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考试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同时在第Ⅱ卷的密封线内也务必将本人的考试证号、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填写好,在试卷 的右下角填写好座位号 3.第Ⅰ卷上选择题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栏内,在第Ⅰ卷上答题无效 非选择题部分在第Ⅱ卷相应的位置上作答。 4.考试结束,试卷(含作文答题纸)与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14分) 1.下面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 分) 语文课程应植zhi(A)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ta(B)宽语文学习和运 用的领域y(C),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 相互交叉、渗shen(D)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语文实践能力。 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 验稿)》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如何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已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代命题。 B.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C.京沪高速铁路预计2010年投入运营,届时乘客从北京到上海只需五、六个小时 D.歌曲“吉祥三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A.经过武警官兵多日奋力扑救,云南森林大火得到基本控制,因而不再生灵涂炭 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进一步采取惠及15项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B.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12个主办城市举办的球迷节将成为仅次于中央体育场的球迷胜 ℃.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完工,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提前两年发挥防洪、发电和 航运。 D.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扬州市 2006 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考试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同时在第Ⅱ卷的密封线内也务必将本人的考试证号、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填写好,在试卷 的右下角填写好座位号。 3. 第Ⅰ卷上选择题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栏内,在第Ⅰ卷上答题无效; 非选择题部分在第Ⅱ卷相应的位置上作答。 4.考试结束,试卷(含作文答题纸)与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I 卷(选择题 共 14 分) 1.下面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 分) 语文课程应植 zhí(A)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 tà(B)宽语文学习和运 用的领域 yù(C),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 相互交叉、渗 shèn(D)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语文实践能力。 ——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 验稿)》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如何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已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代命题。 B.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C.京沪高速铁路预计 2010 年投入运营,届时乘客从北京到上海只需五、六个小时。 D.歌曲“吉祥三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经过武警官兵多日奋力扑救,云南森林大火得到基本控制,因而不再生灵涂炭。 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进一步采取惠及 15 项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B.2006 年德国世界杯期间,12 个主办城市举办的球迷节将成为仅次于中央体育场的球迷胜 地。 C.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完工,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提前两年发挥防洪、发电和 航运。 D.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轼、范仲淹和欧阳修, 他们都是宋代著名文 B.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 《茶馆》等。 C.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裸的金 钱关系。 D.“我自己做的事,我自己当!我只要求法律允许我照约执行处罚。”这句台词既表现了 夏洛克的精明,又显示了他的愚蠢。 6.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 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 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 生活 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36分) 、积累运用(21分) 7.根据拼音填写汉字。(3分)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景色怡人,妩 (mei)多姿,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美 誉。一泓曲水 (wan)如锦带,如飘如拂,别有一种清瘦俊逸的神韵。其名园胜迹, 点 (zhui)于窈窕曲折的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8.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8分) (1)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金沙水拍云崖暖, (毛泽东《七律·长征》) (6)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⑦)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代文人留下不少以“月”歌咏扬州的动人诗篇,请写出其中的 两句 名著阅读。(3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具有怎样的儿 童心理?请简要回答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轼、范仲淹和欧阳修, 他们都是宋代著名文学家。 B.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 《茶馆》等。 C.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裸的金 钱关系。 D.“我自己做的事,我自己当!我只要求法律允许我照约执行处罚。”这句台词既表现了 夏洛克的精明,又显示了他的愚蠢。 6.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 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 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 生活 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36 分) 一、积累运用(21 分) 7.根据拼音填写汉字。(3 分)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景色怡人,妩_______(mèi)多姿,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美 誉。一泓曲水_______(wǎn)如锦带,如飘如拂,别有一种清瘦俊逸的神韵。其名园胜迹, 点_______(zhuì)于窈窕曲折的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8.默写(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8 分)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 (《汉乐府·长歌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3)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七律·长征》) (6)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陈涉世家》) (7)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代文人留下不少以“月”歌咏扬州的动人诗篇,请写出其中的 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名著阅读。(3 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具有怎样的儿 童心理?请简要回答
10.语文专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7分) 学习了“鸟”、“广告多棱镜”两个专题,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请运用相关知识 完成下面的任务。 (1)选用一句切合语境的唐诗填空。(1分) 如果我们不采取护鸟措施,可能会导致“千山鸟飞绝”;如果我们都做护鸟卫士,祖国 大地便会“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评点下面的一则广告。(3分) 虽为毫末技艺,都是顶上功夫。(理发店广告楹联) (3)请你拟一则宣传保护鸟类的公益广告。(不超过20个字)(3分) 、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11-12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分)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14分) 【甲】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0.语文专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7 分) 学习了“鸟”、“广告多棱镜”两个专题,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请运用相关知识 完成下面的任务。 (1)选用一句切合语境的唐诗填空。(1 分) 如果我们不采取护鸟措施,可能会导致“千山鸟飞绝”;如果我们都做护鸟卫士,祖国 大地便会“ ”。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评点下面的一则广告。(3 分) 虽为毫末技艺,都是顶上功夫。(理发店广告楹联) 评 点: (3)请你拟一则宣传保护鸟类的公益广告。(不超过 20 个字)(3 分)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 11-12 题。(4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 分) 1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2 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 13-16 题。(14 分) 【甲】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
