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9年3月25日9:00~11:30】 内江市高中2016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 本试卷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題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二三十年,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同 时,信息社会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受众的审美意识变得新奇自由,而传统民间文学 的审美表达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其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 每个时代的民间文学既反映着历史环境,又彰显出时代背景,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功能,是中 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由乡音、乡俗和家乡故事传说而编织起来的童年记忆,往往在人们 心中孕育出“底色的乡愁”并镌刻在人的一生中。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反映着民族友 好、社会和谐的中华文明主题,有对孔子、屈原、诸葛亮等人物的思想品格认同,对牛郎织女、孟姜 女、白蛇传、梁祝等故事类型用各自的方式接受并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 中,分散在中华大地上的群众,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传承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如今,中国民间文学的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结构等被外来的文学系统挤压,尤其儿童成 长初期所接受的童话几乎全是西方文本——白雪公主替代了田螺姑娘、小红帽替代了阿凡提 长此以往,孩子们对中国民间文学逐渐陌生以致淡忘 面对严峻的传承危机,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民间文学的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使其重新 归日常生活,有效融入当代社会。首要的是深度发掘中国民间文学的智慧资源,汲取中国民间文 学宝库中的教育资源、伦理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増强人们接受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比 如,以中国民间文学资源为素材,开发原创游戏产品,让中国民间文学资源进入当代文化消费领 域。最近几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就是很好的尝试。通过对 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让故事里的经典形象重新立起来,让传统民间 故事得到保护和传承。 传统民间文学的传承多是口口相传,在失去原有传承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新的传承方 式。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英国的《魔戒》《哈利·波特》等吸纳了西方 的神话资源,让传统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在日本,《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也都取材于广 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这些作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了有效嫁接,找到 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 文试题第1页(共8页)
秘密 ★ 启用前 【考试 时间 :2019年 3月 25日 9:00≈ H:30】 内江市高中 2016级 性考试 语 本试卷 8页 ,22小 题 ,满 分 150分 。考试用时 150分 钟 。 注意事项 : 1.答 卷前,考 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 选择题 时,选 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 动 ,用 橡皮擦干净后 ,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 主观题 时,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 试结束后 ,将 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论 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小 题 ,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 近二三十年 ,书 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 9湮 没 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同 时,信 息社会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 ,受 众的审羡意识 变得新奇 自由,而 传统民间文学 的审羡表达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其 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 每个时代的民间文学既反映着历史环境 ,又 彰显 出时代背景 ,还 承担 着文化传承功能,是 中 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 。