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讲授 支撑课程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燕点 学 时 实验、上机、讨论 目标 了解《红楼梦》以太 幻境为代表的虚幻的 第上音舌指 重点:《红楼梦》的 后母,如何将疏碎的日 《红楼梦》 艺术特色 (1) 《红楼梦) 常事务糅合》 难点 它们与日常生活有了 《红楼梦》中 讲授、讨论 1、2、3 的研究概况 由隐秘的信息所组成 区别,不再是现实世界 (2)《红楼梦》 的世界,以及其与现 的局部翻服。而成为 的艺术特色。 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独立完整的心灵世 第八章鲁迅作 了解三大“鲁迅式 品 题”:了解并学习鲁团 重点:鲁迅杂文分析 (1)鲁迅生平: 独有的看世界的方法: 难点:鲁迅精神的现 讲投、讨论 1.2、3 (2)解读鲁迅的 理解鲁迅作品在文学 代价值 史的地位 第九章中国现 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 代新诗选读 明形态对诗重发展的 重点:初期白话诗的 (1)中国现代新 影响:体会中用古典出 “俗即与“白和 诗概述: 歌的辉控传统对新诗 难点:胡话第诗人在 (2)胡适作品分 讲投、讨论 1、2、3 作的影响 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 (3)郭沫若作品 人在中国现代新诗史 地位与影啊 上的地位与影响 分析。 第十音雨果《四 黎千健院》 了解雨果的创作经历 重点:《巴黎圣母院 ()雨果生平 《巴黎圣母院》在 的思想内容 难点:《巴黎圣母院) 讲投、讨论 12、3 (2)《巴黎圣母 作品中的独特地位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院》分析 第十一章列 在阅读托尔断泰作品 夫托尔斯素《复 活》 的同时, 解作为思 《复活》的思 (1)列夫·托尔 家的托尔斯泰: 内 点:《复活》的话 讲授、讨论 1、2、3 尔斯素目光的锐利,能 斯奏生平: 够穿透生活的壁垒而 言与素材 (2)《复活》分 发现隐藏其中的真实 析 章艾米 莉·勃朗特《呼 了解勃朗特三姐妹的 重点:《呼啸山庄 独特地位与文学成就 啸山庄》 的思想内容 体会《呼啸山庄》中用 2 (1)艾米超,勃 难点:《呼蹄山庄) 讲投、讨论 1、2、3 朗特生平, 展现的强大的爱情力 对后世作品的影时 (2)《呼啸山庄)
4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讲授、 实验、上机、讨论) 支撑课程 目标 第七章 曹雪芹 《红楼梦》 (1)《红楼梦》 的研究概况; (2)《红楼梦》 的艺术特色。 了解《红楼梦》以太虚 幻境为代表的虚幻的 后景,如何将琐碎的日 常事务糅合为一体,使 它们与日常生活有了 区别,不再是现实世界 的局部翻版,而成为一 个独立完整的心灵世 界 重点:《红楼梦》的 艺术特色 难点:《红楼梦》中 由隐秘的信息所组成 的世界,以及其与现 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2 讲授、讨论 1、2、3 第八章 鲁迅作 品 (1)鲁迅生平; (2)解读鲁迅的 杂文。 了解三大“鲁迅式命 题”;了解并学习鲁迅 独有的看世界的方法; 理解鲁迅作品在文学 史的地位 重点:鲁迅杂文分析 难点:鲁迅精神的现 代价值 2 讲授、讨论 1、2、3 第九章 中国现 代新诗选读 (1)中国现代新 诗概述; (2)胡适作品分 析; (3)郭沫若作品 分析。 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 明形态对诗歌发展的 影响;体会中国古典诗 歌的辉煌传统对新诗 创作的影响;胡适等诗 人在中国现代新诗史 上的地位与影响 重点:初期白话诗的 “俗”与“白” 难点:胡适等诗人在 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 地位与影响 2 讲授、讨论 1、2、3 第十章 雨果《巴 黎圣母院》 (1)雨果生平; (2)《巴黎圣母 院》分析 了解雨果的创作经历; 《巴黎圣母院》在雨果 作品中的独特地位 重点:《巴黎圣母院》 的思想内容 难点:《巴黎圣母院》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讲授、讨论 1、2、3 第十一章 列 夫·托尔斯泰《复 活》 (1)列夫·托尔 斯泰生平; (2)《复活》分 析 在阅读托尔斯泰作品 的同时,了解作为思想 家的托尔斯泰;了解托 尔斯泰目光的锐利,能 够穿透生活的壁垒而 发现隐藏其中的真实 重点:《复活》的思 想内容 难点:《复活》的语 言与素材 2 讲授、讨论 1、2、3 第十二章艾米 莉·勃朗特《呼 啸山庄》 (1)艾米莉·勃 朗特生平; (2)《呼啸山庄》 了解勃朗特三姐妹的 独特地位与文学成就; 体会《呼啸山庄》中所 展现的强大的爱情力 量 重点:《呼啸山庄》 的思想内容 难点:《呼啸山庄》 对后世作品的影响 2 讲授、讨论 1、2、3
学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支课程 时 实验、上机、讨论】 目标 分析 第十一音海明 了解海明威作为“送恫 重点:《老人与海 威的作品 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 的里相内 (1)海明威生 物 其作品对人生 世界、社会所表现出的 难点:海明或小说中 2 讲授、讨论 1、2、3 (2)《老人与海》 的直观形态及其语言 迷茫与彷祖:理解海明 特色 分析 域的“冰山理论” 第十四意卡夫 卡的小说 体会卡夫卡作品中的 ()卡夫卡生 恐棋与犹疑气质:理 讲授、讨论 1、2、3 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 难点:《变形记》对 (2)《变形记3 地位 后世作品的影响 第土五音装 了解芥川龙之介作品 重点 罗生门》的 龙之介的小识 (1)芥川龙之介 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 地想内 难点:日本文化的鞋 2 生平: 特点:理解其在日本文 讲授、讨论 1、2、3 (2)《罗生门》 特性以及对日本作家 学史上的地位 的影响 分析 第十六章毛姆 重点:《月亮与六便 的作品 了解毛姆作品的艺术 特色:理解作为职业作 士》的思想内容 (1)毛婚生平: 讲授、讨论 1、2、3 家的毛姆对他的创作 (2)《月点与六 难点:文艺创作的 便士》分析 的影响。 “补修说”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融合文学常识和重要作家作品分析的试卷,以闭卷笔试方式进行。 学生考试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综合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一)课程成墙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1)平时成锁满分为40分,占总成续的40%。 平时成绩 (2)平时综合成绩主要包括课堂作业、交流和讨论等模块,根据学生平时出勤情况、课堂 讨论、误堂作业等情况综合评定,着重评价学生平时对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的理解、应用 和接受能力
5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讲授、 实验、上机、讨论) 支撑课程 目标 分析 第十三章 海明 威的作品 (1)海明威生 平; (2)《老人与海》 分析 了解海明威作为“迷惘 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 人物,其作品对人生、 世界、社会所表现出的 迷茫与彷徨;理解海明 威的“冰山理论” 重点:《老人与海》 的思想内容 难点:海明威小说中 的直观形态及其语言 特色 2 讲授、讨论 1、2、3 第十四章 卡夫 卡的小说 (1)卡夫卡生 平; (2)《变形记》 分析 体会卡夫卡作品中的 恐惧与犹疑气质;理解 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 重点:《变形记》的 思想内容 难点:《变形记》对 后世作品的影响 2 讲授、讨论 1、2、3 第十五章 芥川 龙之介的小说 (1)芥川龙之介 生平; (2)《罗生门》 分析 了解芥川龙之介作品 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 特点;理解其在日本文 学史上的地位 重点:《罗生门》的 思想内容 难点:日本文化的独 特性以及对日本作家 的影响 2 讲授、讨论 1、2、3 第十六章 毛姆 的作品 (1)毛姆生平; (2)《月亮与六 便士》分析 了解毛姆作品的艺术 特色;理解作为职业作 家的毛姆对他的创作 的影响。 重点:《月亮与六便 士》的思想内容 难点:文艺创作的 “补偿说” 2 讲授、讨论 1、2、3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融合文学常识和重要作家作品分析的试卷,以闭卷笔试方式进行。 学生考试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综合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二)课程成绩 1. 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为 40 分,占总成绩的 40%。 (2)平时综合成绩主要包括课堂作业、交流和讨论等模块,根据学生平时出勤情况、课堂 讨论、课堂作业等情况综合评定,着重评价学生平时对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的理解、应用 和接受能力
成构成 考核说明 期术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成绩100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60%。 2)定依据: 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包含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2. 考核与评价方式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40%) 期术考试成 合计 小组汇报 作品分析课堂讨论 课后作业 (10) 绩(60%) 0 (10%) (10%) 1 3 4 2 3 25 37 2 2 3 4 20 32 3 4 4 5 3 15 31 合计(成绩 构成) 10 10 10 10 60 100 五、教学方法 1、教学设计:基于0E理念将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课前一周,教师 发布《中外文学经典》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课件以及参考书籍等,由学生自主完成资料学习。 第二阶段为授课的一周:在每周两小节课中,第一小节课由教师讲授相关章节的重点内容和 扩展问题。采取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的方法,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第二小节课学生结 课前自主学习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结合社会用字相关情 况来分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第三阶段为课后的一周: 学生完成教师课堂布置的作业,并自主学习下一周的教学内容。 2、具体方法:在采用0E理念的三个数学阶段,即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课 后延伸评价中都有意识融入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学作品、强化对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等思政内容,并采用课前资料阅读,课上小组汇报、作品讨论、视频观看、课后作业等多种 多样形式开展教学。 六、参考材料 1.刘建军, 《中外文学名著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2月,第1版。 2.余冠英,《诗经选》,中华书局,2012年9月,第1版。 