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 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 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四曰茗,五曰媶。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 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 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茶之为用, 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 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 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 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茶的起源 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它高一尺、二尺。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 有树杄粗到两人合抱的。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 茶树的树形像瓜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嶶,种子像棕榈。果柄像丁香,根像胡桃 茶"字的结构,有的从"草"部(写作"茶”),有的从"木"部(写作"[木荼]),有的"草"木"兼 从(写作荼")。荼的名称有五种:一称"茶",二称"槚",三称"菠",四称"茗",五称"薺 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 般说来,茶苗移栽的技术掌握不当。移栽后的茶树很少长得茂盛。种植的方法象种瓜一样 种后三年即可采茶。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在向阳山坡,林 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 芽叶细弱的较次。叶绿反卷的为好,叶面平展的次之。生长在背阴的山坡或山谷的品质不好,不 值得采摘。因为它的性质凝滞,喝了会使人腹胀。 茶的功用,因为它的性质冷凉,可以降火,作为饮料最适宜。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如 果发烧,口渴,胸闷,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喝上四五口,其效果与最好的饮料醍 醐、甘露不相上下。但是,如果采摘的不适时,制造的不精细,夹杂着野草败叶,喝了就会生病。 茶和人参一样,产地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上等的人参出产在上党, 中等的出产在百济、新罗,下等的出产在高丽。出产在泽州、易州、幽州、檀州的(品质最差), 作药用,没有疗效,更何况比它们还不如的呢!倘若误把荠苨当人参服用,将使疾病不得痊愈, 明白了对于人参的比喻,茶的不良影响,也就可明白了 之具 籝,一曰籃,一曰笼,一曰笤。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
一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 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 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 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 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茶之为用, 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 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 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 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一、茶的起源 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它高一尺、二尺。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 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 茶树的树形像瓜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薇,种子像棕榈。果柄像丁香,根像胡桃。 "茶"字的结构,有的从"草"部(写作"茶"),有的从"木"部(写作"[木荼]"),有的"草""木"兼 从(写作"荼")。荼的名称有五种:一称"茶",二称"槚",三称"蔎",四称"茗",五称"荈"。 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 一般说来,茶苗移栽的技术掌握不当。移栽后的茶树很少长得茂盛。种植的方法象种瓜一样。 种后三年即可采茶。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在向阳山坡,林 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 芽叶细弱的较次。叶绿反卷的为好,叶面平展的次之。生长在背阴的山坡或山谷的品质不好,不 值得采摘。因为它的性质凝滞,喝了会使人腹胀。 茶的功用,因为它的性质冷凉,可以降火,作为饮料最适宜。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如 果发烧,口渴,胸闷,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喝上四五口,其效果与最好的饮料醍 醐、甘露不相上下。但是,如果采摘的不适时,制造的不精细,夹杂着野草败叶,喝了就会生病。 茶和人参一样,产地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上等的人参出产在上党, 中等的出产在百济、新罗,下等的出产在高丽。出产在泽州、易州、幽州、檀州的(品质最差), 作药用,没有疗效,更何况比它们还不如的呢!倘若误把荠苨当人参服用,将使疾病不得痊愈, 明白了对于人参的比喻,茶的不良影响,也就可明白了 二之具 籝,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 也