由乡音、乡俗和家乡故事传说而编织起来的童年记忆,往 往在人们 心中孕育出 “底 色的 乡愁 ”并镌刻在人的一生中。中国各 民族各地 区的民间文学,反 映着民族友 好 、社会和谐的中华文明主题 ,有 对孔子、屈原、诸葛亮等人物的思想品格认 同9对 牛郎织女 、孟姜 女、白蛇传、梁祝等故事类型用各 自的方式按受并传承。从 某种意义上讲 ,在 千百年的历史演进 中,分 散在 中华大地上的群众,通 过民间文学的形式传承 中华民族共 同的价值观。 如今 ,中 国民间文学的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结构等被外来的文学系统挤压,尤 其儿童成 长初期所接受的童话几乎全是西方文本—— 白雪公主替代 了田螺姑娘 、小红帽替代 了阿凡提 。 长此以往 ,孩 子们对中国民间文学逐渐陌生以致淡忘。 面对严峻的传承危机 ,亟 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民间文学的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使 其重新回 归 日常生活,有 效融入 当代社会。首要的是深度发掘 中国民间文学的智慧资源,汲 取 中国民间文 学宝库中的教育资源、伦理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增 强人们接受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比 如 ,以 中国民间文学资源为素材,开 发原创游戏产品,让 中国民间文学资源进入 当代文化消费领 . 域。最近几年,有 关部 门组织实施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就是很好的尝试。通过对 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让 故事里的经典形象重新立起 来,让 传统民间 故事得到保护和传承。 传统民间文学的传承 多是 田口相 传,在 失去原有传承场景的情况下,需 要采取新的传承方 式。在这方面,我 们可以借鉴 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 ,英 国的《魔戒l9ll哈 利 ·波特》等吸纳了西方 的神话资源,让 传统故事焕发 出新的生命 力。而在 日本 ,《 幽灵公主llll千 与千寻》等也都取材于广 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这些作品 9将 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人的审羡需求进行 了有效嫁接 ,找 到 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 语文试题 第 1页 (共 8页 ) 第二次诊断 文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民间文学的表达方式和思维观念都与现代社会有所脱 节,有时即便用很精彩的方式讲述出来,现代人可能也不接受。对此,我们不必强求。最重要的 不是记住那些故事,而是要将故事所承载的忠、孝、仁、义等价值观传承好、传播好。 (摘编自孙正国《留住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记忆》)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民间文学失去了口口相传的传承场景,其原因在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逐渐普及 B.民间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它是促进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 C.目前我国儿童接受的童话多来自西方,这导致中国民间文学受到外来文学系统挤压。 D.一部分民间文学已经与现代社会脱节,即使改变讲述方式,现代人也不可能再接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基于民间文学的意义与传承危机,提出了留住民间文学中民族记忆的措施 B.文章从社会发展趋势和民间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了民间文学走向衰落的原因 C.文章将中外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进行对比,指出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好的做法 D.文章列举《魔戒》《幽灵公主》等作品,证明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具有可行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共同传承中华文明但在具体传承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B.如果充分挖掘民间文学的丰富资源,就可能实现让民间文学融入当代社会的目标。 C.面对民间文学的传承危机,我们必须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不断创新传承方式。 D.