3.马茂元,《楚辞选》,商务印书馆,2021年1月,第1版。 4.赵吕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 5,蔡义江,《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日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第1版 6.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7.艾青等,《中国现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 8.雨果,《巴黎圣母院》,时代文艺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 9.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译林出版社,2019年8月,第1版。 6
6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期末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成绩 100 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60%。 (2)评定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包含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2. 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40%+期末成绩 60%) 合计 平时成绩(40%) 期末考试成 绩(60%) 小组汇报 (20%) 作品分析 (10%) 课堂讨论 (10%) 课后作业 (10%) 1 3 4 2 3 25 37 2 3 2 3 4 20 32 3 4 4 5 3 15 31 合计(成绩 构成) 10 10 10 10 60 100 五、教学方法 1、教学设计:基于 OBE 理念将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课前一周,教师 发布《中外文学经典》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课件以及参考书籍等,由学生自主完成资料学习。 第二阶段为授课的一周:在每周两小节课中,第一小节课由教师讲授相关章节的重点内容和 扩展问题。采取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的方法,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第二小节课学生结合 课前自主学习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结合社会用字相关情 况来分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第三阶段为课后的一周: 学生完成教师课堂布置的作业,并自主学习下一周的教学内容。 2、具体方法:在采用 OBE 理念的三个教学阶段,即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课 后延伸评价中都有意识融入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学作品、强化对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等思政内容,并采用课前资料阅读,课上小组汇报、作品讨论、视频观看、课后作业等多种 多样形式开展教学。 六、参考材料 1. 刘建军,《中外文学名著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2 月,第 1 版。 2. 余冠英,《诗经选》,中华书局,2012 年 9 月,第 1 版。 3.马茂元,《楚辞选》,商务印书馆,2021 年 1 月,第 1 版。 4.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年 6 月,第 1 版。 5.蔡义江,《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 年 4 月,第 1 版。 6.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年 1 月,第 1 版。 7.艾青等,《中国现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年 5 月,第 1 版。 8.雨果,《巴黎圣母院》,时代文艺出版社,2019 年 12 月,第 1 版。 9.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译林出版社,2019 年 8 月,第 1 版
10.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作家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 11.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时代文艺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 12.卡夫卡,《变形记》,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 13.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 14.毛姆,《月亮与六便士》,时代文艺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 主撰人:楼兰 审核人:高雪 英文校对:沈庆会 教学副院长:郑建明 日期:2022年8月25日
