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和尊严,确保人性的重要性。这些都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最 直接最有利的帮助。因此,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个人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 也就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任何个人、社群和社会都应当尊重这种权 利,而不能凌驾于个人权利和尊严之上。 2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在康德和罗尔斯看来,自由是一种强有力的,不收任何束缚的力量,道德的 力量一部分在于人是自由和独立的自我,能够选择自己的目标作为自由的道德主 体。我们在选择之前,不受任何道德纽带的束缚,这意味着我们是自由独立的、 自主的主体。而我们做出选择之后那些约束我们的责任,是由我们自己制定的。 个人理性,而意欲摆脱宗教制度之束缚皆可视为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一种强调 个人个性、自由,权利等,反对国家对个人事务的干预,经济上强调私有财产权 和自由市场经济的一种哲学和思想。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紧密相连,互相渗透 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倡导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其代表人物是孟德斯基和康 德。要求限制政府以保护个人在自由主义的理念中蕴涵了这样的思想,那么结合 该逻辑产生的结论即为:他人或社会组织对个人采取的可能影响其正当利益的行 为,都必须让当事人知晓有关事实并得到当事人的同意, 3西方哲学影响下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 Hepworth, Rooney& Larsen,1999)认为,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基于四个前 提。③第一,个人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无论案主过去或目前的行为、观念、 生活状态如何,社工应当相信并且尊重案主的价值和尊严。第二,人有获取资源 以解决问题的权利,因此社工应承诺向案主提供支持协助其获得资源,并开发案 主潜能实现自主获取资源和自助的能力。第三,个人的独特性和个别性都应当尊 重,社工在面对案主时,应保持价值中立,即非批判的态度,进入案主内心世界, 并相信案主的独特性能够加以利用促进案主潜能。第四,人在获得适当资源时有 改变的意愿和潜能,社工应当在任何情境下对案主的选择加以支持和引导,促进 其自我解决问题及提升生活质量的能力 因此,社工在专业价值观的引导下应当尊重案主自决的能力,采取增能视角 强调案主的优势,使其自尊得以培养,潜能得以开发,人格得以尊重。 Hepworth, Rooney& Larsen,张宏晢译:《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理论与技巧》,P95-P124,199,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价值和尊严,确保人性的重要性。这些都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最 直接最有利的帮助。因此,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个人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 也就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任何个人、社群和社会都应当尊重这种权 利,而不能凌驾于个人权利和尊严之上。 2.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在康德和罗尔斯看来,自由是一种强有力的,不收任何束缚的力量,道德的 力量一部分在于人是自由和独立的自我,能够选择自己的目标作为自由的道德主 体。我们在选择之前,不受任何道德纽带的束缚,这意味着我们是自由独立的、 自主的主体。而我们做出选择之后那些约束我们的责任,是由我们自己制定的。 个人理性,而意欲摆脱宗教制度之束缚皆可视为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一种强调 个人个性、自由,权利等,反对国家对个人事务的干预,经济上强调私有财产权 和自由市场经济的一种哲学和思想。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紧密相连 ,互相渗透。 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倡导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其代表人物是孟德斯基和康 德。要求限制政府以保护个人在自由主义的理念中蕴涵了这样的思想,那么结合 该逻辑产生的结论即为:他人或社会组织对个人采取的可能影响其正当利益的行 为,都必须让当事人知晓有关事实并得到当事人的同意。 3.西方哲学影响下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Hepworth, Rooney & Larsen,1999)认为,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基于四个前 提。④第一,个人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无论案主过去或目前的行为、观念、 生活状态如何,社工应当相信并且尊重案主的价值和尊严。第二,人有获取资源 以解决问题的权利,因此社工应承诺向案主提供支持协助其获得资源,并开发案 主潜能实现自主获取资源和自助的能力。第三,个人的独特性和个别性都应当尊 重,社工在面对案主时,应保持价值中立,即非批判的态度,进入案主内心世界, 并相信案主的独特性能够加以利用促进案主潜能。第四,人在获得适当资源时有 改变的意愿和潜能,社工应当在任何情境下对案主的选择加以支持和引导,促进 其自我解决问题及提升生活质量的能力。 