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试题(定稿)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临近毕业季,“空巢青年”这个词又火了起来。央广网报道了一个“北漂”女孩的“空 巢”生活——一个人看病、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不停地搬家。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超过5800 万人在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独居青年(20~39岁)已经达到2000万 “空巢青年”的出现,与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人 在享受独立、自由生活的同时,也必须接受“空巢”这种现代文明的副产品。但是,一个人 生活,完全没必要搞得自怨自艾,一副世界欠了我的模样。很多“空巢”者还是活出了自己 的精彩人生。在笔者朋友圈里,也有不少“空巢”男女青年,其中一位给我留下了格外深刻 的印象。除了努力工作,她的业余生活实在太精彩——一读书、健身、滑雪、登山、露营、潜 水,还动不动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她的人生,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这样的 姑娘,看着就觉得心旷神怡。相反,那些整天抱怨自己一个人有多惨的,大多在人群中并不 受欢迎,朋友也不多。这样的“空巢青年”遇到幸福的几率,无疑会大打折扣。 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曾明确指出,独自生活的人更容易拜访朋友或加入社会团 体,他们更容易创建充满活力的城市。更准确地说,我们的社会已经转变成允许人们将自己 才能最大化的社会。劳拉·吉普妮斯指出,没有固定的伴侣关系释放了人们各自发挥的自由 如此看来,“空巢青年”其实比起有配偶者,有更大的空间与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当然,“空巢青年”也不会一直“空巢”下去。就连在比较自由开放、对婚姻存在疑虑 的美国未婚者中,也有超过90%的人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选择结婚。但是,社会的压力却 往往不给“空巢青年”喘息的空间,每逢过年,都会上演逼婚的戏码,也总有人用异样的眼 光看“空巢青年”——仿佛一个人生活,不是生理有毛病,就是心理不健康。舆论还特别喜 欢给“空巢女青年”贴标签。一过25岁,就称她们是“剩女”,就试图将她们集体“驱逐” 进婚姻。所以,有时候“空巢青年”们的自怨自艾,除了个人内心“软弱”之外,也往往能 找到社会根源。说白了,是诸多传统社会的观念与生活方式,让很多“空巢青年”自我加压, 无法正视一个人的生活。 这是现实摆在诸多“空巢青年”面前的难题。无疑,对“空巢青年”而言,反击社会偏 见,最好的办法是努力工作,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赚到足够的钱,早日实现财务自由。此外
高二试题(定稿)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临近毕业季,“空巢青年”这个词又火了起来。央广网报道了一个“北漂”女孩的“空 巢”生活——一个人看病、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不停地搬家。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超过 5800 万人在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独居青年(20~39 岁)已经达到 2000 万。 “空巢青年”的出现,与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人 在享受独立、自由生活的同时,也必须接受“空巢”这种现代文明的副产品。但是,一个人 生活,完全没必要搞得自怨自艾,一副世界欠了我的模样。很多“空巢”者还是活出了自己 的精彩人生。在笔者朋友圈里,也有不少“空巢”男女青年,其中一位给我留下了格外深刻 的印象。