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高中2015届第四次模试考题 语文 本试题卷包括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第Ⅰ卷1至3页 第Ⅱ卷4至6页,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 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 回 第I卷(单项选题共27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本部分共3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洁癖/辟邪扎堆/扎针苔藓/脚癣曲髙和寡/曲尽其妙 B.模样/模本间距/间隙钦羡/顷刻义愤填膺/万马齐喑 C.雇佣/佣金骠勇/鱼鳔圈养/绢花不偏不颇/水泊梁山 D.菜畦/洼地顺遂/稻穗谄媚/谗言沆瀣一气/扛鼎之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精萃几率凌霄花犯而不校 B.通牒布署岔路口食不果腹 C.赋予防范协奏曲欢呼鹊跃 D.切磋坐镇捅娄子疾风劲草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上海世博会浦西远大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远大馆重新_,向社 会公众免费开放 ②农民工的工资充其量只是一种“裸工资”,而白领等群体账面上的 收入看似不高,有着或多或少的福利待遇,还有看得见的上升空间。 ③现在市场很乱,不仅价格乱,以次充好,的现象也特别严重。 A.起用虽然……却鱼龙混杂B.启用即使……也鱼目混珠 C.启用虽然……却鱼目混珠D.起用即使……也鱼龙混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巨额藏现”的官员只是贪腐群体中的极少部分,不藏人民币的官员可以 藏古玩、珠宝、黄金、首饰、奢侈品,甚至可以藏美金。这样拿人民币说 事,倘若人民币会说话,肯定会哭诉自己比窦娥还冤。 B.东莞一直被誉为珠三角的典型,利用国内外资金,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大 趋势,积极招商引资,20年内完成了从农业县到工业大市的转变。 C.虽然漫画作品不能与登上大雅之堂的油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相比,但是在 这个不乏投资者和收藏家的圈子里,还是充满了让人惊叹的市场奇迹。 D.尽管尚无明确迹象表明遗产税是否在我国开征,但在专家看来,厘清遗产税 的本质和目的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旧时,每当春节来临,人们都会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房、门上、灶前以 及神龛上,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既用以营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祈求 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
内江市高中 2015 届第四次模试考题 语 文 本试题卷包括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第Ⅰ卷 1 至 3 页, 第Ⅱ卷 4 至 6 页,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 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 回。 第Ⅰ卷(单项选题共 27 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本部分共 3 大题,9 小题。每小题 3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洁癖/辟邪 扎堆/扎针 苔藓/脚癣 曲高和寡/曲尽其妙 B.模样/模本 间距/间隙 钦羡/顷刻 义愤填膺/万马齐喑 C.雇佣/佣金 骠勇/鱼鳔 圈养/绢花 不偏不颇/水泊梁山 D.菜畦/洼地 顺遂/稻穗 谄媚/谗言 沆瀣一气/扛鼎之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精萃 几率 凌霄花 犯而不校 B.通牒 布署 岔路口 食不果腹 C.赋予 防范 协奏曲 欢呼鹊跃 D.切磋 坐镇 捅娄子 疾风劲草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上海世博会浦西远大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远大馆重新 ,向社 会公众免费开放。 ②农民工的工资充其量只是一种“裸工资”,而白领等群体 账面上的 收入看似不高, 有着或多或少的福利待遇,还有看得见的上升空间。 ③现在市场很乱,不仅价格乱,以次充好, 的现象也特别严重。 A. 起用 虽然……却 鱼龙混杂 B. 