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肺结核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主要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及大咯血的处理。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原体、抗酸杆菌。 3.流行病学。 4.发病机能及病理变化: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分型。 5.临床表现:着重介绍本病临床常见类型的典型表现。 6.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痰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X线检查等。 7.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癌及其他发热性疾病。 8.治疗: (1)抗结核药的应用。 (2)对症治疗。 (3)手术治疗。 9.预防。 【教学方式】 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七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及病理分类。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可能与吸烟、工业性致癌因素、工业废气和大气污染有关,重点介绍吸烟的 危害。 3.病理改变:根据发生部位分型、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及形态、转移方式分型。 4.临床表现:强调早期症状、着重说明咳嗽咯血及肺外症状的特点及其对早期诊断的 重要。 ·16·
·16· 第六章 肺结核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主要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及大咯血的处理。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原体、抗酸杆菌。 3.流行病学。 4.发病机能及病理变化: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分型。 5.临床表现:着重介绍本病临床常见类型的典型表现。 6.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痰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X 线检查等。 7.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癌及其他发热性疾病。 8.治疗: (1)抗结核药的应用。 (2)对症治疗。 (3)手术治疗。 9.预防。 【教学方式】 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七章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及病理分类。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可能与吸烟、工业性致癌因素、工业废气和大气污染有关,重点介绍吸烟的 危害。 3.病理改变:根据发生部位分型、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及形态、转移方式分型。 4.临床表现:强调早期症状、着重说明咳嗽咯血及肺外症状的特点及其对早期诊断的 重要
5.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肺癌细胞检查、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等。 6.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强调早期发现、及时确诊。 (2)鉴别诊断:肺炎、结核、脓肿、转移性肺癌等。 7.手术治疗。 8.预防。 【教学方式】 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八章气胸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常见病因。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气胸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常见病因(包括针灸差错)及发病机理。 3.临床表现:介绍气胸的典型症状及体征。 4.X线检查及对确定诊断的意义。 5.诊断和鉴别诊断。 6.并发症:胸膜炎、胸腔积液、皮下几纵隔气肿等。 7.治疗:着重介绍紧急简易排气法。 【教学方式】 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二篇循环系统疾病 第九章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掌握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 3.掌握本病的治疗原则、急性肺水肿抢救。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 (1)基本病因。 ·17·
·17· 5.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肺癌细胞检查、X 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等。 6.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强调早期发现、及时确诊。 (2)鉴别诊断:肺炎、结核、脓肿、转移性肺癌等。 7.手术治疗。 8.预防。 【教学方式】 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八章 气胸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常见病因。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气胸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常见病因(包括针灸差错)及发病机理。 3.临床表现:介绍气胸的典型症状及体征。 4.X 线检查及对确定诊断的意义。 5.诊断和鉴别诊断。 6.并发症:胸膜炎、胸腔积液、皮下几纵隔气肿等。 7.治疗:着重介绍紧急简易排气法。 【教学方式】 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二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九章 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掌握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 3.掌握本病的治疗原则、急性肺水肿抢救。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 (1)基本病因
(2)诱发病因。 3.发病机理:重点讲述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心肌肥厚等在心功能代偿转化为失代偿 时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 4.临床表现: (1)左心衰竭(包括急性肺水肿)。 (2)右心衰竭。 (3)全心衰竭。 (4)心功能判断。 5.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肝肿大、水肿相鉴别。 6.治疗:着重介绍紧急简易排气法: (1)消除病因和诱因。 (2)减轻心脏负荷:休息、控制钠盐摄入、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3)增强心肌收缩力:重点讲述常用强心剂的临床应用方法,简介多巴胺等正性肌力 药物。 (4)急性肺水肿的抢救。 7.预防。 【教学方式】 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十章常见心律失常 【目的要求】 1.熟悉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2.了解各类心律失常的病因。 3.掌握过早搏动、阵发性新动过速、心房颜动、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3.过早搏动: (1)病因与发病机理。 (2)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3)心电图特征。 (4)治疗。 4.阵发性心动过速: ·18·