除了努力工作,她的业余生活实在太精彩——读书、健身、滑雪、登山、露营、潜 水,还动不动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她的人生,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这样的 姑娘,看着就觉得心旷神怡。相反,那些整天抱怨自己一个人有多惨的,大多在人群中并不 受欢迎,朋友也不多。这样的“空巢青年”遇到幸福的几率,无疑会大打折扣。 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曾明确指出,独自生活的人更容易拜访朋友或加入社会团 体,他们更容易创建充满活力的城市。更准确地说,我们的社会已经转变成允许人们将自己 才能最大化的社会。劳拉·吉普妮斯指出,没有固定的伴侣关系释放了人们各自发挥的自由。 如此看来,“空巢青年”其实比起有配偶者,有更大的空间与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当然,“空巢青年”也不会一直“空巢”下去。就连在比较自由开放、对婚姻存在疑虑 的美国未婚者中,也有超过 90%的人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选择结婚。但是,社会的压力却 往往不给“空巢青年”喘息的空间,每逢过年,都会上演逼婚的戏码,也总有人用异样的眼 光看“空巢青年”——仿佛一个人生活,不是生理有毛病,就是心理不健康。舆论还特别喜 欢给“空巢女青年”贴标签。一过 25 岁,就称她们是“剩女”,就试图将她们集体“驱逐” 进婚姻。所以,有时候“空巢青年”们的自怨自艾,除了个人内心“软弱”之外,也往往能 找到社会根源。说白了,是诸多传统社会的观念与生活方式,让很多“空巢青年”自我加压, 无法正视一个人的生活。 这是现实摆在诸多“空巢青年”面前的难题。无疑,对“空巢青年”而言,反击社会偏 见,最好的办法是努力工作,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赚到足够的钱,早日实现财务自由。此外
还要有一颗强大而勇敢的心,多读书,补充自己的头脑;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拥有丰富 多彩的生活,情绪就不会那么敏感 老祖宗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不定讨论问题的时候就能用学识撩到妹,滑雪的时 候偶遇帅哥。事实上,在“空巢”的这段时间,与其在埋怨中浪费自己的生命,不如以更加 积极的状态生活,你或许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现实也可能会回报你一个不一样的精 彩人生。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空巢青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空巢青年”就是指那些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病、一个人不停搬家的20~39岁的 青年。这种青年在我国已达2000万人。 B.自怨自艾的“空巢青年”遇到幸福的几率小于那些把自己的生活搞得有声有色的“空 巢青年”。 C.“空巢青年”其实比起有配偶者,有更大的空间与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容易创建 充满活力的城市 D.很多“空巢青年”无法正视一个人的生活,是因为社会给了他们许多压力和他们自 己内心的软弱。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空巢青年”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 加快,这个问题必然会越来越严重。 B.“空巢青年”也不会一直“空巢”下去,尽管他们可能对婚姻存在质疑,但依然有超 过90%的人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选择结婚 C.每逢过年时上演的逼婚戏码,其实是传统社会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对“空巢 青年”存在偏见的具体表现形式。 D.“空巢女青年”一过25岁,就被称为是“剩女”,说明“空巢女青年”承受的社会压 力远远大于“空巢男青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人对独立、自由生活的追求是“空巢青年”大量出现 的客观原因,所以说“空巢青年”是现代文明的副产品 B.“空巢青年”如能充分利用好“空巢”的这段时间做好自己,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就能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从而收获一个精彩的人生。 C.很多“空巢青年”还是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那是因为他们有读书、健身、滑雪