启用 即使……也 鱼目混珠 C. 启用 虽然……却 鱼目混珠 D. 起用 即使……也 鱼龙混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巨额藏现”的官员只是贪腐群体中的极少部分,不藏人民币的官员可以 藏古玩、珠宝、黄金、首饰、奢侈品,甚至可以藏美金。这样拿人民币说 事,倘若人民币会说话,肯定会哭诉自己比窦娥还冤。。 B.东莞一直被誉为珠三角的典型,利用国内外资金,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大 趋势,积极招商引资,20 年内完成了从农业县到工业大市的转变。 C.虽然漫画作品不能与登上大雅之堂的油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相比,但是在 这个不乏投资者和收藏家的圈子里,还是充满了让人惊叹的市场奇迹。 D.尽管尚无明确迹象表明遗产税是否在我国开征,但在专家看来,厘清遗产税 的本质和目的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旧时,每当春节来临,人们都会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房、门上、灶前以 及神龛上,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既用以营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祈求 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
然而,年画之于新年不仅是年味儿,更是沉甸甸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民间对年画中门神、灶神的崇拜信仰,最早可追溯至殷商。最迟在汉代,门神、 灶神已形成艺术雏形。至隋唐,门神题材糅进了儒道释的文化色彩,且显露出世 俗化的端倪。唐末,具有年画内涵的绘画虽不乏佳作,但未能形成独立画种。直 至北宋,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运用,奠定年画广泛传播的基础,木版年画得到发 展,进而形成年俗。元代,元曲对戏曲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反映男耕女织的“耕 织图”等题材进一步发展。明代,手工业的兴盛促进了年画作坊的繁荣。随着时 代变迁,由于人们对驱魔逐鬼的门神钟馗的信仰日渐淡化,盼望五谷丰收、百福 临门、子孙昌盛的思想日益浓厚,寓意吉祥的年画题材得到发展。清代,木版年 画不但开始吸收、借鉴西洋版画技法,还与戏曲、文学、音乐等相互渗透,形成 了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南北两大木版年画市场。新中国成立后,大量歌颂新 社会、新生活、新思想的题材画样涌现。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年画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但用色对比强烈,线条粗细反差大, 还常常阴刻、阳刻交错,纯朴、厚实、健壮的艺术风格显露出中原文化特色。人 物造型上,朱仙镇木版年画往往“头大身小”,装饰效果浓厚:人物面部形象 般不打“红脸蛋”,看起来自然和谐。动物造型艺术处理更自由,如老虎的形象, 传统民间工艺常处理为“黄老虎”或“红老虎”,朱仙镇年画则创造性地处理成 紫老虎”,赢得了广泛赞誉。但目前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究其 原因,一是从业劳动力不足,目前朱仙镇掌握雕版印刷技艺的艺人也越来越少 传统的矿、植物颜色磨制方法已鲜为人知,老字号多数都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二是创作、经营模式陈旧一一内容陈旧、固守传统版本和制作工艺,无法形成大 众化消费市场;小作坊经营,自我宣传缺位,各字号发展定位不明;粗制滥造的 情况普遍存在,使传统民间工艺的价值缩水。三是学术研究和学术互动不够,关 于木版年画的学术研讨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到木版年画制作工艺的改良及发 展策略的研究上 作为独立画种的年画,不仅仅是“年的画”,表达的不仅仅是年的期盼。年画中, 有与天地的交流,有对历史的回望、对祖先的怀念,有人们趋吉避凶的愿望,这 些根植于中国人心灵深处和中国文化深处的艺术表达,是传承和发展年画的基 点 (选自《年画:不仅仅是年的画》,有删改) 5.关于“年画”的发展,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年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到北宋时期年画得以广泛传播,木版 年画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年俗。 B.元曲对于戏曲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催生了男耕女织的“耕织图”等题 材 C.