传承、传播价值观应比记住故事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对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中国社科院和文献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指出,对于 中国的人口而言,21世纪上半叶发生的重大的人口事件之一是人口老龄化。 联合国将“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7年,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造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 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寿命大大延长。 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第一,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将加重现有 劳动人口的负担。据统计预测,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2025 年将抚养29.46人,2050年将抚养48.49人。第二,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 的老龄化,必将对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三,人口老龄化使养老 经费大幅增加,给政府带来比较沉重的财政负担。第四,人口老龄化客观上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 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第五,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引起家庭规模和 家庭结构的变化,再加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子女需外出打拼,陪伴父母的时间变少,使得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会为补充”的 养老模式,以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摘编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需要指 出的是 ,由 于年代久远 ,很 多民间文学的表达方式和思维观念都与现代社会有所脱 节,有 时即便用很精彩的方式讲述 出来,现 代人可能也不接 受。对此,我 们不必强求。最重要 的 不是记住那些故事,而 是要将故事所承载的忠、孝、仁 、义等价值观传承好 、传播好 。 (摘 编 自孙正国《留住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记忆》) 1.下 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 确的一项是(3分) A。 传统民间文学失去了口口相传的传承场景 ,其 原因在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逐渐普及。 B。 民间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它 是促进 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 C。 目前我国儿童接受的童话多来 自西方 ,这 导致中国民间文学受到外来文学系统挤压。 D。 一部分民间文学已经与现代社会脱节 ,即 使改变讲述方式 ,现 代人也不可能再接受。 2.下 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基于民间文学的意义与传承危机 ,提 出了留住民间文学中民族记忆的措施 。 B。 文章从社会发展趋势和民间文学特点的角度 ,分 析了民间文学走 向衰落的原因。 C。 文章将中外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进行对 比,指 出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好的做法。 D。 文章列举《魔戒汉幽灵公主》等作品,证 明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具有可行性 。 3.根 据原文内容 ,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共同传承中华文明,但在具体传承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B。 如果充分挖掘民间文学的丰富资源,就可能实现让民间文学融入当代社会的 目标。 C。 面对民间文学的传承危机 ,我 们必须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不 断创新传承方式 。 D。 传承 、传播价值观应比记住故事更为重要 ,因 此必须对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 (二 )实 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 题 ,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 成 4~6题 : 材料-: 中国社科院和文献社共同发布的《人 口与劳动绿皮书:中 国人 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指 出,对 于 中国的人 口而言,21世 纪上半叶发生的重大的人 口事件之一是人 口老龄化。 联合 国将 “65岁 以上老年人 的比例超过 7%” 定义为 “老龄化社会 ”。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 zO17年 ,中 国 65周 岁及以上人 口 15831万 人 ,占 总人 口的 11.4%。 