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及程序 学生活动 用多媒体显 3.数值相乘除时,结果保留位数应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相同。(相 积极思考,积权 对误差最大) 体验, 澄清“有效数 (0.0142×24.43×305.84/28.7=(0.0142×24.4×306)28.7=3.69总 学会运用 字位与相 相对误差取决于相对误差大的。 误差”的关系 乘方或开方时,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如 6.542=42.8 √7.56=2.75 5.对数运算所得数据,只有尾数为有效数字 首数仅代表原数据的方次。 I例 进一步模仿 通过实例讲解 pH=10.20 体验,学会 c(H)=6.3×10-mol.L 运用 容量瓶、移液管、等精密量器的体积,一般均可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强调注意 在计算误差和偏差时,只保留一两位有效数字。 课后练习 「练习1教材P373-9 预习内容 预习实验二分析天称量练习 授课情况 本树 来自学生的反馈
11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及程序 学生活动 用多媒体显示 澄清“有效数 字位数与相对 误差”的关系 3. 数值相乘除时,结果保留位数应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相同。(相 对误差最大) (0.0142×24.43×305.84)/28.7=(0.0142×24.4×306) /28.7=3.69 总 相对误差取决于相对误差大的。 积极思考,积极 体验, 学会运用 通过实例讲解 4. 乘方或开方时,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如 5. 对数运算所得数据,只有尾数为有效数字, 首数仅代表原数据的方次. 进一步模仿, 体验, 学会 运用 强调注意 容量瓶、移液管、等精密量器的体积,一般均可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在计算误差和偏差时,只保留一两位有效数字。 课后练习 预习内容 [练习] 教材 P37 3-9 [预习] 实验二 分析天称量练习 本课 小结 授课情况 来自学生的反馈 6.54 42.8 2 = 7.56 = 2.75 11 -1 c(H ) 6.3 10 mol L pH 10.20 [ ] = = + − 例
第二章滴定分析概述 整章设计 1. 了解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2. 掌握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及标定的方法: 3. 了解滴定的方式: 掌握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滴定分析的计算 教学 [重点]滴定分析滴定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制备方法:滴定分析中的 重点 基本关系、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 难占 [难点]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牛前 3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浓度的各种表示方法 学生己有知识 时 知识前概念物质的量的不准确理解 主要的教学 程序启发教学、局部探究式教学法 主要教学 方法或策略 辅助手段 多媒体 《分析化学》胡广林、许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基本教材 12 《分析化学》华中师大等编高等教有出版社 或主要参考书 具体实施 女第1次课 课题2.1滴定分析法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学时2 教学 5. “解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目标 掌握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 7.了解滴定的方式 教学掌握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滴定度
12 第二章 滴定分析概述 教 学 目 标 1. 了解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2. 掌握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及标定的方法; 3. 了解滴定的方式; 4. 掌握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滴定分析的计算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滴定分析滴定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制备方法;滴定分析中的 基本关系、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 [难点] 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学 时 3 学生已有 知识 先前 知识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浓度的各种表示方法 前概念 物质的量的不准确理解 主要的教学 方法或策略 程序启发教学、局部探究式教学法 主要教学 辅助手段 多媒体 基本教材 或主要参考书 1. 《分析化学》胡广林、许辉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 《分析化学》华中师大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具体实施 第 1 次课 课题 2.1 滴定分析法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学时 2 教学 目标 5. 了解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6. 掌握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 7. 了解滴定的方式 教学 掌握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 滴定度 整章设计