人们对驱魔逐鬼的门神钟馗的信仰日渐淡化,盼望五谷丰收、百福临 门、子孙昌盛的思想日益浓厚,是寓意吉祥的年画题材得到发展的一个 原因。 D.之所以在清朝能形成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南北两大木版年画市场, 是因为当时木版年画在吸收和借鉴了西洋绘画技法的同时,还与戏曲、 文学、音乐等相互渗透。 6.下列对制约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仙镇木版年画从业人员不足,雕版印刷技艺和传统的矿、植物颜色磨 制方法等面临着可能失传的危机,老字号都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然而,年画之于新年不仅是年味儿,更是沉甸甸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民间对年画中门神、灶神的崇拜信仰,最早可追溯至殷商。最迟在汉代,门神、 灶神已形成艺术雏形。至隋唐,门神题材糅进了儒道释的文化色彩,且显露出世 俗化的端倪。唐末,具有年画内涵的绘画虽不乏佳作,但未能形成独立画种。直 至北宋,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运用,奠定年画广泛传播的基础,木版年画得到发 展,进而形成年俗。元代,元曲对戏曲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反映男耕女织的“耕 织图”等题材进一步发展。明代,手工业的兴盛促进了年画作坊的繁荣。随着时 代变迁,由于人们对驱魔逐鬼的门神钟馗的信仰日渐淡化,盼望五谷丰收、百福 临门、子孙昌盛的思想日益浓厚,寓意吉祥的年画题材得到发展。清代,木版年 画不但开始吸收、借鉴西洋版画技法,还与戏曲、文学、音乐等相互渗透,形成 了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南北两大木版年画市场。新中国成立后,大量歌颂新 社会、新生活、新思想的题材画样涌现。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年画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但用色对比强烈,线条粗细反差大, 还常常阴刻、阳刻交错,纯朴、厚实、健壮的艺术风格显露出中原文化特色。人 物造型上,朱仙镇木版年画往往“头大身小”,装饰效果浓厚;人物面部形象一 般不打“红脸蛋”,看起来自然和谐。动物造型艺术处理更自由,如老虎的形象, 传统民间工艺常处理为“黄老虎”或“红老虎”,朱仙镇年画则创造性地处理成 “紫老虎”,赢得了广泛赞誉。但目前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究其 原因,一是从业劳动力不足,目前朱仙镇掌握雕版印刷技艺的艺人也越来越少, 传统的矿、植物颜色磨制方法已鲜为人知,老字号多数都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二是创作、经营模式陈旧——内容陈旧、固守传统版本和制作工艺,无法形成大 众化消费市场;小作坊经营,自我宣传缺位,各字号发展定位不明;粗制滥造的 情况普遍存在,使传统民间工艺的价值缩水。三是学术研究和学术互动不够,关 于木版年画的学术研讨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到木版年画制作工艺的改良及发 展策略的研究上。 作为独立画种的年画,不仅仅是“年的画”,表达的不仅仅是年的期盼。年画中, 有与天地的交流,有对历史的回望、对祖先的怀念,有人们趋吉避凶的愿望,这 些根植于中国人心灵深处和中国文化深处的艺术表达,是传承和发展年画的基 点。 (选自《年画:不仅仅是年的画》,有删改) 5.关于“年画”的发展,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年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到北宋时期年画得以广泛传播,木版 年画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年俗。 B.元曲对于戏曲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催生了男耕女织的“耕织图”等题 材。 C.人们对驱魔逐鬼的门神钟馗的信仰日渐淡化,盼望五谷丰收、百福临 门、子孙昌盛的思想日益浓厚,是寓意吉祥的年画题材得到发展的一个 原因。 D.之所以在清朝能形成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南北两大木版年画市场, 是因为当时木版年画在吸收和借鉴了西洋绘画技法的同时,还与戏曲、 文学、音乐等相互渗透。 6.下列对制约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仙镇木版年画从业人员不足,雕版印刷技艺和传统的矿、植物颜色磨 制方法等面临着可能失传的危机,老字号都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B.朱仙镇木版年画内容陈旧、固守传统版本和制作工艺,无法形成大众化 消费市场。 C.朱仙镇木版年画粗制滥造的情况严重,使传统民间工艺的价值降低 D.