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1.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 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记叙文的顺序 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文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人 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高潮,或某个最突出的,也就是说最关键的、最精彩的、最动人 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追本溯源,从事情的开头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作用:制造 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停顿,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插 叙结束后,再回到原来事件上继续叙述。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 中心。 4,补叙,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又称“补笔”,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 感 3.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和 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 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 过告诉读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4.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 个有机体。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其形式有如下几种: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5.记叙文的结构 结构是文章组织材料和布局谋篇的具体形式,它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常见的结构模式 有以下五种: 1,时序贯穿式,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线条”上 2,空间转移式,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展开都要以一定的空间为背景,作者或者处于固定的 观察位置,然后由此分别观察处于不同位置的几个事物;或者处于行动之中,按照行动路线 逐个展现观察到的不同事物 3,时空交互式,将时间和空间相互糅合在一起,以此来组织材料。 4,逐层深入式,文章在内容前后上表现出某种“意思”上的“递进”。 5,并列组合式,将“意思”相近的内容“并列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充分揭示主旨的目的 记叙文的过渡段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1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1.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 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记叙文的顺序 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文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人 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高潮,或某个最突出的,也就是说最关键的、最精彩的、最动人 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追本溯源,从事情的开头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作用:制造 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停顿,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插 叙结束后,再回到原来事件上继续叙述。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 中心。 4,补叙,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又称“补笔”,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 感。 3.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和 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 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 过告诉读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4.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 一个有机体。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其形式有如下几种: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5.记叙文的结构 结构是文章组织材料和布局谋篇的具体形式,它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常见的结构模式 有以下五种: 1,时序贯穿式,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线条”上。 2,空间转移式,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展开都要以一定的空间为背景,作者或者处于固定的 观察位置,然后由此分别观察处于不同位置的几个事物;或者处于行动之中,按照行动路线, 逐个展现观察到的不同事物。 3,时空交互式, 将时间和空间相互糅合在一起,以此来组织材料。 4,逐层深入式,文章在内容前后上表现出某种“意思”上的“递进”。 5,并列组合式, 将“意思”相近的内容“并列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充分揭示主旨的目的。 记叙文的过渡段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6.人物形象的刻画 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即通过 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侧面 描写又称间接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描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 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细节描写是对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 末节所作的描写。 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主要有: 1),象征。使主题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心,作感情铺垫 4),托物言志,含蓄、富含哲理、有暗示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 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题。 ⑦),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地烘托,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凸显中心,更有震撼力。 8.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般地说,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韵律感 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或起强调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奧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色彩鲜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5),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更有气魄。 (6),反复,多次强调,给人深刻的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11.重点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1)、开头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①,开门见山,点明中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 的兴趣。③,引起下文,与文章结尾相呼应 (2)、结尾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①,点明并深化主题。②与开头或题目相呼应,使文章结 构完整 (3)、中间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①,过渡段,承上启下。②,引起下文。③,为下文 作铺垫 散文 散文的线索 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在把握线索的时候, 注意因文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1),时空连“线”:阅读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时,把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连接起来,把握 文章的线索,如《巴东三峡》 (2),因物取“线”:叙事及抒情类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 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记一辆纺车》。 (3),反复出“线”: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把握线索, 2
