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外国语学校西校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 语文第一次模拟练习卷(20114) 友情提醒:试卷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35分钟,所有题目做在答题卷上。 、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狼藉(j)心无旁骛(w)B.明眸善睐(mou)繁衍(yan) C.姿睢(zi)嶙峋(ling)D.静谧(mi)跌宕起伏(dang) 2.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A.专:独占 B加:以少报 C.福:赐福,保佑 D狱:监狱 3.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 翔的和平鸽此标志与世博会会徽“世 ,在呈现中国文 化个性的同时, 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 A.凑成异曲同工表达B.构成同心协力表示 C.凑成同心协力表示D.构成异曲同工表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5.下面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这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B.题目的含义是原意是早晨的花在傍晚拾起,这里是指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 少年生活的文字。全书共十篇文章,我们已经学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 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D.《琐记》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
宜兴外国语学校西校区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 语文第一次模拟练习卷 (2011、4) 友情提醒:试卷满分 130 分,考试时间 135 分钟,所有题目做在答题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狼藉. ( jí ) 心无旁骛. (wù ) B.明眸.善睐 ( móu ) 繁衍. ( yǎn ) C.姿.睢 (zì ) 嶙.峋 (líng ) D. 静谧.( mì ) 跌宕.起伏 ( dàng ) 2. 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A.专:独占 B.加:以少报多 C.福:赐福,保佑 D.狱:监狱 3. 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 翔的和平鸽__________。此标志与世博会会徽“世” ____________________,在呈现中国文 化个性的同时,__________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 A.凑成 异曲同工 表达 B.构成 同心协力 表示 C.凑成 同心协力 表示 D.构成 异曲同工 表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 2009 年起,每年 5 月 12 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 2000 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5. 下面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这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 B. 题目的含义是原意是早晨的花在傍晚拾起,这里是指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 少年生活的文字。全书共十篇文章,我们已经学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 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D.《琐记》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
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 俗的不合理。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 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 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从,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 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 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主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 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③①②④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 、阅读与赏析(共50分) (一)(3分)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7.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题目“春兴”,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诗的开头两句,就从春天的景物写起。 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通过对“柳”“雨”“花” “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 C诗中“阴阴”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又”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D,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 无处不在。 (二)(10分)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 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 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 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 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 俗的不合理。 6.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 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 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从,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 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 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主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 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③①②④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二、阅读与赏析(共 50 分) (一)(3 分)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7.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题目“春兴”,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诗的开头两句,就从春天的景物写起。 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通过对“柳”“雨”“花” “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 C 诗中“阴阴”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又”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D,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 无处不在。 (二)(10 分)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 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 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 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 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騙。 (选自《晋书·文苑》,有 删改)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11.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囗口: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 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囗口 (三)(7分 正在形成的“垃圾新大陆” ①如果哥伦布在今天带着3条快帆船从西班牙帕洛斯出发,穿越大西洋,想必不会在美 洲海岸停下来,因为他在500多年前已经发现了这个大陆。他将穿过巴拿马运河,寻找最初 的目的地印度。但是,他将无法顺利抵达印度,因为在半路上他会遇到一个新大陆——“太 平洋垃圾大板块 ②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块由漂浮的垃圾聚集而成的“太平洋大板 块”。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太平洋的这一水域每平方千米海面就有330万件大 大小小的垃圾。新大陆的面积达343万平方千米,超过了欧洲大陆总面积的1/3。如果将这 个新大陆和我国的省份面积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它几乎相当于西藏、新疆、四川和宁夏四省 面积的总和。而且其增长速度相当惊人,在刚刚过去的10年里,它的面积增长了1倍,已蔓 延到14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而从现在起到2030年,这一板块 的面积还可能增加9倍 ③在地球的这一地区,顺时针流动的海水形成了一个可让塑料垃圾飞旋的永不停歇的强 大漩涡。数年来,北太平洋亚热带涡流将来自海岸或船队的塑料垃圾聚集起来,卷入漩涡, 再通过向心力将它们逐渐带到涡流中心——一个面积为343万平方千米低动能区域。据统计, 这片水域中的塑料垃圾与浮游生物的比例已为6:1。这样的比例令人非常担忧,特别是这还 仅仅是浮在水面的垃圾:在这一水域的主要部分,塑料垃圾的厚度可达30米 ④全世界每年大约就会制造出近亿吨塑料,其中仅有一小部分能够得到循环再利用。大 部分废弃的塑料垃圾去了哪里?在废弃的塑料垃圾中,多数都被掩埋了,但还有一部分则“选 择”了大海作为“最后的归宿”。海滩垃圾、捕鱼船丢弃物等等,都是海洋垃圾的直接来源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 删改)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9.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11.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 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 ”;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 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 : (三) (7 分) 正在形成的“垃圾新大陆” ①如果哥伦布在今天带着 3 条快帆船从西班牙帕洛斯出发,穿越大西洋,想必不会在美 洲海岸停下来,因为他在 500 多年前已经发现了这个大陆。他将穿过巴拿马运河,寻找最初 的目的地印度。但是,他将无法顺利抵达印度,因为在半路上他会遇到一个新大陆——“太 平洋垃圾大板块”。 ②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块由漂浮的垃圾聚集而成的“太平洋大板 块”。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太平洋的这一水域每平方千米海面就有 330 万件大 大小小的垃圾。新大陆的面积达 343 万平方千米,超过了欧洲大陆总面积的 1/3。如果将这 个新大陆和我国的省份面积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它几乎相当于西藏、新疆、四川和宁夏四省 面积的总和。而且其增长速度相当惊人,在刚刚过去的 10 年里,它的面积增长了 1 倍,已蔓 延到 140 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聚集了超过 700 万吨的垃圾。而从现在起到 2030 年,这一板块 的面积还可能增加 9 倍。 ③在地球的这一地区,顺时针流动的海水形成了一个可让塑料垃圾飞旋的永不停歇的强 大漩涡。数年来,北太平洋亚热带涡流将来自海岸或船队的塑料垃圾聚集起来,卷入漩涡, 再通过向心力将它们逐渐带到涡流中心——一个面积为 343 万平方千米低动能区域。据统计, 这片水域中的塑料垃圾与浮游生物的比例已为 6:1。这样的比例令人非常担忧,特别是这还 仅仅是浮在水面的垃圾:在这一水域的主要部分,塑料垃圾的厚度可达 30 米。 ④全世界每年大约就会制造出近亿吨塑料,其中仅有一小部分能够得到循环再利用。大 部分废弃的塑料垃圾去了哪里?在废弃的塑料垃圾中,多数都被掩埋了,但还有一部分则“选 择”了大海作为“最后的归宿”。海滩垃圾、捕鱼船丢弃物等等,都是海洋垃圾的直接来源
而我们在街边见到的某个塑料瓶、工厂排放出来的工业废物……这些都可能是海洋垃圾的间 接来源。每当下雨,尤其是在暴雨冲刷后,各种各样的垃圾从四处进入雨水排水道或者河流 中,最终抵达海洋。塑料的持久耐用,原本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招牌特性,但反过来,当塑 料泛滥成灾时,它的“顽固不化”却成了海洋挥之不去的梦魇。 ⑤由于我们使用的大多数塑料制品并不能在自然环境中直接降解,如果不加干预,其平 均寿命会超过50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碎块,而分子结构却没有 任何改变。这些“塑料沙子”表面上看起来与海洋动物的食物极为相似,一旦被吞食将无法 消化、难以排泄,最终将导致鱼类和海鸟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另外,这些塑料颗粒还能像海 绵一样吸附高于正常含量数百万倍的毒素,其连锁反应可通过食物链扩大并传至人类。投入 海洋的东西会进入动物体内,最终在我们的餐桌上出现。 ⑥今年8月,一支由各国科学家和志愿者组成的探险队伍,启程前往这个“垃圾大陆” 进行考察,他们想要搞清楚这个“新大陆”的成因,希望可以想出一个解决方案。这是一个 很重要的课题,如果我们仍旧坐视不理,辽阔的海洋终将会被人类的垃圾所填满,这并非危 言耸听。 12、请说说第①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答: 1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 A、“垃圾新大陆”的面积等于西藏、新疆、四川和宁夏四省面积的总和。 B、全世界每年制造出近亿吨塑料,其中大部分能够得到循环再利用 C、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泛滥成灾时,它的“顽固不化”成了海洋挥之不去的梦魇。 D、海洋垃圾的直接来源有海滩垃圾、捕鱼船丢弃物和工厂排放出来的工业废物。 14、阅读第⑥段的画线句子,作者认为,如果人类坐视不理,“辽阔的海洋终将会被人类的 垃圾所填满”,作者说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3分) 四)(7分) 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 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 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 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 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 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 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 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
