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题与哲学的当代性 当我们在五彩斑澜的现实生活中掌握常识,体验日常生活的安静与祥和的时候,往往 不会作形而上的思考,而当我们仰望星空,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时,就逐渐走进了哲 学的世界。哲学不是沉静的水潭,它随着生活的变化泛起涟漪,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各 种热点问题。探讨当代哲学热点问题,至少要对三个层面加以审视,首先是何谓“当 代哲学热点问题"?其次是怎样把握“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再次是如何在此过程中深 入思考哲学的“当代性“?只有对这些问题逐层加以解析,才能提出并回答具体的哲学 热点问题,才能领悟哲学审视问题的方式及其爱智慧"的态度,才能把握哲学的当代 性及其对日常生活世界的人文关怀, 一、何谓“当代哲学热点问题”? 我们先看第一个层面:何谓"当代哲学热点问题"?这个层面包括四个问题,首先是”什 么是哲学“,其次是“什么是哲学问题”,再次是“什么是哲学热点问题“,如果不对这三 个问题做出说明,那么对第四个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热点问题“所做的任何解释都是 缺乏根据的。 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日本学者西周1861年翻译成汉字的概 念,19世纪80年代由黄遵宪先生传入中国。通常认为,哲学产生于2600年前的古 希腊,它的希腊语是"Philosophia”,“sophia"是智慧,“Philos"意思是"趋向于",我 们之所以趋向于某个事物,往往因为对这个事物的“爱”,因此,哲学就是“爱智慧”。 它并非智慧的别名,而是始终“趋向于智慧“的动态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将哲学理解 为名词乃是重大的误会。那么,哲学家如何“爱智慧“"呢?什么是“爱“呢?
热点问题与哲学的当代性 当我们在五彩斑斓的现实生活中掌握常识,体验日常生活的安静与祥和的时候,往往 不会作形而上的思考,而当我们仰望星空,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时,就逐渐走进了哲 学的世界。哲学不是沉静的水潭,它随着生活的变化泛起涟漪,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各 种热点问题。探讨当代哲学热点问题,至少要对三个层面加以审视,首先是何谓“当 代哲学热点问题”?其次是怎样把握“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再次是如何在此过程中深 入思考哲学的“当代性”?只有对这些问题逐层加以解析,才能提出并回答具体的哲学 热点问题,才能领悟哲学审视问题的方式及其“爱智慧”的态度,才能把握哲学的当代 性及其对日常生活世界的人文关怀。 一、何谓“当代哲学热点问题”? 我们先看第一个层面:何谓“当代哲学热点问题”?这个层面包括四个问题,首先是“什 么是哲学”,其次是“什么是哲学问题”,再次是“什么是哲学热点问题”,如果不对这三 个问题做出说明,那么对第四个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热点问题”所做的任何解释都是 缺乏根据的。 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日本学者西周 1861 年翻译成汉字的概 念,19 世纪 80 年代由黄遵宪先生传入中国。通常认为,哲学产生于 2600 年前的古 希腊,它的希腊语是“Philosophia”,“sophia”是智慧,“Philos”意思是“趋向于”,我 们之所以趋向于某个事物,往往因为对这个事物的“爱”,因此,哲学就是“爱智慧”。 它并非智慧的别名,而是始终“趋向于智慧”的动态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将哲学理解 为名词乃是重大的误会。那么,哲学家如何“爱智慧”呢?什么是“爱”呢?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借诗人阿里斯托芬之口讲述了耐人寻味的爱情故 事,他说远古时代的人们与现今是不同的,那时人们长着四只胳薄、四条腿,头上有 方向相反的两副面孔,是能够自我繁殖的圆形动物,他们敢于挑战神的权威。面对这 种挑战,宙斯决定惩罚他们。宙斯既想要他们活着,又要削弱他们的力量,于是采取 一分为二的方式,将他们从中间剖为两截,并让阿波罗分别缝合这两部分的伤口。从 此他们只有两只胳膊、两条腿,而被分开的两部分强烈渴望复合在一起,这就是爱情。 柏拉图讲的是爱情,想要说明的是哲学问题,他看到对智慧的爱是人本性的要求,但 这种爱永远在追求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哲学研究永远在路上, 中国先秦时代的哲学与西方哲学的童年时代既有差别,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以思想 的方式呈现在诸子百家的言说中,随时移世易。因而,中国哲学的表达方式也是动态 的,这时中西哲学都是包罗万象的普遍性存在,很多学科尚未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 去,但深入思考各种问题已经是这时哲学家的基本生活方式。可是,哲学问题没有标 准答案,“什么是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给出确定答案的问题,因为对智慧的爱是没 有止境的。这不同于科学,科学往往都有标准答案,它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和手段。哲学要为科学确立价值目标,它是以提问和反思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对哲学 问题的思考与解答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哲学的本质特征。 这样我们就进入了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哲学问题?“哲学问题体现了哲学的工作方式 因为哲学是以提问的方式展开的,她对常识性的问题加以追问,思考事物何以如此与 应该如何,因此,哲学通常以批判的方式在场。