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看作者。鉴赏时要走进作者,了解作者所处的 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方面内容,了解 作者的创作风格 2005年北京卷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 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 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二.看作者。鉴赏时要走进作者,了解作者所处的 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方面内容,了解 作者的创作风格。 2005年北京卷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 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 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分析:回答此题,就要走近作者。 陆游的一生,处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年代,他生活在北 宋灭亡之际,幼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爱国精神的熏陶, 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从军抗金、誓杀敌寇、恢复失地的抱负, 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中年到过当时的国防前线, 写下不少战斗性的诗篇。但一直受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 居家乡,而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主线是抗敌复国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又由于对胜利的热切渴望和对未来的必然信念,因此感情 热烈奔放、境界雄伟壮阔,想象丰富奇特。 答案: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 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本诗主要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突出了烈土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书愤》着重表 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陆游的一生,处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年代,他生活在北 宋灭亡之际,幼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爱国精神的熏陶, 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从军抗金、誓杀敌寇、恢复失地的抱负, 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中年到过当时的国防前线, 写下不少战斗性的诗篇。但一直受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 居家乡,而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主线是抗敌复国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又由于对胜利的热切渴望和对未来的必然信念,因此感情 热烈奔放、境界雄伟壮阔,想象丰富奇特。 答案: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 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本诗主要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突出了烈土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书愤》着重表 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分析:回答此题,就要走近作者
看注释和诗前小序 一些古诗词前面有一个不长的“序”,或交代了创作的年 代,或交代创作的缘由,或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或交代了 创作的背景。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鉴 赏时不能忽视;如果诗词后面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 因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帮助解读诗词, 甚至有的还暗示题目的答案。 2005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未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三.看注释和诗前小序 一些古诗词前面有一个不长的“序”,或交代了创作的年 代,或交代创作的缘由,或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或交代了 创作的背景。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鉴 赏时不能忽视;如果诗词后面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 因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帮助解读诗词, 甚至有的还暗示题目的答案。 2005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