还要有一颗强大而勇敢的心,多读书,补充自己的头脑;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拥有丰富 多彩的生活,情绪就不会那么敏感。 老祖宗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不定讨论问题的时候就能用学识撩到妹,滑雪的时 候偶遇帅哥。事实上,在“空巢”的这段时间,与其在埋怨中浪费自己的生命,不如以更加 积极的状态生活,你或许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现实也可能会回报你一个不一样的精 彩人生。 (摘自《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空巢青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空巢青年”就是指那些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病、一个人不停搬家的 20~39 岁的 青年。这种青年在我国已达 2000 万人。 B.自怨自艾的“空巢青年”遇到幸福的几率小于那些把自己的生活搞得有声有色的“空 巢青年”。 C.“空巢青年”其实比起有配偶者,有更大的空间与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容易创建 充满活力的城市。 D.很多“空巢青年”无法正视一个人的生活,是因为社会给了他们许多压力和他们自 己内心的软弱。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空巢青年”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 加快,这个问题必然会越来越严重。 B.“空巢青年”也不会一直“空巢”下去,尽管他们可能对婚姻存在质疑,但依然有超 过 90%的人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选择结婚。 C.每逢过年时上演的逼婚戏码,其实是传统社会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对“空巢 青年”存在偏见的具体表现形式。 D.“空巢女青年”一过 25 岁,就被称为是“剩女”,说明“空巢女青年”承受的社会压 力远远大于“空巢男青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人对独立、自由生活的追求是“空巢青年”大量出现 的客观原因,所以说“空巢青年”是现代文明的副产品。 B.“空巢青年”如能充分利用好“空巢”的这段时间做好自己,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就能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从而收获一个精彩的人生。 C.很多“空巢青年”还是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那是因为他们有读书、健身、滑雪
登山、露营、潜水等精彩的业余生活。 D.要化解“空巢青年”的生活压力,既需要“空巢青年”自己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对 他们有更宽容的心态和正确的评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高档餐厅郑付林 他看见,旁边的那些餐桌,每一桌都摆得很丰盛,人们体面富态,谈笑风生,唯独自己, 寒酸窘迫,只有雪白的桌布和一副碗筷,伴着孤零零的他。要不是这一片只有这一家餐厅, 自己又早已饿得头晕眼花,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到这家高档餐厅来吃饭的。 他埋头看菜谱——根本没有看菜名,眼睛只在价格上紧张扫视,那些动辄数十、上百的 数字,像炭火一般,烫得他的目光躲闪不迭,不一会儿,那炭火就把他烤得一头汗水 他看中了一个很小的数字,慌乱地用手一指,低着头小声道:“来份这个。” “好的,请稍等。”服务员答应道,声音爽脆,似乎没有鄙视的色彩。 