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学十四讲 福、祸何时至? 在生命时光中,我们用了大部分常人的心智状态来 获得常理,而且投注大量的时间在世界中,经营世界的 开展,也就是对生命进行筹划,这种状态叫做“寓居于 世”( Being-in-the- world),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考 虑“现在”如何投入到“未来”,譬如现在辛辛苦苦念 书,希望毕业的时候告一个段落,然后开始完成某些事 情。在这种活着的状态里,时间是朝向未来的。 说到这里,你可能隐隐约约发现这和生死学所要谈论 的正好相反。我们什么时候会死去?不知道。用什么方式 死呢?不知道。唯一确定的是,我们一定会死。你也许会 说:“不要跟我们讲这些东西,我们尚且年轻,死亡距离 我们很远。”然而,某个癌末病人的话语,给了我们很大 的提醒,他说:“福有时,祸有时。”什么时候有福?什 么时候有祸?我们根本不知道。对这个病人来讲,他切 身体验了“福有时,祸有时”,可是对一般健康的人来 讲,却尚未经历也未尝明白。 还没经历过“福有时,祸有时”的人依旧活蹦乱跳 着,我们称这种存在状态为“眼前、当下”。“当下” 和“一辈子”的意义,在生死学里很重要。常有人说 “我现在好好的呀,你跟我讲这些生命死亡有的没的,为 什么不讲点让我们获得成长、使我们心灵快乐、幸福的事 情呢?”如果生死学还讲这些就不叫生死学了,应该叫心 008
008 生死学十四讲 福、祸何时至? 在生命时光中,我们用了大部分常人的心智状态来 获得常理,而且投注大量的时间在世界中,经营世界的 开展,也就是对生命进行筹划,这种状态叫做“寓居于 世”(Being-in-the-world),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考 虑“现在”如何投入到“未来”,譬如现在辛辛苦苦念 书,希望毕业的时候告一个段落,然后开始完成某些事 情。在这种活着的状态里,时间是朝向未来的。 说到这里,你可能隐隐约约发现这和生死学所要谈论 的正好相反。我们什么时候会死去?不知道。用什么方式 死呢?不知道。唯一确定的是,我们一定会死。你也许会 说:“不要跟我们讲这些东西,我们尚且年轻,死亡距离 我们很远。”然而,某个癌末病人的话语,给了我们很大 的提醒,他说:“福有时,祸有时。”什么时候有福?什 么时候有祸?我们根本不知道。对这个病人来讲,他切 身体验了“福有时,祸有时”,可是对一般健康的人来 讲,却尚未经历也未尝明白。 还没经历过“福有时,祸有时”的人依旧活蹦乱跳 着,我们称这种存在状态为“眼前、当下”。“当下” 和“一辈子”的意义,在生死学里很重要。常有人说: “我现在好好的呀,你跟我讲这些生命死亡有的没的,为 什么不讲点让我们获得成长、使我们心灵快乐、幸福的事 情呢?”如果生死学还讲这些就不叫生死学了,应该叫心
第一讲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灵成长课或心理卫生课。 如何活着? 生死学的知识,与由“心智自我”构筑出来的知识是 截然不同的。生死学开宗明义说“所有的事物是无法期待 的”。“无法期待”,因为人用尽了他的眼前和当下,想 破脑袋,仍然无法预期事情将如何发生进展。譬如很多人 在谈恋爱时,会说到:“哎呀,想到我大哥的婚姻多么 糟、我朋友的恋情多么曲折……”在这情况下,没有人能 够预料,到底跟眼前这个女人或男人在一起一辈子,会 辈子到什么时候?有人的一辈子很可能只有三个月、 半年,有的人也许根本不想跟对方在一起,结果非预期 地,两个人都活到八十岁,吃、睡都伴着同一个人。这些 人间事实意味着:人的死亡,丝亳无法由当下得知 这是一个基本推论,这个推论指出人活着的一些限制 如果你采用“心智自我”作为思考和活着的基础,那么任何 “眼前”或“当下”就不意味着你能够知道自己的死亡。 十几年前,有一个国防医学院的教授对我说起一桩 事。有一天,一个基督徒病人搭着他的手说:“医师你还 能不能继续救我?”他说:“好,我会陪你,你希望怎么 样?”病患说:“我只要能够听医师的话,做医师希望我 做的事,我一定会活下去。”隔天早上,这个病人就去世 了。有人可能会感到惊奇,“人怎么这样子!都接近临终 了,还不知道死亡在哪里?”但这样例子是常有的。我跟 009
