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计算跨度: 次梁的间距就是板的跨长,主梁的间距就是次梁的跨长, 但跨长不一定等于计算跨度。计算跨度是指用于内力计算的 长度。 计算跨度的取值原则: (1)当按弹性理论计算时,中间跨取支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边跨与支承情况有关; (2)当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由塑性铰位置确定。 具体取值见教材 塑性铰:当荷载较大时,在塑性变形集中的区域形成了 一个能够转动的“铰”,一般称之为塑性铰
次梁的间距就是板的跨长,主梁的间距就是次梁的跨长, 但 跨长不一定等于计算跨度。 计算跨度是指用于内力计算的 长度。 计算跨度的取值原则: (1)当按弹性理论计算时,中间跨取支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边跨与支承情况有关; (2)当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由塑性铰位置确定。 具体取值见教材 3. 计算跨度: 塑性铰:当荷载较大时,在塑性变形集中的区域形成了 一个能够转动的“铰” ,一般称之为塑性铰
9.2.4荷载 (1)楼盖荷载类型:恒载(自重)和活载(人群、设备) (2)荷载分项系数:考虑不同情况按照规范要求。 (3)计算单元 1)计算单元: 结构内力分析时,为减少计算工作量,一般不是对整 个结构进行分析,而是从实际结构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 作为计算的对象,称为计算单元。板取1米宽板带;次梁和 主梁取具有代表性的一根梁
9.2.4 荷载 (1)楼盖荷载类型:恒载(自重)和活载(人群、设备) (2)荷载分项系数: 考虑不同情况按照规范要求。 (3)计算单元 1)计算单元: 结构内力分析时,为减少计算工作量,一般不是对整 个结构进行分析,而是从实际结构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 作为计算的对象,称为计算单元。板取1米宽板带;次梁和 主梁取具有代 表性的一根梁
主梁的集中荷载范围 主梁间距
主梁的集中荷载范围 主梁间距 (b) (d) b a +立十}取小者 .++0.025。 1.+2+0.0251。 (c)
9.2.5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内力 1.内力系数表 对于等跨连续梁、板,或跨度相对差值小于10%的不 等跨连续梁、板,可由附录查出相应的弯矩、剪力系数, 利用下列公式计算跨内或支座截面的最大内力。 (1)在均布及三角形荷载作用下: M=k(g+q)12 V=k(g+q)l (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 M=k(G+)l V=k(G+) 1一计算跨度;计算跨内截面弯矩时,采用各自跨 的计算跨度;而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采用相邻两跨计算 跨度的平均值或取较大值
9.2.5 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内力 1.内力系数表 对于等跨连续梁、板,或跨度相对差值小于10%的不 等跨连续梁、板,可由附录查出相应的弯矩、剪力系数, 利用下列公式计算跨内或支座截面的最大内力。 (1)在均布及三角形荷载作用下: (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 l ——计算跨度;计算跨内截面弯矩时,采用各自跨 的计算跨度;而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采用相邻两跨计算 跨度的平均值或取较大值。 2 M k(g q)l V k(g q)l M k(G Q)l V k(G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