重点 准占 学生已有 先前知识 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知识 前概念 物质的量的不准确理解 主要的教学 主要教学 方法或策略 程序启发教学 铺助王到 多媒体 基本教材 《分析化学》胡广林、许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或主要参考书 《分析化学》华中师大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程序表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及程序 学生活动 感知问题,引 用多媒体显 创设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发注意,明确 示 任务 1 滴定分析法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1.基本概念 想出白学要 自学并掌握以下基本概念 求 标准溶液、待测溶液、化学计量点 阅读教材, 滴定终点、指示剂、滴定误差 理解定义 滴定分析(titrimetricanalysis) 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过andard solution)滴加到待 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按计量关系完全作用为止,然后根据 所用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化学计量点(stoich meric point 标准溶液与待测物质按化学反应方程式定量完全反应的一点滴 定终点(end point of the titration) 指示剂(indicator) 颜色发生变化时停止滴定的一点 问间题讨论 计量点与滴定终点是否一致: 积极思考 提出问题 终点误差(end point error)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由此所造成的误差。 形成想令 2.滴定分析的特点 多用于常量分析: 相对误差较小:小于±0.2% 操作简便、快速: 仪器设备简单、用途广泛。 先布置学生 3.滴定分析的分类 学生自学 课后自学 按所利用的化学反应类型不同进行分类:
13 重点 难点 学生已有 知识 先前知识 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前概念 物质的量的不准确理解 主要的教学 方法或策略 程序启发教学 主要教学 辅助手段 多媒体 基本教材 或主要参考书 《分析化学》胡广林、许辉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分析化学》华中师大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教学程序表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及程序 学生活动 用多媒体显 示 创设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意义 感知问题,引 发注意,明确 任务 提出自学要 求 2.1 滴定分析法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1. 基本概念 自学并掌握以下 基本概念 标准溶液、待测溶液、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指示剂、 滴定误差 阅读教材, 理解定义 滴定分析(titrimetric analysis) 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standard solution)滴加到待 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按计量关系完全作用为止,然后根据 所用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 标准溶液与待测物质按化学反应方程式定量完全反应的一点滴 定终点(end point of the titration) 指示剂(indicator) 颜色发生变化时停止滴定的一点 提出问题 问题讨论 计量点与滴定终点是否一致? 终点误差(end point error)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由此所造成的误差。 积极思考 形成概念 2.滴定分析的特点 多用于常量分析; 相对误差较小:小于 ±0.2%; 操作简便、快速; 仪器设备简单、用途广泛。 先布置学生 课后自学 3.滴定分析的分类 按所利用的化学反应类型不同进行分类: 学生自学
教师活动一 教学内容及程序 学生活动 酸碱滴定法: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 例: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HAc溶液 OH+HAc=Ac+H2O 主要用于测定酸碱性物质的含量 2.2配位滴定法:以积位反应为基础 例: 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Mg +Mg2=MgY 主要用于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 2.3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 例: 用KMnO,标准溶液滴定Fe2 MnOr+5Fe2++8H=Mn*+5Fe*+4H:O 主要用于测定氧化、 还原性物质的含量 2.4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 例:用AgNO标准溶液滴定C Ag+C=AgCI↓ 2.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以及滴定方式 2.2.1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启发性讲解 口1.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口2.反应的完全程度高 日e 如指示剂或其它简便可靠的方法确定终点 用多媒体示 2.22滴定方式 循者问题 例,增加教学 1直接滴定法 ctti ation 陆行田老 的直观性 凡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反应均可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待测物质即 阅读教材 直接滴定法。 2返滴定法(back titration)(剩余滴定法或回滴法) 形成意义 当滴定反应速度较慢,或反应物是固体,或没有合适的指示剂 时,可先准加入过量滴完待反应成后,在用另一种标准溶波 滴定利余的滴定剂。根据反应消耗滴定剂的净量就可以算出被测物 每个标题前 的含量。 都先提出个 例:CaCO,+2HC1(过量)=CaCh+CO2↑+H0 小问题 HCI(剩余)+NaOH=NaCI+HO [问题]什么情况下要用返滴定法? 然后启发学 生回答 对于不按一定反应式进行或伴有副反应的反应,不能直接滴定 被测物质,可先加入适当试剂与被测物质起作用,置换出一定量的另 ·生成物,再用标准溶液滴定此生成物。 例:C,02-+6+14Hr=2Cr#+32+7H0
