT 能力视为企业利用IT优化业务流程和知识系统的能力。可见,IT能力投资是更广义上的IT投资。为研究方便,未 有特殊说明,本文将两者等同化对待 120
2019年第5期 金流的估值方法对IT 投资估值的不足以来,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Ullrich,2013)。这些研究成果为数字技术投资价值评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依然存在两方面的 局限:一方面,以往实物期权视角更加侧重于IT 投资对企业财务绩效和经营灵活性产生的积极影 响,而忽视了IT 投资对企业业务流程、知识系统以及产品和服务质量带来的提升效应。另一方面, “实物”概念已经不能很好地体现新一代数字技术的价值创造特征。为更好地推进“实物期权”思想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的应用,Sambamurthyetal(2003)首次提出“数字期权”(digitaloptions)概念。经 过十余年的发展,数字期权领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迄今尚未有一篇系统的综述性 论文。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数字期权的概念界定和类别划分进行分析。其次,从数字化流程、数字化 知识、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平台等四个方面对数字期权的生成机制进行阐述;同时,基于数字期权概 念界定、类别划分和生成机制的相关文献,对数字期权的识别方法进行分析。再次,从企业敏捷性、 企业家警觉性、生成能力、吸收能力、突破式创新、企业绩效和IT 能力投资等七个方面对数字期权的 经济价值进行总结;进一步,从估值方法、思维方式和业务流程等三个维度对数字期权的应用进行扩 展性讨论。最后,对数字期权理论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一、数字期权的概念 作为数字期权理论的基础和核心范畴,对数字期权概念进行科学的定义既是构建科学的数字期 权理论的内在需要,也是区分金融期权、实物期权和数字期权的必然要求。自 Sambamurthyetal (2003)首次提出“数字期权”概念,十余年来,诸多学者对数字期权进行了研究,并对数字期权概念做 出了各自的解释,部分研究还对数字期权的类别进行了划分。 (一)数字期权的定义 实物期权理论起始于金融期权理论在实物投资领域中的应用,数字期权理论则起始于实物期权 理论在IT 投资领域中的应用。关于金融期权,根据 Black & Scholes(1973)、Merton(1973)的定义, 是一种赋予持有人在未来特定时间内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买入或出售某项特定资产的选择权利。 关于实物期权,Myers(1977)在首次提出该概念时将其定义为以可能有利的条件购买实物资产的投 资机会。Trigeorgis(1993a)进一步将实物期权定义为非金融投资赋予企业在未来特定时间内及时 调整经营战略以最大化投资收益或最小化投资损失的权利。可以看出,实物期权概念延续了金融期 权概念的核心思想,并突出体现非金融投资赋予企业的经营灵活性价值。而关于“数字期权”,Sam bamurthyetal(2003)在创造性地提出该概念时,将其定义为一组由信息技术投资引致的(IT-ena bled)以数字化业务流程和知识系统形式存在的IT 能力①。这种IT 能力由IT 投资所产生,且至少 能够通过两条路径为企业提升基于未来战略目标的传统财务估值方法无法捕捉到的战略价值。其 中一条路径是,IT 投资通过提升企业IT 能力可以更好地完善用于自动化、信息化和集成活动的企 业内外部数字化业务流程。另一条路径是,IT 投资通过提升企业IT 能力,可以更好地完善用于产 生专业化知识和进行知识共享的企业内外部数字化知识系统。IT 投资通过这两条路径所带来的业 务流程优化和知识系统完善的能力即为数字期权。这种能力的应用,也即数字期权的执行,不仅可 以直接提升企业未来的运营效率,还可以通过提升企业敏捷性和企业家警觉性来帮助企业快速利用 新兴和尚未开发的市场利基(niche),并帮助企业更快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可以看出,数字 期权概念延续了实物期权概念的核心思想,并突出体现数字技术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提升价 值。Overbyetal(2006)和 Wangetal(2015)的研究也均沿用了Sambamurthyetal(2003)对数字期 权的定义。 — 120 — ①“IT能力”的概念最早由 Rossetal(1996)提出,是指控制与IT 相关的成本以及通过实施IT 来实现企业目标 的能力,也可以更直接地理解为企业调用和部署IT 资源的能力(Bharadwaj,2000)。Sambamurthyetal(2003)将IT 能力视为企业利用IT优化业务流程和知识系统的能力。可见,IT能力投资是更广义上的IT 投资。为研究方便,未 有特殊说明,本文将两者等同化对待
