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 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 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5.“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16.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2分) 17.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 15.答案:听、听见、听到(1分) 解析:根据语句的整体含义释义即可。 16.答案: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 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每点1分) 解析:“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片 17.答案: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2分,每点1分) 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 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作个闲人样”充满抑郁和无奈,使前文所写的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 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这种感情正是作者无力报国的抑郁之情的反映。 (2015·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19.【解析】本题考査对诗人思想感情的领悟。由尾联可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 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 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答案】思乡(意思对即可。1分)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 内容进行分析。(3分) 20.【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描写的是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己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显然表现了时间变化、 季节交替的自然之趣。第二问可从诗句所描写的意境之妙、用词的巧妙、运用修辞的作用等 方面分析
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 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 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5.“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16.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2 分) 17.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2 分) 15.答案:听、听见、听到(1 分) 解析:根据语句的整体含义释义即可。 16.答案: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 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共 2 分,每点 1 分) 解析:“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片 段。 17.答案: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2 分,每点 1 分) 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 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作个闲人样”充满抑郁和无奈,使前文所写的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 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这种感情正是作者无力报国的抑郁之情的反映。 (2015·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9—20 题。(共 4 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的领悟。由尾联可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 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 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答案】思乡(意思对即可。1 分)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 内容进行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描写的是: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显然表现了时间变化、 季节交替的自然之趣。第二问可从诗句所描写的意境之妙、用词的巧妙、运用修辞的作用等 方面分析
【答案】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1分)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 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 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 理即可。2分)(共3分) (2015·河北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6—7题。(7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4分)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 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的景象。 【解析】本题是对诗词意境理解能力的考査。第()题,前半句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 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后半句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 北的阳光切断,突出了泰山之高大;第(2)题可紧扣“国破”“草木深”来思考 【答案】(1)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2)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 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 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 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解析】本题是对内容理解和修辞的表达效果判断能力的考査。解答这题,要将选项陈 述的内容与原文对照做出正确判断,如B项,“家书抵万金”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 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 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故该项不正确。 【答案】B (2015·上海市)(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6.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2 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 丙句 【解析】本题考査对诗句含义的理解。题干中已作了“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提
【答案】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1 分)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 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 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 理即可。2 分)(共 3 分) (2015·河北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 6—7 题。(7 分) 望 岳 春 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4 分)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 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的景象。 【解析】本题是对诗词意境理解能力的考查。第⑴题,前半句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 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后半句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 北的阳光切断,突出了泰山之高大;第⑵题可紧扣“国破”“草木深”来思考。 【答案】⑴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 ⑵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 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 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 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解析】本题是对内容理解和修辞的表达效果判断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将选项陈 述的内容与原文对照做出正确判断,如 B 项,“家书抵万金”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 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 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故该项不正确。 【答案】B。 (2015·上海市)(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 6-7 题(4 分)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2 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题干中已作了“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