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学术研讨往往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到木版年画制作工 艺的改良及发展策略的研究上。 7.下列对原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时春节,人们在家里贴上年画,一方面是为了营造喜庆的新年气氛,另 一方面是为了祈福消灾。 B.年画的产生与人们对门神、灶神等的崇拜和信仰密切相关,但随着时代发 展,年画逐渐世俗化、生活化 C.朱仙镇木版年画色彩对比强烈,线条粗细反差大,阴刻、阳刻交错,形成 了纯朴、厚实、健壮的艺术风格,显露出中国文化特色 D.年画不仅能带来年味儿,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从中可折射出中 国历史风貌,传递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也。祖永,南谯太守。父阐之,给事中。伯玉仕宋为晋 安王子勋镇军行参军。泰始初,随子勋举事。及事败还都,卖卜自业。 齐高帝镇淮阴,伯玉为髙帝冠军刑狱参军。髙帝为宋明帝所疑,被征为黄门郎, 深怀忧虑,伯玉劝髙帝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 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占。伯玉言不成行,而帝卒复本任,由是见亲待 后随高帝还都,除奉朝请。高帝使主家事。武帝罢广兴还,立别宅,遣人于大宅 掘树数株,伯玉不与,驰以闻,高帝善之。 升明初,仍为髙帝骠骑中兵参军,带济阳太守。霸业既建,伯玉忠勤尽心,常卫 左右,加前将军,大见委信。时武帝在东宫,自以年长,与高帝同创大业,朝事 大小悉皆专断,多违制度。左右张景真偏见任遇,又多僭侈。武帝拜陵还,景真 白服乘画舴艋,坐胡床。观者咸疑是太子,内外祗畏,莫敢有言者。荀伯玉叹曰: “太子所为,官(太祖)终不知,岂得畏死,蔽官耳目!我不启闻,谁当启者! 骁骑将军陈胤叔先已陈景真及太子前后得失,伯玉因武帝拜陵之后,密启之,上 大怒。武帝东还,遣文惠太子、闻喜公子良宣敕诘责,并示以景真罪状,使以太 子令收景真杀之。胤叔因白武帝,皆言伯玉以闻,太子左右以此深怨伯玉。武帝 忧惧,称疾月余日。 高帝临崩,指伯玉以属武帝。“此人事我忠,我身后,人必为其作口过,汝勿信 也。”武帝即位,伯玉忧惧。上闻之,以其与垣崇祖善,崇祖田业在江西,虑相 扇为乱,加意抚之,伯玉乃安。永明元年,与崇祖并见诬伏诛,而胤叔为太子左 率。吕文显叹曰:“伯玉能谋太祖而不能自谋,岂非天哉!”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置标榜标:标准 B.又多僭侈僭:过分 C.蔽官耳目蔽:蒙蔽 D.内外袛畏祗:恭敬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高帝为宋明帝所疑其名为鹏
B.朱仙镇木版年画内容陈旧、固守传统版本和制作工艺,无法形成大众化 消费市场。 C.朱仙镇木版年画粗制滥造的情况严重,使传统民间工艺的价值降低。 D.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学术研讨往往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到木版年画制作工 艺的改良及发展策略的研究上。 7.下列对原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时春节,人们在家里贴上年画,一方面是为了营造喜庆的新年气氛,另 一方面是为了祈福消灾。 B.年画的产生与人们对门神、灶神等的崇拜和信仰密切相关,但随着时代发 展,年画逐渐世俗化、生活化。 C.朱仙镇木版年画色彩对比强烈,线条粗细反差大,阴刻、阳刻交错,形成 了纯朴、厚实、健壮的艺术风格,显露出中国文化特色。 D.年画不仅能带来年味儿,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从中可折射出中 国历史风貌,传递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9 题。 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也。祖永,南谯太守。父阐之,给事中。伯玉仕宋为晋 安王子勋镇军行参军。泰始初,随子勋举事。及事败还都,卖卜自业。 齐高帝镇淮阴,伯玉为高帝冠军刑狱参军。高帝为宋明帝所疑,被征为黄门郎, 深怀忧虑,伯玉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 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占。伯玉言不成行,而帝卒复本任,由是见亲待。 后随高帝还都,除奉朝请。高帝使主家事。武帝罢广兴还,立别宅,遣人于大宅 掘树数株,伯玉不与,驰以闻,高帝善之。 升明初,仍为高帝骠骑中兵参军,带济阳太守。霸业既建,伯玉忠勤尽心,常卫 左右,加前将军,大见委信。时武帝在东宫,自以年长,与高帝同创大业,朝事 大小悉皆专断,多违制度。左右张景真偏见任遇,又多僭侈。武帝拜陵还,景真 白服乘画舴艋,坐胡床。