戚聿东等:数字期权理论研究进展 早期的数字期权文献倾向于从数字技术功能性特征对数字期权概念进行界定,但随着数字期权 理论的发展,针对数字期权的概念界定也存在着一种直接借鉴实物期权概念的趋势。例如, Karim etal(2009)在探讨企业资源规划(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简称ERP)系统投资对数字期权影 响时,虽然借鉴了 Sambamurthy et al(2003)和 Overby et al(2006)的分析框架,将数字期权定义为 组能够完善用于支持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和集成化的数字化组织流程(如客户获取、订单完成、供应 链、产品创新、制造、物流和分销网络等)的IT能力,但同时也认为这种数字期权的产生更像是IT投 资所创造的一种“增长”期权( Karimi et al,2009)。尤其是在IT投资的初始阶段,成功的投资不仅会 带来预期的现金流,还会为一系列后续相关投资提供前提和机会,从而有利于企业获得超出最初预 期范围的未来增长机会价值( Tiwana et al,2006)。与 Karimi et al(2009)的观点一致, Woodard et al (2013)在研究企业数字业务战略时也认为,数字期权是一种企业通过IT投资而拥有的进一步开发 新技术的机会。 Rolland et al(2018)则进一步地将数字平台中的数字期权定义为企业投资新的数字 技术所产生的潜在的增加平台价值的机会,且这种机会更多地表现为能够实现数字平台边界资源之 间互动的投资机会,如通过整合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内容、其他技术和信息资源而产生 的新投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 Woodard et al(2013)还将数字期权定义为一种企业通过IT投资而 拥有的减轻新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的手段,这种定义更贴近于将数字期权看作为IT投 资所创造的一种“延迟”期权,即赋予投资者推迟后续相关投资的选择权利,以解决即刻投资所面临 的一系列不确定性。 (二)数字期权的分类 无论是从数字技术功能性特征视角将数字期权看作为一组IT投资所引致的IT能力,还是直接 借鉴实物期权概念将数字期杈看作为一种I投资所产生的增长期权或延迟期权,两种定义都侧重 对数字期权的来源和存在性进行描述,而缺乏对数字期权存在状态的描述。例如,现实中可能会出 现:虽然存在但对企业没有价值的数字期权,或对企业有价值但受自身能力限制和外部环境制约而 无法利用的数字期权。这些数字期权的存在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提升。因此,考虑数字期权的存 在状态,将对数字期权的价值实现有重要作用。基于此, Sandberg et al(2014)在 Bowman8.Hury (1993)提出的“期权链”( option chain)①基础上,通过与金融期权进行对比,将数字期权划分为可用 的数字期权( available digital option)、可操作的数字期权( actionable digital option)和已实现的数字 期权( realized digital option)等三种类型,并分别进行了定义。其中,可用的数字期权是指一系列等 待企业识别的潜在的IT能力投资机会;可操作的数字期权是指在工作流程改进期间已经通过检查 并发现既合意又可行的IT能力投资机会;已实现的数字期权是指已经被利用的IT能力投资机会 这种数字期权的类型划分和概念界定也得到了 Sahn et al(2015)和 Singh et al(2017)研究的支持。 基于存在状态的数字期权类别划分有利于判别不同价值实现程度的数字期权,但却很难对同 状态下的不同数字期权进行类别区分,从而也很难系统地对数字期权进行开发和利用。基于此 Wang et al(2015)在 Sambamurthy et al(2003)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数字期权的生成路径将数字期权 划分为流程广度期权( process reach options)、流程深度期权( process rich options)、知识广度期权 ( knowledge reach options)和知识深度期权( knowledge richness options)等四种类型,并分别进行了 定义。其中,流程广度期权是指IT投资所引致的能够拓展企业业务流程通用、集成和连接范围的能 力;流程深度期权是指I投资所引致的能够提升企业业务流程中信息质量的能力,以及使用这些信 息重新设计流程的能力;知识广度期权是指IT投资所引致的能够提升企业知识系统全面性和可获 取性的能力;知识深度期权是指IT投资所引致的能够提升企业内外部知识共享程度和隐性知识利 用效率的能力 ①“期权链”是指金融期权以影子期权( shadow option)、实物期权( real option)和已行使期权 种前后衔接、互为依存的期权形式而存在的状态。其中,影子期权是指等待被识别的期权;实物期权是指可以选择进 行少量初始投资就可以获得的对未来投资的优先权;已行使期权是通过大规模投资被激活的期权