2 6.人物形象的刻画 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即通过 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侧面 描写又称间接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描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 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细节描写是对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 末节所作的描写。 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主要有: 1),象征。使主题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心,作感情铺垫。 4),托物言志,含蓄、富含哲理、有暗示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 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题。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地烘托,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凸显中心,更有震撼力。 8.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般地说,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韵律感; 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或起强调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色彩鲜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5),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更有气魄。 (6),反复,多次强调,给人深刻的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11. 重点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1)、开头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①,开门见山,点明中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 的兴趣。③,引起下文,与文章结尾相呼应。 (2)、结尾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①,点明并深化主题。②与开头或题目相呼应,使文章结 构完整。 (3)、中间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①,过渡段,承上启下。②,引起下文。③,为下文 作铺垫。 散文 1.散文的线索 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在把握线索的时候, 注意因文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1),时空连“线”:阅读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时,把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连接起来,把握 文章的线索,如《巴东三峡》。 (2),因物取“线”:叙事及抒情类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 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记一辆纺车》。 (3),反复出“线”: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把握线索
如《白杨礼赞》。 (4),以情导“线”: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 文章的线索,如《荔枝蜜》 (5),定神看“线”: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再从外部标志或内部 标志入手,准确地把握线索,如魏巍《我的老师》。 2.散文的描写方法 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常见的描写方法具有以下作用 (1),肖像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个性更突出 (2),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3),对话描写,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 殊的效果。 (4),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渲染气氛,寄托感情,借景抒情 (5),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 现人物。 (6),细节描写,突出主题,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3.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 (1),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先不把谜底揭 开,引出下文。 (2),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3),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 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4),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 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5),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进行多方面浓墨重彩,如反复、排 比的描写,以营造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6),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 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点,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7),想象,它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想象有两种 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曾体验过的事物的形象,叫再造想象:人们根据已有的形象和体验 设想出自己没有直接见过的形象,叫创造想象。 (8),联想,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的事物 或事理的活动。联想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①,相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 相接近的另外事物的一种联想;②,相似联想,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特点(外形相似,或精神 相似)而产生的一种联想:③,相反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之相反的事物的联想;④ 因果联想,是由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产生的联想。 4.三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1),叙事性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它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求集中。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 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 间流露饱满的感情。阅读叙事性散文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行 文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叙述的。二、巧借联想。抓住联想的结合点,形 与神的结合点,体味散文的感情,领悟散文的意境美 (2),抒情性散文