造成我 国人 口老龄化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最 主要 、最直接的原 因有两个方面:一 是长期 以来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 民医疗 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 高,使 人 口寿命大大延长。 、 人 口老龄化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第一,老 龄人 口的增长会改变人 田的拓养比,将 加重现有 劳动人 口的负担 。据统计预测,1990年 中国每 100个 劳动年龄人 口抚养 13.74个 老年人 ,zO25 年将抚养 29.46人 ,zO50年 将抚 养 48.49人 。第二 ,伴 随人 田老龄化 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梅 的老龄化 ,必 将对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三,人 口老龄化使养老 经费大幅增加 ,给政府带来比较沉重的财政 负担 。第四,人 口老龄化客观上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 结构,以 满足老年人 田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第五,人 口老龄化必然会引起 家庭规模和 家庭结构的变化 ,再 加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 轻子女需外出打拼 ,陪 伴父母的时间变少,使 得 我国传统的家庭荞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主体 、社会为补充 ”的 养老模式,以 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摘 编 自《中国人 口老龄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语文试题 第 2页 (共 8页 ) ·
材料二 2008-2017年中国新生人口数量及人口出生率 13.20 12.80 12.60 1240 1650 16351640 12 080 l1.8 1450 1400 20082009201020l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新生人口数量(万人)一人口出生率(千分比) 【注】人口出生率指某地在一个时期之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它反映出 人口的出生水平,一般用千分数来表示。 2010-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 1.5 08642086420 1220132014201520162020E ■60岁以上人口:亿人一◇60岁以上人口比重(百分比) (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在国家还处于欠发达的状况下,人口老龄化问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 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为此,国家已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制定了人口老龄化问題的中长期政策和 长远规划,并争取以较短的时间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老年健康服务的刚性需求将不断释放。“十二五”时期,我国 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尽管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数量逐步增长,但 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综合性、连续性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强调要积极推 动医养结合服务,重点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和长期生活照护服务,并以建立养 老社区,中医药保健等方式使老年人健康服务更为多元化,推动老年病养护、防治 (摘编自《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5亿》) 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材 料 二 : 200S-⒛ 17年 中国新生人口数量及人口出生率 1850 1800 1750 1700 1650 1600 1550 1500 1450 140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新生人 口数量(万人) 0人 口出生率(千分比) 13.20 13.00 12.80 12.60 12.40 12.20 12.00 11.80 l1.60 11.40 ll。 20 【注】人 口出生率 指 某地在 一个 时期之 内(通 常指 一年 )出 生人 数 与平 均人 口之 比,它 反 映 出 人 田的 出生水 平 ,一 般用 千分 数来表 示 。 ⒛lO-z鸵0年我国ω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o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20E ■■ω岁以上人 口:亿人 0ω 岁以上人 口比重(百分 比) (以 上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 在 国家还处于欠发达的状况下9人 口老龄化 问题是 关 系到 国计 民生和 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 ‘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为此 ,国 家已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制定 了人 口老龄化 问题的中长期政策和 长远规划,并 争取以较短的时间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 系和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 国老年健康服务的刚性需求将不断释放。 “十二五 ”时期 ,我 国 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逐步健全,服 务能力不断加强。尽管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数量逐步增长,但 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综合性 、连续性服务体 系尚未建立。在 “十三五”期间,我 国强调要积极推 动 医养结合服务 ,重 点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和长期生活照护服务,并 以建立养 老社 区,中 医药保健等方式使老年人健康服务更为多元化,推 动老年病养护、防治。 (摘 编 自《2020年 我国 60岁 及以上老年人 口将达 2· 5亿 》) 语文试题 笫 3页 (共 8页 )
4.下列对于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新生人口数量从2008年的1600多万上升到2017年1700多万,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 这些年的人口出生率处于12‰左右 B.2010-2016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逐年递增,这一趋势可能会延续下去,到2020年 60岁以上人口数预计增至近2.5亿。 C.2016年是我国近几年新生人数最多的一年,但新生人口量远不及同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 口量,还无法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加快的趋势 D.2011-2016年,我们每年新增的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都超过了当年的新生人口数量,这是 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原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 B.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降低了我国的生育率,只要改变生育政策,就能提高人口出生率,人 口老龄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C.人口老龄化将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和家庭的养老负担,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用接近一半 的社会财富来抚养老人。 D.人口老龄化在我国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尚处于欠发达的阶段 年轻人外出打拼.陪伴父母变少。 6.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燕子的选择 秦羽墨 ①燕子来的时候,村庄早就忙开了,犁田翻地,一派热闹景象。谁也不知道它们具体什么时 候来的,当我们注意到燕子时,它们已经布满天空。 ②南风和煦,春光大好,燕子成排站在电线上,交头接耳一番,而后商量好似的,突然飞起, 个个好生自在。它们飞得不像夏天那么高,而是贴着地,好像对地上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别 说是它们,就连每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忍不住多看几眼这满目的新鲜。绿色铺满大地 有另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使人们内心变得丰茂而蓬勃。 ⑧我发现刚来时燕子并不急着安家,而是这里瞧瞧,那里看看,成天以野地为家,像贪玩的孩 子,将足迹印遍村庄的各个角落。燕子不会随随便便把家安在哪里,它们非得绕梁三日,经过细 心查看和选择,在心中衡量比对一番,看看这个家是否结实稳固,这家人是否诚实可靠,是否值得 跟他们一起风雨同舟。 ④不知为何,所有燕子都觉得我们家不值得托付终生,我们家搬到村口好几年了,也不见有 燕子来筑巢。这件事很令我想不通,怎么说新屋也比以前奶奶家的老屋结实多了,屋前的树渐渐 成荫,而且又在村口,按理说它们不可能视而不见的,奶奶家的旧堂屋有三窝燕子,我们家这么多 年却连一窝也没有,燕子好像把我们一家人给遗忘了。这件事不单令我烦恼,父亲也担心起来, 照传统说法,燕子是否前来筑巢、与家宅的吉凶息息相关。起初他以为屋才新修,燕子们还不熟 过一两年就会来,然而五六年过去了,依然空空如也。燕子并不是没来看过,每年春天有好多成 双成对的燕子在家门口飞来飞去,左右徘徊,可最后过家门而不入,只惆怅地望一眼便转身而去 有的飞了很远还忍不住不停回眸,遗憾得很的样子 ⑤到底是什么让它们望而却步?又是什么让它们觉得遗憾呢?一对燕子来了,发现这里没 语文试题第4页(共8贞)