早期的数字期权文献倾向于从数字技术功能性特征对数字期权概念进行界定,但随着数字期权 理论的发展,针对数字期权的概念界定也存在着一种直接借鉴实物期权概念的趋势。例如,Karimi etal(2009)在探讨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简称 ERP)系统投资对数字期权影 响时,虽然借鉴了Sambamurthyetal(2003)和 Overbyetal(2006)的分析框架,将数字期权定义为一 组能够完善用于支持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和集成化的数字化组织流程(如客户获取、订单完成、供应 链、产品创新、制造、物流和分销网络等)的IT 能力,但同时也认为这种数字期权的产生更像是IT 投 资所创造的一种“增长”期权(Karimietal,2009)。尤其是在IT 投资的初始阶段,成功的投资不仅会 带来预期的现金流,还会为一系列后续相关投资提供前提和机会,从而有利于企业获得超出最初预 期范围的未来增长机会价值(Tiwanaetal,2006)。与 Karimietal(2009)的观点一致,Woodardetal (2013)在研究企业数字业务战略时也认为,数字期权是一种企业通过IT 投资而拥有的进一步开发 新技术的机会。Rollandetal(2018)则进一步地将数字平台中的数字期权定义为企业投资新的数字 技术所产生的潜在的增加平台价值的机会,且这种机会更多地表现为能够实现数字平台边界资源之 间互动的投资机会,如通过整合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内容、其他技术和信息资源而产生 的新投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Woodardetal(2013)还将数字期权定义为一种企业通过IT 投资而 拥有的减轻新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的手段,这种定义更贴近于将数字期权看作为IT 投 资所创造的一种“延迟”期权,即赋予投资者推迟后续相关投资的选择权利,以解决即刻投资所面临 的一系列不确定性。 (二)数字期权的分类 无论是从数字技术功能性特征视角将数字期权看作为一组IT 投资所引致的IT 能力,还是直接 借鉴实物期权概念将数字期权看作为一种IT 投资所产生的增长期权或延迟期权,两种定义都侧重 对数字期权的来源和存在性进行描述,而缺乏对数字期权存在状态的描述。例如,现实中可能会出 现:虽然存在但对企业没有价值的数字期权,或对企业有价值但受自身能力限制和外部环境制约而 无法利用的数字期权。这些数字期权的存在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提升。因此,考虑数字期权的存 在状态,将对数字期权的价值实现有重要作用。基于此,Sandbergetal(2014)在 Bowman & Hurry (1993)提出的“期权链”(optionchain)①基础上,通过与金融期权进行对比,将数字期权划分为可用 的数字期权(availabledigitaloption)、可操作的数字期权(actionabledigitaloption)和已实现的数字 期权(realizeddigitaloption)等三种类型,并分别进行了定义。其中,可用的数字期权是指一系列等 待企业识别的潜在的IT 能力投资机会;可操作的数字期权是指在工作流程改进期间已经通过检查, 并发现既合意又可行的IT 能力投资机会;已实现的数字期权是指已经被利用的IT 能力投资机会。 这种数字期权的类型划分和概念界定也得到了Svahnetal(2015)和Singhetal(2017)研究的支持。 基于存在状态的数字期权类别划分有利于判别不同价值实现程度的数字期权,但却很难对同一 状态下的不同数字期权进行类别区分,从而也很难系统地对数字期权进行开发和利用。基于此, Wangetal(2015)在Sambamurthyetal(2003)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数字期权的生成路径将数字期权 划分为流程广度期权(processreachoptions)、流程深度期权(processrichoptions)、知识广度期权 (knowledgereachoptions)和知识深度期权(knowledgerichnessoptions)等四种类型,并分别进行了 定义。其中,流程广度期权是指IT 投资所引致的能够拓展企业业务流程通用、集成和连接范围的能 力;流程深度期权是指IT 投资所引致的能够提升企业业务流程中信息质量的能力,以及使用这些信 息重新设计流程的能力;知识广度期权是指IT 投资所引致的能够提升企业知识系统全面性和可获 取性的能力;知识深度期权是指IT 投资所引致的能够提升企业内外部知识共享程度和隐性知识利 用效率的能力。 — 121 — 戚聿东等:数字期权理论研究进展 ①“期权链”是指金融期权以影子期权(shadowoption)、实物期权(realoption)和已行使期权(struckoption)等三 种前后衔接、互为依存的期权形式而存在的状态。其中,影子期权是指等待被识别的期权;实物期权是指可以选择进 行少量初始投资就可以获得的对未来投资的优先权;已行使期权是通过大规模投资被激活的期权
