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2016年中考全仿真临考冲刺试题 语文学科(四)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 上作答,否则无效。 、语言积累和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提示,将对联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5分) bing dong san chi fei yi ri zhi ha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狡猾惊诧脉络循序渐进 B.贿赂峻工酝酿开天僻地 C.蔚篮蹊跷精炼物竞天择 D.魅力绸密犀利含辛如苦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3分) A.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是拔苗助长。 B.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小明同学。 C.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 复始,生生不息。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月球车“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襄阳绕城路的建成和投运,将极大地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状况。 D近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每个雨天,打起这把伞,我的心里就会不自觉地升起一股子温暖。 ②十二岁的时候,我要步行两公里到另外一个村子去上学。 为了方便,母亲卖了麦子后,给我买了一把油布伞 语文试题(一)第1页(共8页)
语文试题(一) 第1页 (共 8 页) 陇南市 2016 年中考全仿真临考冲刺试题 语文学科(四)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 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30 分) 1.根据拼音提示,将对联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5 分) bīng dòng sān chǐ fēi yí rì zhī h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狡猾 惊诧 脉络 循序渐进 B.贿赂 峻工 酝酿 开天僻地 C.蔚篮 蹊跷 精炼 物竞天择 D.魅力 绸密 犀利 含辛如苦 3.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3 分) A. 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是拔苗助长 ....。 B.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 ....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小明同学。 C. 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 复始..,生生不息。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 月球车“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 襄阳绕城路的建成和投运,将极大地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状况。 D 近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每个雨天,打起这把伞,我的心里就会不自觉地升起一股子温暖。 ②十二岁的时候,我要步行两公里到另外一个村子去上学。 ③为了方便,母亲卖了麦子后,给我买了一把油布伞
④那时天老爱下雨。 ⑤那把油布伞是金黄色的,把子和骨架都是竹子做的,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沁 人心脾的油漆味儿 A②④③⑤①B②③④⑤①C①②④③⑤D②①④③⑤ 6.名著阅读(5分)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 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石泡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选文出自的《》,文中的“好孩子”指的是 文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好孩子。 7,经典诗文默写(8分) (1)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2)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3)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5)诗歌,是一轮明月,照亮了我们的生命。初中毕业在即,王勃在《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里写下临别赠言祝愿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面对惊涛骇 浪,李白在《行路难》中热情地鼓励你“ ;生活信念 动摇了,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谆谆告诚你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15分) 我的老师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 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架架风等在同白云戏耍,引 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 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 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 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 文试题(一)第2页(共8页
语文试题(一) 第2页 (共 8 页) ④那时天老爱下雨。 ⑤那把油布伞是金黄色的,把子和骨架都是竹子做的,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沁 人心脾的油漆味儿。 A ②④③⑤① B ②③④⑤① C ①②④③⑤ D ②①④③⑤ 6.名著阅读(5 分)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 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石泡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选文出自 的《 》,文中的“好孩子”指的是 ,从 文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好孩子。 7.经典诗文默写(8 分) (1)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2)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3)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5)诗歌,是一轮明月,照亮了我们的生命。初中毕业在即,王勃在《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里写下临别赠言祝愿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面对惊涛骇 浪,李白在《行路难》中热情地鼓励你“ , ”;生活信念 动 摇 了 , 刘 禹 锡 在 《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 这 谆 谆 告 诫 你 “ , ”。 二、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8—12 题(15 分) 我的老师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 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 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 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 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 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
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 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写 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 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 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⑥他的课讲得极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 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 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⑦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 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 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 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 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 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 晰,那么亲切 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 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 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 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笑着,叫着, 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票的小兼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 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 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 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⑩高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 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梦幻的风筝 永远陪伴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8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几件事。(3分) 9赏析文章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文试题(一)第3页(共8页
语文试题(一) 第3页 (共 8 页) 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 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写 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 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 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⑥他的课讲得极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 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 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⑦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 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 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 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 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 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 晰,那么亲切。 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⑨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 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 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 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笑着,叫着, 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 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 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 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⑩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 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梦幻的风筝 永远陪伴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8.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几件事。(3 分) 9.赏析文章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3 分)