3 如《白杨礼赞》。 (4),以情导“线”: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 文章的线索,如《荔枝蜜》。 (5),定神看“线”: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再从外部标志或内部 标志入手,准确地把握线索,如魏巍《我的老师》。 2.散文的描写方法 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常见的描写方法具有以下作用: (1),肖像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个性更突出。 (2),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3),对话描写,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 殊的效果。 (4),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渲染气氛,寄托感情,借景抒情。 (5),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 现人物。 (6),细节描写,突出主题,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3.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 (1),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先不把谜底揭 开,引出下文。 (2),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3),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 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4),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 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5),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进行多方面浓墨重彩,如反复、排 比的描写,以营造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6),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 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点,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7),想象,它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想象有两种, 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曾体验过的事物的形象,叫再造想象;人们根据已有的形象和体验, 设想出自己没有直接见过的形象,叫创造想象。 (8),联想,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的事物 或事理的活动。联想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①,相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 相接近的另外事物的一种联想;②,相似联想,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特点(外形相似,或精神 相似)而产生的一种联想;③,相反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之相反的事物的联想;④, 因果联想,是由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产生的联想。 4.三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1),叙事性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它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求集中。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 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 间流露饱满的感情。阅读叙事性散文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行 文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叙述的。二、巧借联想。抓住联想的结合点,形 与神的结合点,体味散文的感情,领悟散文的意境美。 (2),抒情性散文
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以情织文是这类散文的特点,写人、写景、叙 事、状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由于抒情性散文是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 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因而它往往需要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 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 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大致又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3),议论性散文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 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晢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在说理时, 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说得委婉、含蓄,有时还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 化色彩。阅读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 小说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人物 刻画人物有五种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神态描 写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第二,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比较把握人物 形象 3.小说的情节 小说情节的划分,习惯上采取四分法: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发展(刻画人物,反 映性格)、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个别小说前有序幕, 后有尾声 情节的概括方法:(1),小标题式概括。(篇幅较长的小说一般采用)。①,围绕小说中的某 线索进行概括。②,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2),表述式概括。(一般在较短篇幅或试 题中采用)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话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部分的概括、 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完整的句子 4小说的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赖以存在、情节赖以展开的社会背景或具体场面。 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就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 令、风霜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社会环境的描写,一般以两种方式展开:一是通过对特定 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活动提供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 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色调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秉性、气质和志趣爱好ε 5.小说的主题 主题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实质揭示,而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构思、环境的设置最终都 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所以归纳小说的主题是阅读的意义所在。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2),从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3), 从小说的情节入手,探究小说主题。(4),联系作品中的典型环境的精彩描写,把握小说的 主题。(5),有时还需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的动机,来探究小说主题。 典型题精讲精析
4 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以情织文是这类散文的特点,写人、写景、叙 事、状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由于抒情性散文是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 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因而它往往需要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 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 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大致又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3),议论性散文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 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在说理时, 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说得委婉、含蓄,有时还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 化色彩。阅读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 小说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人物 刻画人物有五种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神态描 写。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第二,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比较把握人物 形象。 3.小说的情节 小说情节的划分,习惯上采取四分法: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发展(刻画人物,反 映性格)、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个别小说前有序幕, 后有尾声。 