·18· (2)诱发病因。 3.发病机理:重点讲述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心肌肥厚等在心功能代偿转化为失代偿 时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 4.临床表现: (1)左心衰竭(包括急性肺水肿)。 (2)右心衰竭。 (3)全心衰竭。 (4)心功能判断。 5.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肝肿大、水肿相鉴别。 6.治疗:着重介绍紧急简易排气法: (1)消除病因和诱因。 (2)减轻心脏负荷:休息、控制钠盐摄入、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3)增强心肌收缩力:重点讲述常用强心剂的临床应用方法,简介多巴胺等正性肌力 药物。 (4)急性肺水肿的抢救。 7.预防。 【教学方式】 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十章 常见心律失常 【目的要求】 1.熟悉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2.了解各类心律失常的病因。 3.掌握过早搏动、阵发性新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3.过早搏动: (1)病因与发病机理。 (2)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3)心电图特征。 (4)治疗。 4.阵发性心动过速:
(1)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①病因与发病机理。 ②临床表现。 ③心电图检查。 ④治疗:发作期治疗、预防复发。 (2)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①病因与发病机理。 ②临床表现。 ③心电图检查。 ④治疗:发作期治疗、预防复发。 5.心房扑动和颤动: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心电图检查。 (4)治疗:阵发性、慢性房颜的治疗。 6.房室传导阻滞: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心电图检查。 (4)治疗:病因治疗、提高心率治疗。 【教学方式】 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复苏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骤停的诊断与紧急处理措施。 2.熟悉复苏后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及病理生理。 3.诊断。 4.治疗: (1)心肺复苏。 (2)复苏后的处理。 ·19·
·19 · ( 1)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①病因与发病机理。 ②临床表现。 ③心电图检查。 ④治疗:发作期治疗、预防复发。 ( 2)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①病因与发病机理。 ②临床表现。 ③心电图检查。 ④治疗:发作期治疗、预防复发。 5.心房扑动和颤动: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心电图检查。 (4)治疗:阵发性、慢性房颤的治疗。 6.房室传导阻滞: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心电图检查。 (4)治疗:病因治疗、提高心率治疗。 【教学方式】 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十一章 心脏骤停与复苏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骤停的诊断与紧急处理措施。 2.熟悉复苏后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及病理生理。 3.诊断。 4.治疗: (1)心肺复苏。 (2)复苏后的处理
【教学方式】 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十二章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 第一节风湿热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和病理。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病理:本病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所引发的一种变态反应。病理改变主要 为全身结缔组织的炎性改变,可分为变性渗出期、增殖期和瘢痕期。 3.临床表现:可有发热、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及舞蹈症等。 4.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咽培养、血沉、抗“0”、C反应蛋白、粘蛋白及心电图检查等。 5.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建议采用1984年再修订的Jones标准和说明。 (2)鉴别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变态反应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病毒性 心肌炎等。 6.治疗: (1)一般治疗:消除链球菌感染。 (2)抗风湿治疗。 (3)预防。 【教学方式】 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二节风湿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瓣膜病的病因和病理。 2.掌握二尖瓣病变和主动脉瓣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病理:分别以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 全例,讲述风湿热等引起慢性心瓣膜损害的机理:重点讲解心瓣膜病的病理、生理和病理 解剖。 ·20·
·20· 【教学方式】 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十二章 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 第一节 风湿热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和病理。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病理:本病是 A 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所引发的一种变态反应。病理改变主要 为全身结缔组织的炎性改变,可分为变性渗出期、增殖期和瘢痕期。 3.临床表现:可有发热、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及舞蹈症等。 4.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咽培养、血沉、抗“O”、C 反应蛋白、粘蛋白及心电图检查等。 5.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建议采用 1984 年再修订的 Jones 标准和说明。 (2)鉴别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变态反应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病毒性 心肌炎等。 6.治疗: (1)一般治疗:消除链球菌感染。 (2)抗风湿治疗。 (3)预防。 【教学方式】 讲课,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症状示教。 第二节 风湿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瓣膜病的病因和病理。 2.掌握二尖瓣病变和主动脉瓣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本病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病理:分别以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 全例,讲述风湿热等引起慢性心瓣膜损害的机理;重点讲解心瓣膜病的病理、生理和病理 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