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2016年中考全仿真临考冲刺试题 语文学科(二)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 上作答,否则无效。 、语言积累和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提示,将对联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5分) shi shang wu nan shi zhi yao ken deng pa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踊跃迁徙骇人听闻反腐倡廉 B.焦躁端祥粗制滥造中流砥柱 C.讴歌晨憾突如奇来如愿以偿 D.修葺褒砭克尽职守沁人心脾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海天一色的苏马湾,神奇浪漫的花果山,飞珠溅玉的龙潭瀑布…这些美 景让每一位来连云港的游客都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B.北大老师的肖像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 或于萍水相逢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 C.莫言小时候每次去集上听书回来,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母亲炫 爆自己的记忆力,他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母亲听。 D.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 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厚非的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班主任在小组建设上花了很多的心血 B.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只有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才可以有望考得好成 绩。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越来越成为全民的共识。 D.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文试题(一)第1页(共8页
语文试题(一) 第1页 (共 8 页) 陇南市 2016 年中考全仿真临考冲刺试题 语文学科(二)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 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30 分) 1.根据拼音提示,将对联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5 分)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 zhǐ yào kěn dēng p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踊跃 迁徙 骇人听闻 反腐倡廉 B.焦躁 端祥 粗制滥造 中流砥柱 C.讴歌 震憾 突如奇来 如愿以偿 D.修葺 褒砭 克尽职守 沁人心脾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海天一色的苏马湾,神奇浪漫的花果山,飞珠溅玉的龙潭瀑布……这些美 景让每一位来连云港的游客都心旷神怡 ....,流连忘返。 B.北大老师的肖像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 或于萍水相逢 ....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 C.莫言小时候每次去集上听书回来,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母亲炫 耀自己的记忆力,他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 ....地讲给母亲听。 D.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 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厚非 ....的。 4.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班主任在小组建设上花了很多的心血。 B.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只有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才可以有望考得好成 绩。 C.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越来越成为全民的共识。 D.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即使按乐观估计,到2020年如能将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降至60%已经 相当不易。 ②正因如此,除以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外,尤须采用更为直接 的方法,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③此外,英国当年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我国却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 阶段,在需求压力下,能源消费总量还将保持较快增长。 ④中国治理雾霍面临的环境空间和选择空间却相当不同 ⑤我国最大的困局是很难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A②④①⑤③ B②⑥④③① C④③②①⑤ D④⑤①③② 6.《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讲述了 唐僧师徒四人,历万苦千辛,经九九八十一难,到的故事,小说故事情节精彩 纷呈,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等。(5分 7.经典诗文默写(8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走进唐诗宋词,处处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深情厚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岑参对友人 的牵挂不舍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之意。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15分) 槐花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 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 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 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①的香气中,但 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 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拍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文试题(一)第2页(共8页
语文试题(一) 第2页 (共 8 页) ①即使按乐观估计,到2020年如能将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降至60%已经 相当不易。 ②正因如此,除以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外,尤须采用更为直接 的方法,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③此外,英国当年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我国却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 阶段,在需求压力下,能源消费总量还将保持较快增长。 ④中国治理雾霾面临的环境空间和选择空间却相当不同。 ⑤我国最大的困局是很难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A.②④①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④③②①⑤ D.④⑤①③② 6.《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讲述了 唐僧师徒四人,历万苦千辛,经九九八十一难,到 的故事,小说故事情节精彩 纷呈,如孙悟空大闹天宫、 、 等。(5 分) 7.经典诗文默写(8 分) ⑴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⑵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⑶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⑷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⑸走进唐诗宋词,处处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深情厚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 , ”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岑参对友人 的牵挂不舍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 ” 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之意。 二、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8—12 题(15 分) 槐花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 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 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 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 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 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I” ⑤“什么奇迹呀?” “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我无言以对看来辨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 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 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 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①“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②“什么神奇?” ④“这木棉花。” ④“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⑥【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 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晴 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 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 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 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①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 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 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喇喃自语又对我 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 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 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字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 改) 【注】①氤氲( yInya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8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4分) 文试题(一)第3页(共8页
语文试题(一) 第3页 (共 8 页)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 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 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 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⑫“什么神奇?” ⑬“这木棉花。”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 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 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 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 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 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 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 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 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 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 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 改) 【注】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8.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4 分)
9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2分)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A】处B、【B】处C、【C】处D、【D】处 10第十六段划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2分) 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拍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12.“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 种效果?(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5分) 拟态一一神奇的自然礼物 康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 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 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党蹊跷——“虎甲” 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 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 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 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 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 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 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 语文试题(一)第4页(共8页)
语文试题(一) 第4页 (共 8 页) 9.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2 分)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0.第十六段划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2 分) 1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12.“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 种效果?(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3—17 题。(15 分)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康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 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 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 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 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 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 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 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 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 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
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 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 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 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 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 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 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 (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 【注】0螽(zhng)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 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 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 13.阅读①④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 枯叶蝶和金斯都有外形和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 方面。 14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 (3分) 15.从第四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16第五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4分) 17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3分) 、文言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一箪食,一豆奠,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 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 文试题(一)第5页(共8页)
语文试题(一) 第5页 (共 8 页) 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 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 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 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 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 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 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 心。 (选自《大自然》总第 183 期,有删改) 【注】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 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 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 13.阅读①—④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2 分) 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 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 方面。 14.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 (3 分) 15.从第四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 分) 16.第五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4 分) 17.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3 分) 三、文言文阅读(22 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 18—22 题。(17 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 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