灶无用<穴友>者,釜用唇口者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箪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 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规,一曰模,一曰桊。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或花。 承,一曰台,一曰砧。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 檐,一曰衣。以油绢或雨衫单服败者为之,以檐置承上,又以规置檐上,以造茶也。茶成, 举而易之 芘莉,一曰羸子,一曰<旁>莨。以二小竹长三赤,躯二赤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 如圃,人土罗阔二赤,以列茶也 棨,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扑,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 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贯,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棚,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 ,江东淮南削竹为之,巴川峡山谷皮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 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字旧作钗钏之“钏”,字或作贯 串,今则不然。如磨、扇、弹、钻、缝五字,文以平声书之,义以去声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傍有门,掩一扇,中置 器,贮爊煨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 、茶叶采制工具 籯,又叫蓝,又叫笼,又叫笤。用竹编织,容积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是茶农背着采 茶用的。 灶,不要用有烟囱的(使火力集中于锅底)。锅,用锅口有唇边的 甑,木制或陶制。腰部用泥封好,甑内放竹篮作甑箅,用竹片系牢。开始蒸的时候,叶子放 到箅里:等到熟了,从箅里倒出。锅里的水煮干了,从甑中加水进去。也有用三杈的榖木翻拌。 蒸后的嫩芽叶及时摊开,防止茶汁流走。 忤臼,又名碓(用以捣碎蒸熟的芽叶),以经常使用的为好 规,又叫模,又叫楼(就是模型,用以把茶压紧,并成一定的形状),用铁制成,有的圆形 有的方形,有的像花的形状 承,又叫台,又叫砧,用石制成。如用槐树、桑树做,就要把下半截埋进土中,使它不能摇
灶无用<穴犮>者,釜用唇口者。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箪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 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规,一曰模,一曰桊。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或花。 承,一曰台,一曰砧。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 檐,一曰衣。以油绢或雨衫单服败者为之,以檐置承上,又以规置檐上,以造茶也。茶成, 举而易之。 芘莉,一曰羸子,一曰<⺮旁>筤。以二小竹长三赤,躯二赤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 如圃,人土罗阔二赤,以列茶也。 棨,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扑,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 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贯,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棚,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 穿,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川峡山纫谷皮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 为小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字旧作钗钏之“钏”,字或作贯 串,今则不然。如磨、扇、弹、钻、缝五字,文以平声书之,义以去声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傍有门,掩一扇,中置一 器,贮煻煨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 二、茶叶采制工具 籯,又叫蓝,又叫笼,又叫筥。用竹编织,容积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是茶农背着采 茶用的。 灶,不要用有烟囱的(使火力集中于锅底)。锅,用锅口有唇边的。 甑,木制或陶制。腰部用泥封好,甑内放竹篮作甑箅,用竹片系牢。开始蒸的时候,叶子放 到箅里;等到熟了,从箅里倒出。锅里的水煮干了,从甑中加水进去。也有用三杈的榖木翻拌。 蒸后的嫩芽叶及时摊开,防止茶汁流走。 忤臼,又名碓(用以捣碎蒸熟的芽叶),以经常使用的为好。 规,又叫模,又叫棬(就是模型,用以把茶压紧,并成一定的形状),用铁制成,有的圆形, 有的方形,有的像花的形状。 承,又叫台,又叫砧,用石制成。如用槐树、桑树做,就要把下半截埋进土中,使它不能摇 动
檐,又叫衣,可用油绢或穿坏了的雨衣、单衣做成。把"檐"放在”承"上,"槍"上再放模型 用来制造压緊的饼茶。压成一块后,拿起来,另外换一个模型再做。 芘莉,又叫籯子或筹莨。用两根各长三尺的小竹竿,制成身长二尺五寸,手柄长五寸,宽」 尺的工具,当中用篾织成方眼,好像种菜人用的土筛,用来放置茶。 棨,又叫锥刀,用坚实的木料做柄,用来给饼茶穿洞眼。 扑,又叫鞭,竹子编成,用来把茶饼穿成串,以便搬运 焙,地上挖坑深二尺,宽二尺五寸,长一丈,上砌矮墙,高二尺,用泥抹平整 贯,竹子削制成,长二尺五寸,用来穿茶烘培。 棚,又叫栈。用木做成架子,放在培上,分上下两层,相距一尺,用来烘焙茶。茶半干时, 由架底升到下层:全干,升到上层。 穿,江东淮南劈篾做成:巴山峡川用构树皮做成,用来贯串制好的茶饼。江东把一斤称"上 穿",半斤称"中穿",四两、五两(十六两制)称"下穿"。峡中则称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 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穿"字,先前作钗钏的"钏"字,或作贯串。现在不同,"磨、扇、弹 钻、缝"五字,字形还是按读平声(作动词)的字形,读音却读去声,意思也按读去声的来讲(作 名词)。"