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曙光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021-2-1311 3.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蜡烛?读出写蜡烛的语句,体味蜡烛有什么象征意义? 这是一支 的蜡烛,它象征 4文章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五、【拓展迁移】 我们学过了和战争有关的几篇文章,请结合你所阅读过的其它和战争有关的书 籍,观看过的有关战争的影视作品,用你最想说的几句话谈谈你对人类,对战争 的认识。 我的小问题 六、【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 ②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 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 珍藏到今天。 ③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 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 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④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 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 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1.(1)第一段中的“还”字是否多余? (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处? 2.作者为什么要对那支大蜡烛的来历进行补充? 3.第2段和第3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老妇人育乞西的黑色围巾,有什么用意? 试从选文中找出表现老妇人虔诚的态度和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的词语 主备人:郝琼时间:2013年八年级班第小组姓名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师寄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名贤集》 学习目标: 八年级语文2021-2-13
11曙光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2021-2-13 11 八年级语文 2021-2-13 11 3.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蜡烛?读出写蜡烛的语句,体味蜡烛有什么象征意义? 这是一支 的蜡烛,它象征 4.文章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五、【拓展迁移】 我们学过了和战争有关的几篇文章,请结合你所阅读过的其它和战争有关的书 籍,观看过的有关战争的影视作品,用你最想说的几句话谈谈你对人类,对战争 的认识。 我的小问题: 六、【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 远。 ②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 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 45 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 珍藏到今天。 ③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 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 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④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 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 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1.(1)第一段中的“还”字是否多余? (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处? 2.作者为什么要对那支大蜡烛的来历进行补充? 3.第 2 段和第 3 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老妇人育乞西的黑色围巾,有什么用意? 4.试从选文中找出表现老妇人虔诚的态度和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的词语。 主备人:郝琼 时间:2013 年 八年级 班 第 小组 姓名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师寄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名贤集》 学习目标:
12曙光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021-2-1312 1.速读课文,把握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 格 2.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揣摩品味有特色的语言 预习案 走近作者: 积累运用(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 解决疑难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赃物 箱箧 制裁 给予 恍若 琉 璃 珐琅 眼花缭乱 惊骇 晨曦 瞥见 劫掠 补充字词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赃物 箱箧: 制裁: 荡然无存: 不可名状 你补充解释的有 3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3个词语连词成段)所选词语 连词成段 自主探究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 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探究案: 导入: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 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在这件事之后, 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雨果会 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二、合作探究:默读课文 (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 八年级语文2021-2-13
12曙光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2021-2-13 12 八年级语文 2021-2-13 12 1.速读课文,把握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 格。 2.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揣摩品味有特色的语言。 预习案 一、走近作者: 二. 积累运用(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 解决疑难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赃物 箱箧 制裁 给予 恍若 琉 璃 珐琅 眼花缭乱 惊骇 晨曦 瞥见 劫掠 补充字词: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赃物: 箱箧: 制裁: 荡然无存: 不可名状: 你补充解释的有: 3.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 3 个词语连词成段)所选词语: 连词成段: 三、自主探究: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 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探究案: 一、导入:在 1856 年至 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 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在这件事之后, 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雨果会 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二、合作探究:默读课文 (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
13曙光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021-2-1313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 言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延伸: 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启发学生 一-你对雨果的观点如何评价?你对雨果产生了什么感情? 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 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掠夺的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得实 现 一-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 觉悟和进步? 雨果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 大的复兴时期,雨果的评价对坚定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有什么作用? 达标测评 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2.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3.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 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4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 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 5.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布置作业:想象,猜测巴特勒上尉读完雨果的这封信后的情态,并把他此时的动 作、心理、神情等描写下来,字数200字左右。 主备人:郝琼时间:2013年八年级班第小咀组姓名 5.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师寄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难点:1.本文是如何精心选材的 2.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请同学查阅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历史知识,以及日本和德国人对待这场 战争态度的相关文章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预习案 八年级语文2021-2-13