4.下 列对于材料工相关 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 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A。 我 国新生人 口数量从 ⒛08年 的 16t,0多 万上升到 zO17年 1700多 万 ,总 体上呈现增 长态势 , 这些年的人 口出生率处于 12%G左 右 。 B。 zO10— ⒛16年 ,我 国 60岁 以上人 口数量逐年递增 ,这 一趋势可能会 延续下去 ,到 zOzc,年 , 60岁 以上人 口数预计增至近 2.5亿 。 C。 ⒛ 16年 是我 国近几年新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但 新生人 口量远 不及 同年我 国 60岁 以上 的人 口量 9还 无法有效缓解人 口老龄化加快 的趋势 。 D。 ⒛ 11—⒛16年 ,我 们每年新增 的 60岁 以上 的人 口数量都超过 了当年 的新生人 口数量 ,这 是 导致我 国人 口老龄化 的一个原 因。 5.下 列对材料相关 内容 的概括 和分析 ,正 确的一项是 (3分 ) Λ。根据联合 国对 “老龄化社会 ”的定 义 ,我 国已经进人 了 ¨老龄化社 会 ”,这 会在一 定程度 上影 响我国今后 的经济发展 。 口 B。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降 低 了我 国的生育率 ,只 要 改变 生育政 策 ,就 能提高人 口出生率 ,人 口老龄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 C。 人 口老龄化将加重 国家的财政负担和家庭 的养老负担 9预 计 到 ⒛50年 ,我 国将用接近一半 的社会财富来抚养老人 。 D。 人 口老龄化在我 国成为关 系到 国计 民生 的大 问题 ,主 要是 因为我 国 尚处 于欠发达 的阶段 , 年轻人外 出打拼 ?陪 伴父母变少 。 6.我 国可 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Ⅱ人 口老龄化 ”带来 的问题?请简要概括说 明。(6分 ) (三 )文 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小 题 ,共 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 成 7~9题 。 燕子的选择 ˉ 秦 羽墨 ① 燕子来的时候 ,村 庄早就忙开 了,犁 田翻地 ,一 派热 闹景 象。谁也 不知道 它们具体 什 么时 候 来的 ,当 我们注意到燕子 时,它 们 已经布满天空。 ② 南风和煦 ,春 光 大好 ,燕 子成排站在 电线上 ,交 头接耳'番 ,而 后 商量好似 的 ,突 然飞起 ,一 个个亻 生 自在 。它们飞得 不像 夏天那 么高,而 是贴着地 ,好 像对地上的一切 事物都 感到新奇。别 说是它们 ,就 连每天生活在这 片土地上 的人 ,都 忍不住 多看几眼这 满 目的新 鲜。绿 色铺 满大地 , 有 另一种看不见的东西 ,使 人们 内心 变得 丰茂而蓬勃 。 ③我发现 刚来时燕子并不急着安 家,而 是这里瞧瞧 ,那 里看看 ,成 天以野地为家,像 贪玩 的孩 子 ,将 足迹印遍村庄的各个 角落。燕子不会 随随便便把 家安在哪 里 ,它 们 非得绕 梁三 日,经 过 细 心查看和选择 9在 心 中衡量 比对一番 ,看 看这个家是 否结 实稳 固,这 家人是否诚 实可靠 ,是 否值得 跟他们一起风 雨同舟 。 ④不知为何 ,所 有燕子都 觉得我们 家不值得托付 终 生,我 们 家搬 到村 口好 几年 了,也 不见有 燕子来筑巢。这件事很令我想不通 9怎 么说新屋也 比以前奶奶 家的老屋 结 实多了,屋 前的树渐渐 成 荫,而 且又在村 口,按 理说 它们不可能视 而不见的 ,奶 奶 家的旧堂屋有三 窝燕子 ,我 们 家这 么多 年却连一窝也没有 ,燕 子好像把我们一 家人给 遗 忘 了。这件 事不单令我 烦恼 ,交 亲也担 心起 来, 照传统说 法 ,燕 子是 否前来筑巢。与 家宅的 吉凶息息相关。起初他 以为屋 才新修 ,燕 子们还 不熟 , 过一两年就会 来,然 而五六年过去 了,依 然 空空如也 。燕子并不是 没 来看过 ,每 年春 天有好 多成 双成对的燕子在 家门口飞来飞去 ,左 右徘徊 ,可 最后过 家门而不入 ,只 惆怅地 望一眼便 转 身而去 , 有的飞 了很远还忍不住不停 回眸 ,遗 憾得很 的样子 。 ⑤到底是什 么让它们望而却步?又 是什 么让它们 觉得 遗憾呢?一 对 燕子 来 了,发 现这翼没 语文试题 第 4页 (共 8页 )
一点前輩的痕迹,于是就以为不可靠,而后来的燕子也都人云亦云?我不相信燕子会像人一样刻 薄,村里总要修新屋,毎座新屋也总要有笫一对新燕前来安家。哦,对了,我猜燕子一定是觉得我 们家氛围不好,因为我们家总是很难和睦相处,不是夫妻吵架,就是父子相抵,难得有平静的时 候,燕子可不喜欢在这种环境里过日子。父亲发脾气时如打天雷,就算不发脾气也不怒而威,他从 不喜欢我带朋友来家里玩,燕子肯定看到了这些,一个连同类都容纳不了的人怎么可能容下燕子 ⑩我将自己的揣测告诉父亲,他表面骂我是胡说八道,但我注意到,自那以后父亲说话时总 是有意无意捏着嗓子,显得非常小心,绝不在大门口亮嗓门。架也不怎么吵了,有时就算忍不住 吵,也躲在房间里尽力压低声音 ⑦果然,没过两个月,就有一对燕子前来探听虚实。它们在堂屋转了一因,觉得不合适,审度 再三之后,它们决定将巢筑在门前的晒楼下。然而,问题来了、那对燕子将巢搭在松动的木板下, 每次巢穴快要建好时,人在上面一走动·就会掉下很大一块。燕子因此做了很多白功,常常眼看 要大功告成,最终却功亏一蒉。有时燕子忙了一天,正想着休息,突然间头顶山崩地裂,燕子不知 发生了什么,吓得惊慌失措,尖叫着飞了出去,直到天黑也不敢回来。好不容易才招来这对燕子 怎么能让它们因此弃家而去。这个家需要它们我需要它们。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搬来梯子,在 燕巢边安装了一块篾搭将燕巢兜住,然后再用绳子将它们和木板捆在一起,使之牢固,这样人在 土面走动,波动要小得多。从此,燕子有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家,虽然偶有脱落,也无关大碍了 ⑧可是,燕子的到来并没改变父亲的脾气,他很快便旧病复发,遇到一点小事就骂骂咧咧,而 我也毫不示弱。真不明白,我们怎么就成了一家人。燕子看见我们吵架,受了惊扰,经常伸出长 长的脖子往下看,尤其有了乳燕之后、一家老小排列得整整齐齐地围观,跟在街上看热闹似的。 