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梁格布置 确定梁的跨度,还应当考虑主梁和次梁的方向和间距; 主梁的间距=次梁的跨度; 次梁的间距=板的跨度 板的跨度一般为1.7-2.7米,较为经济。 3.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布置 应力求简单、规整、统一;梁板应尽量布置成等跨;板 厚及梁截面尺寸在各跨内应尽量统一。 (1)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 (2)主梁纵向布置,次梁横向布置 (3)只布置次梁,不设主梁
2. 梁格布置 确定梁的跨度,还应当考虑主梁和次梁的方向和间距; 主梁的间距=次梁的跨度; 次梁的间距=板的跨度 板的跨度一般为1.7-2.7米,较为经济。 3. 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布置 应力求简单、规整、统一;梁板应尽量布置成等跨;板 厚及梁截面尺寸在各跨内应尽量统一。 (1)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 (2)主梁纵向布置,次梁横向布置 (3)只布置次梁,不设主梁
(1)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 优点:主梁和柱形成横向框架,房屋的横向刚度大,而 各榀横向框架之间由纵向次梁相连,故房屋的纵向刚度亦大, 整体性较好。此外,由于主梁与外纵墙垂直,在外纵墙上可 开较大的窗口,对室内采光有利。 主梁 次梁 次梁 主梁沿横向布置 主梁沿纵向布置 有中间走道
(1)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 优点:主梁和柱形成横向框架,房屋的横向刚度大,而 各榀横向框架之间由纵向次梁相连,故房屋的纵向刚度亦大, 整体性较好。此外,由于主梁与外纵墙垂直,在外纵墙上可 开较大的窗口,对室内采光有利。 主梁沿横向布置 主梁沿纵向布置 有中间走道
(2)主梁纵向布置,次梁横向布置 适用于横向柱距比纵向柱距大的多的情况。它的优点是 减小了主梁的截面高度,增大了室内净高。 (3)只布置次梁,不设主梁 它适用于有中间走道或房屋空间较小的楼盖。 主梁 次梁 次梁 主梁沿横向布置 主梁沿纵向布置 有中间走道
(2)主梁纵向布置,次梁横向布置 适用于横向柱距比纵向柱距大的多的情况。它的优点是 减小了主梁的截面高度,增大了室内净高。 (3)只布置次梁,不设主梁 它适用于有中间走道或房屋空间较小的楼盖。 主梁沿横向布置 主梁沿纵向布置 有中间走道
9.2.3计算简图 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对结构进行简化。 一般传力路径: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地基 板、次梁和主梁的计算模型一般为连续板或连续梁。 1.支座特点 (1)板或梁支承在砖墙(或砖柱)上时,假定为铰支座,嵌 固影响在构造设计中加以考虑; (2)板的支座是次梁,次梁支座是主梁时,假定为铰支座, 嵌固影响在内力计算时加以调整; (3)主梁支座是柱,其计算模型应根据梁柱线刚度比而定 当主梁与柱的线刚度比大于等于3时,主梁可视为铰支于柱 和边墙(或梁)的多跨连续梁,否则应按梁、柱刚接的框 架梁计算
9.2.3 计算简图 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对结构进行简化。 一般传力路径: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地基 板、次梁和主梁的计算模型一般为连续板或连续梁。 1. 支座特点 (1 )板或梁支承在砖墙(或砖柱)上时,假定为铰支座,嵌 固影响在构造设计中加以考虑; (2)板的支座是次梁,次梁支座是主梁时,假定为铰支座, 嵌固影响在内力计算时加以调整; (3)主梁支座是柱,其计算模型应根据梁柱线刚度比而定。 当主梁与柱的线刚度比大于等于3时,主梁可视为铰支于柱 和边墙(或梁)的多跨连续梁,否则应按梁、柱刚接的框 架梁计算
2.计算跨数: 连续梁任一截面内力值与其跨数、各跨跨度、刚度以及荷 载等因素有关,但对某一跨来说,相隔两跨以上的上述因素对 该跨内力影响很小。为简化计算,当实际跨数小于等于五跨时, 按实际跨数计算;实际跨数大于五跨且跨差小于10%时,按五 跨计算。 实际简图 G G 计算传图 1含2321 A A 配筋构造简图 分12833&33&3&2 R
2. 计算跨数: 连续梁任一截面内力值与其跨数、各跨跨度、刚度以及荷 载等因素有关,但对某一跨来说,相隔两跨以上的上述因素对 该跨内力影响很小。为简化计算,当实际跨数小于等于五跨时, 按实际跨数计算;实际跨数大于五跨且跨差小于10%时,按五 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