螈学貉態2019年第5期 综合来看,对数字期权进行概念界定和类别划分是一个伴随着数字期权理论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认识过程。在概念提出初期,以 Sambamurthy et al(2003)和 Overby et al(2006)为代表,将数字期权 理解为IT投资所引致的一种组织的动态能力。随着理论的不断深化,以 Karimi et al(2009)、Woo- dard et al(2013)和 Rolland et al(2018)为代表,开始从更为成熟的实物期权研究领域中寻找理论支 撑,将数字期权看作为一种增长型或延迟型实物期权。随着实践的不断应用,一方面,以 Sandberg etal(2014)、 Sahn et al(2015)和 Singh et al(201⑦)为代表,开始强调数字期权的存在状态,并据此 对数字期权进行了类别界定;另一方面,以 Wang et al(2015)为代表,开始强调数字期权的生成路 径,并据此对数字期权进行类别界定。未来随着数字期权理论的不断发展,数字期权的概念界定和 类别划分还将会基于金融期权理论、实物期权理论和数字技术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完善。 二、数字期权的生成 对生成机制的清晰描述是新概念提岀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对数字期权进行概念探讨的同时 关于产生数字期权的源泉是什么的问题也成为数字期权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 Sambamurthy et al (2003)在提出“数字期权”的同时,就提出“数字期权生成器”( digital options generators)的概念。这 一概念也得到了后续相关研究的沿用。但针对具体的“生成器”是什么以及如何生成数字期权?相 关研究却存在较大争论,并形成如下几种主要观点。 (一)生成于数字化流程 Sambamurthy et al(2003)认为IT能力投资会产生两个数字期权生成器。其中第一个即是数字 化业务流程,其对数字期权生成主要受数字化业务流程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因素制约。一方面, 数字化业务流程的广度是指企业通过IT设计的通用流程所涉及的跨部门单位、功能单元、地理区域 和价值网络合作伙伴的范围。这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技术包括ERP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客户关系管理(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简称CRM)和产品数 据管理等。另一方面,数字化业务流程的深度是指特定流程中所形成和积累的信息质量,以及这些 信息对其他流程和系统透明度及运行效率的提升潜能。这种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技术类型主要包括 决策建模和分析处理等。流程的广度和深度越大,其能够把握的潜在发展机会就会越大,其生成的 数字期权就会越大。上述观点尤为得到 Karimi et a(2009)研究的支持,他们通过ERP系统案例对 基于业务流程的数字期权生成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二)生成于数字化知识 Sambamurthy et al(2003)提出的另一个数字期权生成器是数字化知识系统。数字化知识系统 是指由IT支持的企业知识库和交流系统,以及由此产生的专业知识和观点的知识共享体系。其对 数字期权的生成同样受其广度和深度的影响。其中,数字化知识系统的广度是指企业知识库中编码 知识的全面性和可获取性。企业可以通过内联网、数据库和知识库等信息技术来提升其数字化知 识系统的广度,从而获取更多的数字期权。数字化知识系统的广度越大,企业内部知识的利用效 率就会越高,企业内部知识变成生产率的机会就会越大,其生成的数字期权就会越大。数字化知 识系统的深度是指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知识发展交流系统。企 业可以通过高级信息技术、视频会议系统、知识共享工具等信息技术来提升其数字化知识系统的 深度,从而获取更多的数字期权。数字化知识系统的深度越大,企业内外部的信任和协作程度就 会越高,企业把握内外部发展的机会就会越大,其生成的数字期权就会越大。这种观点尤为得到 Yoo et al(2015)研究的支持,他们通过问卷调查对基于数字化知识系统的数字期权生成机制进行 了实证检验 (三)生成于数字化设计 在传统行业中,与厂房、设备等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一样,外观设计也是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 Baldwin8. Clark(2006)就曾认为复杂工程系统的设计其实就是一系列具有经济价值的期权,并据 122
2019年第5期 综合来看,对数字期权进行概念界定和类别划分是一个伴随着数字期权理论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认识过程。在概念提出初期,以Sambamurthyetal(2003)和 Overbyetal(2006)为代表,将数字期权 理解为IT 投资所引致的一种组织的动态能力。随着理论的不断深化,以 Karimietal(2009)、Woo dardetal(2013)和 Rollandetal(2018)为代表,开始从更为成熟的实物期权研究领域中寻找理论支 撑,将数字期权看作为一种增长型或延迟型实物期权。随着实践的不断应用,一方面,以 Sandberg etal(2014)、Svahnetal(2015)和Singhetal(2017)为代表,开始强调数字期权的存在状态,并据此 对数字期权进行了类别界定;另一方面,以 Wangetal(2015)为代表,开始强调数字期权的生成路 径,并据此对数字期权进行类别界定。