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衙州卷) 语文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只想变成橘子的苹果,一定是一只k(1)望创新改变的苹果。这样的苹果一般 不会因循守旧,更不会di(2)着镣铐跳舞,而是喜欢挣脱条条框框的東f(3) 像一只蝉一样,冲破躯壳的管制,真冲云ⅹio(4)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写在横线上。(3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人类文明成果(1)盛会。它_(2)了人类在城市建设上的 卓越智慧,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_(3)在一起,沟通心灵,共谋发展 A.汇聚 B荟萃 C凝聚 3.下面这段文字画线的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①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 重要。②我们必须全面改善公众睡眠的健康水平。③为此,中国睡眠硏究会提出了“良好睡 眠,健康人 4古诗词名句默写。((1)—(4)题必做,(5)(6)两题选做一题)(8分) (1)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3)晏殊《浣溪沙》的“▲ 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 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温庭筠 《商山早行》中的“▲,人迹板桥霜”、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 (5)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儿童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6)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5名著阅读。(4分) 阅读下列名著语段,写出每个语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并指出丙段出自哪部名著。 【甲】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 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迷,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 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了,另讲猫的故事了 【乙】他骑着它,在田间的大路上飞驰,见前面有其他孩子,就将车铃按得丁零零 路响。孩子们回头一看,就闪到一边。胆小怕轧的,就赶紧跳到地里。他骑着车,呼啦一声 过去了,那几个孩子就会嗷嗷叫着,一路在后面追赶。 【丙】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 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 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 6综合性学习。(6分) 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写出下列新词语的通常说法。(任选两个)(2分) 另类 菜鸟迷你草根 热卖 活动二: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分)
浙江省 2010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衢州卷) 语文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 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一只想变成橘子的苹果,一定是一只 kě ⑴ 望创新改变的苹果。这样的苹果一般 不会因循守旧,更不会 dài ⑵ 着镣铐跳舞,而是喜欢挣脱条条框框的束 fù ⑶ , 像一只蝉一样,冲破躯壳的管制,真冲云 xiāo ⑷ !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写在横线上。(3 分) 2010 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人类文明成果 ⑴ 盛会。它 ⑵ 了人类在城市建设上的 卓越智慧,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⑶ 在一起,沟通心灵,共谋发展。 A.汇聚 B.荟萃 C.凝聚 3.下面这段文字画线的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 分)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①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 重要。②我们必须全面改善公众睡眠的健康水平。③为此,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了“良好睡 眠,健康人生”。 4.古诗词名句默写。((1)—(4)题必做 ,(5)(6)两题选做一题 ....)(8 分) (1)山随平野尽, ▲ (李白《渡荆门送别》) (2) ▲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3)晏殊《浣溪沙》的“ ▲ , ▲ ”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 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温庭筠 《商山早行》中的“ ▲ ,人迹板桥霜”、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 鸦, ▲ ”。 (5)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儿童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6)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5 名著阅读。(4 分) 阅读下列名著语段,写出每个语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并指出丙段出自哪部名著。 【甲】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 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迷,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 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了,另讲猫的故事了—— 【乙】他骑着它,在田间的大路上飞驰,见前面有其他孩子,就将车铃按得丁零零一 路响。孩子们回头一看,就闪到一边。胆小怕轧的,就赶紧跳到地里。他骑着车,呼啦一声 过去了,那几个孩子就会嗷嗷叫着,一路在后面追赶。 【丙】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 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 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 6.综合性学习。(6 分) 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写出下列新词语的通常说法。(任选两个)(2 分) 另类 菜鸟 迷你 草根 热卖 活动二: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 分)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说,这些词 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 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闹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 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 活动三:下面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圣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2分) 学生:老师,《现代汉语词典》怎么把“包装”“下课”作为新词语了? 老师:因为这些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举例说,“下课”,原指上 课结束,现在又有了被解职的意思。如,某男篮主教练执教不力而下课 学生:哦,我明白了 老师:那你能不能参照老师的说法,从“包装”“充电”“山寨”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来 说明这种情况呢? 学生: 老师:这个例子举得好,看来你是真的明白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4题。 (一)(16分) 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还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儿子读一年级,她 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 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 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 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 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 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 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 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去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 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 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意见,但她拖 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 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材料 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说,这些词 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 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 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闹词汇。 材料 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 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 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 ▲ 活动三:下面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圣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2 分) 学生:老师,《现代汉语词典》怎么把“包装”“下课”作为新词语了? 老师:因为这些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举例说,“下课”,原指上 课结束,现在又有了被解职的意思。如,某男篮主教练执教不力而下课。 学生:哦,我明白了! 老师:那你能不能参照老师的说法,从“包装”“充电”“山寨”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来 说明这种情况呢? 学生: ▲ 老师:这个例子举得好,看来你是真的明白了。 二、现代文阅读(30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7—14 题。 (一)(16 分) 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还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儿子读一年级,她 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 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 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 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 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 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 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 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去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 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 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意见,但她拖 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 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 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 是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大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 付冷饮费若干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次过了回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豪华大巴 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 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 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 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选自小说集《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删改) 7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80字)(4分) 8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妻子”这个人物形象。(4分) 9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0.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作者借此是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你如何评 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4分) (二)(14分) 假想金箍棒 麦笛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 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 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②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锇。