哲学批判不同于科学归纳,哲学要对 科学问题加以分辨,可以说,“哲学问题“是科学问题中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一系列思 想的链条,从中呈现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哲学家们的理论学说就其内容而言都已 经过时了,其理论贡献不在于他们说了些什么,而在于他们是以什么方式回答问题的“: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借诗人阿里斯托芬之口讲述了耐人寻味的爱情故 事,他说远古时代的人们与现今是不同的,那时人们长着四只胳膊、四条腿,头上有 方向相反的两副面孔,是能够自我繁殖的圆形动物,他们敢于挑战神的权威。面对这 种挑战,宙斯决定惩罚他们。宙斯既想要他们活着,又要削弱他们的力量,于是采取 一分为二的方式,将他们从中间剖为两截,并让阿波罗分别缝合这两部分的伤口。从 此他们只有两只胳膊、两条腿,而被分开的两部分强烈渴望复合在一起,这就是爱情。 柏拉图讲的是爱情,想要说明的是哲学问题,他看到对智慧的爱是人本性的要求,但 这种爱永远在追求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哲学研究永远在路上。 中国先秦时代的哲学与西方哲学的童年时代既有差别,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以思想 的方式呈现在诸子百家的言说中,随时移世易。因而,中国哲学的表达方式也是动态 的。这时中西哲学都是包罗万象的普遍性存在,很多学科尚未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 去,但深入思考各种问题已经是这时哲学家的基本生活方式。可是,哲学问题没有标 准答案,“什么是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给出确定答案的问题,因为对智慧的爱是没 有止境的。这不同于科学,科学往往都有标准答案,它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和手段。哲学要为科学确立价值目标,它是以提问和反思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对哲学 问题的思考与解答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哲学的本质特征。 这样我们就进入了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哲学问题?“哲学问题”体现了哲学的工作方式, 因为哲学是以提问的方式展开的,她对常识性的问题加以追问,思考事物何以如此与 应该如何,因此,哲学通常以批判的方式在场。哲学批判不同于科学归纳,哲学要对 科学问题加以分辨,可以说,“哲学问题”是科学问题中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一系列思 想的链条,从中呈现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哲学家们的理论学说就其内容而言都已 经过时了,其理论贡献不在于他们说了些什么,而在于他们是以什么方式回答问题的
“任何一种哲学都仅仅代表着哲学问题的一种解答方式”。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不停 地忙碌奔波,有时候忘记思考生活的目的,往往因为缺乏人文精神而感到茫然,确立 人文精神,要通过对哲学问题的思考,而哲学问题不同于其它问题,它通过反思来呈 现生活的意义,以“爱智慧“的方式思考社会热点问题,使人们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可 以说,真正的哲学问题都是在反思中凝结的,它来源于日常生活世界的热点问题,通 过批判生活中的实践误区,言说人类的思想何以引导实践,继而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改 变世界“。 这样我们就进入了第三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热点问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的问题 往往不是哲学热点问题,但是,当这些问题经过哲学审视,以理性的方式展开自身的 逻辑框架时,就开始具有哲学问题的独特属性。卡尔马克思1845年在《关于费尔 巴哈的提纲》第11条中指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 界。“这句话后来被刻在马克思的墓碑上。他告诉我们,“改变世界”是思想者的重要 使命。现代社会的学科分工变得越来越明确,“解释世界"的工作逐渐由各门具体科学 完成,哲学要在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上确定生活的价值目标,马克思致力于在改变世 界的过程中实现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而改变世界的前提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探求改变世界的路径,继而使之成为实践中的活动,因此,理解 哲学热点问题非常重要。 解析哲学热点问题,要探究为哲学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意义,审视哲学问题中引 人关注的领域,对热点"问题的深刻诠释反映了哲学的时代精神。哲学热点问题处于 流变之中,它首先是潜在的热点,继而成为准热点,然后成为热点,人们对热点的关 注是多元的,原有的热点慢慢降温,此后留有余热,直至被人们渐渐淡忘。“热点“反 映了时代变迁与人们关注点的转变。值得注意的是,以往被人们淡忘的哲学热点问题
“任何一种哲学都仅仅代表着哲学问题的一种解答方式”。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不停 地忙碌奔波,有时候忘记思考生活的目的,往往因为缺乏人文精神而感到茫然。确立 人文精神,要通过对哲学问题的思考,而哲学问题不同于其它问题,它通过反思来呈 现生活的意义,以“爱智慧”的方式思考社会热点问题,使人们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可 以说,真正的哲学问题都是在反思中凝结的,它来源于日常生活世界的热点问题,通 过批判生活中的实践误区,言说人类的思想何以引导实践,继而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改 变世界”。 这样我们就进入了第三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热点问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的问题 往往不是哲学热点问题,但是,当这些问题经过哲学审视,以理性的方式展开自身的 逻辑框架时,就开始具有哲学问题的独特属性。