未来随着数字期权理论的不断发展,数字期权的概念界定和 类别划分还将会基于金融期权理论、实物期权理论和数字技术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完善。 二、数字期权的生成 对生成机制的清晰描述是新概念提出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对数字期权进行概念探讨的同时, 关于产生数字期权的源泉是什么的问题也成为数字期权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Sambamurthyetal (2003)在提出“数字期权”的同时,就提出“数字期权生成器”(digitaloptionsgenerators)的概念。这 一概念也得到了后续相关研究的沿用。但针对具体的“生成器”是什么以及如何生成数字期权?相 关研究却存在较大争论,并形成如下几种主要观点。 (一)生成于数字化流程 Sambamurthyetal(2003)认为IT 能力投资会产生两个数字期权生成器。其中第一个即是数字 化业务流程,其对数字期权生成主要受数字化业务流程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因素制约。一方面, 数字化业务流程的广度是指企业通过IT 设计的通用流程所涉及的跨部门单位、功能单元、地理区域 和价值网络合作伙伴的范围。这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技术包括 ERP、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简称 CRM)和产品数 据管理等。另一方面,数字化业务流程的深度是指特定流程中所形成和积累的信息质量,以及这些 信息对其他流程和系统透明度及运行效率的提升潜能。这种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技术类型主要包括 决策建模和分析处理等。流程的广度和深度越大,其能够把握的潜在发展机会就会越大,其生成的 数字期权就会越大。上述观点尤为得到 Karimietal(2009)研究的支持,他们通过 ERP系统案例对 基于业务流程的数字期权生成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二)生成于数字化知识 Sambamurthyetal(2003)提出的另一个数字期权生成器是数字化知识系统。数字化知识系统 是指由IT 支持的企业知识库和交流系统,以及由此产生的专业知识和观点的知识共享体系。其对 数字期权的生成同样受其广度和深度的影响。其中,数字化知识系统的广度是指企业知识库中编码 知识的全面性和可获取性。企业可以通过内联网、数据库和知识库等信息技术来提升其数字化知 识系统的广度,从而获取更多的数字期权。数字化知识系统的广度越大,企业内部知识的利用效 率就会越高,企业内部知识变成生产率的机会就会越大,其生成的数字期权就会越大。数字化知 识系统的深度是指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知识发展交流系统。企 业可以通过高级信息技术、视频会议系统、知识共享工具等信息技术来提升其数字化知识系统的 深度,从而获取更多的数字期权。数字化知识系统的深度越大,企业内外部的信任和协作程度就 会越高,企业把握内外部发展的机会就会越大,其生成的数字期权就会越大。这种观点尤为得到 Yooetal(2015)研究的支持,他们通过问卷调查对基于数字化知识系统的数字期权生成机制进行 了实证检验。 (三)生成于数字化设计 在传统行业中,与厂房、设备等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一样,外观设计也是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 Baldwin& Clark(2006)就曾认为复杂工程系统的设计其实就是一系列具有经济价值的期权,并据 — 122 —
戚聿东等:数字期权理论研究进展 此提出“设计期权”( design option)的概念,以阐述设计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在数字经济中,与数 字化流程和数字化知识一样,数字化设计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Woodard et al(2013) 基于此提出,除了数字化流程和数字化知识外,作为企业重要的数字资源,数字化设计也是数字期权 的重要生成器。最常见的数字化设计是数字工件的设计,主要包括面向客户系统的设计组件(例如 用户界面)、架构设计元素(例如编程接口和设计规则)以及数据结构等。除此之外,数字化设计还包 括支持主营业务发展的内部系统和流程设计(例如管理身份信息)。这些数字化设计不仅具有直接 的获取现金流价值(例如专利算法或受版权保护的用户界面),还具有帮助企业进一步设计创新和改 进,从而把握未来发展机会的战略价值,这种面向未来的发展机会即是数字期权。企业可以通过提 升数字化设计的数量和质量两条路径来获取更多的数字期权。 (四)生成于数字化平台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数字化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平台来重新塑造其商业模式和 市场地位。