《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 来,迎风一晃,变得“碗来粗细”。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 就是说直径在3~5厘米的样子。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最大在3900立方厘米左右 因此,如果金箍棒的材料是锇,其质量大约为88千克,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 动。关羽能舞动重41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动重32千克的水磨禅杖,以猴哥那山 都压不死的体质而论,挥舞88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有人说,不是6250千克吗?想必那 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③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 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 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铬的硬度和天 然物质硬度之王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 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 是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大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 付冷饮费若干 ……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次过了回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豪华大巴; 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 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 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 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选自小说集《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删改) 7.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 ........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 80 字)(4 分) 8.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 ....“妻子”这个人物形象。(4 分) 9.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分) 10.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作者借此是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你如何评 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4 分) (二)(14 分) 假想金箍棒 麦笛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 6250 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 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②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锇。《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 来,迎风一晃,变得“碗来粗细”。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 就是说直径在 3~5 厘米的样子。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最大在 3900 立方厘米左右。 因此,如果金箍棒的材料是锇,其质量大约为 88 千克,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 动。关羽能舞动重 41 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动重 32 千克的水磨禅杖,以猴哥那山 都压不死的体质而论,挥舞 88 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有人说,不是 6250 千克吗?想必那 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③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 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 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铬的硬度和天 然物质硬度之王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
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④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大罗金仙都能化成 血水”,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 发无损。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炼就了一身铜皮铁骨,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 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但金箍棒如果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 劫可就有点难度了。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材料又像铱。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 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⑤再从伸缩性上来考虑。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 强的伸缩性。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碗来粗细”进而变成绣花针大 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⑥《西游记》中老龙王说:“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 铁!”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 属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可长可短,能随时调整,实在是太方便了。猴哥成佛之后,金 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 (选自《中学生百科》2009年第6期,有删改) 1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3分) 金属名称 金属属性 金箍棒可能用它来制作的理由 锇 小说中孙悟空作为神人,臂力超群,能舞动较重 兵器,而用锇制成的金箍棒单位体积质量最大。 硬度最大 (2) 铱 (3) 小说中金箍棒在紫金葫芦中未被腐蚀,说明它抗 腐蚀性极强 12文章第④段写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为什么要介绍孙悟空在炼丹炉内灯炼就一身铜皮铁 骨以及会七十二变的情况?(3分) 13.文章第⑥段除了介绍金箍棒的去向,还从哪三方面对它进行了说明?请概括回答。(4分) 14作者本意是为了介绍几种金属的属性,为什么要借助金箍棒来说明?(4分) 三、古诗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5-24题 (一)(4分) 舟过谢潭三首(之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an)帏:掀起帘子 15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一字相呼应,写出了▲。(2分) 16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二)(9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
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④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大罗金仙都能化成 血水”,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 发无损。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炼就了一身铜皮铁骨,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 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但金箍棒如果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 劫可就有点难度了。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材料又像铱。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 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⑤再从伸缩性上来考虑。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 强的伸缩性。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碗来粗细”进而变成绣花针大 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⑥《西游记》中老龙王说:“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 铁!”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 属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可长可短,能随时调整,实在是太方便了。猴哥成佛之后,金 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 (选自《中学生百科》2009 年第 6 期,有删改) 1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3 分) 金属名称 金属属性 金箍棒可能用它来制作的理由 锇 (1) 小说中孙悟空作为神人,臂力超群,能舞动较重 兵器,而用锇制成的金箍棒单位体积质量最大。 铬 硬度最大 (2) 铱 (3) 小说中金箍棒在紫金葫芦中未被腐蚀,说明它抗 腐蚀性极强。 12 文章第④段写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为什么要介绍孙悟空在炼丹炉内灯炼就一身铜皮铁 骨以及会七十二变的情况?(3 分) 13.文章第⑥段除了介绍金箍棒的去向,还从哪三方面对它进行了说明?请概括回答 ....。(4 分) 14.作者本意是为了介绍几种金属的属性,为什么要借助金箍棒来说明?(4 分) 三、古诗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15—24 题。 (一)(4 分)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5.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 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 。(2 分) 16.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 分) (二)(9 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
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徐喷以烟(3)鞭数十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0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分) (三)(9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 刻急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 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亦心心爱念, 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 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 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 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 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u 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岂有不爱之理 B.驱其残忍之性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辍耕之垄上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24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2分) 四、写作(40分) 25根据要求作文。(40分) 请以“少年不知愁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化自选 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 徐.喷以烟 (3)鞭.数十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0.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 分) (三)(9 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 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 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 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 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 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 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 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 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岂有不爱之理 B.驱其残忍之性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辍耕之垄上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24.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2 分) 四、写作(40 分) 25.根据要求作文。(40 分) 请以“少年不知愁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化自选 ②文章不少于 600 字(诗歌不少于 16 行)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