卡尔•马克思 1845 年在《关于费尔 巴哈的提纲》第 11 条中指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 界。”这句话后来被刻在马克思的墓碑上。他告诉我们,“改变世界”是思想者的重要 使命。现代社会的学科分工变得越来越明确,“解释世界”的工作逐渐由各门具体科学 完成,哲学要在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上确定生活的价值目标。马克思致力于在改变世 界的过程中实现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而改变世界的前提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探求改变世界的路径,继而使之成为实践中的活动。因此,理解 哲学热点问题非常重要。 解析哲学热点问题,要探究为哲学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意义,审视哲学问题中引 人关注的领域,对“热点”问题的深刻诠释反映了哲学的时代精神。哲学热点问题处于 流变之中,它首先是潜在的热点,继而成为准热点,然后成为热点,人们对热点的关 注是多元的,原有的热点慢慢降温,此后留有余热,直至被人们渐渐淡忘。“热点”反 映了时代变迁与人们关注点的转变。值得注意的是,以往被人们淡忘的哲学热点问题
并没有消失,她回到过去、抵达今天,形成完整的哲学思路,构成人类的思想历程。 哲学热点问题基于生活世界的流变,却不为生活实际所束缚,它致力于超越不理想的 生活而抵达可能的生活。当然,哲学热点问题也有当代性,同样经由生活实践的检验。 这样我们就进入了第四个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前面曾经提到,如果不对 前三个问题作答,那么对第四个问题所作的全部解释都缺乏根据,我们已经思考了前 三个问题,从中看到,哲学热点问题要还原到日常生活世界中来,这个日常生活世界 就是我们身处其中的当代社会。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将哲学热点问题引入当代时空背 景,即对哲学热点问题作时代性规定,使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但是,当代 (Contemporary)哲学并不容易界定。西方哲学界通常将当代哲学理解为现代后期 (Later modern)哲学,这个时间范围确实宽泛,囊括了黑格尔之后的全部哲学, 而国内学界指称的当代哲学是20世纪后半叶的哲学,两者相差很多年,为了避免对当 代"指称的误解,很多学者以“现时代来指称目前的哲学问题。其实,当今时代的很 多事情是随着20世纪中叶爆发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发生变化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进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当今时代,哲学家致力于审 视科技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提醒人们摆脱科技的风险,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应该指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与哲学紧密相关并引起人们 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通过深入反思被赋予哲学规定,成为我们理解当代日 常生活的哲学范畴。 当我们了解了“何谓‘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之后,就可以用哲学的方式来探究“怎样把握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了。 二、怎样把握“当代哲学热点问题”?
并没有消失,她回到过去、抵达今天,形成完整的哲学思路,构成人类的思想历程。 哲学热点问题基于生活世界的流变,却不为生活实际所束缚,它致力于超越不理想的 生活而抵达可能的生活。当然,哲学热点问题也有当代性,同样经由生活实践的检验。 这样我们就进入了第四个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前面曾经提到,如果不对 前三个问题作答,那么对第四个问题所作的全部解释都缺乏根据。我们已经思考了前 三个问题,从中看到,哲学热点问题要还原到日常生活世界中来,这个日常生活世界 就是我们身处其中的当代社会。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将哲学热点问题引入当代时空背 景,即对哲学热点问题作时代性规定,使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但是,当代 (Contemporary)哲学并不容易界定。西方哲学界通常将当代哲学理解为现代后期 (Later modern)哲学,这个时间范围确实宽泛,囊括了黑格尔之后的全部哲学, 而国内学界指称的当代哲学是 20 世纪后半叶的哲学,两者相差很多年。为了避免对“当 代”指称的误解,很多学者以“现时代”来指称目前的哲学问题。其实,当今时代的很 多事情是随着 20 世纪中叶爆发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发生变化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进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当今时代,哲学家致力于审 视科技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提醒人们摆脱科技的风险,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应该指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与哲学紧密相关并引起人们 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通过深入反思被赋予哲学规定,成为我们理解当代日 常生活的哲学范畴。 当我们了解了“何谓‘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之后,就可以用哲学的方式来探究“怎样把握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了。 二、怎样把握“当代哲学热点问题”?