他又饥又渴,想要一杯茶。张了好几次嘴,却始终没说出口。 餐厅里,不时有顾客高声大气地催促:“服务员,我要的龙虾呢?赶紧上啊!”“服务员, 我点的红烧甲鱼呢?咋这么慢?”他等了很久了,也想小声问一下:“服务员,我要的麻婆 豆腐啥时能好?”他张了好几次嘴,却始终没说出口。 他很饿。知道其他顾客都在对着山珍海味大快朵颐,他更饿。他恨恨地想:等做成了这 单“生意”,再来这家餐厅,好妤享受一下。有了憧憬,便多了耐性,他开始欣赏墙上的油 画,颇有些气定神闲的模样 他的菜,终于上来了。一盘油汪汪的麻婆豆腐,红白相间,翠绿的葱花点缀其间,很是 诱人。米饭也很好,雪白晶莹,糯软清香,拌着豆腐吃,非常开胃。他吃得很小心,生怕弄 脏了面前洁白的桌布。旁边那些客人,将骨头鱼刺随意乱吐在桌布上,让他觉得这是在糟蹋 东西。 饭菜被吃了个精光,他很想再来碗米饭,又说不出口。颇踌躇了一会儿,正准备结账走 人,一大碗乌鸡汤被轻轻地放在他面前, 我没要汤啊!”他惊诧万分 “老板娘送的。”服务员灿烂一笑,亲切可人 “为啥?”他一头雾水。 我们餐厅每天选一位最有教养的顾客,奖励一碗乌鸡汤,今天您是。”服务员善良地
登山、露营、潜水等精彩的业余生活。 D.要化解“空巢青年”的生活压力,既需要“空巢青年”自己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对 他们有更宽容的心态和正确的评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高档餐厅 郑付林 他看见,旁边的那些餐桌,每一桌都摆得很丰盛,人们体面富态,谈笑风生,唯独自己, 寒酸窘迫,只有雪白的桌布和一副碗筷,伴着孤零零的他。要不是这一片只有这一家餐厅, 自己又早已饿得头晕眼花,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到这家高档餐厅来吃饭的。 他埋头看菜谱——根本没有看菜名,眼睛只在价格上紧张扫视,那些动辄数十、上百的 数字,像炭火一般,烫得他的目光躲闪不迭,不一会儿,那炭火就把他烤得一头汗水。 他看中了一个很小的数字,慌乱地用手一指,低着头小声道:“来份这个。” “好的,请稍等。”服务员答应道,声音爽脆,似乎没有鄙视的色彩。 他又饥又渴,想要一杯茶。张了好几次嘴,却始终没说出口。 餐厅里,不时有顾客高声大气地催促:“服务员,我要的龙虾呢?赶紧上啊!”“服务员, 我点的红烧甲鱼呢?咋这么慢?”他等了很久了,也想小声问一下:“服务员,我要的麻婆 豆腐啥时能好?”他张了好几次嘴,却始终没说出口。 他很饿。知道其他顾客都在对着山珍海味大快朵颐,他更饿。他恨恨地想:等做成了这 单“生意”,再来这家餐厅,好好享受一下。有了憧憬,便多了耐性,他开始欣赏墙上的油 画,颇有些气定神闲的模样。 他的菜,终于上来了。一盘油汪汪的麻婆豆腐,红白相间,翠绿的葱花点缀其间,很是 诱人。米饭也很好,雪白晶莹,糯软清香,拌着豆腐吃,非常开胃。他吃得很小心,生怕弄 脏了面前洁白的桌布。旁边那些客人,将骨头鱼刺随意乱吐在桌布上,让他觉得这是在糟蹋 东西。 饭菜被吃了个精光,他很想再来碗米饭,又说不出口。颇踌躇了一会儿,正准备结账走 人,一大碗乌鸡汤被轻轻地放在他面前。 “我没要汤啊!”他惊诧万分。 “老板娘送的。”服务员灿烂一笑,亲切可人。 “为啥?”他一头雾水。 “我们餐厅每天选一位最有教养的顾客,奖励一碗乌鸡汤,今天您是。”服务员善良地
隐去老板娘的另一句话:“那小子面黄肌瘦,一看就没吃饱。” “我?有教养?”他分明听到服务员用了一个“您”,心尖一颤。 “是呀!您等了这么久,却没有催促一声;忘记给您上茶,您没有抱怨;用过的餐巾纸 掉到地上,您马上就拾起来:还有,您面前的桌布干净如初…” 他不知不觉间挺直了腰板。 “您慢用。”服务员轻盈离去。 他豪爽地吃光了那一大碗鸡汤。终于饱了,他想。 离去时,迎宾小姐面带微笑:“先生慢走!” 他突然想起,刚才进门的时候,内心慌乱,又担心自己衣着寒酸被拒门外,没有注意到 迎宾小姐对自己的微微鞠躬:“先生中午好!” 我?先生?我这种出身贫寒的底层人,我这种长期被包工头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我这种 灰头土脑、衣着寒碜,准备去做“生意”的人,竟然,是别人嘴里的先生?!他心里一热, 忍不住泪流。回头望望这家高档餐厅,他含泪鞠了一躬,转过身,昂首挺胸地向劳务市场走 (原载2016年第4期《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借餐厅这个小场景,展现了农民工这个群体在经济浪潮中的挣扎与沉浮。 他们虽然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往往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经济回报 B.