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中考各市中考题汇编之—记叙文 衢州卷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4题 1、(16分) 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还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儿子读一年级,她 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 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 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 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 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 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 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去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 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 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意见,但她拖 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2010 年浙江中考各市中考题汇编之——记叙文 衢州卷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7—14 题。 1、 (16 分) 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还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儿子读一年级,她 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 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 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 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 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 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 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 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去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 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 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意见,但她拖 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 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 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 是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大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 付冷饮费若干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次过了回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豪华大巴 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 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 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 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选自小说集《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删改) 7.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80字)(4分) 8.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妻子”这个人物形象。(4分) 9.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 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 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 是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大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 付冷饮费若干 ……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次过了回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豪华大巴; 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 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 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 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选自小说集《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删改) 7.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 ........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 80 字)(4 分) 8.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 ....“妻子”这个人物形象。(4 分) 9.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分)
10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作者借此是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你如何评价 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4分) 【答案】 (一)(16分) 13.儿子考上大学,妻子却因病无法送他入学。我们只得让儿子单独去报到。一周后,儿 子寄回一叠发票。妻子很欣慰,我却为此大伤脑筋。(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14.妻子看看陪读复习,为儿子费尽心血,爱子之心令人感动。在培养过程中,她溺爱儿 子,包办了除读书以外的所有事情,导致儿子脱离社会,缺乏独立能力。他认为儿子花钱解 决问题搞好关系能成大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15.详写儿子寄回发票和儿子如何过独立瘾,可以突出儿子花钱买独立的可笑(荒唐)之 处,更好地表达对这种假独立的讽刺(批评、否定)之意。(意思符合即可 16.第一问答案:对“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子女)”这个问题的思考。第二问: 示例:小说中儿子的独立是花钱买来的假独立,反映了他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错误 的处世观念。(第一问,答“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也可;第二问,要求观点鲜明,能结合 儿子行为进行评价) 宁波卷 (一)买馒头(11分) ①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②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 山东 老乡把蒸笼掀开 ③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一一或者说是麦子 的香 味就随烟四溢了 ④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于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 就会 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清早,谢谢各位捧场。” ⑤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 ⑥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
10 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作者借此是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你如何评价 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4 分) 【答案】 (一)(16 分) 13.儿子考上大学,妻子却因病无法送他入学。我们只得让儿子单独去报到。一周后,儿 子寄回一叠发票。妻子很欣慰,我却为此大伤脑筋。(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14.妻子看看陪读复习,为儿子费尽心血,爱子之心令人感动。在培养过程中,她溺爱儿 子,包办了除读书以外的所有事情,导致儿子脱离社会,缺乏独立能力。他认为儿子花钱解 决问题搞好关系能成大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15.详写儿子寄回发票和儿子如何过独立瘾,可以突出儿子花钱买独立的可笑(荒唐)之 处,更好地表达对这种假独立的讽刺(批评、否定)之意。(意思符合即可) 16.第一问答案:对“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子女)”这个问题的思考。第二问: 示例:小说中儿子的独立是花钱买来的假独立,反映了他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错误 的处世观念。(第一问,答“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也可;第二问,要求观点鲜明,能结合 儿子行为进行评价) 宁波卷 ( 一)买馒头(11 分) ①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②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 山东 老乡把蒸笼掀开。 ③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 的香 味就随烟四溢了。 ④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于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 就会 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清早,谢谢各位捧场。” ⑤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 ⑥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
⑦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 ⑧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 钱干 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⑨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 生活 里也别有滋味 ⑩0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 人, 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 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确实,六元一个的馒头,足够乞丐 饱食一餐了。) 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 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 基本的 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栘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 腻 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浑沌 6就像馒头摊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 生之 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 天 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 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 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 (选自《林清玄散文作品集,有改动》) 9.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买山东老乡的馒头?请分点概述。(3分)
⑦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 ⑧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 钱干 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⑨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 生活 里也别有滋味。 ⑩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 人, 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 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确实,六元一个的馒头,足够乞丐 饱食一餐了。) 11○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 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 基本的 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12○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 腻。 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浑沌。 13○就像馒头摊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 生之 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 天 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 14○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 ○15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 (选自《林清玄散文作品集,有改动》) 9.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买山东老乡的馒头?请分点概述。(3 分)
10.将下面一段文字插入原文,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但不论如何,生活的本身是值得庆喜的吧! A.⑩0段之间B.U段之间C.tb段之间D.B3(段之间 11.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请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3分) 12.根据上文与下面的链接资料,说说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资料链接: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个馒头 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 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选自《求好》,作者林清玄) 【答案】 二、陣《4分 一)买馒头(11分) 9.①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②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③馒头引发 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共3分,写出①给2分,写出②③中任意一点给1分)10.C(2分) 11.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貼切地写出了老人虽经历悲苦与无奈,但仍对生命充满庆 喜的那份淡定与乐观,这种情怀还将深深地感染身边的人。(共3分,修辞1分,写出其中一个 给0.5分,表达作用2分)12.人生应该不断地追求,要乐观,并懂得知足、感恩。(共3分, 关键词是追求、乐观、知足、感恩,写出其中三个要点即可,每个1分) 金华卷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6一10题。(13分) 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 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
10.将下面一段文字插入原文,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但不论如何,生活的本身是值得庆喜的吧! A. ⑩○11段之间 B.○1112○段之间 C.○12○13段之间 D.13○○14段之间 11.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请赏析第○13段中的画线句。(3 分) 12.根据上文与下面的链接资料,说说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3 分) 资料链接: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个馒头 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 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选自《求好》,作者林清玄) 【答案】 金华卷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6 一 lO 题。(13 分) 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 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