它们一定不明白这些人怎么一天到晩晚有那么多事可吵,也许心里还觉得好笑……那段时间,住在 我家的燕子常常半夜被吵醒,不知丢了多少好觉 ⑨现在父亲不在了,我也离开了老家,只有母亲一个人和它们生活在一起。母亲向来很有耐 心,脾气也好,想来他们一定相处甚欢,日子过得舒适自在。离开村庄十年,想必燕子们早就不认 识我了吧? 选自《文苑》2018年笫12期,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天初来的燕子以野地为家慎重地选择安家地点,这既介绍了燕子的生活习性也引出下 文燕子不愿在我家筑巢的内容。 B.在写燕子围观我家吵架的细节中,“一家老小排列得整整齐齐”形象地表现出燕子家的和睦 幸福,以此反衬我家的不和睦。 C.文末的“离开村庄十年,想必燕子们早就不认识我了吧?”一句,蕴含着作者离开村庄后淡淡 的感伤和对燕子们的怀念 D.文章运用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记叙了燕子筑巢的事情,展现农家日常生活的一些片段 笔法细腻,情感真挚.引人思考 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 9.本文标题为“燕子的选择”,有人认为也能以“家”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继和字周叔,少以荫补供奉官,三迁洛苑使。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毎令 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曰:“吾门不坠者在尔矣。”初,继隆之请城镇戎军也 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一点前辈的痕远 ,于 是就以为不可靠,而 后来的燕子也都人云亦云?我 不相信燕子会像人一样刻 薄,村 里总要修新屋 .每 座新屋也总要有第一对新燕前来安家。哦,对 了,我 猜燕子一.定 走觉荇我 们家氛围不好,因 为我们家总是很难和睦相处,不 是 夫妻吵架,就 是 父子相抵 ,难 得 有平静 的时 候 ,燕 子可不喜欢在这种环境里过 日子。父亲发脾气时如打天雷,就 算不发脾气也不怒而威.他 从 不喜欢我带朋友来家里玩,燕 子肯定看到 亍这些,一 个连同类都容纳不了的人怎么可能容下燕子? ⑥我将 自己的揣测告诉父亲,他 表面骂我是胡说八道 ,但 我注意到 ,自 那以后 父亲说话时总 是有意无意捏着嗓子,显 得非常小心,绝 不在 大门口亮嗓 门。架也不怎 么吵 了,有 时就算忍不住 吵 ,也 躲在房间里尽力压低声音。 ⑦果然,没 过两个月9就 有一对燕子前来探 听虚实。它们在堂屋转 了一圈,觉 得不合适 9审 度 再三之后 ,它 们决定将巢筑在 门前的晒楼下。然而:问 题来了,那 对燕子将巢搭在松动的木板 下。 每次巢穴快要建好时,人 在上面一走动,就 会掉下很 大一块。燕子因此做 了很 多白功:常 常眼看 要大功告成,最 终却功亏一篑。有时燕子忙了一天,正 想着休息.突 然间头顶 山崩地裂,燕 子不知 发生了什 么,吓 得惊慌失措 ,尖 叫着飞 了出去 9直 到天黑也不敢回来。好不容 易才招来这对燕子, 怎么能让它们因此弃家而去。这个家需要 它们,我 需要它们:我 想到 了一个办法,搬 来梯子,在 燕巢边安装 了一块篾搭将燕巢兜住 ,然 后再用绳子将 它们和木廒捆在一起 ,使 之牢固,这 样人在 上面走动 ,波 动要小得 多。从此。燕子有 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家,虽 然偶有脱落,也 无关大碍 了。 ⑧可是 ,燕 子的到来并没改变父亲的脾气,他 很快便 旧病复发 ,遇 到一点小事就骂骂咧咧,而 我也毫不示弱。真不明白,我 们怎么就成 了一 家人。燕子看见我们吵架,受 了惊扰 ,经 常伸 出长 长的脖子往下看,尤 其有 了乳燕之后 ,一 家老小排列得整整 齐齐地围观 ,跟 在街 上看热 闹似 的。 它们一定不明白这些人怎么一天到晚有那么多事可吵,也 许心里还觉得好 笑……那段 时间,住 在 我 家的燕子常常半夜被吵醒,不 知丢 了多少好觉。 ⑨现在父亲不在 了,我 也 离开了老家,只 有母亲一个人和它们生活在一起 。母亲向来很有耐 心,脾 气也好 ,想 来他们一定相处甚欢,日 子过得舒适 自在。离开村庄十年 ,想 必燕子们早就不认 识我 了吧? (选 自《文苑》2018年 第 12期 ,有 删改) 7.下 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9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春天初来的燕子以野地为家,慎 重地选择安家地点 ,这 既介绍了燕子的生活习性 ,也 引出下 文燕子不愿在我家筑巢的内容。 B。 在写燕子围观我家吵架的细节中,“ 一家老小排列得整整齐齐 ”形象地表现出燕子家的和睦 幸福 ,以 此反衬我家的不和睦。 C。 文末的 “离开村庄十年 ,想 必燕子们早就不认识我了吧?” 一句 ,蕴 含着作者离开村庄后淡淡 的感伤和对燕子们的怀念。 D。 文章运用记叙 、抒情等表达方式 ,记 叙 了燕子筑巢的事情 ,展 现农家 日常生活的一些片段 , 笔法细腻 ,情 感真挚 ,引 人思考。 8.结 合上下文 ,分 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 ) 9.本 文标题为 “燕子的选择 ”,有 人认为也能以 “家 ”为标题 ,你 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6分 ) 二 、古代诗文阅读 (34分 ) (-)文 言文阅读 (本题共 妊小题 ,共 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 成 1O~1a题 。 继和 字周叔 ,少 以荫补供奉 官 ,三 迁洛苑使 。 入奏机 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勋遗戒授 继和 曰: 语文试题 第 “ 盘 吾门不坠者在尔矣。”初,继 隆之请城镇戎军也, 5页 (共 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