10.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刘老师的性格特征。(4分) 11文章第⑦段使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何作用?(4分) 12有人说本文的标题太一般,不如将它改为“记忆中的风筝”。你认为哪个标题更 好?为什么?(4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5分) 知冷知热的地球彩衣 ①地球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丽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誊而改 变。 ②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 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 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起 到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 低 ③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 地穿着黄色的衣裳。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使那里的气温热时特别热,冷时 特别冷。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起着与海洋相反的作用。在沙中,昼夜 温差常常达到好几十摄氏度。 ④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样效果,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吸收容纳热量的能力 比水要差许多,同时也因为它不能像海洋那样经常把大量水蒸气输送到空中,使 那里的空气保持比较潮湿的状态。 ⑤大气是调节地球“体温”的透明衣裳。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 也阻拦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而晒 不到的地方就太冷了。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其含量越多,吸热能力就越强,所 以海洋上潮湿的空气比沙漠上干燥的空气更能吸热保暖,调节温度 ⑥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的虽多,去得也快,到 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那里常常终年被积雪所掩盖 ⑦两极也是终年穿着白色衣裳的地区,那里因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阳光 是斜射的,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沿途被拦裁阻挡掉的热就多,所以到达 文试题(一)第4页(共8页
语文试题(一) 第4页 (共 8 页) 10.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刘老师的性格特征。(4 分) 11.文章第⑦段使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何作用?(4 分) 12.有人说本文的标题太一般,不如将它改为“记忆中的风筝”。你认为哪个标题更 好?为什么?(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3—17 题。(15 分) 知冷知热的地球彩衣 ①地球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丽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改 变。 ②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 的热量特别多,使 1 立方厘米的水升高 1℃所需的热,足以使 3000 多立方厘米的 空气或是 5 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 1℃。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起 到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 低。 ③地球上约有 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 1/5 的土 地穿着黄色的衣裳。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使那里的气温热时特别热,冷时 特别冷。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起着与海洋相反的作用。在沙漠中,昼夜 温差常常达到好几十摄氏度。 ④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吸收容纳热量的能力 比水要差许多,同时也因为它不能像海洋那样经常把大量水蒸气输送到空中,使 那里的空气保持比较潮湿的状态。 ⑤大气是调节地球“体温”的透明衣裳。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 也阻拦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而晒 不到的地方就太冷了。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其含量越多,吸热能 力就越强,所 以海洋上潮湿的空气比沙漠上干燥的空气更能吸热保暖,调节温度。 ⑥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的虽多,去得也快,到 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那里常常终年被积雪所掩盖。 ⑦两极也是终年穿着白色衣裳的地区,那里因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阳光 是斜射的,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沿途被拦截阻挡掉的热就多,所以到达
地面的热量少,因此两极的气候严寒。地面得到的热量已经少了,白色的衣裳更 将这些热大量反射掉。刚落下的白净的雪能把射到地面的90%左右的热反射回去 这就使温度更低了。 ⑧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 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穿上白衣裳的地区就更多了。这些白色的衣裳对地 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气象学家吕炯等已发现,北方海洋的结冰量和我 国长江流域旱涝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至于那种面积广大的终年积雪的地区 更是冷空气的制造厂,广泛地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⑨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裳。植物掩盖着 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和我国 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 ⑩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我们必须要使它穿得合适。这是 有可能做到的,目前也正在做。修水库、扩大水田是为了使陆地上有更多的地区 穿上蓝色的衣裳;黑化冰川,使白色衣裳变黑的工作也已开始了。还有更多的为 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要我们进行。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 变得更好 13.选文中“蓝色衣裳”指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3分) 14.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4分) 1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约1/5的土地穿着 黄色的衣裳。 16.文章第④段中“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句中“这样”一词指代的 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17.文章第⑩段中写道:“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请你根 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做才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 得更好。(3分)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语文试题(一)第5页(共8页)
语文试题(一) 第5页 (共 8 页) 地面的热量少,因此两极的气候严寒。地面得到的热量已经少了,白色的衣裳更 将这些热大量反射掉。刚落下的白净的雪能把射到地面的 90%左右的热反射回去, 这就使温度更低了。 ⑧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 1/10 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 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穿上白衣裳的地区就更多了。这些白色的衣裳对地 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气象学家吕炯等已发现,北方海洋的结冰量和我 国长江流域旱涝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至于那种面积广大的终年积雪的地区, 更是冷空气的制造厂,广泛地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⑨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裳。植物掩盖着 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惜的是,和我国 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 ⑩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我们必须要使它穿得合适。这是 有可能做到的,目前也正在做。修水库、扩大水田是为了使陆地上有更多的地区 穿上蓝色的衣裳;黑化冰川,使白色衣裳变黑的工作也已开始了。还有更多的为 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要我们进行。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 变得更好。 13.选文中“蓝色衣裳”指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3 分) 14.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4 分) 1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地球上约有 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 1/5 的土地穿着 黄色的衣裳。 16.文章第④段中“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句中“这样”一词指代的 具体内容是什么?(2 分) 17.文章第⑩段中写道:“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请你根 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做才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 得更好。(3 分) 三、文言文阅读(2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