观者咸疑是太子,内外祗畏,莫敢有言者。荀伯玉叹曰: “太子所为,官(太祖)终不知,岂得畏死,蔽官耳目!我不启闻,谁当启者! 骁骑将军陈胤叔先已陈景真及太子前后得失,伯玉因武帝拜陵之后,密启之,上 大怒。武帝东还,遣文惠太子、闻喜公子良宣敕诘责,并示以景真罪状,使以太 子令收景真杀之。胤叔因白武帝,皆言伯玉以闻,太子左右以此深怨伯玉。武帝 忧惧,称疾月余日。 高帝临崩,指伯玉以属武帝。“此人事我忠,我身后,人必为其作口过,汝勿信 也。”武帝即位,伯玉忧惧。上闻之,以其与垣崇祖善,崇祖田业在江西,虑相 扇为乱,加意抚之,伯玉乃安。永明元年,与崇祖并见诬伏诛,而胤叔为太子左 率。吕文显叹曰:“伯玉能谋太祖而不能自谋,岂非天哉!”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置标榜 标:标准 B.又多僭侈 僭:过分 C.蔽官耳目 蔽:蒙蔽 D.内外祗畏 祗:恭敬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高帝为宋明帝所疑 其名为鹏
B.莫敢有言者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以其与垣崇祖善以状语武 D.上闻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本部分共4大题,12小题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占。(4分) (2)此人事我忠,我身后,人必为其作口过,汝勿信也。(4分) 11.请简要概括第Ⅰ卷文言文中荀伯玉的性格特点。(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画10处)(5分) 人之所恶者吾亦恶之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 人将以盗名于崦世者也险莫大焉故曰盗名不如盗货。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初夏西湖° 欧阳修 积雨新晴涨碧溪,偶寻行处独依依。 绿阴黄鸟春归后,红花青苔人迹稀。 萍匝汀洲鱼自跃,日长栏槛燕交飞。 林僧不用相迎送,吾欲台头坐钓矶。 【注】①神宗熙宁四年(1071)六月,欧阳修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古 代官员正常退休),七月便回归颍州,终于了却多年的愿望。这首诗作于次年。 ②匝:环绕。③台头:溪边高地 (1)本诗是怎样以“独依依”统摄全篇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2)宋人叶梦得《石林诗话》中评欧阳修的诗“其诗多平易疏畅”。这首诗“平 易疏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 (1),以望复关。(《诗经·氓》) (2)结庐在人境,。(陶渊明《饮酒》) (3)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是日也,,惠风和畅。(王羲之《兰亭集序》)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 (6)沙鸥翔集,_;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7)地崩山摧壮士死,。(李白《蜀道难》) (8)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走向地坛 陈启文 ①每次到北京,我都要去地坛看看,不去心里会十分难受。但去了,又更加难受 会有一种像受难的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感觉,把你长久地钉在那里,挪不开步孑
B. 莫敢有言者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以其与垣崇祖善 以状语武 D.上闻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 123 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本部分共 4 大题,12 小题。 四、(31 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占。(4 分) (2)此人事我忠,我身后,人必为其作口过,汝勿信也。(4 分) 11.请简要概括第Ⅰ卷文言文中荀伯玉的性格特点。(4 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画 10 处)(5 分) 人之所恶者吾亦恶之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 人将以盗名于晻世者也险莫大焉故曰盗名不如盗货。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 分) 初夏西湖① 欧阳修 积雨新晴涨碧溪,偶寻行处独依依。 绿阴黄鸟春归后,红花青苔人迹稀。 萍匝②汀洲鱼自跃,日长栏槛燕交飞。 林僧不用相迎送,吾欲台头③坐钓矶。 