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利润表 第一节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收入的定义与特征 1.收入的定义 (1)美国财务准则委员会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收入是一个主体因交付或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从事构成其持续的主要或核心经 营活动的其他业务而形成的(资产)流入,或其他资产价值的增加,或负债的清 偿(或兼而有之)。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曾于1982年颁布了第18号国际会计准则《收入的确认》, 对收入给出了界定;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财务报表编报的框架》, 它不使用通常意义上的收入,而改用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嗣后修订并于1995 年生效的《收入的确认》准则中关于收入的定义:“收入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 中形成的,形成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包括投资人的出资形成的权益 的增加。 (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对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 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特征 (1)收入是从企业山常经营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 (2)收入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3)收入能够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绎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收入的构成 1.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山常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如工业 商业企业的销售商品业务 其他业务收入:指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山常活动。如工业企业销售材料,提供非工业 性劳务等
划分标准应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和该企业经营的重心而定 2.收入按其形成的来源不同分为 1)“商品销售收入”:来自销售商品 (2)“劳务收入”:来自提供劳务或服务; (3)“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的收入”,如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而产生的租金、利息、 特许权等收入 收入的确认 1、国际会计准则穊念框架提出了财务报表要素确认的两个条件,即 (1)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2)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收入确认原则: (1)销售商品:收入确认必须符合五个条件: a、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b、企业既没有俫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 施有效控制 c、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d、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e、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劳务收入的确认 ①在同一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在劳务完成时确认收入 ②跨年度的,且企业在资产负债表凵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 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 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a、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c、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d、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③跨年度的,且企业在资产负债表山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佔计的,应当
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a、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 认提供劳务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劳务成本 b、已纤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够得到补偿的,应当将已绎发生的劳务成本计 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包括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等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a、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b、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应当分别下列情况确定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金额 a、利息收入金额,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b、使用费收入金额,按照有关合冋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 四、收入的计量 1.国际会计准则规定: 收入应该以交易中已收到或按照规定应收取的补偿物(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非现金资 产或负债的清偿)的公允价值来计量 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收入的金额即是已收或应收的现金等价物金额: 如果,当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流入要等待较长一段时间(超过一年)才能实现时,收 入应以应收款总额的折现值记录(现值计量) 2.我国收入准则中的规定 (1)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 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 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 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 当期损益
2)企业应当按照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提供劳务收入 总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山按照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 期间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当期提供劳务收入;同时,按照 提供劳务估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劳务成本后 的金额,结转当期劳务成本。 第二节 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费用的定义与特征 费用是与收入相对应而存在的,它代表企业为取得一定收入或进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所 发生的资源的牺牲,具体表现为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最终是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6号概念公告中,将费用界定为:“某一主体在其持 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品,提供了劳务,或进行其他活动,而 付出的或其耗用的资产,或因而承担的负债(或两者兼而有之)。”根据该定义,将企 业不断进行的主要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耗费构成费用,而非主要经营活动的耗费或资源 的牺牲,则不构成费用,称之为损失。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费用界定为:“会计期间绎济 利益的减少,其形式表现为山资产流出、资产折耗或负债的承担而引起业主权益的减 少,但不包括与所有者分配有关的类似事项。” 这一定义没有区分主要经营活动和非主要经营活动,所导致企业绎济利益减少的交易或 事项,无论是来自主要经营活动,还是来自非经营活动,都列为费用,不区分费用和损失。 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把费用定义为:“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 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4.费用的特征 (1)费用代表企业资源的不利变化,即资源的减少或牺牲,这种牺牲具体表现为一 个企业实际的现金或非现金支出,也可以是预期的支出 (2)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费用的分类
1.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分类 直接材料 直接费用直接人工 生产成本 其他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2.按照费用的经济性质分类分为 外购材料费用 外购燃料费用 外购动力费用、 工资及福利费用、 折旧费用、利息支出 税金及其他支出等。 三、费用的确认 1.按权责发生制标准 企业应按权责发生制标准来正确区分和核算应归属于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按照权责关 系,有的费用虽然在本会计期间支付了,但从归属期看不能构成本会计期间的费用,有的费 用虫然不是在本会计期间支付,但却应该归属于本会计期间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企业按此原则,对于某项资金耗费的发生的影响期进行判断:若为取得本期收益或与本 期收益有关必须列入本期损益,为收益性支出:若与取得本期以及以后各毗邻会计期间(年 度)的收益都直接相关应为资本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