理解任何哲学问题都应以符合时代精神的思路深入把握问题的本质,通过提问、探究、 解答等途径来加深认识。但解答未必得出确切的答案,能得出确切答案的往往不是哲 学问题,对哲学问题的解答一般都不是确定的,有的解答甚至是新问题的提出,理解 哲学问题的困难就在这里。在把握“当代哲学热点问题“时,我们不难罗列“当代哲学 热点问题"的很多层面,但难度在于探究其中的深层意蕴及其相互关联,把握的难度 与哲学的深度是一致的。 把握"当代哲学热点问题“"有很多角度,比如地域、学派、阶段,各种角度都可以呈现 当代哲学的热点景观。深长思之,有两种角度更为清晰地概括了当代哲学的特质,一 个是引起哲学关注的当代现实问题,也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思考的热点问题,比如 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科学问题、人生问题、宗教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 都可以使哲学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分支学科,比如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文化哲 学、科学哲学、人生哲学、宗教哲学,这些分支学科使哲学得到细化,哲学对社会热 点问题的审视因而更加具体,以哲学的方式审视社会热点问题成为人们的实践自觉: 另一个是哲学生成的诸多层面,比如本体论问题、认识论问题、价值论问题、哲学应 用问题、公共性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当代获得深入的开掘。上述两个角度相互渗 透,哲学的分支学科在审视具体问题的同时,必然以哲学的方式提问、探究与解答, 同时,哲学生成的很多层面也借鉴哲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两者都要在哲学的当代 视界中理解“热点"问题及其意义。 哲学的分支学科得到重视,反映了人们对“宏大叙事“的质疑,从微观角度审视问题被 认为是哲学发展的新路,哲学的分支学科都是从相对微观的角度理解问题的。哲学的 分支学科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当代哲学热点问题,比如关注政治问题,从人性与正义的 内在关联层面探究国家治理方式与社会发展的良序,为解决问题确立价值规范;比如
理解任何哲学问题都应以符合时代精神的思路深入把握问题的本质,通过提问、探究、 解答等途径来加深认识。但解答未必得出确切的答案,能得出确切答案的往往不是哲 学问题,对哲学问题的解答一般都不是确定的,有的解答甚至是新问题的提出,理解 哲学问题的困难就在这里。在把握“当代哲学热点问题”时,我们不难罗列“当代哲学 热点问题”的很多层面,但难度在于探究其中的深层意蕴及其相互关联,把握的难度 与哲学的深度是一致的。 把握“当代哲学热点问题”有很多角度,比如地域、学派、阶段,各种角度都可以呈现 当代哲学的热点景观。深长思之,有两种角度更为清晰地概括了当代哲学的特质,一 个是引起哲学关注的当代现实问题,也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思考的热点问题,比如 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科学问题、人生问题、宗教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 都可以使哲学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分支学科,比如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文化哲 学、科学哲学、人生哲学、宗教哲学,这些分支学科使哲学得到细化,哲学对社会热 点问题的审视因而更加具体,以哲学的方式审视社会热点问题成为人们的实践自觉; 另一个是哲学生成的诸多层面,比如本体论问题、认识论问题、价值论问题、哲学应 用问题、公共性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当代获得深入的开掘。上述两个角度相互渗 透,哲学的分支学科在审视具体问题的同时,必然以哲学的方式提问、探究与解答, 同时,哲学生成的很多层面也借鉴哲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两者都要在哲学的当代 视界中理解“热点”问题及其意义。 哲学的分支学科得到重视,反映了人们对“宏大叙事”的质疑,从微观角度审视问题被 认为是哲学发展的新路,哲学的分支学科都是从相对微观的角度理解问题的。哲学的 分支学科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当代哲学热点问题,比如关注政治问题,从人性与正义的 内在关联层面探究国家治理方式与社会发展的良序,为解决问题确立价值规范;比如