小说第三段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 展现了人物当时窘迫、拮据、走投无路的境况。 C.小说中的“他”前后有三次想说却“没说出口”,每次都是因为“他”内心紧张慌 乱,以及性格中的胆小与自卑 D.小说前面写“他”低着头点菜,菜迟迟不上也不敢催促,后面却挺直了腰板,豪爽 地吃光鸡汤。这是因为“他”有教养和受到服务员尊重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E.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暗示读者,“他”已放弃铤 而走险的“生意”,准备昂首挺胸地重新开始人生,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5小说以“高档餐厅”作为题目,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6.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使“他”陷入困境的原因和“餐厅”的做法的意义(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隐去老板娘的另一句话:“那小子面黄肌瘦,一看就没吃饱。” “我?有教养?”他分明听到服务员用了一个“您”,心尖一颤。 “是呀!您等了这么久,却没有催促一声;忘记给您上茶,您没有抱怨;用过的餐巾纸 掉到地上,您马上就拾起来;还有,您面前的桌布干净如初……” 他不知不觉间挺直了腰板。 “您慢用。”服务员轻盈离去。 他豪爽地吃光了那一大碗鸡汤。终于饱了,他想。 离去时,迎宾小姐面带微笑:“先生慢走!” 他突然想起,刚才进门的时候,内心慌乱,又担心自己衣着寒酸被拒门外,没有注意到 迎宾小姐对自己的微微鞠躬:“先生中午好!” 我?先生?我这种出身贫寒的底层人,我这种长期被包工头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我这种 灰头土脑、衣着寒碜,准备去做“生意”的人,竟然,是别人嘴里的先生?!他心里一热, 忍不住泪流。回头望望这家高档餐厅,他含泪鞠了一躬,转过身,昂首挺胸地向劳务市场走 去。 (原载 2016 年第 4 期《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这篇小说借餐厅这个小场景,展现了农民工这个群体在经济浪潮中的挣扎与沉浮。 他们虽然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往往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经济回报。 B.小说第三段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 展现了人物当时窘迫、拮据、走投无路的境况。 C.小说中的“他”前后有三次想说却“没说出口”,每次都是因为“他”内心紧张慌 乱,以及性格中的胆小与自卑。 D.小说前面写“他”低着头点菜,菜迟迟不上也不敢催促,后面却挺直了腰板,豪爽 地吃光鸡汤。这是因为“他”有教养和受到服务员尊重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E.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暗示读者,“他”已放弃铤 而走险的“生意”,准备昂首挺胸地重新开始人生,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5.小说以“高档餐厅”作为题目,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 分) 6.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使“他”陷入困境的原因和“餐厅”的做法的意义(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于是之:于无声出千古是之 于是之的童年是在贫寒中度过的。为了生存,在念完了初中后,他不得不到处找工作。 在辗转之中,他迷恋上了话剧,立誓做演员。17岁时,他参加了辅仁大学的业余剧团 沙龙剧团,参演了黄宗江编剧的《大马戏团》《第二代》等戏剧。 其实,话剧很难用“学”去讲通。你可以跟着师傅一板一眼地学京剧、学曲艺,学各种 程式化的表演,而话剧却师无定法,但所谓师无定法还是有法可依。