7 10.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作家出版社,2015 年 8 月,第 1 版。 11.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时代文艺出版社,2017 年 12 月,第 1 版。 12.卡夫卡,《变形记》,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年 8 月,第 1 版。 13.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年 4 月,第 1 版。 14.毛姆,《月亮与六便士》,时代文艺出版社,2019 年 6 月,第 1 版。 主撰人:楼兰 审核人:高雪 英文校对:沈庆会 教学副院长:郑建明 日 期:2022 年 8 月 25 日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78≤分数<90) (60≤分数<68 (60分) 果程目标 (分数≥90分) (68≤分数<78》 在课堂讨论 在课堂讨论和作 在课堂讨论和作在课堂讨论和作 在课堂讨论和作业 和作业中不 业中能够很好地 业中能够较好地业中基本能将所 中将所学文学理 能将所学文 路所学文学理 程目标1 文学作品签 将所学文学理论 学文学理论 论、文学作品鉴资 学理论、文 (12%) 文学作品鉴赏刻 作品鉴赏知识应 知识应用于分析和 作品鉴赏为 赏知识应用于分 识应用于分析和 用于分析和讨论 讨论文学作品存在 识应用于分 析和讨论文学作 讨论文学作品中。 文学作品中。 定因难。 析和讨论文 品中。 学作品中。 学习积极丰动, 学习态端正,能学习态度较为 很少参与课堂过 课堂上不能 以真听讲 认真听讲, 课堂讨 正,能参加课堂问 论,完成误堂作业 参与讨论 时论问题积极 论较为积极,较为 论,基本正确完 存在一定的难度 果堂作业,有 课程日标2 能正确完成课堂 正确完成课堂作 课堂作业。基本算 对文学基础知识的 能认真听讲 (12%) 作业。总体能够 业。总体能够堂据程文学基础知识」 堂挥不够充分。碧 总体不能堂 熟练掌提文学其 文学基碑知识。鉴鉴赏写作能力 赏写作能力有所欠据文学基碑 础知 ,鉴贷写 赏写作能力较强。 缺。 知识,鉴赏写 作能力强 作能力弱。 在课前阅读预在课前阅读预习,在课前阅读预习, 在课前阅读预习, 在课前阅读 习。课堂讨论和课堂讨论和回答课堂讨论和回给 课堂讨论和回答问 预习,误堂 回答问樱中能够 问樱中能够较好问圈中基本能解 题中,理解并分析 讨论和回答 课程目标3 很好地理解并分 题中不 (16% 地理解并分析相理解并分析相关 相关思政意义存在 相关思政 关思政意义 思政意义 定困难。 理解并分书 相关思政意 义。 2.期末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分数≥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数<68》 ((60分) 课程目标 能够相好地同然能第较好地同空甚木能准渔回然不传宗整同空中从 不能回答中 中外重要作室作中外重要作家作 中外重要作家 重要作家作品文 外重要作家 品、文体知识与秀 、文体知识与类 文体知识与 体知识与类别 作品、文体 课程日标 别、有关作品内容 别、有关作品内容 别、有关作品内容 关作品内容的知议 织与类别、有 (25%) 的知识等重要文的知识等重要文的知识等重要文 等重要文学常识和 关作品内容 学常识和基本概学常识和基本概 学常识和基木概 基本概念。 的知识等重 要文学常识 和基本概念 课程目标2 熟练掌握中外文能较好肇捏中外 基本掌捏中外文对于掌握中外文学 不能全面罩 (20%) 学形成、发展、演文学形成、发展、学形成、发展、演形成、发展、演变握中外文学 8
8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60 分) 课程目标 1 (12%) 在课堂讨论和作 业中能够很好地 将 所 学 文 学 理 论、文学作品鉴 赏知识应用于分 析和讨论文学作 品中。 在课堂讨论和作 业中能够较好地 将所学文学理论、 文学作品鉴赏知 识应用于分析和 讨论文学作品中。 在课堂讨论和作 业中基本能将所 学文学理论、文学 作品鉴赏知识应 用于分析和讨论 文学作品中。 在课堂讨论和作业 中 将 所 学 文 学 理 论、文学作品鉴赏 知识应用于分析和 讨论文学作品存在 一定困难。 在课堂讨论 和作业中不 能将所学文 学理论、文学 作品鉴赏知 识应用于分 析和讨论文 学作品中。 课程目标 2 (12%) 学习积极主动, 认真听讲,课堂 讨论问题积极, 能正确完成课堂 作业。总体能够 熟练掌握文学基 础知识,鉴赏写 作能力强。 学习态度端正,能 认真听讲,课堂讨 论较为积极,较为 正确完成课堂作 业。总体能够掌握 文学基础知识,鉴 赏写作能力较强。 学习态度较为端 正,能参加课堂讨 论,基本正确完成 课堂作业。基本掌 握文学基础知识, 鉴赏写作能力一 般。 很 少 参 与 课 堂 讨 论,完成课堂作业 存在一定的难度。 对文学基础知识的 掌握不够充分,鉴 赏写作能力有所欠 缺。 课堂上不能 参与讨论及 课堂作业,不 能认真听讲。 总体不能掌 握文学基础 知识,鉴赏写 作能力弱。 课程目标 3 (16%) 在 课 前 阅 读 预 习, 课堂讨论和 回答问题中能够 很好地理解并分 析 相 关 思 政 意 义。 在课前阅读预习, 课堂讨论和回答 问题中能够较好 地理解并分析相 关思政意义。 在课前阅读预习, 课堂讨论和回答 问题中基本能够 理解并分析相关 思政意义。 在课前阅读预习, 课堂讨论和回答问 题中,理解并分析 相关思政意义存在 一定困难。 在课前阅读 预习, 课堂 讨论和回答 问题中不能 理解并分析 相关思政意 义。 2.期末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60 分) 课程目标 1 (25%) 能够很好地回答 中外重要作家作 品、文体知识与类 别、有关作品内容 的知识等重要文 学常识和基本概 念。 能够较好地回答 中外重要作家作 品、文体知识与类 别、有关作品内容 的知识等重要文 学常识和基本概 念。 基本能准确回答 中外重要作家作 品、文体知识与类 别、有关作品内容 的知识等重要文 学常识和基本概 念。 不能完整回答中外 重要作家作品、文 体知识与类别、有 关作品内容的知识 等重要文学常识和 基本概念。 不能回答中 外重要作家 作品、文体知 识与类别、有 关作品内容 的知识等重 要文学常识 和基本概念。 课程目标 2 (20%) 熟练掌握中外文 学形成、发展、演 能较好掌握中外 文学形成、发展、 基本掌握中外文 学形成、发展、演 对于掌握中外文学 形成、发展、演变 不 能全 面 掌 握 中外 文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