针对数字平台的定义,现有文献主要有三个视角。首先是工程视角,认为数字平台是 种由稳定的核心组件和许多不断变化的外围组件构成的模块化的技术工件( Boudreau,2010)。其次 是经济视角,认为数字平台是一种打破传统市场桎梏和促进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有效互动的新型市 场( Ceccagnoli et al,2012)。最后是组织视角,认为数字平台是一种创新实践,其中参与者通过数字 生态系统和社会既有安排来组织和协调创新( Henfridsson,2013)。从工程视角出发, Saarikko (2014)认为数字平台具有整体发展稳定性和层次发展灵活性两个关键特征。其中,整体发展稳定性 是指相对于有限寿命和短期利润的产品,数字平台作为结构相对稳定的技术架构,可以更好地促进 企业进行产品及服务创新和追求长期利润;层次发展灵活性主要是指数字平台所包含的设备、网络 服务和内容等四个层次变化在时间上是相互独立的。四个层次中的任何一个层次平台都可以独立 地进行更换或升级,而无须修改或更换剩下三个层次。这种整体发展稳定性和层次发展灵活性为企 业不同类型的创新以及产品或服务定制化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机会,从而形成大量的数字期 权。从组织视角出发, Rolland et al(2018)也提出数字平台是数字期权重要的生成器,并认为数字平 台通过其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整合和利用现有平台的应用程 序、产品和服务的机会,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的通过边界资源与其他数字化平台进行融合和改进 的机会。这些机会本身就是数字期权。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投资数字基础设施和完善数字生态系统 来获取更多的数字期权。 综合来看,数字期权生成机制的理论研究是一个伴随着数字经济发展而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 当前的数字经济发展一方面体现为新兴数字经济企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为大规模的传统行 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知识和数字化设计作为数字期权生成器,在传统企 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而数字化平台作为数字期权生成器,则在以数字化产品或 服务为主要业务的数字经济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数字期权生 成器通常并非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对于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来说,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知识 和数字化设计可能会存在相互重叠、互为补充的关联关系。例如, Sambamurthy et al(2003)就认为 数字化业务流程是数字化知识系统的重要依托,数字化知识系统则是数字化业务流程的重要展示 Woodard et al(2013)认为数字化设计不仅包括数字化工件的设计,也包括对数字化业务流程和知识 系统的设计。对于发展数字平台的数字企业来说,数字化平台不仅可以与其他数字化平台相融,其 自身也包括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知识和数字化设计,并存在共生共荣的关联关系。 Saarikko(2014)指 出数字平台至少包括数字化设备、数字化网络、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知识四个部分。 Rolland et al (2018)也指出数字平台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数字化流程和数字化设计等多项内容 除了上述几项数字期权生成器之间的关联关系,企业内外部环境也会对数字期权的生成产生重 要影响,尤其是企业内部环境是现有数字期权文献研究的重点。 Karimi et al(2009)提出基于数字化 流程和数字化知识生成的数字期权只是一种潜在的可用数字期权,但这种数字期权最终能否被生成 123