【注】①神宗熙宁四年(1071)六月,欧阳修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古 代官员正常退休),七月便回归颍州,终于了却多年的愿望。这首诗作于次年。 ②匝:环绕。③台头:溪边高地。 (1)本诗是怎样以“独依依”统摄全篇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 分) (2)宋人叶梦得《石林诗话》中评欧阳修的诗 “其诗多平易疏畅”。这首诗“平 易疏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 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6 个小题)( 6 分) (1) ,以望复关。(《诗经·氓》) (2)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是日也, ,惠风和畅。(王羲之《兰亭集序》)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6)沙鸥翔集,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7)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8)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走向地坛 陈启文 ①每次到北京,我都要去地坛看看,不去心里会十分难受。但去了,又更加难受, 会有一种像受难的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感觉,把你长久地钉在那里,挪不开步子
②地坛,一座废弃的古园,一座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的古园,她的存在仿佛 只为衬托一种生命。当“活到了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时,史铁生无疑 是极悲观的,绝望的,“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这样想了 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 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 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人间的 节日”,史铁生想通了,把生死看透了。这样的“透”,是对死的重新发现与超 越。冥冥上苍注定要让他走一条与常人不一样的路,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无论 忍受怎样难以忍受的病痛的折磨,他都将以一生的坚忍走下去,去迎接人生的最 后一个节日。 ③史铁生写下的每一个汉字都是寂静的。他的寂静,是一个受难者受洗礼之后的 状态,静得有容,静得博大精深,满盛着他生命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在史铁生的 作品里,很难看到机智的技巧,很难看到智力因素。如果说他的文章有什么非凡 之处,那是因为他忍受的苦难比世间任何人都多。爱与受难,使他的每一个文字, 都只向心灵逼近 ④几乎听不到他的控诉,连讲起自己的病也会浅浅地浮现出一丝笑意。但只要往 那把轮椅上一坐,他就有了立场。或许,他是这个世界上最该恨的人,但他写下 的每一个字都深含着爱。爱是他的立场,他的出发点,他的终极关怀。在《我那 遥远的清平湾》里,那个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他最该恨的地方,“天都是 黄的,太阳白蒙蒙的。窗洞的窗纸被风沙打得‘唰啦啦’响。”就是在这样一个 鬼地方,他落下了高位瘫痪的病根,但他并不追问自己遭受的苦难的根源。他记 下了,当他一个人躺在床上时,“那天,队长端来了一碗白馍”。爱,就这么简 单,根本就不需要文人往道德、精神的境界上拔。爱就是“队长端来了一碗白 馍”!这碗“白馍”已经被多少作家放弃了,史铁生依然久久地捧着。 ⑤史铁生不是文学教父,而是文学圣徒。读他的作品,我能感觉到一个受难者正 用他滚烫的热血,静静地注入更多受难者的心灵,不是施舍不是恩赐,不是使自 己获得安宁的仁慈念头,而是对每一个生命的珍惜与敬重。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我内心里美的感受,美不是别的,美是自由的象征,也是爱与受难的象征 ⑥多少次,我都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想去看看史铁生,但最终还是走向了地 坛。地坛现在早已不是一个荒芜冷漠的古园,它已得到了细致彻底的修复,剥蚀 了的古殿檐头重新漆过了,坍圯了的一段段墙垣又砌起来了,苍松古柏犹在,野 草杂树已被悉心剪除,那汉白玉筑的二层祭坛,少了阴暗发绿的青苔,更加耀眼 瞩目,每一个角落都被早春白白的阳光照亮了。但这里已经找不到一个安静的角 落了,只充满了世俗喧嚣的快乐,每年北京最大的庙会都在这里举行。 ⑦史铁生没有来,听说他病得很重了。他已经没有力气摇动一辆轮椅走过来,他 可能也从没想过要登上这个祭坛看一看,他的位置永远是一个偏远的角落,在那 里“呆呆地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那个角落就是他的祭 坛。