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记叙文 1.(2011·四川省眉山市) 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 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 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 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 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号 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 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 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 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 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 “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 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 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 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 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 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
专题十四 记叙文 1.(2011·四川省眉山市) 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 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 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 12 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 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 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 11 个人的号 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 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 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 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 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 24 小时开着。 杨姨是 12 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 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 “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 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 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 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 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 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
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 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 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 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 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 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 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 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 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 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 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 17.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 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分) 起初:悲观 后来 18.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 “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19.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 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分) 照应句子
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 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 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 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 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 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 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 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 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 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 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摘自《青年文摘》2010 年 8 月下,有改动) 17.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 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 分) 18.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 分) (1)她颤巍巍 ...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 11 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 19.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 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 分) 照应句子: 起初:悲观 后来: 近来:
表达作用: 20.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 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21.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3分) 【谷案】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 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 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 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 19.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 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 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 到铺垫作用。 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 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 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 :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 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 (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 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给1分,不充分,不给分。 (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2分)
表达作用: 20.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 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 分) 21.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3 分) 【答案】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 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 的高尚品格(1 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 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 无价之宝。(修辞 1 分,含义理解 1 分,意同即可) 19.示例 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 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 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 到铺垫作用。 示例 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 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 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 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 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 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 (找准照应的句子 1 分,作用 2 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 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给 1 分,不充分,不给分。 (赞同或不赞同 1 分,理由 2 分)
21.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 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分,意近即可)。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 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 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分,意近即可) 2.(2011·四川省内江市) 味蕾上绽放的爱 O黎明 1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 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 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 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 穿人一生的印记。 3二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 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 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 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 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借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 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 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 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 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6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 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 杂着“爱的味道”。 7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岀来的爱 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21.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 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 分,意近即可)。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 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 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 分,意近即可) 2.(2011·四川省内江市) 味蕾上绽放的爱 ○黎 明 1 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 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 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 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 3 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 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 穿人一生的印记。 3 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 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 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 3 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 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 3 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 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 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 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 3 大包, 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 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 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6 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 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 杂着“爱的味道”。 7 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 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 10、第4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 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11、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12、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9、文章以味道为线索,记叙了朋友爱点“糖醋排骨”和自己爱吃咸花生两件事。(线索 1分,两件事各1分。共3分) 10、“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说明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妈妈对 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前一问1分,后一问两层意思各1分。共3分) 11、承上启下。上承味道不仅烙有人的记忆,也渗有人的情感:下启对咸花生这种特殊 味道的回忆。(“承上启下”1分,点明“上承什么”1分,“下启什么”1分,共3分。) 12、“绽放”本是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这里的“绽放的爱”是引 申义,以此为题有点明主题,统领全文的作用,意在表达作者对味蕾存储的爱的赞美。 (“点明主题”“统领全文”各1分,“爱的赞美”2分,共4分) 3.(2011·浙江省绍兴市) 爱之望 文/科威特译/十九恨 (1)七岁那年,我们全家卷入了一场宗教冲突,科罗拉多州北部伊斯兰与基督教众大 打出手,我的母亲成了冲突的牺牲品。 (2)父亲带我远离家乡,来到阿拉斯加,但我万万没想到,不到一年,父亲便和另外 个女人结了婚,更可恶的是,她是白人,还信奉害死母亲的伊斯兰教。 (3)他们向来歧视我们黑人,但黑人也有自己的尊严,虽然生活在一起,但我从来不 和这个所谓的后妈多说一句话,即便父亲再三劝告,我也决不会背叛死去的母亲 (4)在新的家庭,除了我,其实还有个跟我同龄的妹妹,她叫安妮,是个天真的女孩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 分) 10、第 4 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 3 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 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 分) 11、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 分) 12、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答案】 9、文章以味道为线索,记叙了朋友爱点“糖醋排骨”和自己爱吃咸花生两件事。(线索 1 分,两件事各 1 分。共 3 分) 10、“我负责分成 3 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说明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妈妈对 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前一问 1 分,后一问两层意思各 1 分。共 3 分) 11、承上启下。上承味道不仅烙有人的记忆,也渗有人的情感;下启对咸花生这种特殊 味道的回忆。(“承上启下”1 分,点明“上承什么”1 分,“下启什么”1 分,共 3 分。) 12、“绽放”本是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这里的“绽放的爱”是引 申义,以此为题有点明主题,统领全文的作用,意在表达作者对味蕾存储的爱的赞美。 (“点明主题”“统领全文”各 1 分,“爱的赞美”2 分,共 4 分) 3.(2011·浙江省绍兴市) 爱之望 文/科威特 译/十九恨 (1)七岁那年,我们全家卷入了一场宗教冲突,科罗拉多州北部伊斯兰与基督教众大 打出手,我的母亲成了冲突的牺牲品。 (2)父亲带我远离家乡,来到阿拉斯加,但我万万没想到,不到一年,父亲便和另外 一个女人结了婚,更可恶的是,她是白人,还信奉害死母亲的伊斯兰教。 (3)他们向来歧视我们黑人,但黑人也有自己的尊严,虽然生活在一起,但我从来不 和这个所谓的后妈多说一句话,即便父亲再三劝告,我也决不会背叛死去的母亲。 (4)在新的家庭,除了我,其实还有个跟我同龄的妹妹,她叫安妮,是个天真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