13曙光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2021-2-13 13 八年级语文 2021-2-13 13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 言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延伸: 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启发学生: -----你对雨果的观点如何评价?你对雨果产生了什么感情? -----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 -----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掠夺的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得实 现? -----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 觉悟和进步? -----雨果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 大的复兴时期,雨果的评价对坚定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有什么作用? 达标测评: 阅读 5---10 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2.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3.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 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4.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 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 5.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布置作业:想象,猜测巴特勒上尉读完雨果的这封信后的情态,并把他此时的动 作、心理、神情等描写下来,字数 200 字左右。 主备人:郝琼 时间:2013 年 八年级 班 第 小组 姓名 5.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师寄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离娄下》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难点:1.本文是如何精心选材的 2.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请同学查阅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历史知识,以及日本和德国人对待这场 战争态度的相关文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预习案
14曙光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021-2-1314 走近作者: 二.积累运用(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 解决疑难字词) 1.摘录字词(读读写写及补充字词)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灭绝人性: 凄风苦雨 肃穆 荒谬: 你补充解释的有 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3个词语连词成段)所选词语 连词成段: 三、自主探究(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心声(主 题),请你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写在下面横线上 课文正文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哪四个片断,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各部 分加个小标题。 3.朗读课文中最感动你的遗言,说说结尾引用死者遗言的作用? 四、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萨特的话中“沉重的记忆”和“美丽的记忆”的含义。(自 己先在文章中找,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 2.大屠杀中许多无辜者被杀,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3.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义(结合课后二题完成) ①他们坐在书桌前……(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为什么 给“人”字加引号?) 五、拓展延伸: 八年级语文2021-2-13
14曙光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2021-2-13 14 八年级语文 2021-2-13 14 一、走近作者: 二. 积累运用(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 解决疑难字词) 1.摘录字词(读读写写及补充字词)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灭绝人性: 凄风苦雨: 肃穆: 荒谬: 你补充解释的有: 3.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 3 个词语连词成段)所选词语: 连词成段: 三、自主探究(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心声(主 题),请你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写在下面横线上。 2. 课文正文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哪四个片断,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各部 分加个小标题。 3.朗读课文中最感动你的遗言,说说结尾引用死者遗言的作用? 四、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萨特的话中“沉重的记忆”和“美丽的记忆”的含义。(自 己先在文章中找,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 2.大屠杀中许多无辜者被杀,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3. 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义(结合课后二题完成) ① 他们坐在书桌前……(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为什么 给“人”字加引号?) 五、拓展延伸:
15曙光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021-2-1315 1.出演还珠格格的影视名星赵微,曾因穿了一件用日本太阳旗做的服装拍照, 引起了社会强烈的谴责,你知道这个事件吗?这个事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动 呢? 2.自创对联 六、当堂检测 1.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 。(泻下走下涌来滚来) 2.聂华苓,美籍华裔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其代表作品为 ,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了乱不可明状荒谬憧憬B、响彻云霄头发班白屏障屹立C、 杀戮荡然无存赃物荒谬D、憧憬月明风清寒襟张皇失错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歌颂远征部队取得 伟大胜利的一封信。 B、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缺一不可。 C、《亲爱的爸爸妈妈》开头第一句“凄风。苦雨。天昏。地暗”写出了天气的恶 劣 D、《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作者是聂华苓,女,中国当代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 武汉人,着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 等小说集。 5.下列文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一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沉重”与“美丽”两个主题词是对 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日本人的 含蓄的批评。 6.在括号内填写引用的作用。 引号的作用有:A.引用B.特殊含义C.强调作用 ①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②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讨论“放逐与文学”。() ③“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 7.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 ②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 不能忘记。 ③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一一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④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 八年级语文2021-2-13
15曙光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2021-2-13 15 八年级语文 2021-2-13 15 1.出演还珠格格的影视名星赵微,曾因穿了一件用日本太阳旗做的服装拍照, 引起了社会强烈的谴责,你知道这个事件吗?这个事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动 呢? 2.自创对联 六、当堂检测 1.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__________。(泻下 走下 涌来 滚来) 2.聂华苓,美籍华裔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 等, 其代表作品为 ,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 3.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眼花了乱 不可明状 荒谬 憧憬 B、响彻云霄 头发班白 屏障 屹立C、 杀戮 荡然无存 赃物 荒谬 D、憧憬 月明风清 寒襟 张皇失错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歌颂远征部队取得 伟大胜利的一封信。 B、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缺一不可。 C、《亲爱的爸爸妈妈》开头第一句“凄风。苦雨。天昏。地暗”写出了天气的恶 劣。 D、《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作者是聂华苓,女,中国当代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 武汉人,着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 等小说集。 5.下列文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沉重”与“美丽”两个主题词是对 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日本人的 含蓄的批评。 6.在括号内填写引用的作用。 引号的作用有:A.引用 B.特殊含义 C.强调作用。 ①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②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讨论“放逐与文学”。( ) ③“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 7.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 ②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 不能忘记。 ③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④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