因此,社工在专业价值观的引导下应当尊重案主自决的能力,采取增能视角, 强调案主的优势,使其自尊得以培养,潜能得以开发,人格得以尊重。 ④Hepworth, Rooney &Larsen,张宏哲译:《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理论与技巧》,P95-P124,1999,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二)中国传统儒学视角中涉及的个人观 1确立了个人的价值主体地位 首先,人的智慧特性、中心地位和决定作用,确立了人的价值地位的主体性, 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是在“天人合一”的前提下确立人的价值主体地位的,因此 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物不是处于矛盾、对立的关系中,而是处于和谐统 息息相关的关系中。这一点与“人在环境中”的理论相一致。中国传统人本思想 既明确肯定人作为价值主体的实然性,又着意强调人作为价值主体的应然性。在 肯定“人者天地之心”的同时又要求人“为天地立心”;在承认“人贵”的同时 又主张“立人”。从而,在实然与应然的互动中,弘扬了人把自己修养成价值主 体、提升为价值主体的能动精神 其次,确立了人的道德理性,董仲舒云:“唯人独能为仁义”s因此中国传统 儒学代表下的哲学认为人是道德主体而非功利主体,这与西方哲学中“人是万物 的尺度”和“人存在的目的是追求自身幸福的最大化”是不同的。人是有德性约 束的,需要道德层面的自律和他律。人接受天地养育,从而也对于社群乃至社会 有道德责任。中国传统儒学中强调个人作为道德主体的重要性,即为“仁者爱人”。 2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标志在于无所不能的能动精神,荀子《天论》中阐述了“天行有常”但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制天命而用之”朱熹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天能覆而 不能载,地能载而不能覆,而人无所不能,兼两者之功。充分肯定了个人的能动 性和人的价值。也是“人环互动”的较好说明。那么笔者也可以得出结论,中国 本土文化也是强调个人的能动性和价值的,也就是说,人是可以根据外在环境调 节发展方向,作出决定的。人本主义精神对中国本土化的案主自决提供了土壤。 3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联性 孟子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由里及表,以小见大。 首先从个人做起,最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哲学家们进而提出了“政 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为政之道。总之,对人作为国家兴 盛、社会发展、政权巩固的决定因素的充分肯定。人既然是天地的中心,宇宙的 主体,那么对于治国、治世来说人就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力量和因素。一个国家 ③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
(二)中国传统儒学视角中涉及的个人观 1.确立了个人的价值主体地位 首先,人的智慧特性、中心地位和决定作用,确立了人的价值地位的主体性, 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是在“天人合一”的前提下确立人的价值主体地位的,因此, 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物不是处于矛盾、对立的关系中,而是处于和谐统一、 息息相关的关系中。这一点与“人在环境中”的理论相一致。中国传统人本思想 既明确肯定人作为价值主体的实然性,又着意强调人作为价值主体的应然性。在 肯定“人者天地之心”的同时又要求人“为天地立心”;在承认“人贵”的同时 又主张“立人”。从而,在实然与应然的互动中,弘扬了人把自己修养成价值主 体、提升为价值主体的能动精神。 其次,确立了人的道德理性,董仲舒云:“唯人独能为仁义”⑤因此中国传统 儒学代表下的哲学认为人是道德主体而非功利主体,这与西方哲学中“人是万物 的尺度”和“人存在的目的是追求自身幸福的最大化”是不同的。人是有德性约 束的,需要道德层面的自律和他律。人接受天地养育,从而也对于社群乃至社会 有道德责任。中国传统儒学中强调个人作为道德主体的重要性,即为“仁者爱人”。 2.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标志在于无所不能的能动精神,荀子《天论》中阐述了“天行有常”但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制天命而用之”朱熹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天能覆而 不能载,地能载而不能覆,而人无所不能,兼两者之功。充分肯定了个人的能动 性和人的价值。也是“人环互动”的较好说明。那么笔者也可以得出结论,中国 本土文化也是强调个人的能动性和价值的,也就是说,人是可以根据外在环境调 节发展方向,作出决定的。人本主义精神对中国本土化的案主自决提供了土壤。 3.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联性 孟子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由里及表,以小见大。 首先从个人做起,最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哲学家们进而提出了“政 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为政之道。总之,对人作为国家兴 盛、社会发展、政权巩固的决定因素的充分肯定。人既然是天地的中心,宇宙的 主体,那么对于治国、治世来说人就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力量和因素。一个国家 ⑤ 董仲舒《春秋繁露. 人副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