14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及程序 学生活动 2.1 酸碱滴定法: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 例: 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 HAc 溶液 OH- + HAc = Ac- + H2O 主要用于测定酸碱性物质的含量 2.2 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 例: 用 EDTA 标准溶液滴定 Mg2+ Y4- + Mg2+ = MgY2- 主要用于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 2.3 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 例: 用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 Fe2+ MnO4 - + 5Fe2+ + 8H+ = Mn2+ + 5Fe3+ +4H2O 主要用于测定氧化、还原性物质的含量 2.4 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 例: 用 AgNO3 标准溶液滴定 Cl- Ag+ + Cl- = AgCl↓ 2.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以及滴定方式 启发性讲解 2.2.1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 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2. 反应的完全程度高 3.反应速率要快 4.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 如指示剂或其它简便可靠的方法确定终点 用多媒体示 例,增加教学 的直观性 每个标题前 都先提出个 小问题 然后启发学 生回答 2.2.2 滴定方式 1 直接滴定法(direct titration) 凡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反应均可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待测物质即 直接滴定法。 2 返滴定法(back titration)(剩余滴定法或回滴法) 当滴定反应速度较慢,或反应物是固体,或没有合适的指示剂 时,可先准确加入过量滴定剂,待反应完成后,在用另一种标准溶液 滴定剩余的滴定剂。根据反应消耗滴定剂的净量就可以算出被测物质 的含量。 例:CaCO3 + 2HCl(过量)= CaCl2 + CO2↑+ H2O HCl(剩余)+ NaOH = NaCl + H2O [问题] 什么情况下要用返滴定法? 3 置换滴定法(displaced titration) 对于不按一定反应式进行或伴有副反应的反应,不能直接滴定 被测物质,可先加入适当试剂与被测物质起作用,置换出一定量的另 一生成物,再用标准溶液滴定此生成物。 例:Cr2O7 2- + 6I- + 14H+ = 2Cr3+ + 3I2 + 7H2O 循着问题 进行思考, 阅读教材, 形成意义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及程序 学生活动 12+2S202=2+S02 间接滴定法( 当被测物质不能直接与标准溶液作用,却能和另一种可与标准 溶液作用的物质反应时,采用此法。 例:Ca2++C202·=CaC204↓ CaC-O4 H2SO+H:C204 5H2C20.+2KMh04+3HS04=10C02+2MnS04+KS0 8H2O [问题!什么情况下要用间接滴定法? 2.3滴定分析的标准溶液 2.3.1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准备知 -物质的量、尔质量 物质的量以分子,原子,离子其他基本微粒子的特定组合 的粒子数来表示物质的多少 注意 使用物质的量时,应注明徽粒基本单元 引发学生回 忆中学知识 5Fe"+MnO+8H*=5Fe"+Mn?+4H.O n(KMnO,) n(KMn0.) 尔质量单位:gmo n M(KMrO)=158.03g-mol M(KMnO,)-31.606gmo 复习旧知启 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中 迪新知 mgKM0,)=5mKM0,)为什久? 讨论、 引发 要十分熟悉me Ma naf的关系 念冲突 现概念的 me =Ma'ng nn=ma 转化 2.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M 物质的量浓度 体验、领 ca-mB/MaV-nu/V 会,形成 式中:cg一一B物质的量浓度,molL mB一一B物质的质量,g M一一B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 举例说明 溶液的体积,L。 阐明解 (2)滴定度(iter) 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以T(gmL)表示。 T日=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每毫升标淮溶液B相对于能与被测组分A完全作用时消耗A的 克数,以T表示。 15
15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及程序 学生活动 I2 + 2S2O3 2- = 2I- + S4O6 2- 4 间接滴定法(indirect titration) 当被测物质不能直接与标准溶液作用,却能和另一种可与标准 溶液作用的物质反应时,采用此法。 例:Ca2+ + C2O4 2- = CaC2O4↓ CaC2O4 + H2SO4 = CaSO4 + H2C2O4 5H2C2O4 + 2KMnO4 +3H2SO4 = 10CO2↑+2MnSO4 + K2SO4 + 8H2O [问题] 什么情况下要用间接滴定法? 2.3 滴定分析的标准溶液 引发学生回 忆中学知识 复习旧知启 迪新知 2.3.1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准备知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以分子,原子,离子其他基本微粒子的特定组合 的粒子数来表示物质的多少 注意 使用物质的量时,应注明微粒基本单元 摩尔质量 单位:g mol-1 为什要十分熟悉mB MB nB的关系 讨论、交 流,引发概 念冲突实 现概念的 转化 举例说明 阐明解释 2.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 物质的量浓度 cB = mB / MBV = nB / V 式中: cB —— B 物质的量浓度,mol/L; mB —— B 物质的质量,g; MB —— B 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 V —— 溶液的体积,L。 (2)滴定度(titer) 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以 TB(g/mL)表示。 TB =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每毫升标准溶液 B 相对于能与被测组分 A 完全作用时消耗 A 的 克数,以 TB/A 表示。 体验、领 会,形成意 义 1 KMnO4 ) 31.606 5 1 ( − M = g mol 1 4 (KMnO ) 158.03 − M = g mol KMnO ) 5 (KMnO ) 5 1 ( 4 4 n = n 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中 为什么? KMnO ) 5 1 ( n(KMnO4 ) n 4 5Fe MnO 8H 5Fe Mn 4H2O 3 2 4 2 + + = + + + − + + + B B B n m M = B B B B B B M m m = M n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