生而眇(mid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 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 (yue,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還递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蔽林间窥之 (2)稍近益 狎 (3)驴不胜怒,蹄之( (4)扪烛而得其形 14.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 这个句子是 (2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16.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 启示。(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8分)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 李舫 ①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主席在中国考察之后对城市规划界说:“现在 全世界的城市建设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危险,我们的城镇正趋向同一种模样,这是很遗憾的。 希望中国的城市建设能够尊重中国文化,尊重城市原有的特色。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太珍贵 了,不能允许它们被那些虚假、肤浅的标准概念的洪水淹没。我确信你们将会遭遇这种危险, 你们要用全部智慧、决策和洞察力去抵抗 ②20年后的今天,这个意味深长的警告不幸言中 ③目前,我国各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中,襄樊古城的 千年城墙一夜之间惨遭摧毁,曾是明代抗倭前线、清代鸦片战争主战场、宁波商帮发祥地的 定海古城在“旧城改造”的名义下被夷为平地,作为北京民居灵魂的四合院也在减少……朱 门绿廊、雕梁画栋、青砖碧瓦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盲目的建设和更新正在使我们的城市失 去记忆
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 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 (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 分) (1)蔽林间窥之 ( ) (2)稍近益 狎 ( ) (3)驴不胜怒,蹄之( ) (4)扪烛而得其形 ( ) 14.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 这个句子是 (2 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 分) (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16.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 启示。(4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7-21 题。(18 分)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 李舫 ①20 世纪 80 年代初,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主席在中国考察之后对城市规划界说:“现在 全世界的城市建设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危险,我们的城镇正趋向同一种模样,这是很遗憾的。 希望中国的城市建设能够尊重中国文化,尊重城市原有的特色。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太珍贵 了,不能允许它们被那些虚假、肤浅的标准概念的洪水淹没。我确信你们将会遭遇这种危险, 你们要用全部智慧、决策和洞察力去抵抗。” ②20 年后的今天,这个意味深长的警告不幸言中。 ③目前,我国各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中,襄樊古城的 千年城墙一夜之间惨遭摧毁,曾是明代抗倭前线、清代鸦片战争主战场、宁波商帮发祥地的 定海古城在“旧城改造”的名义下被夷为平地,作为北京民居灵魂的四合院也在减少……朱 门绿廊、雕梁画栋、青砖碧瓦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盲目的建设和更新正在使我们的城市失 去记忆
④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 束了。城市是复杂的,可是往往也如此简单。厮杀声依然回荡不已的古罗马角斗场,蛛网般 交织的威尼斯水巷,清冽蔚蓝的多瑙河,清秋远村旷野平芜的圆明园废墟,横亘万里烽火连 绵的长城…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就蜿蜒在城市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草坪、每 道天际*廓线………无数的城市史告诉我们,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 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 ⑤城市不仅仅是单体建筑的简单集合,不仅仅是髙楼大厦、立交桥、髙架桥,更是一股 丛远古吹向未来的心灵之风,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 了自己的痕迹,而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 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⑥建筑界有一句被建筑师们经常重复的话:“建筑创作从寻找城市开始。”韩国首尔市 现代化建设初期,决策者填平了蜿蜒于古城内的清溪川,建起了高速公路。然而,人们发现, 尽管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城市却越来越失去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2003 年,首尔市政府毅然决定炸掉高速公路,重现清溪川古河道,追溯城市的历史记忆,恢复城 市的历史脉络 ⑦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中国城市史行进到21世纪,已经进入需要我们反思的阶 (选自《杂文选刊》 2006年第5期,有删改) 17.题目“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中“记忆”一词指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18.作者在第③段列举了哪些具体材料证明城市“正在失去记忆”?请分条概括。(每点不 超过10个字)(3分) (1) 19.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强调“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4分) 20.仿照文中划线的句子,以“校园”为陈述对象,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4分) 校园不仅仅是 ,不仅仅 是 更 21.文章第④段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 时候,文明结束了”,联系下面链接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4分)
④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 束了。城市是复杂的,可是往往也如此简单。厮杀声依然回荡不已的古罗马角斗场,蛛网般 交织的威尼斯水巷,清冽蔚蓝的多瑙河,清秋远村旷野平芜的圆明园废墟,横亘万里烽火连 绵的长城……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就蜿蜒在城市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草坪、每 一道天际*廓线……无数的城市史告诉我们,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 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 ⑤城市不仅仅是单体建筑的简单集合,不仅仅是高楼大厦、立交桥、高架桥,更是一股 从远古吹向未来的心灵之风,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 下了自己的痕迹,而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 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⑥建筑界有一句被建筑师们经常重复的话:“建筑创作从寻找城市开始。”韩国首尔市 现代化建设初期,决策者填平了蜿蜒于古城内的清溪川,建起了高速公路。然而,人们发现, 尽管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城市却越来越失去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2003 年,首尔市政府毅然决定炸掉高速公路,重现清溪川古河道,追溯城市的历史记忆,恢复城 市的历史脉络。 ⑦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中国城市史行进到 21 世纪,已经进入需要我们反思的阶 段。 (选自《杂文选刊》 2006 年第 5 期,有删改) 17.题目“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中“记忆”一词指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 分) 18.作者在第③段列举了哪些具体材料证明城市“正在失去记忆”?请分条概括。(每点不 超过 10 个字)(3 分) (1) (2) (3) 19.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强调“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4 分) 20.仿照文中划线的句子,以“校园”为陈述对象,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4 分) 校园不仅仅是 ,不仅仅 是 ,更 是 , 是 。 21.文章第④段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 时候,文明结束了”,联系下面链接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