而我们在街边见到的某个塑料瓶、工厂排放出来的工业废物……这些都可能是海洋垃圾的间 接来源。每当下雨,尤其是在暴雨冲刷后,各种各样的垃圾从四处进入雨水排水道或者河流 中,最终抵达海洋。塑料的持久耐用,原本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招牌特性,但反过来,当塑 料泛滥成灾时,它的“顽固不化”却成了海洋挥之不去的梦魇。 ⑤由于我们使用的大多数塑料制品并不能在自然环境中直接降解,如果不加干预,其平 均寿命会超过 500 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碎块,而分子结构却没有 任何改变。这些“塑料沙子”表面上看起来与海洋动物的食物极为相似,一旦被吞食将无法 消化、难以排泄,最终将导致鱼类和海鸟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另外,这些塑料颗粒还能像海 绵一样吸附高于正常含量数百万倍的毒素,其连锁反应可通过食物链扩大并传至人类。投入 海洋的东西会进入动物体内,最终在我们的餐桌上出现。 ⑥今年 8 月,一支由各国科学家和志愿者组成的探险队伍,启程前往这个“垃圾大陆” 进行考察,他们想要搞清楚这个“新大陆”的成因,希望可以想出一个解决方案。这是一个 很重要的课题,如果我们仍旧坐视不理,辽阔的海洋终将会被人类的垃圾所填满,这并非危 言耸听。 12、请说说第①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 分) 答: 1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2 分) A、“垃圾新大陆”的面积等于西藏、新疆、四川和宁夏四省面积的总和。 B、全世界每年制造出近亿吨塑料,其中大部分能够得到循环再利用。 C、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泛滥成灾时,它的“顽固不化”成了海洋挥之不去的梦魇。 D、海洋垃圾的直接来源有海滩垃圾、捕鱼船丢弃物和工厂排放出来的工业废物。 14、阅读第⑥段的画线句子,作者认为,如果人类坐视不理,“辽阔的海洋终将会被人类的 垃圾所填满”,作者说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3 分) 答: ( 四) (7 分) 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 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 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 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 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 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 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 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
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 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岀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 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 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 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 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有删改) 15.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答: 16.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和“垫脚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答:绊脚石 垫脚石 17.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五)(13分) 乌篷播梦到春江 ①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 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②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 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 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③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亲近的心愿。一是去岁金秋 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 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④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 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 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 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 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⑤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 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A)富春江裙 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 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
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 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 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 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 ...,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 来说却是垫脚石 ...,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 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 有删改 ) 15.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分) 答: 绊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垫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2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13 分) 乌篷摇梦到春江 叶文玲 ①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 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②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 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 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③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亲近的心愿。一是去岁金秋, 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 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④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 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 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 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 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⑤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 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A)富春江裙 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 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