此提出“设计期权”(designoption)的概念,以阐述设计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在数字经济中,与数 字化流程和数字化知识一样,数字化设计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Woodardetal(2013) 基于此提出,除了数字化流程和数字化知识外,作为企业重要的数字资源,数字化设计也是数字期权 的重要生成器。最常见的数字化设计是数字工件的设计,主要包括面向客户系统的设计组件(例如 用户界面)、架构设计元素(例如编程接口和设计规则)以及数据结构等。除此之外,数字化设计还包 括支持主营业务发展的内部系统和流程设计(例如管理身份信息)。这些数字化设计不仅具有直接 的获取现金流价值(例如专利算法或受版权保护的用户界面),还具有帮助企业进一步设计创新和改 进,从而把握未来发展机会的战略价值,这种面向未来的发展机会即是数字期权。企业可以通过提 升数字化设计的数量和质量两条路径来获取更多的数字期权。 (四)生成于数字化平台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数字化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平台来重新塑造其商业模式和 市场地位。针对数字平台的定义,现有文献主要有三个视角。首先是工程视角,认为数字平台是一 种由稳定的核心组件和许多不断变化的外围组件构成的模块化的技术工件(Boudreau,2010)。其次 是经济视角,认为数字平台是一种打破传统市场桎梏和促进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有效互动的新型市 场(Ceccagnolietal,2012)。最后是组织视角,认为数字平台是一种创新实践,其中参与者通过数字 生态系统 和 社 会 既 有 安 排 来 组 织 和 协 调 创 新 (Henfridsson,2013)。从 工 程 视 角 出 发,Saarikko (2014)认为数字平台具有整体发展稳定性和层次发展灵活性两个关键特征。其中,整体发展稳定性 是指相对于有限寿命和短期利润的产品,数字平台作为结构相对稳定的技术架构,可以更好地促进 企业进行产品及服务创新和追求长期利润;层次发展灵活性主要是指数字平台所包含的设备、网络、 服务和内容等四个层次变化在时间上是相互独立的。四个层次中的任何一个层次平台都可以独立 地进行更换或升级,而无须修改或更换剩下三个层次。这种整体发展稳定性和层次发展灵活性为企 业不同类型的创新以及产品或服务定制化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机会,从而形成大量的数字期 权。从组织视角出发,Rollandetal(2018)也提出数字平台是数字期权重要的生成器,并认为数字平 台通过其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整合和利用现有平台的应用程 序、产品和服务的机会,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的通过边界资源与其他数字化平台进行融合和改进 的机会。这些机会本身就是数字期权。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投资数字基础设施和完善数字生态系统 来获取更多的数字期权。 综合来看,数字期权生成机制的理论研究是一个伴随着数字经济发展而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 当前的数字经济发展一方面体现为新兴数字经济企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为大规模的传统行 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知识和数字化设计作为数字期权生成器,在传统企 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而数字化平台作为数字期权生成器,则在以数字化产品或 服务为主要业务的数字经济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数字期权生 成器通常并非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对于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来说,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知识 和数字化设计可能会存在相互重叠、互为补充的关联关系。例如,Sambamurthyetal(2003)就认为 数字化业务流程是数字化知识系统的重要依托,数字化知识系统则是数字化业务流程的重要展示。 Woodardetal(2013)认为数字化设计不仅包括数字化工件的设计,也包括对数字化业务流程和知识 系统的设计。对于发展数字平台的数字企业来说,数字化平台不仅可以与其他数字化平台相融,其 自身也包括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知识和数字化设计,并存在共生共荣的关联关系。Saarikko(2014)指 出数字平台至少包括数字化设备、数字化网络、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知识四个部分。Rollandetal (2018)也指出数字平台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数字化流程和数字化设计等多项内容。 除了上述几项数字期权生成器之间的关联关系,企业内外部环境也会对数字期权的生成产生重 要影响,尤其是企业内部环境是现有数字期权文献研究的重点。Karimietal(2009)提出基于数字化 流程和数字化知识生成的数字期权只是一种潜在的可用数字期权,但这种数字期权最终能否被生成 — 123 — 戚聿东等:数字期权理论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