009 第一讲 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灵成长课或心理卫生课。 如何活着? 生死学的知识,与由“心智自我”构筑出来的知识是 截然不同的。生死学开宗明义说“所有的事物是无法期待 的”。“无法期待”,因为人用尽了他的眼前和当下,想 破脑袋,仍然无法预期事情将如何发生进展。譬如很多人 在谈恋爱时,会说到:“哎呀,想到我大哥的婚姻多么 糟、我朋友的恋情多么曲折……”在这情况下,没有人能 够预料,到底跟眼前这个女人或男人在一起一辈子,会 一辈子到什么时候?有人的一辈子很可能只有三个月、 半年,有的人也许根本不想跟对方在一起,结果非预期 地,两个人都活到八十岁,吃、睡都伴着同一个人。这些 人间事实意味着:人的死亡,丝毫无法由当下得知。 这是一个基本推论,这个推论指出人活着的一些限制: 如果你采用“心智自我”作为思考和活着的基础,那么任何 “眼前”或“当下”就不意味着你能够知道自己的死亡。 十几年前,有一个国防医学院的教授对我说起一桩 事。有一天,一个基督徒病人搭着他的手说:“医师你还 能不能继续救我?”他说:“好,我会陪你,你希望怎么 样?”病患说:“我只要能够听医师的话,做医师希望我 做的事,我一定会活下去。”隔天早上,这个病人就去世 了。有人可能会感到惊奇,“人怎么这样子!都接近临终 了,还不知道死亡在哪里?”但这样例子是常有的。我跟
死学十四讲 那位国防医学院的教授说:“我们要去追寻这些话是从哪 里讲出来的?人如果饱足了他的心智自我,用心智的方式 只活一个‘我’,在临终时便可能有这种反应。” 你也许会问:“这世界上,难道还有人不是用心智自我 来活吗?”有!但是这些人在网络上看不到,甚至迎接佛指 的大典上也看不到,这些人多半存在于临终病房或急诊室。 存在却没有世界 有许多临终病人,从某一段时间开始,便开始放弃他的 心智自我,当他开始放弃他的心智自我时,就已经脱离了我 们的“世界”,“世界”于他不再存在。这句话听起来很怪 异,存在着但却没有了世界。这就好像你在一个房间里,窗 帘慢慢拉下来,窗外的风光逐渐消失,门慢慢阖上,光不 再从门外洒进,房间落入黑暗的笼罩中,最后只听到自己 的呼吸,你仅知道自己还活着,其余的什么都不知道。这 种状况在法文里叫做"nya”,翻成英文就是“ there is” 又好比在黑暗中打坐。这时候最痛苦的事就是脑袋上 演着电影,怎么演?这世界上不期然的东西,透过心智自 我就上演了。在这种状态底下,人还是“寓居于世”,待 打坐久了,电影不再上演,但仍然维持着呼吸,此时人便 进入“存在却没有世界”的状态中。如果在呼吸里还 边想“我这样呼吸对不对?不知道跟师父讲的有没有 样?”这就还在世界里。 曾经有一个病人,在我对他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他突 010
010 生死学十四讲 那位国防医学院的教授说:“我们要去追寻这些话是从哪 里讲出来的?人如果饱足了他的心智自我,用心智的方式 只活一个‘我’,在临终时便可能有这种反应。” 你也许会问:“这世界上,难道还有人不是用心智自我 来活吗?”有!但是这些人在网络上看不到,甚至迎接佛指 的大典上也看不到,这些人多半存在于临终病房或急诊室。 存在却没有世界 有许多临终病人,从某一段时间开始,便开始放弃他的 心智自我,当他开始放弃他的心智自我时,就已经脱离了我 们的“世界”,“世界”于他不再存在。这句话听起来很怪 异,存在着但却没有了世界。这就好像你在一个房间里,窗 帘慢慢拉下来,窗外的风光逐渐消失,门慢慢阖上,光不 再从门外洒进,房间落入黑暗的笼罩中,最后只听到自己 的呼吸,你仅知道自己还活着,其余的什么都不知道。这 种状况在法文里叫做 “Il ya” ,翻成英文就是 “there is”。 又好比在黑暗中打坐。这时候最痛苦的事就是脑袋上 演着电影,怎么演?这世界上不期然的东西,透过心智自 我就上演了。在这种状态底下,人还是“寓居于世”,待 打坐久了,电影不再上演,但仍然维持着呼吸,此时人便 进入“存在却没有世界”的状态中。如果在呼吸里还一 边想“我这样呼吸对不对?不知道跟师父讲的有没有一 样?”这就还在世界里。 曾经有一个病人,在我对他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他突
第一讲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然说:“老师,我在外层空间,脚踏不到地,好黑喔,前面 有一个漩涡,我快被卷进去了。”过不久他就进去了,进去 之后就昏死在那边。此外,瀕死的人也发生过很多类似的现 象,通常他们在某一剎那发现身体往上浮升,然后,通过 个黑暗的时光隧道,过了隧道之后,突然眼前大放光明、大 自在。大放光明的现象,有些宗教称之为“涅槃”、“上天 家”、“神秘经验”或是“密契经验”。《前世今生》一书 里面有很多类似的状况,但是我不用前世今生来解释,因为 它简易得令人难信,我也不用教门的语言来解释。不过这些 现象都存在,问题就在于人们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在生死学 里,我们的解释就是ya,即“存在却没有世界”。 拟像 另外有一种现象与Ⅱya不同,叫做“拟像”,拟似影 像。在常人的世界里,很多人对死后好奇,花许多心思想 象、模拟死后的世界,于是透过“拟像”的方式创造死后 的世界,如善书所描写的。 在临终病人身上,也容易发生“拟像作用”,但这 些东西基本上还是心智自我、“理”字作祟。譬如,古 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是后来发现有的好人 有恶报、坏人常常有善报,所以又加了几个字“时候未 到”,把“理”补圆了,它其实想掌控一种可理解的道 理、想把秩序定下来,这很清楚是心智自我在作祟。所以 在“拟像”的状态底下,人尚未进入Ⅱya 011