于是之在从艺之初便掌 握了天下最不易却也最容易的方法:勤奋。于是之花了太多的精力塑造每一个角色。演“程 疯子”时,在几个月的排戏过程中每天写心得日记,记录他对角色理解的变化和演出心得 他善于总结,融生活与艺术为一体。演“老马”的时候,他反复读原著,回忆认识的老人, 与老车夫交朋友,用30岁的年纪体会70岁老人的老、冷、饿、累的感觉。 表演之外,于是之还不只一次给剧作家提出修改意见。在一次剧本讨论会上,于是之提 议将《茶馆》原有的结尾改为“三个老人话沧桑”。老舍当时没有说什么。但一周后,老舍 就按照于是之的意见改了剧本。现在这一段已经是《茶馆》里最出彩的一段 “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是1958年《茶馆》首演后,老舍手书相赠的题字。 在于是之的艺术生涯中,《龙须沟》中的“程疯子”奠定了他的舞台地位。之后,在《关汉 脚》《雷雨》《洋麻将》等话剧中,他又塑造了一系列经典角色,终于将自己推向了中国话剧 艺术的高峰。“哪怕是演了一辈子的王掌柜,他还一直在琢磨这个人物。”著名话剧导演林兆 华回忆说 于是之格外注重自身的修养,认为这是表演最根本性的问题。在“一当二押三卖”的日 子里,他靠朋友的帮助,进入辅仁大学中文系以及讲授“汉学”和“法语”的夜校学习。著 名表演艺术家郑榕曾说:“于是之有两大特点值得我们话剧演员学习——注重生活与重视修 养 于是之的难得,在戏剧评论家童道明看来,则是实现了传统道德与新道德的统一。“假 如不了解于是之,很多人会把他看作了不起的演员,我结识他之后则相信,他所以能独步剧 坛,是因为他不仅具有巨大的艺术力量,还具有极大的人格力量。”多年以后,童道明还记 得于是之的名片。“我们见惯了名片上一长串的各种头衔,而于是之的名片上则只写着演员 北京人艺副院长’。既没有用国家一级来标明,也没有他当时担任的中国剧协、北京剧协的 领导职位。他心里最认同、最自豪的还是演员这个职业。一个演员具有自己的风格相对来说 是容易的,而做一个像于是之那样既有风格又有风骨的演员却是很难很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于是之:于无声出 千古是之 于是之的童年是在贫寒中度过的。为了生存,在念完了初中后,他不得不到处找工作。 在辗转之中,他迷恋上了话剧,立誓做演员。17 岁时,他参加了辅仁大学的业余剧团—— 沙龙剧团,参演了黄宗江编剧的《大马戏团》《第二代》等戏剧。 其实,话剧很难用“学”去讲通。你可以跟着师傅一板一眼地学京剧、学曲艺,学各种 程式化的表演,而话剧却师无定法,但所谓师无定法还是有法可依。于是之在从艺之初便掌 握了天下最不易却也最容易的方法:勤奋。于是之花了太多的精力塑造每一个角色。演“程 疯子”时,在几个月的排戏过程中每天写心得日记,记录他对角色理解的变化和演出心得。 他善于总结,融生活与艺术为一体。演“老马”的时候,他反复读原著,回忆认识的老人, 与老车夫交朋友,用 30 岁的年纪体会 70 岁老人的老、冷、饿、累的感觉。 表演之外,于是之还不只一次给剧作家提出修改意见。在一次剧本讨论会上,于是之提 议将《茶馆》原有的结尾改为“三个老人话沧桑”。老舍当时没有说什么。但一周后,老舍 就按照于是之的意见改了剧本。现在这一段已经是《茶馆》里最出彩的一段。 “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是 1958 年《茶馆》首演后,老舍手书相赠的题字。 在于是之的艺术生涯中,《龙须沟》中的“程疯子”奠定了他的舞台地位。之后,在《关汉 卿》《雷雨》《洋麻将》等话剧中,他又塑造了一系列经典角色,终于将自己推向了中国话剧 艺术的高峰。“哪怕是演了一辈子的王掌柜,他还一直在琢磨这个人物。”著名话剧导演林兆 华回忆说。 于是之格外注重自身的修养,认为这是表演最根本性的问题。在“一当二押三卖”的日 子里,他靠朋友的帮助,进入辅仁大学中文系以及讲授“汉学”和“法语”的夜校学习。著 名表演艺术家郑榕曾说:“于是之有两大特点值得我们话剧演员学习——注重生活与重视修 养。” 于是之的难得,在戏剧评论家童道明看来,则是实现了传统道德与新道德的统一。“假 如不了解于是之,很多人会把他看作了不起的演员,我结识他之后则相信,他所以能独步剧 坛,是因为他不仅具有巨大的艺术力量,还具有极大的人格力量。” 多年以后,童道明还记 得于是之的名片。“我们见惯了名片上一长串的各种头衔,而于是之的名片上则只写着‘演员、 北京人艺副院长’。既没有用国家一级来标明,也没有他当时担任的中国剧协、北京剧协的 领导职位。他心里最认同、最自豪的还是演员这个职业。一个演员具有自己的风格相对来说 是容易的,而做一个像于是之那样既有风格又有风骨的演员却是很难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