情节的概括方法:(1),小标题式概括。(篇幅较长的小说一般采用)。①,围绕小说中的某 一线索进行概括。②,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2),表述式概括。(一般在较短篇幅或试 题中采用)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话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部分的概括、 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完整的句子。 4.小说的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赖以存在、情节赖以展开的社会背景或具体场面。 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就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 令、风霜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社会环境的描写,一般以两种方式展开:一是通过对特定 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活动提供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 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色调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秉性、气质和志趣爱好。 5.小说的主题 主题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实质揭示,而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构思、环境的设置最终都 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所以归纳小说的主题是阅读的意义所在。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2),从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3), 从小说的情节入手,探究小说主题。(4),联系作品中的典型环境的精彩描写,把握小说的 主题。(5),有时还需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的动机,来探究小说主题。 典型题精讲精析
【例题】(2013年山西改编)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在很多人眼 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 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父亲 骂他没岀息,说:“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他却说:“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 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他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毅然走上足球之路 在意大利足坛,防守的理念根深蒂固,无论教练还是球员,都不敢越战术纪律的雷池一步。 防守能力出众的球员,尤其容易出人头地。而他,天生就流淌着进攻的血液,更热衷于在球 场上穿针引线,随时给对手致命一击。因为他的足球思想违背了主流理念,导致他一度被排 挤,而成为边缘人物。 不得志的他,被租借到小球会布雷西亚。在这里,他遇到生命中的贵人一一罗伯特·巴 在巴乔的指点下,他迅速成熟,并开始走向辉煌。 2001年,他加入AC米兰队,主教练安切洛蒂独具慧眼,认为他的另类踢法正是意大利 足坛的稀缺品种,决定对他委以重任。在实战中,他逐步成为球队的“大脑”,确立了领袖 地位,为AC米兰摘取无数荣誉,并于2006年率领意大利队赢得了阔别24年的世界冠军 2012年6月,欧洲杯烽火重燃,意大利对抗世界霸主西班牙,又是他精准如导弹的传球, 令意大利先拔头筹。赛后,西班牙媒体,评价他为“绿茵场上的达芬奇”。 他就是皮尔洛,国际足坛巨星。在他的商业家族里,他是非主流的;在他的足球王国里 他也是非主流的。他用另类的方式诠释着成功:靠自己,做自己,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做到 最好,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全文线索皮尔洛的人生经历。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①段):叙述他为了坚持梦想放弃庞大 的家族企业,毅然走上了足球之路 第二部分(第②到第④段):叙述他在意大利足坛坚持自己的另类踢法,从被排挤的小人物 逐渐成长为国际巨星。 第三部分(第⑤段):收東全文,点出他就是皮尔洛,他成功的原因是靠自己,做自己,在 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做到最好,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主要内容文章写国际足坛巨星 皮尔洛放弃庞大的家族企业,坚持自己的梦想,毅然走上了足球之路:皮尔洛不遵从意大利 足坛的主流理念,坚持自己的另类踢法,最终成为国际足坛巨星。人物形象,皮尔洛:勇于 放弃物质的享受,敢于追求自己的兴趣,敢于创新。主题总结,本文通过写国际足坛巨星皮 尔洛的成长、成功经历,揭示了做人要靠自己,做自己,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做到最好,才 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的人生哲理 考点一,成语积累 l题.成语是汉语言文化中独具魅力的瑰宝。请从文中摘出两个让你眼前一亮的成语,正确 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4分) 【思路归纳】第一,从题干要求“从文中摘出两个让你眼前一亮的成语”中得知要求写的是 成语,而且是在文中能找到的:第二,从题中给出了两组四个田字格的控,可明确所写的成 语必须是四字成语;第三,从文章中逐段扫描,我们可以在文中第①段找到“索然无味”, 第②段找到“根深蒂固、出人头地、穿针引线、致命一击”,从第③到第⑤段中找到“独具 慧眼、委以重任”,从以上成语中任选两个即可:最后,将所选的成语按照田字格的书写要 求,认真地将成语书写好就可以了 【答案及评分】索然无味穿针引线,(本文中其他成语也可,每个2分)
5 【例题】(2013 年山西改编)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 50 多个国家。在很多人眼 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得, 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父亲 骂他没出息,说:“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他却说:“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 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他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毅然走上足球之路。 在意大利足坛,防守的理念根深蒂固,无论教练还是球员,都不敢越战术纪律的雷池一步。 防守能力出众的球员,尤其容易出人头地。而他,天生就流淌着进攻的血液,更热衷于在球 场上穿针引线,随时给对手致命一击。因为他的足球思想违背了主流理念,导致他一度被排 挤,而成为边缘人物。 不得志的他,被租借到小球会布雷西亚。在这里,他遇到生命中的贵人——罗伯特·巴 乔。在巴乔的指点下,他迅速成熟,并开始走向辉煌。 2001 年,他加入 AC 米兰队,主教练安切洛蒂独具慧眼,认为他的另类踢法正是意大利 足坛的稀缺品种,决定对他委以重任。在实战中,他逐步成为球队的“大脑”,确立了领袖 地位,为 AC 米兰摘取无数荣誉,并于 2006 年率领意大利队赢得了阔别 24 年的世界冠军。 2012 年 6 月,欧洲杯烽火重燃,意大利对抗世界霸主西班牙,又是他精准如导弹的传球, 令意大利先拔头筹。赛后,西班牙媒体,评价他为“绿茵场上的达芬奇”。 他就是皮尔洛,国际足坛巨星。在他的商业家族里,他是非主流的;在他的足球王国里, 他也是非主流的。他用另类的方式诠释着成功:靠自己,做自己,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做到 最好,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全文线索皮尔洛的人生经历。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①段):叙述他为了坚持梦想放弃庞大 的家族企业,毅然走上了足球之路。 第二部分(第②到第④段):叙述他在意大利足坛坚持自己的另类踢法,从被排挤的小人物 逐渐成长为国际巨星。 第三部分(第⑤段):收束全文,点出他就是皮尔洛,他成功的原因是靠自己,做自己,在 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做到最好,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主要内容文章写国际足坛巨星 皮尔洛放弃庞大的家族企业,坚持自己的梦想,毅然走上了足球之路;皮尔洛不遵从意大利 足坛的主流理念,坚持自己的另类踢法,最终成为国际足坛巨星。人物形象,皮尔洛:勇于 放弃物质的享受,敢于追求自己的兴趣,敢于创新。主题总结,本文通过写国际足坛巨星皮 尔洛的成长、成功经历,揭示了做人要靠自己,做自己,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做到最好,才 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的人生哲理。 考点一 ,成语积累 1 题.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中独具魅力的瑰宝。请从文中摘出两个让你眼前一亮的成语,正确 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4 分) 【思路归纳】第一,从题干要求“从文中摘出两个让你眼前一亮的成语”中得知要求写的是 成语,而且是在文中能找到的;第二,从题中给出了两组四个田字格的控,可明确所写的成 语必须是四字成语;第三,从文章中逐段扫描,我们可以在文中第①段找到“索然无味”, 第②段找到“根深蒂固、出人头地、穿针引线、致命一击”,从第③到第⑤段中找到“独具 慧眼、委以重任”,从以上成语中任选两个即可;最后,将所选的成语按照田字格的书写要 求,认真地将成语书写好就可以了。 【答案及评分】索然无味 穿针引线, (本文中其他成语也可,每个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