穿"字读去声,表示一个单位 育,用木制成框架,竹篾编织外围,再用纸裱糊。中有间隔,上有盖,下有托盘,旁开 门。中间放一器皿,盛有火灰,使有火无焰。江南梅雨季节,加火除湿。 三之造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嶶蕨始抽,凌露采焉 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 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 人靴者蹙缩然,犁牛臆者廉檐然,浮云岀山者轮菌然,轻飚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 土以水澄泚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 于蒸捣,故其形<″丽>蓰然:有如霜荷者,至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萃然,此皆茶之瘠 老者也。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 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 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否臧,存于口诀 、茶叶采制 采茶都在(唐历)二月、三月、四月间。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 上,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茎,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次一等的芽叶(短 而瘦小),发生在草木夹杂的茶树枝上。从一老枝上发生三枝、四枝、五枝的,选择其中长得挺
檐,又叫衣,可用油绢或穿坏了的雨衣、单衣做成。把"檐"放在"承"上,"檐"上再放模型, 用来制造压紧的饼茶。压成一块后,拿起来,另外换一个模型再做。 芘莉,又叫籯子或篣筤。用两根各长三尺的小竹竿,制成身长二尺五寸,手柄长五寸,宽二 尺的工具,当中用篾织成方眼,好像种菜人用的土筛,用来放置茶。 棨,又叫锥刀,用坚实的木料做柄,用来给饼茶穿洞眼。 扑,又叫鞭,竹子编成,用来把茶饼穿成串,以便搬运。 焙,地上挖坑深二尺,宽二尺五寸,长一丈,上砌矮墙,高二尺,用泥抹平整。 贯,竹子削制成,长二尺五寸,用来穿茶烘培。 棚,又叫栈。用木做成架子,放在培上,分上下两层,相距一尺,用来烘焙茶。茶半干时, 由架底升到下层;全干,升到上层。 穿,江东淮南劈篾做成;巴山峡川用构树皮做成,用来贯串制好的茶饼。江东把一斤称"上 穿",半斤称"中穿",四两、五两(十六两制)称"下穿"。峡中则称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 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穿"字,先前作钗钏的"钏"字,或作贯串。现在不同,"磨、扇、弹、 钻、缝"五字,字形还是按读平声(作动词)的字形,读音却读去声,意思也按读去声的来讲(作 名词)。"穿"字读去声,表示一个单位。 育,用木制成框架,竹篾编织外围,再用纸裱糊。中有间隔,上有盖,下有托盘,旁开一扇 门。中间放一器皿,盛有火灰,使有火无焰。江南梅雨季节,加火除湿。 三之造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 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 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檐然,浮云出山者轮菌然,轻飚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 土以水澄泚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 于蒸捣,故其形<⺮丽>簁然;有如霜荷者,至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萃然,此皆茶之瘠 老者也。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 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 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否臧,存于口诀。 三、茶叶采制 采茶都在(唐历)二月、三月、四月间。 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 上,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茎,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次一等的芽叶(短 而瘦小),发生在草木夹杂的茶树枝上。从一老枝上发生三枝、四枝、五枝的,选择其中长得挺
拔的采摘。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 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 燥了。茶的形状千姿百态,粗略地说,有的像(唐代)胡人的靴子,皮革皱缩着:有的像封 牛的胸部,有细微的褶痕:有的像浮云出山,团团盘曲:有的像轻风拂水,微波涟漪:有的像陶 匠筛出细土,再用水沉淀出的泥膏那么光滑润泽:有的又像新整的土地,被暴雨急流 不平。这些都是精美上等的茶。有的叶像笋壳,枝梗坚硬,很难蒸捣,所以制成的茶叶形状像箩 筛:有的像经霜的荷叶,茎叶凋败,变了样子,所以制成的茶外貌枯干。这些都是坏茶、老茶 从采摘到封装,经过七道工序:从类似靴子的皱缩状到类似经霜荷叶的衰萎状,共八个等级。(对 于成茶)有的人把光亮、黑色、平整作为好茶的标志,这是下等的鉴别方法。把皱缩、黄色、凸 凹不平作为好茶的特征,这是次等的鉴别方法。若既能指出茶的佳处,又能道出不好处,才是最 会鉴别茶的。为什么呢?因为压出了茶汁的就光亮,含着茶汁的就皱缩:过了夜制成的色黑,当 天制成的色黄:蒸后压得紧的就平整,任其自然的就凸凹不平。这是茶和草木叶子共同的特点。 茶制得好坏,有一套口头传授的鉴别方法 四之器 风炉: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凡三足, 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 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上并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二字 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置墆臬于其内,设三格: 其一格有翟焉,翟者,火禽也,画一卦曰离:其一格有彪焉,彪者,风兽也,画一卦曰巽;其 格有鱼焉,鱼者,水虫也,画一卦曰坎。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 其三卦焉。