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中考各市中考题汇编之一文言文 衢州卷 (二)(9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 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徐喷以烟(3)鞭数十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0.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分) (三)(9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 刻急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亦心心爱念,吾辈 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 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 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 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2010 年浙江中考各市中考题汇编之——文言文 衢州卷 (二)(9 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 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 徐.喷以烟 (3)鞭.数十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0.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 分) (三)(9 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 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 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 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 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 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un): 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岂有不爱之理 B.驱其残忍之性 C.醉翁之意不在酒D.辍耕之垄上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24.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2分) 【答案】 17.(1)观察(2)慢慢地(3)打(鞭打) 17.A 18.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意思符合即可) 19.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像力。 (一)(9分) 4 (1)让、使(2)适合(3)吃 D 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 叫他们让他们离开,难道没有割心挖肉(的痛苦)吗? 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 即可) 宁波卷 (三)(8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槭。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 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 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岂有不爱之理 B.驱其残忍之性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辍耕之垄上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24.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2 分) 【答案】 17.(1)观察 (2)慢慢地 (3)打(鞭打) 17.A 18.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意思符合即可) 19.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像力。 (一)(9 分) 4、 (1)让、使 (2)适合 (3)吃 5、 D 6、 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 叫他们让他们离开,难道没有割心挖肉(的痛苦)吗? 7、 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 即可) 宁波卷 ( 三)(8 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 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 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9.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21.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2 分) (四)疑人窃履(8分)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 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 骇曰:“吾園疑立:-果然窃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 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2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 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9.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21.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2 分) ( 四)疑人窃履(8 分)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 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 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 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2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 分)
①友人来过( A.走过,经过B.胜过,超越C.错误,过失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A.暴露,显露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3.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逐与之绝 A.甚意,汝之不惠B.乃入见C.微斯人,吾谁与归?D.行者休于树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25.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分 【答案】 三)公输(8分) 18.①"圉”通“御”,抵挡②入侵(共2分,每词1分)19.B(2分)20.我知道你用来抵 御我的方法,我不说。(2分,关键词是“所以”、“距”,酌情给分)21.明白告诉公输盘与楚王 宋国已做好了充分准备,使公输盘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2分) (四)疑人窃履(8分) 22.①D②A(共2分,每小题1分)23.B(2分)24.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 偷了我的鞋。(2分,关键词是“固”、“履”,酌情给分)25.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 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 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共2分,人物分析1分,结合自已的生活体验评价1分) 金华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16分) 庆历四年春,膳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 制,刺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①友人来过.(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3.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 ....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逐与之绝。 A.甚意,汝之不惠 B.乃入见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行者休于树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25.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 分) 【答案】 金华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1 题。(16 分) (甲) 庆历四年春,膳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 制,刺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髙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 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渑水燕 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a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7.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前人之述备矣(▲)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4)岁衣缣一匹(▲) 1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以养群从之贫者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20.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21.《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 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 观的理解和看法。(3分) 【答案】(二)(16分) 17.(1)通“俱”,全、皆(都)(2)详尽(3)轻视.看不起,看轻(4)每年,年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 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 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7.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 (2)前人之述备矣( ▲ )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4)岁衣缣一匹(▲ ) 1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20.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 分) 21.《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 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 观的理解和看法。(3 分) 【答案】(二)(16 分) 17.(1)通“俱”,全、皆(都)(2)详尽(3)轻视.看不起,看轻(4)每年,年年 1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