011 第一讲 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然说:“老师,我在外层空间,脚踏不到地,好黑喔,前面 有一个漩涡,我快被卷进去了。”过不久他就进去了,进去 之后就昏死在那边。此外,濒死的人也发生过很多类似的现 象,通常他们在某一剎那发现身体往上浮升,然后,通过一 个黑暗的时光隧道,过了隧道之后,突然眼前大放光明、大 自在。大放光明的现象,有些宗教称之为“涅槃”、“上天 家”、“神秘经验”或是“密契经验”。《前世今生》一书 里面有很多类似的状况,但是我不用前世今生来解释,因为 它简易得令人难信,我也不用教门的语言来解释。不过这些 现象都存在,问题就在于人们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在生死学 里,我们的解释就是Il ya,即“存在却没有世界”。 拟像 另外有一种现象与Il ya不同,叫做“拟像”,拟似影 像。在常人的世界里,很多人对死后好奇,花许多心思想 象、模拟死后的世界,于是透过“拟像”的方式创造死后 的世界,如善书所描写的。 在临终病人身上,也容易发生“拟像作用”,但这 些东西基本上还是心智自我、“理”字作祟。譬如,古 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是后来发现有的好人 有恶报、坏人常常有善报,所以又加了几个字“时候未 到”,把“理”补圆了,它其实想掌控一种可理解的道 理、想把秩序定下来,这很清楚是心智自我在作祟。所以 在“拟像”的状态底下,人尚未进入Il ya
生死学十四讲 非世界的知识”藏身何处? 为什么生死学会提出这种“存在却没有世界”的观 点?并不是它赞同这个观点,而是生死学告诉我们,世界 上的知识可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跟“世界”有关的知 识,包括我们的工程、医学、电子、建筑、社会、人间 伦理、成功失败等等;可是除了这个“世界”的知识以 外,还有一种“非世界的知识”,是不再靠人的心智自我 进行思考的知识,这种知识可能会比在“世界”里开发 出来的知识还重要。但这种知识,经常以隐藏的方式存 在,它没有办法被创造。 这话怎么说?因为心智自我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开展 世界,譬如慈济大学设立中学、小学、幼儿园,形成完整 的教育系统,甚至可以建立一座大厦,从最底层的幼儿园 到顶楼的殡仪馆,中间具备齐全的商店、健身房,人只要 在里面进行社会活动就好了,这就是将世界开展,而且人 在开展世界的时候通常会充满一种快乐的情怀,认为我们 的开展有发展性、有前瞻性、前程大好。 可是,癌症病人的传记,起始第一章通常描写这世界 一如往常,何等的顺利美妙,但第一章的最后一节就写 着:“晴天霹雳,它就这么发生了!”不过,如果你去看 善书,很多是写着:“我去身体检查,突然发现自己长 了什么什么……,去哪里找医生……捡回一条命。”或 是这样:“我长期心脏病……,认识了……老师,每天练 012
012 生死学十四讲 “非世界的知识”藏身何处? 为什么生死学会提出这种“存在却没有世界”的观 点?并不是它赞同这个观点,而是生死学告诉我们,世界 上的知识可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跟“世界”有关的知 识,包括我们的工程、医学、电子、建筑、社会、人间 伦理、成功失败等等;可是除了这个“世界”的知识以 外,还有一种“非世界的知识”,是不再靠人的心智自我 进行思考的知识,这种知识可能会比在“世界”里开发 出来的知识还重要。但这种知识,经常以隐藏的方式存 在,它没有办法被创造。 这话怎么说?因为心智自我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开展 世界,譬如慈济大学设立中学、小学、幼儿园,形成完整 的教育系统,甚至可以建立一座大厦,从最底层的幼儿园 到顶楼的殡仪馆,中间具备齐全的商店、健身房,人只要 在里面进行社会活动就好了,这就是将世界开展,而且人 在开展世界的时候通常会充满一种快乐的情怀,认为我们 的开展有发展性、有前瞻性、前程大好。 可是,癌症病人的传记,起始第一章通常描写这世界 一如往常,何等的顺利美妙,但第一章的最后一节就写 着:“晴天霹雳,它就这么发生了!”不过,如果你去看 善书,很多是写着:“我去身体检查,突然发现自己长 了什么什么……,去哪里找医生……捡回一条命。”或 是这样:“我长期心脏病……,认识了……老师,每天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