其饰以连葩、垂蔓、曲水、方文之类。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其灰承作三足, 铁样台之。 笤:笃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或用藤作,木楦,如笤形,织之六出,固眼其底 盖若利箧口铄之。 炭挝:炭挝以铁六棱制之,长一尺,锐一丰,中执细头,系一小钅展,以饰挝也。若今之河 陇军人木吾也,或作锤,或作斧,随其便也。 火筻:火篑一名箸,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台勾锁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 鳆:鳆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炼而铸之,内摸土而外摸沙土 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 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 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 之恒而卒归于银也 交床: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鳆也 夹:夹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令一寸有节,节已上剖之,以炙茶也。彼竹之筱津润于 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间莫之致。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取其久也 纸囊: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拔的采摘。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 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 燥了。 茶的形状千姿百态,粗略地说,有的像(唐代)胡人的靴子,皮革皱缩着;有的像封 牛的胸部,有细微的褶痕;有的像浮云出山,团团盘曲;有的像轻风拂水,微波涟漪;有的像陶 匠筛出细土,再用水沉淀出的泥膏那么光滑润泽;有的又像新整的土地,被暴雨急流冲刷而高低 不平。这些都是精美上等的茶。有的叶像笋壳,枝梗坚硬,很难蒸捣,所以制成的茶叶形状像箩 筛;有的像经霜的荷叶,茎叶凋败,变了样子,所以制成的茶外貌枯干。这些都是坏茶、老茶。 从采摘到封装,经过七道工序;从类似靴子的皱缩状到类似经霜荷叶的衰萎状,共八个等级。(对 于成茶)有的人把光亮、黑色、平整作为好茶的标志,这是下等的鉴别方法。把皱缩、黄色、凸 凹不平作为好茶的特征,这是次等的鉴别方法。若既能指出茶的佳处,又能道出不好处,才是最 会鉴别茶的。为什么呢?因为压出了茶汁的就光亮,含着茶汁的就皱缩;过了夜制成的色黑,当 天制成的色黄;蒸后压得紧的就平整,任其自然的就凸凹不平。这是茶和草木叶子共同的特点。 茶制得好坏,有一套口头传授的鉴别方法。 四之器 风炉: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凡三足。 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 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上并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二字,一 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置墆 臬于其内,设三格: 其一格有翟焉,翟者,火禽也,画一卦曰离;其一格有彪焉,彪者,风兽也,画一卦曰巽;其一 格有鱼焉,鱼者,水虫也,画一卦曰坎。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 其三卦焉。其饰以连葩、垂蔓、曲水、方文之类。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其灰承作三足, 铁柈台之。 筥:筥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织之六出,固眼其底, 盖若利箧口铄之。 炭挝:炭挝以铁六棱制之,长一尺,锐一丰,中执细头,系一小钅展,以饰挝也。若今之河 陇军人木吾也,或作锤,或作斧,随其便也。 火筴:火筴一名箸,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台勾锁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 鍑:鍑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炼而铸之,内摸土而外摸沙土。 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 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 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 之恒而卒归于银也。 交床: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鍑也 夹:夹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令一寸有节,节已上剖之,以炙茶也。彼竹之筱津润于 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间莫之致。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取其久也。 纸囊: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碾: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臼,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 也。内容堕而外无余木,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长九寸,阔一寸七分,堕径三寸八分,中厚 寸,边厚半寸,轴中方而执圆,其拂末以鸟羽制之。 罗合:罗末以合盖贮之,以则置合中,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纱绢衣之,其合以竹节为之,或 屈杉以漆之。高三寸,盖一寸,底二寸,口径四寸。 则: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 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 水方:水方以木、槐、楸、梓等合之,其里并外缝漆之,受一斗。 