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013 问题陈述二十四则。我认为这是最平实的说明。 《二十四诗品》名称中的“二十四”这个数字,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我说,没有什么奥秘,它只表示司空图对诗的意境、风格有所体会,体 会出“二十四种”。中国古代文学风格发展史的轨迹暗示人们,应该这 么看待问题。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就风格问题提出: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① 人们对这所谓“四科"的“四”,没有什么牵强附会的论说。 陆机在《文赋》中就风格问题提出: 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 铭博约而温润,藏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 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人们对上列十体风格的“十”,没有任何附会之说。评论家只指 出:“此言文体之殊途,由于物象之有别:风格之屡迁,由于情志之无 方。”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就风格品种指出: 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 ①[粱]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第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 2271页 ②[晋]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9页。 3程千帆著:《文论十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66页
014|二十四诗品校注译评 四曰显附,五日繁缛,六日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① 人们对这八种风格的“八”,也不曾有任何攀附之词。评论家只 说:“彦和之意,八体并陈,文状不同,而皆能成体,了无轻重之见存于 其间。”范文澜就此加按语:“彦和于新奇、轻靡二体,稍有贬意,大抵 指当时文风而言。 皎然《诗式·辨体有一十九字》: 高:风韵朗畅曰高。逸:体格闲放曰逸。贞:放词正直曰 贞。忠:临危不变日忠。节:持操不改曰节。志:立性不改曰 志。气:风情耿介曰气。情:缘境不尽日情。思:气多含蓄曰 思。德:词温而正曰德。诫:检束防闲曰诫。闲:情性疏野曰 闲。达:心迹旷诞曰达。悲:伤甚曰悲。怨:词调凄切曰怨。 意:立言盤泊日意。力:体裁劲健曰力。静:非如松风不动、林 狖未鸣,仍谓意中之静。远:非如渺渺望水、杳杏看山,乃谓意 中之远。 人们对这“一十九字”的“十九”没有发任何议论,而只是说:“十九 体所括示的是诗之外彰的风律及内蕴的体德。"⑤贬之者斥为“这种分 体,不伦不类”。 可是到了司空图提出“二十四诗品”,人们对“二十四”这个数字, 就觉得其中别有奥秘了。有人说: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 505页。 ②黄侃著:《文心雕龙札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95页 ③[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 507页 ④[唐]皎然著,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9一 71页。 ⑤罗根泽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42页。 6郭绍虞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52页
