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的结构设计三、轴的结构工艺性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轴的结构越简单越好轴上应设计加工和装配所需要的倒角、螺纹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等。不同轴段的键槽应设计在同一母线上n四、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定位是指安装时保证轴上零件有准确的轴向位置。定位方法:轴肩和套筒示例定位轴肩的高度h、轴肩圆角半径r和轮毂孔圆角半径R之间应满足:r<R(或倒角C)<h见图11-10RO
三、轴的结构工艺性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轴的结构越简单越好。 轴上应设计加工和装配所需要的倒角、螺纹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等。 不同轴段的键槽应设计在同一母线上。 四、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定位是指安装时保证轴上零件有准确的轴向位置。 定位方法:轴肩和套筒 示例 定位轴肩的高度h、轴肩圆角半径r 和轮毂孔圆角半径R 之间应满足: r < R (或倒角C)<h 见图11-10 轴的结构设计2 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结构设计轴上零件的固定轴肩套筒轴向固轴端挡圈定方法:圆螺母(见图11一11)弹性挡圈等f)5e周向固定方法:键、花键、销、紧定螺钉以及过盈配合等五、各轴段直径和长度的确定1.直径的确定原则1)估算的轴径作为轴上最细处的直径。O
1)估算的轴径作为轴上最细处的直径。 轴的结构设计3 轴上零件的固定 轴向固 定方法: 轴肩 套筒 轴端挡圈 圆螺母 弹性挡圈等 周向固定方法: 键、花键、销、紧定螺钉以及过盈配合等。 五、各轴段直径和长度的确定 1. 直径的确定原则 轴的结构设计 (见图11-11)
轴的结构设计2)与标准件配合的轴径应根据标准件的尺寸设计。3)定位轴肩的高度(半径差)h~(0.07~0.1)d+1~2mm。40滚动轴承的定位轴肩,应小于轴承内圈的厚度。5)为便于零件的装拆而设计的非定位轴肩高度(半径差)h=1~2mm。2.长度的确定原则轴头的长度应比轮毂的宽度小2~3mm,以保证固定可靠2)轴颈的长度一般等于轴承的宽度。六、三提高轴强度的常用措施改进轴的结构以减小应力集中(见图11-13):2)改善轴的表面质量以提高轴的疲劳强度3)改进轴上零件的结构以减小轴的载荷(见图11-14)->">合理布置轴上零件以减小轴的载荷(见图11一15)40ROO
轴的结构设计 六、提高轴强度的常用措施 轴的结构设计4 1) 轴头的长度应比轮毂的宽度小2~3mm,以保证固定可靠。 2) 轴颈的长度一般等于轴承的宽度。 2. 长度的确定原则 5)为便于零件的装拆而设计的非定位轴肩高度(半径差)h ≈ 1~2mm。 2)与标准件配合的轴径应根据标准件的尺寸设计。 4) 滚动轴承的定位轴肩,应小于轴承内圈的厚度。 3) 定位轴肩的高度(半径差)h≈(0.07 ~ 0.1)d+1~2mm。 (见图11-13) (见图11-14) (见图11-15) 1)改进轴的结构以减小应力集中 2)改善轴的表面质量以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3)改进轴上零件的结构以减小轴的载荷 4)合理布置轴上零件以减小轴的载荷
S 11-3轴的强度计算结构设计结束之后,对轴进行适当简化,并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出轴所受的载荷,即可对轴进行校核计算。一、轴的力学计算简图简化时需做下列工作:1)将轴简化为一简支梁。2)确定轴上支反力的位置。(见图11-16)3)确定轴上零件所受力的F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见图11-17)-0.311a)b)4)确定作用在轴上的转矩位置。NO
§11-3轴的强度计算1 §11-3 轴的强度计算 结构设计结束之后,对轴进行适当简化,并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出轴 所受的载荷,即可对轴进行校核计算。 一、轴的力学计算简图 简化时需做下列工作: 1)将轴简化为一简支梁。 2)确定轴上支反力的位置。 4)确定作用在轴上的转矩位置。 (见图11-16) 3)确定轴上零件所受力的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见图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