那晚,我也一直站到了浮起月光的时刻,我一直看着他,他坐在轮椅上,那 个一切都闪着银辉的夜晚,亮如白昼的月光照亮了他的侧影,轮椅和人都显出清 晰的影子,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而遥远。我突然发现他是站着的,傲岸而挺拔 他使所有灵魂瘫痪的人都懂得了站立的价值,让整个世界都能感觉到他的存在 ⑧我的脑子里猛然蹦出来一个想法:史铁生可能是中国作家中最健康的一位。史 铁生在《想念地坛》中说,“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 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
②地坛,一座废弃的古园,一座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的古园,她的存在仿佛 只为衬托一种生命。当“活到了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时,史铁生无疑 是极悲观的,绝望的,“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这样想了 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 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 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人间的 节日”,史铁生想通了,把生死看透了。这样的“透”,是对死的重新发现与超 越。冥冥上苍注定要让他走一条与常人不一样的路,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无论 忍受怎样难以忍受的病痛的折磨,他都将以一生的坚忍走下去,去迎接人生的最 后一个节日。 ③史铁生写下的每一个汉字都是寂静的。他的寂静,是一个受难者受洗礼之后的 状态,静得有容,静得博大精深,满盛着他生命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在史铁生的 作品里,很难看到机智的技巧,很难看到智力因素。如果说他的文章有什么非凡 之处,那是因为他忍受的苦难比世间任何人都多。爱与受难,使他的每一个文字, 都只向心灵逼近。 ④几乎听不到他的控诉,连讲起自己的病也会浅浅地浮现出一丝笑意。但只要往 那把轮椅上一坐,他就有了立场。或许,他是这个世界上最该恨的人,但他写下 的每一个字都深含着爱。爱是他的立场,他的出发点,他的终极关怀。在《我那 遥远的清平湾》里,那个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他最该恨的地方,“天都是 黄的,太阳白蒙蒙的。窗洞的窗纸被风沙打得‘唰啦啦’响。”就是在这样一个 鬼地方,他落下了高位瘫痪的病根,但他并不追问自己遭受的苦难的根源。他记 下了,当他一个人躺在床上时,“那天,队长端来了一碗白馍”。爱,就这么简 单,根本就不需要文人往道德、精神的境界上拔。爱就是“队长端来了一碗白 馍”!这碗“白馍”已经被多少作家放弃了,史铁生依然久久地捧着。 ⑤史铁生不是文学教父,而是文学圣徒。读他的作品,我能感觉到一个受难者正 用他滚烫的热血,静静地注入更多受难者的心灵,不是施舍不是恩赐,不是使自 己获得安宁的仁慈念头,而是对每一个生命的珍惜与敬重。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我内心里美的感受,美不是别的,美是自由的象征,也是爱与受难的象征。 ⑥多少次,我都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想去看看史铁生,但最终还是走向了地 坛。地坛现在早已不是一个荒芜冷漠的古园,它已得到了细致彻底的修复,剥蚀 了的古殿檐头重新漆过了,坍圯了的一段段墙垣又砌起来了,苍松古柏犹在,野 草杂树已被悉心剪除,那汉白玉筑的二层祭坛,少了阴暗发绿的青苔,更加耀眼 瞩目,每一个角落都被早春白白的阳光照亮了。但这里已经找不到一个安静的角 落了,只充满了世俗喧嚣的快乐,每年北京最大的庙会都在这里举行。 ⑦史铁生没有来,听说他病得很重了。他已经没有力气摇动一辆轮椅走过来,他 可能也从没想过要登上这个祭坛看一看,他的位置永远是一个偏远的角落,在那 里“呆呆地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那个角落就是他的祭 坛。那晚,我也一直站到了浮起月光的时刻,我一直看着他,他坐在轮椅上,那 个一切都闪着银辉的夜晚,亮如白昼的月光照亮了他的侧影,轮椅和人都显出清 晰的影子,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而遥远。我突然发现他是站着的,傲岸而挺拔, 他使所有灵魂瘫痪的人都懂得了站立的价值,让整个世界都能感觉到他的存在。 ⑧我的脑子里猛然蹦出来一个想法:史铁生可能是中国作家中最健康的一位。史 铁生在《想念地坛》中说,“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 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