绪论「015 二十四在中国历代都具有最伟大、天下第一的含义,历代 凡最伟大的选择往往以二十四为限,如二十四孝、二十四友、二 十四贤。这个数目字在唐代也很流行。唐太宗选天下贤臣绘 画在凌烟阁的墙壁上,也只选了二十四人。般璠的《河岳英灵 集》所选唐代诗人中英灵者,也只限二十四人,表示个个皆为精 英…所以司空图用具有神圣性的数目字来表示,他这二十四 种风格是天下第一者。西 这里,我不得不说,这是有意夸饰之辞。“二十四”这一数字哪里有 什么“最伟大,天下第一的含义”!试就引文所举的例证略加分析: 1.《二十四孝》一书是元代郭居业辑成的,孝子中有黄山谷(庭 坚),这证明与司空图撰《二十四诗品》的“二十四”完全不相干。 2.“二十四友”,语见《晋书·刘琨传》,日:“秘书监贾谧参管朝政, 京师人士无不倾心。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之徒,并以文才降节事 谧,琨兄弟亦在其间,号日二十四友'。”显然“降节事谧”有轻视“二 十四友”意味,表明后人不曾把石崇、陆机等看成“最伟大,天下第一” 的人物。 3.《旧唐书·太宗纪下》日:贞观十七年正月,“诏图画司徒、赵国公 无忌(长孙无忌)等勋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这只能说,唐太宗选定 的二十四人图画凌烟阁,而这“二十四人”,也未必个个是“伟大人 物”。数字“二十四”中无奥秘或者伟大可言。 4.《旧唐书·太宗纪下》:贞观二十一年二月,“诏以左丘明、卜子 夏、公羊高、毅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 ①[新加坡]王润华著:《司空图新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年版,第212页。 ②[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第六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679页。 ③[后晋]刘朐等撰:《旧唐书》(第一册),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5页
016二十四诗品校注译评 子春、马融、卢植、郑康成、服子慎、何休、王肃、王辅嗣、杜元凯、范甯等 二十一人,代用其书,垂于国胄,自今有事于太学,并命配享宣尼庙 堂”①。这二十一贤就让他们是“二十一”人,决不去凑足“具有神圣性 的数目字二十四”。“二十四”有什么“神圣性”?夸张而已 5.殷璠《河岳英灵集》是专选盛唐诗歌的选集,录玄宗开元二年 (714年)至天宝十二载(753年)四十年间的二十四家诗,计二百三十 四首。这二十四人是:(卷上)常建、李白、王维、刘容虚、张渭、王季友 陶翰、李颀、高适,(卷中)岑参、崔颢、薛据、綦勿潜、孟浩然、崔国辅、储 光羲、王昌龄、贺兰进明,(卷下)崔署、王湾、祖咏、卢象、李嶷、阎防。 根据这份名单,读者应该明白,这只是殷蹯所选“盛唐”诗人中“二十四 人”的作品,而不是从全部唐诗中所选“二十四人”的作品。杜甫、白居 易、李商隐、杜牧等等,在唐代诗苑里都是光辉的名字。读者应实事求 是地理解引文中所谓“唐代诗人”的说法。 根据以上五条说明,似乎可以断言:二十四这个数目字没有什么 “神圣性”。因此我认为,《二十四诗品》标题中的“二十四”,没有任何 奥秘或神圣性 也有人说,《二十四诗品》与“二十四节气”大有关系,这叫“诗道沿 时”。 “二十四节气”指一年四季,每季六个节气,如立春、清明、夏至、白 露、冬至等等,一共二十四节气。我们总不能因为《诗品》描绘诗的意 境、风格而写了些景色,便把“二十四品”与“二十四节气”扯上关系 吧?如果硬要如此攀扯,那我要问:哪一品写“立春”?哪一品写“清 明”?哪一品写“夏至”?哪一品写“冬至”?等等。我以为,善于务虚 者也无法回复。如果有人就此谴责我头脑简单,我则说,这叫实事求 是。本来嘛,对诗人风格,古代评论家们各有体会,各自说出四种、八 ①[后晋]刘胸等撰:《旧唐书》(第一册),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9页
绪论017 种、十种、十九种、二十四种风格特征,这只能说,各人说了多少算多 少,不该对他们有所强求,便不必在“四”、“八”、“十”、“十九”、“二十 四”里找什么奥秘。以《诗品》而论,司空图体会出二十四种意境、风 格,这“二十四"就是二十四,其中没有任何奥秘! (二)评《诗品续解》所谓“脉络” 清道光四年(1824年),山东杨振纲撰《诗品续解》,在《自序》后,缀 以《琐言》,有日: 诗品者,品诗也。本属错举,原无次第。然细按之,却有脉 络可寻,故缀数言,系之篇首。虽无当于作者之意,庶有神于学 者之心。四 《续解》作者很坦率,他说明所谓“脉络”是他加进《诗品》的,而不 是《诗品》本身固有的。 对《诗品》,《续解》作者加进什么样的脉络呢?请看,他在每一品 之前写道: 诗文之道,或代圣贤立言,或自抒其怀抱,总要见得到,说 得出,务使健不可挠,牢不可破,才可当不朽之一,故先之以《雄 浑》 雄浑矣,又恐雄过于猛,浑流为浊。惟猛惟浊,诗之弃也, 故进之以《冲淡》。 冲淡矣,又恐绝无彩色,流入枯槁一路,则冲而漠,淡而厌 矣,何以夺人心目,故进之以《纤秾》 纤则易至于冗,秾则或伤于肥,此轻浮之弊所由滋也,故进 之以《沉著》。 ①[清]杨振纲著:《诗品续解·锁言二则》,见郭绍虞集解《诗品集解》,人民文 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