漉水囊: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意以熟铜苔秽、铁 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 碧缣以缝之,纽翠钿以缀之,又作绿油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 瓢:瓢一曰牺杓,剖瓠为之,或刊木为之。晋舍人杜毓《薺赋》云:“酌之以匏。”匏,瓢也 口阔胫薄柄短。永嘉中,馀姚人虞洪λ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瓯牺之 余乞相遗也。牺,木杓也,今常用以梨木为之。 竹莢:竹莢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长一尺,银裹两头 鹾簋:鹾簋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合形,或瓶或罍,贮盐花也。其揭竹制,长四寸一分, 阔九分。揭,策也 熟盂: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沙,受二升 碗: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 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 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毓《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 越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 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畚:畚以白蒲卷而编之,可贮碗十枚。或用笤,其纸帕,以剡纸夹缝令方,亦十之也, 札:札缉栟榈皮以茱萸木夹而缚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笔形 涤方:涤方以贮涤洗之余,用楸木合之,制如水方,受八升 滓方: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处五升。 巾:巾以施为之,长二尺,作二枚,玄用之以洁诸器 具列: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而制之,或木法竹黄黑可扃而漆者,长三 尺,高六寸,其到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 都篮: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篾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篾阔者经之,以单篾纤者缚之 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 四、煮茶的用具
碾: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臼,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 也。内容堕而外无余木,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长九寸,阔一寸七分,堕径三寸八分,中厚 一寸,边厚半寸,轴中方而执圆,其拂末以鸟羽制之。 罗合:罗末以合盖贮之,以则置合中,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纱绢衣之,其合以竹节为之,或 屈杉以漆之。高三寸,盖一寸,底二寸,口径四寸。 则: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 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 水方:水方以椆木、槐、楸、梓等合之,其里并外缝漆之,受一斗。 漉水囊: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意以熟铜苔秽、铁 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 碧缣以缝之,纽翠钿以缀之,又作绿油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 瓢:瓢一曰牺杓,剖瓠为之,或刊木为之。晋舍人杜毓《荈赋》云:“酌之以匏。”匏,瓢也, 口阔胫薄柄短。永嘉中,馀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瓯牺之 余乞相遗也。”牺,木杓也,今常用以梨木为之。 竹筴:竹筴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长一尺,银裹两头。 鹾簋:鹾簋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合形,或瓶或罍,贮盐花也。其揭竹制,长四寸一分, 阔九分。揭,策也。 熟盂: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沙,受二升。 碗: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 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 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毓《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 越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 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畚:畚以白蒲卷而编之,可贮碗十枚。或用筥,其纸帕,以剡纸夹缝令方,亦十之也。 札:札缉栟榈皮以茱萸木夹而缚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笔形。 涤方:涤方以贮涤洗之余,用楸木合之,制如水方,受八升。 滓方: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处五升。 巾:巾以絁为之,长二尺,作二枚,玄用之以洁诸器。 具列: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而制之,或木法竹黄黑可扃而漆者,长三尺,阔二 尺,高六寸,其到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 都篮: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篾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篾阔者经之,以单篾纤者缚之, 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 四、煮茶的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